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医疗升级A

搜索文档
东方红资产管理江琦:一个内部员工自购人气高的医药基金经理
点拾投资· 2025-09-10 07:04
核心观点 - 江琦管理的东方红医疗升级A基金在医药行业投资中展现出卓越的超额收益能力 通过左侧布局创新药和动态组合调整 在熊市中控制回撤 牛市中捕捉弹性 实现71.72%的累计收益 相对基准指数超额收益达69% [2][4] - 创新药被视为医药行业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方向 已完成0到1阶段 正进入1到10的快速发展期 中国创新药企业将在美国FDA获批上市并实现商业化 [18][27] - 组合构建能力是核心竞争优势 通过细分子行业分类和渐进式仓位调整 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保持组合多样性和适应性 [10][11][12] 投资业绩表现 - 任职期间(2022年3月29日至2025年8月22日)累计收益71.72% 相对沪港深创新药全收益指数(2.56%)超额收益69% [2] - 2025年1月1日至8月22日实现82.35%的正收益 [4] - 年度表现:2022年1.48% 2023年2.66% 2024年-9.61% 同期业绩基准分别为-3.68% -10.16% -9.99% [36] 创新药投资策略 - 左侧布局创新药板块 科创板创新药股票持仓从2023年四季度的2只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6只 [7] - 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持续提升:从2023年三季度46%升至2024年底68% 2025年一季度达79% [8] - 2024年三季度将大部分仓位配置于创新药方向 [8][25] 组合构建方法论 - 将医药行业细分为18个细分子行业 按不同驱动力分类而非传统申万分类 [10] - 组合保持多样性 同时配置生物科技公司和转型传统药企 兼顾高估值科技型企业和低估值传统龙头 [10] - 2022年10月调整组合至低估值中药、仿制药和改革国企 2023年实现绝对收益 [11][25] - 更注重胜率优先 为提高确定性牺牲部分弹性 [20][26] 研究体系特点 - 偏好"短期看似无用却具备长期价值"的研究 在行业底部期深入调研公司 [14][30] - 2018年发布《拥抱创新 紧抓龙头》深度报告 提前预判创新药产业趋势 [7][29] - 对ADC等新技术提前研究 2018年研究TDM1 2022年跟踪DS8201突破 [29] 行业前景判断 - 创新药政策改革始于2015年 经过10年投入进入开花结果期 [27] - 未来几年将看到中国创新药通过美国FDA审批上市 进入1到10的快速成长期 [18][27] - 创新药企业生命周期延长 从临床1期到产品上市各阶段提供不同阿尔法 [18] 产品与团队 - 公司内部员工大量持有其管理的基金 [22][35] - 新发浮动费率产品将加入QDII仓位 参与港股机会和香港市场IPO [33] - 基金经理拥有14年医药研究经验 2022年3月开始投资管理 [37]
43只发起式基金未过三年之坎,清盘高发为何反成布局热土?
第一财经· 2025-07-15 12:07
发起式基金清盘潮 - 截至7月15日年内有43只发起式产品因三年期满规模未达2亿元而被动清盘 数量创同期历史纪录 [1] - 这些清盘产品多具鲜明赛道特征 平均跌幅达18.65% 近半数跌超20% [1][3] - 新能源赛道产品表现尤为惨淡 如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A累计回报-53.43% 清算时净值仅0.47元 [2] - 医疗保健板块同样承压 鑫元健康产业A累计回报-22.45% 净值0.78元 [3] - 目前还有183只发起式产品将在今年运作期届满三年 其中98只规模不足2亿元 [7] 发起式基金运营现状 - 发起式基金需自掏腰包并承担运营成本 但35只清盘产品三年累计管理费均不足300万元 14只低于10万元 [5] - 东财品质生活优选三年管理费合计仅50.39万元 难以覆盖运营成本 [5] - 基金公司需"垫付"资金 实际资金占用成本较高 [5] - 发起式基金"迷你基"身份可能伴随整个生命周期 [5] 基金公司布局逻辑 - 发起式基金成立条件宽松 便于快速布局细分赛道或赶上市场热度 [6] - 可作为培养新基金经理的方式 解决募集新发2亿元门槛的压力 [6] - 具有"孵化"功能 为布局新领域、尝试新策略提供机会 [6] - 成立流程更快捷 便于抓住市场机遇 [6] - 2022年起每年发行数量超300只 2023年达404只 [4] 少数成功案例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累计回报82.35% 规模超115亿元 [7] - 银华数字经济A、东方红医疗升级A等产品规模超10亿元 [7] - 2023年仍有178只发起式产品成立 多只处于发行期 [5]
ESG基金数量持续增加 总规模突破8200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03
政策导向 - 中国证监会提出丰富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包括推出更多绿色主题公募基金 [1] - ESG基金作为市场化金融工具 可通过公开募集或机构认购吸纳投资者参与 [1] - ESG基金发行与绿色金融发展在理念契合 资金引导 市场完善层面形成深度联动 [1] 市场规模 - 国内市场存续ESG公募基金669只 规模合计8242.32亿元 [2] - 纯ESG基金112只规模超480亿元 ESG策略基金227只规模超3800亿元 [2] - 环境保护类ESG基金数量超230只规模超2200亿元 公司治理类规模最小 [2] 发行趋势 - 2020年以来ESG基金发行规模大幅上升 2021/2022/2024年均超2000亿元 [3] - 2024年新发ESG基金中权益类产品占比超50% 股票型ETF占当年发行规模近90% [3] - 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SG基金发行规模达296.34亿元 占ESG ETF比重近九成 [3] 业绩表现 - 669只ESG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1.4% 9只收益率超20% [4] - 鹏华碳中和主题A收益率57.97% 股票配置比例95.06% 重仓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 [4] - 中银港股通医药A收益率50.79% 重仓翰森制药 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收益率超50% [4][5] 细分领域 - 股票型ETF平均收益率-0.3% 跟踪新能电池/新能源车指数基金平均收益率超5.5% [5] - 国联中证A50ETF收益率8.7% 国泰国证新能源汽车A收益率8.92% [5] - 年内收益率超5%的ESG基金份额较去年末平均增幅17% [7] 份额变动 - 12只ESG基金份额增幅超50% 其中7只增幅超100% [6][7] - 鹏华碳中和主题A份额达69.13亿份 增幅超5.5倍 东吴新能源汽车A份额增幅超2倍 [7] - 汇添富两只基金份额增幅超1.2倍 重仓紫金矿业与阿里巴巴-W [7]
【读财报】券商资管产品一季报透视:平均回报率1.35% 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产品业绩居前
新华财经· 2025-05-12 23:21
券商及券商资管在管基金规模 - 2025年一季度末券商及券商资管在管基金总规模达1.18万亿元 同比增长13.2% [1][2] - 一季度新成立基金8只 规模合计55.05亿元 [2] 基金业绩表现 - 600余只在管基金一季度平均回报率1.35% [1][7] - QDII股票型基金表现最佳 平均回报率达18.72% 中长期纯债型基金表现最差 平均回报率-0.15% [7] - 12只基金收益率超10% 其中东方红医疗升级A(22.83%)、国泰君安中证香港科技指数A、招商资管北证50成份指数A收益率超20% [8][9] - 华泰紫金货币增利C(货币型)表现最佳 收益率0.4% 山证资管精选行业A回撤5.41% 跌幅居前 [9] 基金申赎情况 - 华泰紫金货币增利净申购58.6亿份 中金财富聚金利等4只产品净申购超10亿份 [6] - 财通资管鑫管家、东方红货币等21只基金净赎回超10亿份 [6] 基金利润情况 - 7只基金一季度浮盈超1亿元 中信证券卓越成长两年持有A(2.46亿元)、东方红医疗升级A(超2亿元)利润最高 [1][10][11] - 中银证券汇嘉定期开放浮亏1.97亿元 规模435.1亿元 重仓政策性金融债及商业银行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