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

搜索文档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文化科技金融协同共塑产业新纪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4 13:40
文化产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文化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技术创新持续赋能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文化出海不断升级 推动营业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格局加速形成[3] - 2024年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发布后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加速恢复 2024年下半年融资次数与融资金额实现双增长 2025年上半年增速显著提升至63.2%和88.9%[3] - 债券融资市场持续活跃 私募股权市场与并购市场快速回升 投融资市场加大对文化科技创新和IP经济等新兴赛道的布局力度[3] 科技赋能与文化融合 -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积极拥抱5G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建成"云网算"公共服务平台将超强算力转化为创作生产力 打造19个数字影棚建成中国最大数字综艺影棚集群服务全国近60%综艺录制[8] - 爱奇艺依托影视产品推出体验业务 剧集《爱你》衍生香包一个月卖出5万个 《狂飙》带动拍摄地猪脚面餐厅火爆[11] - 爱奇艺计划在北京王府井打造集内容IP创意和高科技体验结合的线下乐园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声光电设备在更小物理空间提供情绪价值[13] 金融支持与资本运作 - 北京银行自2006年将文化金融写入全行战略 累计为1.6万户文创企业提供超过6000亿元贷款支持 在北京地区文化金融市场份额第一[18] - 北京银行通过"撮合赢"平台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与北交所共同打造文化企业和文化科技企业互联互通机制及上市绿色服务通道[18]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北京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赋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25—2026年)》 基石资本发布北京国管基石并购基金 启明创投发布八期人民币科技基金[20] 区域发展与产业规划 - 北京市东城区将出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聚焦动漫影视 数字演艺 游戏电竞 艺人经纪等新赛道 营造演艺经济生态圈[16] -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加速推动文化与新消费 新商业 新场景跨界融合 持续打通文化链 价值链 产业链[16] - 大会现场成功签约50余个具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重点项目 覆盖文化科技 文商旅体融合 文化场景创新等多个领域[20] 行业专家观点 - 数智化时代政府和企业提供文化服务能力极大提升 政府与市场协同促进文化发展面临大好环境条件[6] - 科技赋能与金融支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文化产业具有成为支柱产业的广阔前景[6] - 文化产业繁荣需要"文化+科技+金融"协同发力而非单点突破[8]
芒果超媒20250918
2025-09-18 14:4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长视频行业 公司为芒果超媒[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长视频行业底层逻辑是内容为王 优质内容能拉动会员和广告业务 例如《乘风破浪的姐姐》在2020年6月上线后显著拉升会员收入 爱奇艺的《爱情公寓5》和《庆余年》在2020年初驱动付费会员达小峰值 腾讯视频的《扫黑风暴》和《你是我的荣耀》也推动会员增长[3] * 芒果超媒在自制综艺方面优势显著 成功孵化运营多个综艺IP 例如《明星大侦探》系列已推出第10部 《我是歌手》通过创新直播形式提升热度 这些节目对会员及广告收入有良好促进作用[5] * 公司通过小芒APP和线下实景推理主题馆等进行IP衍生与运营 小芒APP以芒果自身IP孵化为主打 涵盖综艺周边商品及潮玩品类 今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线下M City主题馆完善了从前端综艺IP到后端衍生运营的布局[6] * 第四季度储备优质内容 包括《声生不息2025》《森林远扬》《再见爱人5》等 素人选秀音综《森林远扬》计划10月底在8个平台上映 具备爆款潜力 预计对广告业务及会员增长产生积极影响[7][8][13] * 第三季度综艺内容表现强劲 每周正片播放市占率前十中至少有4部以上来自公司 最多达7部 《披荆斩棘2025》自8月8日上映后连续五周排名第一 热门综艺有效促进当期广告收入[9] * 会员业务战略侧重于加大内容投入以拉升会员规模 2024年上半年会员收入增长显著加速 虽然短期可能对利润率造成压力 但与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司寻求在投入和利润率之间找到平衡[4][10][11] * 广电21条政策优化长剧供给 取消电视剧24集上线限制及季播剧间隔一年硬性要求 改进内容审查 支持微短剧播出和引入境外节目 这些措施将缩短审查周期 推动新剧开机 恢复上线剧集数量增长[4][12]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当前加大剧集投入非常合适 因剧集价格较几年前明显下降 成本端压力减小 且广电21条政策细则将进一步优化行业供给 提高优质内容供给水平 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公司向上趋势明确[14] * 小芒电商围绕芒果IP及艺人经济运营 目前已实现盈利并保持健康增长[13]
除了被嘲,今年音综到底还有没有搞头?
36氪· 2025-06-03 00:14
音乐综艺行业现状 - 行业普遍依赖高价采买热门歌曲翻唱权,单曲版权费用动辄数十万至上百万元,形成"隐形内卷" [1][18] - 主流音综采用"流量艺人+热歌翻唱"模式,但内容趋同导致审美疲劳,难听等话题阅读量突破100亿次 [14][18] - 成本结构失控:版权费(如周杰伦歌曲授权费达100-150万元)、流量艺人出场费、宣发成本攀升,导致市场被综N代垄断 [16][18][20] 《亚洲新声》创新模式 - 节目定位差异化:聚焦Z世代新人原创/小众歌曲,横跨九国音乐人竞演,弱化流量依赖 [21][23][26] - 制作资源倾斜:预算投向跨国邮轮实景舞台(上海至香港航线)、专业音乐团队(梁翘柏任总监),强化Live质感 [11][13][21] - 选手构成突破:如日本17岁摇滚歌手迷悠奈(Fuji Rock音乐节经历)、ACG歌姬中林芽依,中国选手涵盖演歌/摇滚/百老汇等多种风格 [4][6][8][10] 行业转型方向 - 内容资产构建:需从短期流量转向垂类深耕,如《乐夏》培育乐队文化、《浪姐》重塑中年女性议题价值 [24][26] - 价值链延伸:探索多元音乐风格、挖掘新人、立体呈现作品与个人风格,建立更高审美标准 [26][28][29] - 可持续逻辑验证:《亚洲新声》通过原创音乐+多文化交汇尝试打破同质化,但需验证商业模式可复制性 [23][28][29] 典型案例分析 - 失败案例:张靓颖&王以太翻唱《跳楼机》因歌词/编曲争议被嘲,表演效果未达预期 [14][15] - 成功范式:迷悠奈原创曲《轻飘飘》展现Z世代情绪表达,中林芽依《春梦》融合ACG与主流音乐审美 [4][6][21]
竞演综艺要回归真诚与实力(看台人语)
人民日报· 2025-05-26 22:33
综艺节目行业现状 - 音乐竞演综艺《乘风2025》作为现象级IP《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六季,开播后因选手整体实力下滑引发观众失望情绪 [1] - 节目暴露的核心问题是选手专业功底不足,表现为舞台表演频繁失误,包括唱跳能力欠缺、练习效果不佳,部分抒情歌表演被观众评价为"大型KTV跑调现场" [1] - 节目尝试通过形式创新弥补内容缺陷,首次采用户外舞台设计,但形式创新未能掩盖表演质量下降的问题 [1] 综艺节目内容制作趋势 - 节目制作方转向话题营销策略,通过剪辑突出选手矛盾片段、标注"前任金曲"等手法制造热搜话题,内容呈现"流量拼盘"特征 [1] - 行业面临"综N代"创新困境,过度依赖形式包装和流量噱头导致节目励志内核弱化,观众对选手真实成长故事的关注度降低 [1][2] - 部分62岁高龄选手的敬业表现及团队互助情节成为节目亮点,显示观众仍对真诚、坚韧的节目内核有需求 [2] 综艺节目发展方向 - 行业需回归内容本质,聚焦选手实力提升而非话题炒作,案例显示优秀选手的真诚敬业态度能有效引发观众共鸣 [2] - 制作方应平衡形式创新与内容质量,避免"碧海蓝天"等场景设计沦为形式堆砌,需强化舞台表演的专业性支撑 [1][2] - 解决"综N代"困境的关键在于重建创作真诚性,通过呈现真实人物成长历程来保持节目生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