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年“躁动”的旅游演艺,为什么今年熄火了?
宋城演艺宋城演艺(SZ:300144) 36氪·2025-09-24 03:12

核心观点 - 旅游演艺行业整体进入深度调整期 业绩普遍承压 龙头企业宋城演艺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7.4% 多个景区项目出现营收下滑和亏损扩大现象 [1][2][3] - 行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包括重资产投入与高运营成本 消费趋势向性价比和小型沉浸式体验转移 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 新兴项目多数处于培育期且盈利困难 [6][9][11][12] - 创新方向显现 小微沉浸式演艺、强互动戏剧模式和轻资产运营项目正获得市场关注 政策支持与新模式探索为行业转型提供可能路径 [14][15][17][18] 宋城演艺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0.8亿元同比下降8.3% 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7.4% 扣非净利润3.84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旗下九大景区业绩分化明显:杭州/丽江/广东景区营收分别下降0.48%/12.06%/12.96% 张家界景区营收腰斩且亏损1973万元扩大超160% 但九寨/上海景区营收增长33%/44% 上海项目首次扭亏盈利366万元 [3][4] - 三亚项目营收较2019年4亿元缩水至不足2亿元 收入减少近一半 [3] 同业公司对比 - 丽江股份《印象·丽江》营收下降14.47% 游客量减少17.96% [4] - 锋尚文化旅游演艺业务营收减少35.01% [4] - 西域旅游两个新演艺项目处于市场培育初期 人工与摊销成本增加约1600万元 [6][7] - 黄山旅游《徽秀》项目半年投资损失105.13万元 达上年全年亏损额的74.25% [8] 行业困境分析 - 消费模式转变:游客偏好从大型演出转向City Walk/微体验等性价比高的活动 旅游演艺成为非必需消费 [10][11] - 成本结构压力:宋城演艺技术投入占营收5% 销售费用从2022年5564万元增至2024年1.403亿元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7870万元同比增长48.6% [11] - 内容同质化问题:多数项目呈现"山水舞台+歌舞表演+灯光秀"模式 复购率低 《只有峨眉山》因缺乏文化独特性停摆 累计亏损6亿元 [5][12] 创新发展趋势 - 小微沉浸式演艺兴起:如《南京喜事》《夜上黄鹤楼》等投资控制在千万级 拥有清晰回报周期和高复购率 [15] - 强互动戏剧模式:《不眠之夜》复购率超30% 通过无台词表演和观众参与重构观演关系 [17] - 轻资产运营探索:《大漠升海市》采用零基建舞台和素人演员 实现与传统景区脱钩的演艺新模式 [18] - 政策支持:重庆对年演出30场以上且票房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演艺空间给予20万元补贴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