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只有峨眉山》
icon
搜索文档
去年“躁动”的旅游演艺,为什么今年熄火了?
36氪· 2025-09-24 03:12
核心观点 - 旅游演艺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 业绩普遍承压 龙头企业宋城演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 多个景区项目出现营收下滑和亏损扩大现象 [1][2][3]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包括重资产投入与高运营成本 消费趋势向性价比和小型沉浸式体验转移 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 新兴项目多数处于培育期且盈利困难 [6][9][11][12] - 创新方向显现 小微沉浸式演艺、强互动戏剧模式和轻资产运营项目正获得市场关注 政策支持与新模式探索为行业转型提供可能路径 [14][15][17][18] 宋城演艺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7.4% 扣非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旗下九大景区业绩分化明显:杭州/丽江/广东景区营收分别下降0.48%/12.06%/12.96% 张家界景区营收腰斩且亏损1973万元扩大超160% 但九寨/上海景区营收增长33%/44% 上海项目首次扭亏盈利366万元 [3][4] - 三亚项目营收较2019年4亿元缩水至不足2亿元 收入减少近一半 [3] 同业公司对比 -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游客量减少17.96% [4] -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减少35.01% [4] - 西域旅游两个新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人工与摊销成本增加约1600万元 [6][7] - 黄山旅游《徽秀》项目半年投资损失105.13万元 达上年全年亏损额的74.25% [8] 行业困境分析 - 消费模式转变:游客偏好从大型演出转向City Walk/微体验等性价比高的活动 旅游演艺成为非必需消费 [10][11] - 成本结构压力:宋城演艺技术投入占营收5% 销售费用从2022年5564万元增至2024年1.403亿元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7870万元同比增长48.6% [11] - 内容同质化问题:多数项目呈现"山水舞台+歌舞表演+灯光秀"模式 复购率低 《只有峨眉山》因缺乏文化独特性停摆 累计亏损6亿元 [5][12] 创新发展趋势 - 小微沉浸式演艺兴起:如《南京喜事》《夜上黄鹤楼》等投资控制在千万级 拥有清晰回报周期和高复购率 [15] - 强互动戏剧模式:《不眠之夜》复购率超30% 通过无台词表演和观众参与重构观演关系 [17] - 轻资产运营探索:《大漠升海市》采用零基建舞台和素人演员 实现与传统景区脱钩的演艺新模式 [18] - 政策支持:重庆对年演出3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演艺空间给予20万元补贴 [14]
文旅“印钞机”熄火:明星项目亏损停摆,宋城演艺、丽江股份业绩承压,行业深度调整或已来临
华夏时报· 2025-09-05 03:39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多家文旅演艺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明显 归母净利润普遍下滑 宋城演艺同比下降27.4%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减少35.01%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毛利率降低9.79个百分点[2] - 西域旅游旗下"遇见喀什""遇见赛湖"等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相关人工折旧及摊销成本增加约1600万元 桂林旅游参股公司漓江千古情净利润同比下降7.10%[2][10] - 《只有峨眉山》项目因持续亏损停摆 上半年净亏损1614万元 虽同比减亏1107万元 但运营六年来未能实现盈利[3][12] 宋城演艺经营状况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少27.4% 扣非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29.80%[4] - 现场演艺业务收入8.48亿元占总营收78.6% 但主要景区业绩分化 杭州宋城旅游区营收微降0.48%毛利率增5.35% 丽江和广东千古情景区营收分别降12.60%和12.96% 毛利率降3.55%和6.04%[5] - 轻资产输出项目收入确认放缓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8.60%至7870.17万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3.47个百分点至65.72% 归母净利润率下降9.74个百分点至37.01%[4][5][6] 其他上市公司业务分析 - 锋尚文化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9906.16万元同比减少35.01%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352.15%至-5952.17万元 但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业务营收8619.42万元同比增长116.66%[7] -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营收3828.53万元同比略降2.52% 毛利率26.10% 房地产销售仍贡献2.96亿元收入占总营收超七成 公司明确不再新增房地产开发业务[8] -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接待游客70.70万人次同比减少15.48万人次降幅17.96% 运营主体净利润2435.79万元较去年同期3381.71万元下降27.97%[11]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行业面临轻资产输出遇阻 运营成本高企与消费理性化多重挑战 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对行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5][13] - 内容与在地性剥离成为共性难题 《只有峨眉山》被指剧情与本地文化关联弱 观看门槛高 采用行进式观演模式增加游客体力负担[3][12] - 专家建议采用小步快跑迭代优化策略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 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效率[10][13][14][15]
文旅“印钞机”熄火:明星项目亏损停摆 宋城演艺、丽江股份业绩承压 行业深度调整或已来临
华夏时报· 2025-09-05 03:28
行业整体业绩承压 - 多家文旅演艺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明显下滑 归母净利润普遍下降 其中宋城演艺同比降低27.4% 丽江股份旗下《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业收入减少35.01% 三湘印象文化演艺业务营收同比降低2.52%[1] - 桂林旅游参股公司桂林漓江千古情净利润同比下降7.10% 西域旅游新演艺项目增加人工及摊销成本约1600万元[1][8] - 峨眉山A旗下《只有峨眉山》项目因持续亏损停摆 上半年净亏损1614万元 虽同比减亏1107万元但仍未达预期[2][10] 公司具体财务表现 - 宋城演艺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减少27.4% 扣非净利润下降29.80% 销售费用增长48.60%至7870.17万元[3] - 锋尚文化归母净利润1345.94万元同比下降33.56% 扣非净利润为-836.79万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降低352.15%至-5952.17万元[5][6] - 三湘印象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37.37% 文化演艺业务毛利率下降9.79个百分点至26.10% 超七成收入仍来自房地产销售[6][7] 业务结构及项目运营 - 宋城演艺现场演艺收入8.48亿元占总营收78.6% 但杭州 丽江 广东三大项目营收分别下滑0.48% 12.60%和12.96% 张家界项目亏损1972.91万元[3] - 锋尚文化文化演艺活动业务营收8619.42万元同比增长116.66% 但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9906.16万元同比减少35.01%[6] - 西域旅游"遇见喀什""遇见赛湖"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沉浸式演艺业务营收355.28万元 营业成本与之持平[8] 市场竞争与行业挑战 - 行业面临轻资产输出遇阻 运营成本高企与消费理性化挑战 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对行业秩序产生不利影响[2][11] - 文旅演艺项目存在内容与在地性剥离问题 如《只有峨眉山》被批评与本地文化关联弱 观看门槛高[2][9] - 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前期投入巨大 若票房收入不及预期难以覆盖成本 日常运营效率低下会进一步加剧经营困境[11] 战略调整与发展方向 - 宋城演艺新签青岛"丝路千古情"和台州"东海千古情"轻资产输出项目 但上半年轻资产业务收入确认下降[4] - 三湘印象布局AI 机器人 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 但尚未有实际推进项目 同时推进"印象大红袍"港股上市[7] - 行业需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差异化演艺节目[11][12]
《只有峨眉山》演不下去了,名导光环换不来钱?
新浪财经· 2025-08-21 11:10
核心观点 - 知名导演王潮歌的"只有"系列开山之作《只有峨眉山》因严重亏损已停演 其运营子公司陷入资金周转困境且无法偿还借款利息 母公司峨眉山A已采取催债及法律手段[1] - 大型文旅演艺项目普遍面临高投入、慢回报的运营挑战 内容评价两极分化且客群吸引力有限 导致实际客流转化率低及持续亏损[3][4][5][6][8] - 轻资产运营模式成为行业转型方向 通过输出创意与管理能力降低重资产投资风险 宋城演艺凭借该模式实现高毛利率及业务扩张[9][10][11] 项目运营与财务表现 - 《只有峨眉山》项目总投资8.19亿元 包含三个剧场 其中两个付费剧场门市价各298元 但2024年上半年仅实现营收846.58万元 净亏损1613.83万元[3][4] - 运营方峨眉山云上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欠银行贷款4.93亿元(原贷款5.6亿元) 仅偿还4321.26万元 且无法支付母公司45.5万元借款利息[1][9] - 2024年上半年峨眉山景区客流达209.52万人次 但付费观演人数不足3万人次 客流转化率低于1.5%[4] 市场反馈与内容评价 - 观众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认可剧场设计、文化诠释及演员表演 但多数认为票价高、内容理解门槛高、体力消耗大且互动性不足[5] - 同类项目《只有红楼梦》(投资40亿元)及《只有河南》(投资60亿元)同样面临回本压力 后者因资金周转问题于2022年将51%股权转让国资[6][8] - 行进式观演形式与景区游览模式存在冲突 夜间演出需长时间步行 降低游客体验意愿[5] 行业模式对比 - 重资产演艺项目依赖长期运营回本 但高负债与固定成本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只有峨眉山》因亏损停演[1][9] - 宋城演艺2024年轻资产模式业务收入4.6亿元 毛利率超96% 同比增长80% 并新增青岛、台州轻资产项目 总轻资产项目达6个[10] - 轻资产模式通过IP输出与管理服务规避重投资风险 宋城演艺2024年9大自营项目营收约19亿元 较2019年3项目16亿元的营收增长有限[10] 项目投资与运营结构 - 王潮歌团队仅负责内容创作 不参与项目投资与票务运营 因此项目停演对其后续合作影响有限[10] - 地方文旅项目常被视为产业带动引擎 但前期高投入需匹配强资金实力 否则难以维持更新迭代[9] - 宋城演艺凭借千古情IP积累忠实客群 为新项目引流提供支撑 但其自营项目营收增长与规模扩张未完全同步[10][11]
峨眉山A股价上涨1.24% 演艺项目停演拖累上半年业绩
金融界· 2025-08-15 19:12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为13 87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 24% [1] - 盘中最高触及13 87元 最低下探13 63元 [1] - 成交量为130405手 成交金额达1 79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包括景区门票 索道运输 酒店服务及旅游服务 [1] - 运营的峨眉山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 57亿元 同比下降10 07% [1] - 净利润1 21亿元 同比下降8 48% [1] - 景区接待购票游客209 52万人次 同比减少6 5% [1] 重点项目 - 总投资8 19亿元的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因持续亏损已于6月停演 [1] - 项目运营主体云上旅投上半年净亏损1613 8万元 且已资不抵债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511 62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92 80万元 [1]
知名景区投资超8亿元的演出停演,回应:亏损是主要原因,演员已妥善安置;景区接待游客减少?真相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1:37
公司财务表现 - 峨眉山旅游2025年上半年营收4.57亿元,同比下降1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8.48% [1] - 峨眉山景区接待购票游客209.52万人次,同比下降6.5%(减少14.6万人次) [1] - 公司总市值73亿元,8月15日股价收涨1.24%至每股13.87元 [1] 演艺项目运营 - 子公司云上旅投运营的《只有峨眉山》实景演艺项目上半年营收846.6万元,净亏损1613.8万元,项目已于6月中旬停演 [1] - 该项目自2019年公演以来持续亏损,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6057.84万元、-7461.77万元、-9538.58万元、-2.28亿元、-1.24亿元 [3] - 项目总投资8.19亿元,涉及270名演员(含当地村民),停演后公司已妥善安置演职人员 [6] 游客接待数据差异 -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数据显示1-6月实际接待游客307.41万人次,同比增长2.87%(增加8.8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9万人次,同比增长22.9% [7] - 购票游客数与实际接待数差异源于2021年12月起低山区免费开放,该区域年均接待超100万人次,成为新增长点 [9] - 免费开放区域包括报国寺、神水阁及五显岗等20平方公里范围 [9]
研报掘金丨华鑫证券:首予峨眉山A“买入”评级,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格隆汇APP· 2025-08-15 06:2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至24.30% [1] - 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至14.92% [1] - 销售费用率同比持平 [1] 业务运营 - 2025年上半年茶业、数智旅游、演艺等业务收入同比减少15%至0.67亿元 [1] - 公司主动暂停亏损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 [1] - 金顶索道项目预计2025年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1] 战略举措 - 公司动态优化资源分配并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盈利改善 [1] - 持续推进景区调改使二季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1] - 积极发展茶业、旅行社等新兴项目以推动未来业绩增长 [1] 基础设施与容量 - 金顶索道改造升级后将增强景区游客承载力 [1] - 交通优化措施落地将逐步扩展景区游客承载量 [1]
峨眉山A(000888):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客流回落营收承压,业务优化盈利改善
华鑫证券· 2025-08-14 08:1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H1总营收4.57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8%),扣非净利润1.19亿元(同比-10%),营收下滑主要因进山客流回落 [4] - 2025Q2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7%),扣非净利润0.62亿元(同比+7%),毛利率同比+1pct至49.20%,亏损演艺项目停演推动盈利改善 [4][5] - 2025H1净利率同比+1pct至24.30%,通过动态优化资源分配实现降本增效 [5] 业务表现 - 游山门票/客运索道/宾馆酒店收入分别同比-10%/-8%/-12%至1.22/1.85/0.83亿元,茶业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15%至0.67亿元 [6] - 主动暂停亏损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金顶索道扩建预计2025年底完成,将提升景区承载力 [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0/0.56/0.61元,对应PE 27/25/23倍 [7] - 2025E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13%),2026E达2.95亿元(同比+11.3%) [10] - 2025E毛利率50.2%,2027E提升至52.8%;ROE从2025E的10.5%升至2027E的11.4% [11]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3.76元对应P/E 27倍(2025E),P/B 2.6倍(2025E) [1][11] - 52周股价波动区间11.08-15.7元,日均成交额2.65亿元 [1]
爆红文旅项目,为何撑不过三年?
虎嗅APP· 2025-08-13 13:35
行业现状 - 大型文旅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投资超8亿元,累计亏损达6亿元,最终停演[4] - 超级文和友项目从排队4小时到人气寥寥,深圳文和友开业不到两年即遇冷,广州文和友直接关店撤离[7][8] - 张家界大庸古城总投资25亿元,日均购票不足20人[11][12] - 陕西蓝田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从日接待15万游客到彻底关停,投资方仅完成一期3.5亿元投资即撤退[15] - 杭州闻堰老街投资超1亿元,招商失败、消防未过、游客稀少[17][18] 商业模式问题 - 网红文旅项目流量一次性,商业转化长期不足[21] - 游客以打卡拍照为主,人均消费极低,如重庆洪崖洞三年亏损500多万[25][26] - 西安大唐不夜城2024年接待7475万人次,营收仅7574万元,人均消费1.01元[28][29] - 内容同质化严重,从《只有峨眉山》到《只有河南》呈现雷同化倾向[31] - 项目普遍采用夜市+仿古街+非遗摊+实景演出的"网红四件套"模式[32]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开始反网红,反感摆拍套路[35][36] - 年轻游客更注重生活感和在地体验,而非舞台感[38][39] - 情绪价值需求变化,如复购Labubu胜过仿古戏楼[40] 成功路径 - 苏超通过"草根足球+地方文化"出圈,带动江苏省景区预订量增长305%[44] - 安吉县"村咖"产业年接待615万人次,形成1.21亿元富民产业[50] - 成功项目需注重内容真实性、持续运营和细节管理[45][48][51] - 文旅应是社区型慢生意,而非一次性流量收割[52] - 地方政府应做好平台搭建,让专业团队运营[54]
峨眉山A(000888):暂停演艺项目优化资源配置,金顶索道扩建稳步推进
国信证券· 2025-08-11 03:3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峨眉山A(000888 SZ)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 57亿元/-10 07%,归母净利润1 21亿元/-8 48%,扣非净利润1 19亿元/-9 65% [1] - 单二季度收入2 31亿元/-9 31%,归母净利润0 62亿元/+7 35%,扣非净利润0 62亿元/+6 73% [1] - 2025H1毛利率48 07%/-1 53pct,Q2毛利率49 20%/+1 38pct [3]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持平/+1 31pct/-2 65pct,Q2财务费用改善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 [3] 业务运营 - 2025H1景区接待游客209 52万人次/-6 5%,游山门票收入1 22亿元/-9 53%,客运索道收入1 85亿元/-7 51% [2] - 金顶索道扩建预计2025年底完工,运力有望翻倍 [2] - 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6月15日停运,上半年净亏损1614万元(同比收窄1107万元) [2] - 酒店业务收入0 83亿元/-12 13%,茶叶业务收入0 27亿元/-33 92% [2]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进山客流增速至-0 5%/+7 0%/+6 0%(原预测+4 0%/+7 5%/+7 0%) [4]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2 62/2 95/3 28亿元(原预测2 91/3 18/3 66亿元) [4] - 对应2025-2027年PE为28/25/22倍 [4] 行业比较 - 可比公司中峨眉山A 2025E PE 28倍,低于长白山(53倍)但高于黄山旅游(27倍)和丽江股份(19倍) [17] - 2025年预测ROE 9 3%,EBIT Margin 30 9%,均处于景区类企业中游水平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