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内裤

搜索文档
艾媒咨询市场地位确认:巴迪高登顶一次性内裤 “双第一”,“零手触” 洁净力筑就市场信任壁垒
搜狐网· 2025-08-19 04:28
行业趋势 - 一次性内裤正从"小众用品"升级为"新刚需",渗透至商旅、运动、医疗、居家等多元场景 [6] - 超50%消费者认为一次性内裤核心优势在于省时省力,21.21%看重轻便收纳,19.48%关注绝对卫生 [3] - 公众对"接触性卫生"敏感度提升叠加旅行热潮兴起,推动产品需求增长 [6] 产品创新 - 行业通过优质原料、医用级灭菌工艺、人体工学版型等技术打破"一次性=将就"的固有认知 [6] - 医疗级卫生标准、立体剪裁设计使功能性与舒适性实现跨越式提升 [6] - 巴迪高采用纯棉抑菌底档达7A级抗菌水平,通过360°标准化EO灭菌处理确保安全性 [8] - 研发团队历时5年打磨"全体全包裹,贴身不夹臀"版型,复购率位居行业TOP [9] 品牌竞争力 - 巴迪高获"一次性内裤第一品牌"和"全国销量第一"双项市场地位确认 [1][6] - 精准定位18-40岁精致白领(占比65%),覆盖产后妈妈、户外爱好者、商务差旅人群(合计35%) [11] - 构建"贴身衣物、旅途随身、安心住宿、景点游玩"四大场景产品矩阵 [11] 渠道策略 - 线上深度布局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及抖音/小红书等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直播转化场景化故事 [11] - 线下采用"线上种草+线下体验"模式,通过零手经销商和即时零售反哺线上流量 [11] - 与旅行综艺合作强化"旅行必备"心智标签,实现品牌曝光量突破 [11] 未来布局 - 首个零手触自动化量产工厂即将投产,或将重新定义行业"干净"标准 [12] - 品牌目标从单一产品转向创造"更自在、无负担"的生活方式价值 [12]
市场洞察:“懒”出新商机,一次性内裤如何在细分场景中精准突围?
头豹研究院· 2025-08-08 13:3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一次性内裤行业因低价、高频、强场景和快消属性迅速崛起 市场均价在2~10元之间 其中旅行线2-3元 母婴线3-5元 高端款低于10元 [2] - 使用场景包括出差旅游、产后月子、医院住院、运动健身、女性生理期、加班996等 社交平台相关内容声量同比上升124.6% 年轻群体占比70% [3][5] - 2022年市场规模107亿元 2024年增长至355亿元 预计2025年达646亿元 复合增长率82.2% [7][9] - 线上销售占比从2022年42%提升至2024年71% 主要受疫情、电商平台崛起和品牌线上营销推动 [10][1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07亿元、231亿元、355亿元、646亿元(预测) 复合增长率82.2% [7][9] - 线上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42%升至2024年71% 2024年线上销售额253亿元 线下102亿元 [10][11] 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分为母婴赛道(十月结晶、嫚熙、全棉时代等)、户外旅行赛道(巴迪高、Freego等)、纺织服饰赛道(蕉内、洁丽雅等)、零售赛道(名创优品、京东京造等)和卫生用品赛道(洁柔、德佑等) [14][18] - 第一梯队品牌包括十月结晶、嫚熙、全棉时代、巴迪高 母婴赛道品牌在综合排名中领先 巴迪高2024年H1销售额排名第二 [15][16] 生产工序与标准 - 生产工序包括原材采购、拉布裁片、车缝加工、质检、吸风除絮、独立装袋、灭菌、外装成品 灭菌为核心环节 [20][23] - 需符合GB15979-2002(卫生标准)和GB18401-2010(安全技术规范) pH值要求低于8.5(婴幼儿产品低于7.5) [21] - 主流灭菌工艺为环氧乙烷灭菌(EO灭菌)和高能电子束灭菌 前者可能残留异味 后者无残留但成本较高 [21][22]
“全球好棉,一棉一世界”:全棉时代亮相第三届链博会
金投网· 2025-07-17 06:44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以"全球好棉 一棉一世界"为主题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展示棉花全产业链创新实力与绿色实践 [1] - 500平米展区设置"棉花故事"数字屏 生产车间实时连线 全棉生活体验馆等多元化展示形式 吸引大量观众 [1] - 精心打造"全球取材 全球生产 全球销售"三大核心展示板块 通过主题影片展现棉花产业链创新故事 [3] 全球化布局 - "全球生产"互动区采用数字多媒体技术 实时展示棉柔巾智能化制造全流程 [5] - 已建立全国500家门店和7000万会员体系 正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同时开拓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 [5]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全棉水刺无纺布"采用高压水刺工艺 生产效率提升数十倍 拓展至棉柔巾 湿巾 卫生巾等多品类 [6] - 首创"全棉柔巾"通过物理加柔工艺使柔软度提升45% [9] - 开发"空气褶皱纱"面料 每平米含835万个透气孔 结合3000次空气拍打技术提升透气性 [9] - 推出Cotton Tech全棉科技 涵盖柔软 透气 保暖 凉感等六大创新方向 [9] 产品特色 - 高端系列采用天然有机棉 全程杜绝化学农药化肥 特别适合母婴和女性群体 [11] - 将医用级纱布创新应用于婴童衣物 浴巾等生活用品 实现"越洗越柔软"的独特体验 [6] 发展战略 -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通过研发创新挖掘棉花深层价值 推动全棉生活方式 [13] - 致力于让中国棉花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绿色名片" [13]
创始人子女退出管理层!浪莎股份“去家族化”?企业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6-24 09:35
管理层变动 - 浪莎股份管理层迎来新一轮调整,聘任翁荣弟为公司总经理,金洲斌为公司副总经理,卢明亮为公司财务负责人 [1] - 创始人翁关荣之子翁晓锋、翁荣金之女翁晓菲同时退出公司核心管理层,两名"企二代"成员均未出现在新一届董事会名单中 [1] - 公司表示家族文化管理已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去家族化的意向,将引进更多外部专业管理人才 [1][4]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浪莎股份由义乌翁氏三兄弟翁荣金、翁关荣、翁荣弟于1995年共同创立,是典型的家族企业 [2] - 三人通过浪莎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43.89%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 - 此前管理层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翁荣弟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翁晓锋担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翁晓菲担任董事 [2][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80亿元,同比下降2.08%,净利润为2340.23万元,同比增长3.43% [5] - 2024年减少102家实体门店,截至年末总店面数为282家,其中直营门店2家、经销商加盟店273家、外贸贴牌7家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460.18万元,同比下降9.65%,净利润931.46万元,同比增长96.33% [5] 产品质量问题 - 2023年8月,公司生产的男士内裤因使用说明(标识)项目不合格被通报 [6] - 2023年6月,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生产的内衣因纤维含量不合格被通报 [7] - 2025年3月,公司生产的家居服因纤维含量不合格被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7] -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浪莎"一次性内裤存在质量问题,但公司澄清涉事产品与公司无关联 [7] 未来战略 - 公司表示2025年将持续抓市场化创新和数字化创新,培育产业新动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
重生的TA|一记关税闷棍,“砸醒”山东棉企
新浪财经· 2025-05-23 00:44
公司背景与行业挑战 - 山东华信纤维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用级脱脂棉及相关产品的生产,拥有国内外唯一一条脱脂棉生产线,产品应用于医疗、卫生巾、棉柔巾等领域,同时为全棉时代等国内企业提供原材料并拓展外贸出口 [2]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1) 棉花原材料价格成倍增长,高品质棉花依赖北美、澳洲进口,成本高;2) 棉花占用货舱空间大,海运运费高;3) 国际经贸环境和政策剧烈变化 [3] - 2020年因贸易摩擦加剧,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价格飙升、下游订单大幅减少等问题,导致700吨医用脱脂棉库存积压,价值几千万元 [5] 转型策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从原料供应商转型为自有品牌生产商,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涉及生产工艺改进、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5] - 转型底气源于产品质量:采用高品质棉花原料,经过严格脱脂、脱蜡工艺处理,产品安全、舒适且可降解(土壤中三个月降解为肥料),拥有检测报告和发明专利 [6] - 拒绝使用黑心棉、二手棉或回收棉,坚持纯棉花、一手棉的生产标准 [6] 市场机遇与业务增长 - 2023年315晚会曝光劣质卫生巾后,消费者对优质棉质原料需求激增,下游客户订单涌入,公司脱脂棉产能供不应求,预计年产值达1亿元,计划新增第二条生产线 [8] - 海运费用降低、制作工艺成熟叠加市场对全棉产品认知提升,形成多重利好 [8] 创新与突破 - 工艺创新:全国首个万吨级纤维绿色连续纯化零排放工艺及设备技术,解决脱脂棉生产连续化及超短绒去除难题,自动化生产降低成本,产品结实度、体积和克重具备竞争优势 [10] - 品牌建设:推出自有品牌"棉小槿"(母婴市场)和"棉花淘淘"(女性市场),产品包括棉柔巾、棉签、一次性内裤等,通过抖音、小红书、淘宝推广,目标收入翻番 [10] - 海外拓展:在欧洲成立公司,与中东、澳大利亚、新西兰代理商合作,计划通过Temu、亚马逊等平台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销售 [12] 战略总结 - 公司坚持主业做精,围绕主业开展新业务,通过创新和突破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把握时代机会 [12]
李嘉诚“现金牛”萎靡:屈臣氏中国销售疲软,利润连降6年 | BUG
新浪财经· 2025-03-21 01:03
屈臣氏中国市场表现 - 屈臣氏中国保健及美容产品利润连续6年下滑 自2019年起 [1][9][12] - 2024年销售额同比下降18%至13508亿港元 EBITDA骤降55%至467亿港元 [1][11][12] - 同店销售额下降153% 店铺数量较2021年高峰期减少约300家至3875家 [12][13] 自营产品质量问题 - 演员郭晓婷曝光屈臣氏一次性内裤出现霉斑或污渍 产品已停售 [4] - 自有品牌覆盖饮品 护肤 彩妆等多个品类 多通过代工厂生产 [6] - 多次因产品责任纠纷被起诉 去年11月因电动洁面仪不合格被点名 [5][7] 市场竞争与渠道困境 - 电商冲击导致价格竞争力不足 线下导购过度推销影响体验 [13] - 下沉市场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 但新兴美妆集合店分流顾客 [13] - 数字化布局效果不理想 小程序投入未改变消费者心智 [14] 历史发展与资本动向 - 1981年被和记黄埔收购 2000-2005年通过并购打入欧洲市场 [17][18] - 高峰期全球超16万家门店 日营收超4亿 曾计划两地上市 [18] - 2014年淡马锡440亿港元收购2495%股权 去年再提IPO计划 [19] 集团整体业绩 - 长和零售部门2024年收益1902亿港元增4% 欧洲市场贡献60% [10] - 保健及美容产品占零售部门收益近九成 但中国区表现疲软 [10]
名创优品20250317
2025-03-18 01:3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名创优品、永辉超市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名创优品估值被低估**:当前市值约 500 亿港币,按盈利预测和 20 倍市盈率应有 900 亿港币估值,市场对永辉明年过度悲观预期致其被低估,预计永辉今年下半年亏损收窄、明年减亏或盈利,历史亏损峰值约 45 亿且正进行门店调整和供应链重塑 [3][5] - **国内业务影响有限**:国内业务收入占比今年预计降至 55%以下,同店销售额恢复度达 96%-100%,假设同比下滑 4%仅影响 1%收入增长,公司计划开 450 - 550 家新店推动增长 [6] - **海外业务前景乐观**:是核心增长驱动力,受扩张、汇兑收益和税务返还利好,人民币贬值带来大几千万潜在净利润增益,美国税务返还持续产生积极影响,预计整体增速 40%,直营增长 60%,代理增长 20% [4][7][12] - **消费政策和外资配置利好**:近期消费政策提振信心,北水及外资对港股通配置提升,新消费领域重估,名创优品等企业有望受益 [4][8] - **今年业绩有积极催化**:预计 2025 年 Q2 业绩发布后有积极催化,市场关注未来指引和对永辉预期,Q4 业绩有准备,国内业务估值低 [4][9] - **315 晚会曝光影响有限**:一次性内裤收入占 200 亿收入中约 1 亿,停止销售影响利润仅 1000 万,且产品有 6A 级杀菌保证,不涉及曝光问题 [4][10][11] - **海外业务优化提升利润率**:美国新任 CEO 上任后,今年考核重点是收入和费用端优化,控制开店速度,降低租金和人工成本 [12] - **盈利预测和估值应修复**:今明两年净利润对应 14 倍和 11 倍市盈率,目前估值 10 - 11 倍非常低估,合理估值应修复至 20 倍左右 [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这个315,打工人的天塌了
36氪· 2025-03-17 12:34
一次性内裤行业乱象 - 河南虞城成为全国最大一次性内裤生产基地 但生产管理混乱 工人直接用手接触内裤并使用"黑科技"喷剂虚假除菌 [5] - 白牌商家欧诗罗兰通过直播渠道快速扩张 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9628% 但产品质量问题严重 [7] - 知名品牌浪莎、贝姿妍等也存在代工厂管理漏洞 部分代工产品未按标准杀菌 [8] - 名创优品因一次性内裤出现黄色污渍下架产品 暴露品牌对代工厂监管不力 [11] 上门维修行业问题 - 啄木鸟平台维修师傅普遍存在虚高收费行为 平台抽佣比例高达60% [15] - 啄木鸟2021-2023年毛利率持续超过80% 但工程师培训仅需3天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16] - 平台营销费用占利润40%以上 黑猫投诉累计超4000条 主要针对乱收费问题 [18] 食品行业安全隐患 - 冷冻虾仁普遍存在"泡药"增重现象 100斤虾仁通过添加磷酸盐可增重24斤 [22][24] - 湛江良基等企业生产的虾仁流入头部主播直播间 与辉同行单场GMV超8000万元 [25] - 杨铭宇黄焖鸡使用回收食材 蜜雪冰城使用隔夜柠檬片 沪上阿姨8400家门店存在过期原料问题 [27][29] 行业共性特征 - 直播电商成为白牌产品主要销售渠道 但产品质量控制缺失 [7][25] - 代工模式导致品牌方对供应链管控失效 全棉时代等知名品牌均受影响 [11][12] - 高增长企业普遍存在重营销轻管理现象 啄木鸟毛利率超80%但服务体系薄弱 [16][18]
深交所、上交所火速出手!三家A股公司集体“吃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6 04:20
央视"3·15"晚会曝光事件 - 央视"3·15"晚会曝光"翻新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爆雷"等问题,涉及多家公司[1] - 被点名公司迅速回应并道歉,问题产品紧急下架,直播间停播[1] - 深交所、上交所向涉及问题的公司发布监管函[1] 百亚股份情况 - 百亚股份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说明是否知悉、参与违规业务,与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2][3] - 深交所要求百亚股份说明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内部控制机制是否有效运转[3] - 百亚股份2020年9月登陆A股市场,主要从事卫生巾、婴儿纸尿裤和成人失禁用品等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4] - 百亚股份旗下"自由点"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好之"品牌荣获"重庆市著名商标"等荣誉[4] - 截至3月14日收盘,百亚股份股价报25.53元/股,总市值109.6亿元[5] - 2024年前三季度,百亚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3.25亿元,归属净利润2.39亿元[5] 全棉时代情况 - 全棉时代发布声明称与涉事企业无任何合作关系,从未向其提供任何授权或供货[6][8] - 全棉时代表示所有产品材料及生产流程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安全规范,拒绝二次回收原料[8] - 全棉时代母公司稳健医疗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自查是否知悉、参与违规业务[7][9] - 深交所要求稳健医疗说明与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以及原材料采购、生产残次品处置制度和实际执行情况[9] 浪莎股份情况 - 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要求核实媒体报道的一次性内裤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0][11] - 浪莎股份表示正在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核实相关事项[12] - 被曝光的一次性内裤代加工企业为河南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2] - 浪莎股份专业研发、生产和经营各种保暖内衣、时尚内衣等针织服装[12] - 2024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2.36亿元,归属净利润1553万元[12] - 截至3月14日收盘,浪莎股份股价报16元/股,总市值15.55亿元[13]
3·15曝光!涉及多家上市公司,交易所紧急问询!股民有点慌!下周开盘股价怎么走?
雪球· 2025-03-16 02:36
文章核心观点 央视“3·15”曝光多个问题涉及多家上市公司,交易所紧急问询,相关公司需核实情况并回应市场质疑 [2][3] 分组1:一次性内裤暴雷相关 - 涉事代工厂生产的“初医生”“贝姿妍”“浪莎”一次性内裤部分不杀菌消毒,浪莎官方旗舰店三款一次性内裤产品下架,客服未回应下架原因 [4] - 浪莎股份主营业务为针织品内衣生产与销售,2024年上半年短裤营收9329.9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63.16%,是核心产品 [5] - 浪莎股份生产以贴牌代工为主,近两年代工生产占比超85%,公司对贴牌产品有自主定价权、承担主要责任并拥有运营权 [5] - 浪莎集团有“3不原则”,广告投放费用几千万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全国三分之一 [6] - 浪莎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要求核实情况、说明是否存在报道问题及是否涉及信披违规,公司正配合监管部门核实 [6][7] - 雪球用户对浪莎股份是否会ST、外包情况及股价表现发表看法 [9][11][13] 分组2:稳健医疗、百亚股份相关 - 深交所要求稳健医疗自查是否知悉、参与违规业务,与涉事公司关系,说明原材料采购、残次品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如有漏洞需说明整改措施 [15] - 深交所要求百亚股份自查是否知悉、参与违规业务,与涉事公司关系,说明原材料采购、残次品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如有漏洞需说明整改措施 [16] - 雪球用户对百亚股份股价调整、补仓及声誉损失发表看法 [17] 分组3:港股上市公司相关 - 手机抽奖疯狂敛财问题中,兑吧集团全资持股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实控人也是兑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控人,兑吧集团2019年5月在港上市,截至3月14日市值2.5亿港元 [21][22][23] - 操纵骚扰电话问题上,上海销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点名,其由微盟集团旗下公司等共同持股,微盟集团2019年1月在港上市,截至3月14日市值85亿港元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