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

搜索文档
每一项成绩,都在创造历史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侧记
金融时报· 2025-08-19 02:36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具身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在100米赛跑中以21.5秒成绩夺冠,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无需人工遥控 [1][2] - 该机器人实现复杂动态环境下的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是4月UWB半自主导航后的重大升级 [2] - 全自主模式意味着机器人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自主应对突发状况 [2] - 北京人形3月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由AI大模型驱动的"大脑"和数据驱动的"小脑"构成 [3] - 新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具备点对点导航、动态障碍感知、实时自主避障能力 [3] 企业技术成果展示 - 松延动力旗下"小顽童"人形机器人在表演类赛项中夺得两金一银,包括自由体操冠军和单机舞蹈银牌 [5] - 宇树科技旗下机器人包揽100米障碍赛所有奖牌,G1机器人以33.71秒夺冠 [6] - 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在1500米决赛中以6分34秒创造世界纪录 [6] - 宇树科技基于"软硬协同"技术体系,已在上海、北京、深圳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发多款机器人产品 [6]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检验了科技成果,为未来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7] - 在拆药分装、迎宾服务等赛项中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落地的可能性 [7] - 运动会实战检测了关键部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明确了改进方向 [7] - 活动直观展示机器人产品迭代效果,有助于资本认清产业发展趋势 [7] - 人形机器人最终目标是走进生产生活,成为赋能各行业的枢纽和入口 [7]
全自主无遥控,这个百米“飞人”怎么做到的?
金融时报· 2025-08-18 14:33
赛事概况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7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落幕,共有16个国家280支队伍参与26个赛项的487场比拼,产生26枚金牌 [1] - 赛事涵盖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和外围赛,展示科技与体育融合的成果 [1] 技术突破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具身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在100米赛跑中夺冠,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百米冠军 [1][2] - 具身天工Ultra在4x100米比赛中获得亚军,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实现复杂动态环境下的实时环境理解与自主运动规划 [1][2] - 全自主模式标志着机器人完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技术从半自主升级为全自主 [2][3] 参赛企业表现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工厂场景物料整理技能竞技中包揽冠亚军,总成绩分别为823.50和762.00 [8] - 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G1人形机器人在100米障碍赛中以33.71秒夺冠,H1人形机器人在1500米决赛中以6分34秒创造世界纪录 [4][11] - 宇树科技在4×100米接力赛中以108.78秒夺冠,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142.79秒获亚军 [11][12] - 优理奇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在酒店场景迎宾服务和清洁服务技能竞技中均获冠军,总成绩分别为310.50和140.25 [9] 行业应用前景 - 人形机器人在拆药分装、迎宾服务等场景中展现实际应用能力,推动技术从赛场向生产生活场景过渡 [6] - 赛事检验了机器人关键部件在精度保持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为适应真实应用场景提供改进方向 [6] - 行业目标是人形机器人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的枢纽和入口 [6] 其他赛事亮点 -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单机舞蹈表演赛中以95.40分夺冠 [10] - 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在自由体操和跳远比赛中分别以41.60分和1.25米夺冠 [11][13] -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在3V3足球赛中3-0胜德国队夺冠,清华大学火神队在5V5足球赛中1-0胜德国队夺冠 [13]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发布四项核心成果
经济观察网· 2025-08-12 08:36
技术成果发布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跨本体VLA模型、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及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四项核心成果 [1] - 四项成果共同构成从"最能跑"到"最好用"的技术闭环 [1] - 成果系统化解决机器人实际应用中的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核心难题 [1] 行业活动背景 - 成果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的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正式发布 [1] - 论坛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办 [1]
2025WRC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圆满举行,北京人形公布多项创新成果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8-12 00:03
论坛概述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举办"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汇聚近300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探讨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进程[2] - 论坛聚焦具身智能从"最能跑"到"最好用"的进化目标,发布四项核心技术成果[4][5] 核心技术成果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 - 包含72B具身多模态大模型PelicanVLM和具身智能世界基座模型WU,解决物理交互误差和空间理解不足问题[6] - PelicanVLM在6项公开评测中超越GPT-4o和Gemini flash 2.0,7个基准平均性能超过SOTA 11%[6] - WU模型基于5000小时视频数据训练,具备未见场景泛化能力[6] 跨本体VLA模型XR-1 - 实现跨本体运行、多场景适配、多技能调用,积累超百万量级自有多本体数据[8] - 采用三阶段训练范式,实证显示具备多任务稳健泛化能力与快速学习新技能潜力[8] 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 - 由自主导航系统和全身控制系统组成,解决移动与操作协同瓶颈[10] - 自主导航系统具备动态避障和语义感知能力,全身控制系统支持移动/站立状态下的精准末端控制[10] 千台机器人数据采集计划 - 业内首个千台级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覆盖工厂、物流、商超等场景[12] - 通过"边作业、边采集"模式构建数据飞轮,加速模型迭代优化[12] 产业生态建设 - 与百度智能云、中国电力科学院等9家机构/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场景落地[23] - 联合发布仿真训练平台,解决行业仿真数据标准缺失问题[23] 行业趋势 - 专家圆桌讨论指出产业化是必经之路,需构建标准化技术跃迁方案[22] - 产学研协同将推动具身智能短期内规模化落地,支撑制造业升级[26] 行业动态补充 - RoboMIND数据集与北京大学合作建立,推动行业标准范式[32] - 特斯拉Optimus Gen3、宇树科技IPO等事件显示产业链加速发展[33][35]
北京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
北京商报· 2025-08-11 16:39
行业增长态势 - 全球机器人产业实现飞跃式发展 十年间行业持续高速扩张 [1] - 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 上半年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 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5.5% 细分领域同步高速增长 [1] 区域产业格局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1] - 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区域龙头地位稳固 [1] - 北京市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增长近40% 增速领先全国水平 [1] - 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创新生态体系完善 [1] 政策支持举措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 配套专项支持政策 [3] - 每年最高给予企业3000万元资金支持 为垂类领域应用开发提供保障 [3] - 全国首创八条支持措施 包括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和销售补贴等创新机制 [3] - 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攻关和数据要素先行先试等关键领域 [3] 技术创新突破 - 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和跨本体VLA模型等四项核心成果 加速技术产业化 [3] - 推出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 推动数据要素积累与应用 [3] - 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实现突破 提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 [3] - 发展路径从追求极限运动能力向支撑复杂场景系统级应用跃迁 [4] 产业生态建设 - 全国多地设立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包括北京浙江广东等六大中心 [4] - 创新中心方向聚焦"AI+机器人"融合 推动实体化发展方向 [5] - 目标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周期从25年压缩至10年 通过资源集中和开源开放实现 [5] - 天工2.0人形机器人实现连续行走8小时和奔跑6小时 续航能力显著提升 [4]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 从“最能跑”到“最好用” 北京加速具身智能产业化
北京商报· 2025-08-11 14:54
北京亦庄具身智能机器人政策支持 -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并配套专项支持政策"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每年最高给予企业3000万元支持垂类领域应用项目开发 [1] - 政策聚焦软硬技术协同攻关、数据要素先行先试、应用场景牵引推广等关键领域,包含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等八条首创措施 [1] 具身智能技术成果发布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四项核心成果:"具身世界模型体系""跨本体VLA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和"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 [1] - 行业正从追求极限运动能力的"最能跑"向支撑复杂场景系统级应用的"最好用"跃迁,展区演示包括连续运行14小时的天宫2.0及电力巡检、物料分拣等场景应用 [2] 机器人行业数据表现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6%和25.5% [2] -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规模占全国1/3,上半年营收增长近4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全国首位 [2]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布局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聚集六家区域创新中心,包括北京、浙江、广东、四川、湖北等地机构 [3] - 行业目标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周期从25年压缩至10年,创新中心聚焦"AI+机器人"方向,通过资源集中和开源开放加速实体化发展 [3]
2025 WRC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 北京人形四大成果重磅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0 13:55
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论坛核心成果 - 论坛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办,汇聚近300名具身智能领域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标志具身智能从技术突破迈向产业落地的关键阶段[1][2] - 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从"能动"到"能用"的窗口期,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耦合速度加快,公司提出从"最能跑"到"最好用"的进化目标[2] 四大核心技术发布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 - 包含72B具身多模态大模型PelicanVLM及具身智能世界基座模型WU,在6项公开评测中超越GPT-4o等模型,7个基准平均性能超SOTA 11%[4] - PelicanVLM基于5000小时视频数据训练,解决传统模型空间/几何理解不足问题,WU模型赋予机器人场景泛化能力[4] 跨本体VLA模型XR-1 - 实现跨本体运行、多场景适配、多技能调用,积累超百万级自有多本体数据,采用多模态视动统一表征学习[6] - 通过三阶段训练范式(统一表征/跨本体训练/场景微调),实证多任务快速学习能力,显著降低应用开发成本[6] 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 - 由自主导航系统(含OCC环视感知模块)与全身控制系统组成,解决移动与操作协同瓶颈[8] - 支持动态避障、语义导航及移动/站立状态下的精准末端控制,赋能自主任务规划与执行[8] 千台机器人数据采集计划 - 业内首个千台级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覆盖工厂/物流/商超等场景,构建"边作业边采集"的数据飞轮机制[10] - 通过远程遥操作中心采集多模态交互数据,解决高质量数据稀缺问题,加速模型迭代[10] 产业生态建设 - 与百度智能云、中国电力科学院等9家机构签约合作,推进技术场景落地[21] - 发布设计仿真训练平台,解决仿真数据标准缺失问题,完善"训练-部署-验证"全链路能力[21] 行业发展趋势 - 专家圆桌讨论指出产业化是必经之路,需构建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跃迁方案[18] - 产学研用协同将推动具身智能支撑制造业升级,短期内有望实现规模化落地[23][24]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公布多项成果 加速具身智能迈向产业实用
中证网· 2025-08-10 07:05
具身智能核心成果发布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四项具身智能核心成果:"具身世界模型体系"、"跨本体VLA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身控制自主导航系统"和"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 [1] -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包含72B具身多模态大模型和具身智能世界基座模型,基于超过5000小时视频数据训练 [1] - "跨本体VLA模型"XR-1实现跨本体运行、多场景适配、多技能调用,通过多种机器人本体上的真实环境测试验证 [1]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具身世界模型体系"为机器人提供物理时空理解与推理能力,赋予机器人"看见未来"的眼睛和未见场景下的泛化能力 [1] - 跨本体VLA模型解决动作预测难、本体差异大、数据难兼容、任务泛化弱等行业痛点 [2] - 模型直接从图像像素空间映射到机器人操作空间存在优化困难和预测不准确问题 [2] 数据采集与产业化 - "千台机器人真实场景数据采集计划"通过远程遥操作中心让千台机器人深入工厂车间、物流仓储、酒店商超等真实工业场景采集多模态交互数据 [2] - 真实场景的环境变化、人为扰动、突发状况为具身智能模型提供更丰富、真实的训练素材 [2] - 行业认为产业化是具身智能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标准化、可复制的技术跃迁方案是实现规模化落地的关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