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宋城千古情》
icon
搜索文档
去年“躁动”的旅游演艺,为什么今年熄火了?
36氪· 2025-09-24 03:12
核心观点 - 旅游演艺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 业绩普遍承压 龙头企业宋城演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 多个景区项目出现营收下滑和亏损扩大现象 [1][2][3]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包括重资产投入与高运营成本 消费趋势向性价比和小型沉浸式体验转移 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 新兴项目多数处于培育期且盈利困难 [6][9][11][12] - 创新方向显现 小微沉浸式演艺、强互动戏剧模式和轻资产运营项目正获得市场关注 政策支持与新模式探索为行业转型提供可能路径 [14][15][17][18] 宋城演艺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7.4% 扣非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旗下九大景区业绩分化明显:杭州/丽江/广东景区营收分别下降0.48%/12.06%/12.96% 张家界景区营收腰斩且亏损1973万元扩大超160% 但九寨/上海景区营收增长33%/44% 上海项目首次扭亏盈利366万元 [3][4] - 三亚项目营收较2019年4亿元缩水至不足2亿元 收入减少近一半 [3] 同业公司对比 -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游客量减少17.96% [4] -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减少35.01% [4] - 西域旅游两个新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人工与摊销成本增加约1600万元 [6][7] - 黄山旅游《徽秀》项目半年投资损失105.13万元 达上年全年亏损额的74.25% [8] 行业困境分析 - 消费模式转变:游客偏好从大型演出转向City Walk/微体验等性价比高的活动 旅游演艺成为非必需消费 [10][11] - 成本结构压力:宋城演艺技术投入占营收5% 销售费用从2022年5564万元增至2024年1.403亿元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7870万元同比增长48.6% [11] - 内容同质化问题:多数项目呈现"山水舞台+歌舞表演+灯光秀"模式 复购率低 《只有峨眉山》因缺乏文化独特性停摆 累计亏损6亿元 [5][12] 创新发展趋势 - 小微沉浸式演艺兴起:如《南京喜事》《夜上黄鹤楼》等投资控制在千万级 拥有清晰回报周期和高复购率 [15] - 强互动戏剧模式:《不眠之夜》复购率超30% 通过无台词表演和观众参与重构观演关系 [17] - 轻资产运营探索:《大漠升海市》采用零基建舞台和素人演员 实现与传统景区脱钩的演艺新模式 [18] - 政策支持:重庆对年演出3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演艺空间给予20万元补贴 [14]
调研速递|宋城演艺接受中信证券等63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营收10.80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8-26 15:5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滑,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2亿元同比增长 [1] - 公司通过项目优化、网红矩阵和主题活动提升客流与营收,部分项目利润转正或显著增长 [2] - 公司新签轻资产项目订单金额合计5.2亿元,并推进重资产及海外拓展 [5] 上半年业绩情况 - 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下滑,主要因轻资产输出业务收入确认同比减少约8610万元 [1] - 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滑,因轻资产收入下降及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7.98%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2亿元,同比增长 [1] 各项目经营与优化措施 - 杭州本部五一期间《宋城千古情》创单日22场演出纪录,已形成整体改造提升方案 [2] - 上海项目上半年利润转正,全年力争盈利 [2] - 佛山项目上半年营收小幅回落,但正改造万人剧场,大湾区中长期增长潜力大 [2] - 西安项目客流较好增长,客单价稳定,今年打造皮影街区及完成街区升降台改造 [2] - 九寨项目营收大幅增长,桂林项目推动营收增长,丽江项目份额稳固提升,三亚项目整改升级,张家界项目需提升政策稳定性 [2] 客群结构与分红政策 - 公司游客结构呈现散客化、年轻化趋势,各景区客单价基本平稳 [3] - 2024年度每股现金分红0.20元,股息率约2.30%,现金分红总额5.25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1倍 [3] 网红矩阵与艺人活动 - 公司建立网红管理体系和成长规划,签订演艺经纪合约并配备专业团队 [4] - 艺人及大咖活动通过多维度数据曝光带来热度,实现流量到销量转换 [4] 轻资产与重资产拓展 - 上半年新签青岛和台州两个轻资产项目,订单金额合计5.2亿元 [5] - 仍有轻资产合作项目在接触,重资产项目在考察推进 [5] - 控股股东投资建设泰国项目,开业后委托公司经营管理,成熟后优先注入 [5] 经营环境应对与花房股权安排 - 公司针对旅游消费回归理性,通过内容提升、营销矩阵建立和价格策略优化应对 [6] - 花房集团经营基本稳定,利润规模小,公司将在合适时候处理持有股权 [6]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3-5年将聚焦演艺主业,推进项目优化升级与外延扩张,探索海外市场 [6]
宋城演艺(300144)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6 15:2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0亿元,归母净利润4.00亿元,同比下滑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22亿元,同比增长 [2] - 轻资产输出业务收入同比减少约8610万元 [2] - 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7.98%,主要因广告和技术服务费增加约2577万元、人工成本增加约1900万元、利息收入减少约2252万元 [2]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5.25亿元,股息率约2.30%,较2023年度增长1倍 [10] 业务发展策略 - 杭州项目改造方案:融合宋韵文化,新增多台大中型剧目及小型演出,拓展游玩空间和游历线路 [3][4] - 上海项目上半年利润转正,新增《一千零一夜》等演出,强化互动体验 [4] - 佛山项目万人剧场改造中,加强夜场孵化和差异化市场政策 [5][6] - 西安项目打造皮影街区,客流实现较好增长,客单价稳定 [6] - 新签青岛和台州轻资产项目,订单金额合计5.2亿元,计划2026年7月和2028年5月开业 [12] 市场营销与客群 - 客群结构呈现散客化、年轻化趋势,重点覆盖亲子、女性、Z世代群体 [8] - 通过网红矩阵、职人直播、达人直播等方式强化品牌宣传 [2][10] - 不参与低价竞争,各景区客单价基本保持平稳 [8] - 从流量到销量的转化能力处于行业头部水平 [11] 未来规划与愿景 - 坚定看好文旅市场中长期量价齐升 [14] - 深度聚焦演艺主业,推动存量项目优化升级和新项目拓展 [15] - 积极探索海外市场,控股股东投资建设泰国项目,成熟后优先注入上市公司 [13] - 目标成为"世界文化演艺第一",推动"宋城"和"千古情"成长为国民级文化品牌 [15] 其他事项 - 花房集团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约7.8亿元,经营基本稳定,利润规模很小 [14] - 2022-2024年度现金分红分别为1.31亿元、2.62亿元、5.25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10]
知名景区投资8亿多的演出,亏损停演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5:17
公司业绩表现 - 峨眉山旅游2025年上半年营收4.57亿元,同比下降10.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下降8.48% [1] - 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209.52万人次,同比下降6.5%(减少14.6万人次) [1] - 前三大主要业务(游山门票、客运索道、宾馆酒店服务)营收分别下降9.53%、7.51%、12.13%,占总收入比例85.36% [2] - 茶业、数智旅游、演艺等业务营收6694.47万元,同比下降15% [2] 演艺项目《只有峨眉山》 - 项目总投资额8.19亿元,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117亩),包含三个演出剧场,演出时长210分钟 [3] - 2025年上半年项目运营主体营收846.6万元,净亏损1613.8万元,6月中旬起停演 [1][4] - 2019年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近6亿元(2020-2024年亏损5.82亿,2025年上半年亏损1613.8万元) [7] - 项目运营主体向银行借款5.6亿元,到期日为2036年12月5日,2025年上半年无力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472.83万元 [7] - 峨眉山旅游对项目运营主体提供不超过5000万元的财务资助,尚未收到2025年第二季度借款利息45.50万元 [7] 项目运营问题分析 - 项目区位优势明显(距离峨眉山景区直线不到4公里),但未被纳入主流游览路线,游客夜间更倾向休息而非观看演出 [8] - 客群以进香客群、中老年客群、旅游团客为主,多数对旅游演艺无感 [9] - 商业模式问题:编创团队与投资运营方分离,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成本巨大,收入依赖单一门票 [9] - 产品结构问题:多剧场串联形态导致建设、编创、运营成本高企,门票定价有天花板 [9] 行业对比与成功案例 - 《印象刘三姐》20周年累计观演超2000万人次,营收超28亿元 [11] - 宋城演艺2024年营业总收入24.17亿元,同比增长25.49%,归母净利润10.49亿元,同比增幅1054.18% [11] - 广东千古情景区开业首年即盈利,三峡千古情景区开业百天收入破亿元 [11] - 成功案例特点:编创与投资运营一体,较好把控成本,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客群市场等因素 [12]
2025·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下)
经济日报· 2025-05-26 22:08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 - 2024年合并营业收入116.20亿元,经营指标全国广电行业领先 [1] - 自研AIGC绘梦师引擎、企业级大模型平台"灵鸿"等核心技术,参与浙江省新型算力中心万卡集群项目 [1] - 构建省级文旅数字服务平台,推出"诗画浙江·文旅惠民卡",内容出海至法国、奥地利等国家 [1] 宋城演艺 - 广东千古情景区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消费增长40% [2] - 形成"千古情"主秀+中型演艺+外场演出的多元化剧目矩阵 [2] - 结合AI/VR/AR技术及非遗文化,深度嵌入当地消费市场 [2] 华策影视 - 《去有风的地方》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带动拍摄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3] - 影旅融合项目《承欢记》联动多地文旅部门,实现剧集与城市双向引流 [3] - 《国色芳华》以唐风艺术带动牡丹经济发展 [3]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 - 电商业务同比增长42.4%,42个直播间全年开播5159场 [4][5] - 开发全国首个时尚文化IP"元小鳌",入选出版发行业创新案例 [4] - 牵头成立海外华文书店联合体,覆盖24家海外书店 [5] 科大讯飞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20%,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 星火语音大模型支持74种语种方言,覆盖288个地市 [6] - 完成亚运会、巴黎奥运会AI同传服务,打造60种语言虚拟主播 [6] 江西出版传媒 - 拥有3家A股上市公司,版权输出506项同比增长3% [7] - 《志愿军:雄兵出击》获"五个一工程"奖、百花奖、金鸡奖 [7] - 8家出版社全部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 [7] 芒果超媒 - 芒果TV国际APP下载量从1.3亿增至2.6亿 [11] - 全年上线综艺160档,创新占比40%,《歌手2024》获现象级关注 [11] - 微短剧10部作品入选广电总局推荐片单 [11] 腾讯科技 - 《数字中轴·小宇宙》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 [13] - 《王者荣耀》推出11款文创皮肤,联动4家文化机构 [13] - 《庆余年第二季》实现传统文化题材现代性重构 [13] 广东出版集团 - 《我的阿勒泰》年销量超150万册 [15] - 澳门语文教材覆盖率小学100%、中学90% [15] - 图书版权输出319种,覆盖58个国家 [15] 行业趋势 - 文化科技融合:AIGC、大模型、VR/AR技术普遍应用于内容生产 [1][2][6][11] - 影旅联动:影视IP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成效显著 [3][11] - 文化出海:版权输出、国际联合体、多语种技术成为主要路径 [5][6][7][15]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5:27
文旅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1] - 北京、上海、杭州等热门旅游目的地表现突出 [1] - 大唐不夜城游客接待量达225万人次,九华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9.93%),峨眉山接待20.9万人次,黄山风景区接待14.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0%) [3] - 乌镇景区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突破9万人次,天目湖旗下景区游客接待量、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31%、6.55% [3] 景区类上市公司概况 - A股景区类上市公司共16家,分布在杭州、黄山、峨眉山等15座城市,主营业务占比普遍超过89% [2][4] - 公司核心资产包括大唐不夜城(曲江文旅)、九华山(九华旅游)、峨眉山(峨眉山A)、黄山(黄山旅游)等稀缺旅游资源 [5] - 曲江文旅一季度接待游客240万人次,宋城演艺旗下12个千古情景区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同比增长26%),祥源文旅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同比增长51.79%) [4] 财务表现分化 - 一季度16家景区类上市公司中仅半数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增长 [6] - 祥源文旅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186.68%),宋城演艺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微降0.89%),黄山旅游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35.14%) [7] - 曲江文旅一季度营收3.06亿元(同比下降23.67%),净利润亏损0.46亿元(同比转亏),桂林旅游营收0.83亿元(同比下降6.63%),亏损0.14亿元 [7] - 2020-2024年曲江文旅累计亏损超6亿元,桂林旅游累计亏损超10亿元 [8] 行业转型趋势 - 传统景区面临购票人次下降、二次消费收入占比降低等问题,正向综合文旅示范区转型 [9] - 祥源文旅通过并购+运营模式向休闲度假化转型,宋城演艺凭借"千古情"IP实现模式输出 [10] - 桂林旅游布局康养休闲、AI文旅等新业态,黄山旅游等公司毛利率超60%,而曲江文旅等公司毛利率仅30% [14][15] - 景区上市公司需平衡稀缺资源利用与投资管理,避免无效投资拖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