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cal Fiber and Cable

搜索文档
“0”→“1”,突破!中国“智造”凭硬核科技赢得话语权
央视网· 2025-09-21 05:58
央视网消息:在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受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为了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记者深入苏州、上海、杭州等民 营企业高地,亲眼见证了硬核科技的现实攻坚,推动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 空芯光纤如同精密的"光子围栏"一样,将光牢牢约束在空气纤芯内。这种"空气导光"的设计优势就是超低传输损耗、极低非线性效应、近乎光 速的传输以及超宽的传输带宽。 国产PET/CT精准助力肿瘤治疗 许人东表示,国家大力提倡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他们一定要有担当。到目前为止,他们在全球已经铺设了11万多公里的海底光 缆,十几亿的人口都享受到全球互联互通的通信便利。 企业负责人许人东介绍,海底光缆实际上承载了全球95%以上国际间通信的容量,是全球数字化信息化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存在的一些卡脖 子的技术难题,第一个就是超长距离光电传输的技术难题,第二个是万米水深的水密氢密技术难题,第三个是超高可靠性技术难题。在海底通 信系统里,一般要保证25年的长期可靠运行。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介质,随着传统玻芯光纤逼近物理极限,传输介质上的瓶颈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前不久 ...
高科桥涨超40% 上半年收入3874.6万港元 机构看好AI驱动光纤需求
智通财经· 2025-09-02 06:27
公司业绩表现 - 高科桥股价大幅上涨48.57%至0.52港元 成交额达144.97万港元 [1] - 公司2025年中期收入3874.6万港元 同比大幅减少46.82% [1] - 光缆销售额减少约46.0%至3740万港元 光纤销售额减少约63.9%至130万港元 [1] 行业发展趋势 - AI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激增推动低损耗光纤用量快速提升 [1] - 多模光纤在数据中心应用需求持续增长 G.654.E光缆在长途干线需求增长 [1] - 运营商重点增加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投资 [1] - 低损耗光纤连接作为AI数据中心关键基础设施 支持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计算任务 [1]
4天3板!光纤龙头回应:与英伟达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2:49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A股开盘3分钟直线拉升10CM涨停 走出4天3板 收报82 95元/股 市值达517亿元[1] - 港股涨幅超25% 报55 95港元/股[1] - 本周以来累计涨幅达41 23%[1] 英伟达财报与技术发布影响 - 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财季营收467 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1] -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4%[1] - 英伟达CFO预计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美元[1] - 英伟达发布Spectrum-XGS以太网技术 带动光模块等算力硬件板块上涨[1] 空芯光纤业务进展 - 公司正持续推进空芯光纤研发及产业化进程 处于前沿产品领先地位[2] - 空芯光纤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尚未对财务数据产生明显影响[2] - 空芯光纤与英伟达以太网技术存在显著协同的市场传闻[2] - 公司与英伟达不存在上下游或供应商客户关系[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 84亿元 同比增长19 3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 96亿元 同比下降21 69%[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 38亿元 同比增长15 00%[2] 行业竞争格局与前景 - 空芯光纤仍处于商业化进展初期 过往光纤光缆行业CR10大于90%[3] - 未来竞争格局或将由头部企业主导 初创企业结合CSP大厂有机会[3] - 空芯光纤相对传统光纤具备显著优势 适配高带宽低时延需求场景[3] - 数据中心内部光纤有望加速放量 长期"光进铜退"趋势不改[3] 公司业务概况 - 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龙头企业[2] - 主要产品包括光纤预制棒 光纤 光缆 光模块 特种光纤 有源光缆 海缆及射频同轴电缆等[2]
中天科技: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英文版)
证券之星· 2025-06-11 10:28
公司概况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从光纤通信起步,2002年进入智能电网领域,2011年布局新能源,2020年产品出口至16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一带一路"业务全覆盖[4] - 公司业务涵盖通信、电力、海洋、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是中国500强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国家质量奖和中国工业大奖[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4805亿元,研发投入194亿元,员工总数15110人[14] 核心业务与行业地位 - 通信领域:连续7年入选全球十大最具价值和竞争力电信基础设施品牌,光纤光缆业务服务全球100多家电信运营商[5] - 海洋业务:中国最早研发海底光缆的企业,创造了40多项国内和行业第一,2项世界第一,为深海风电、海洋油气等领域提供系统解决方案[7] - 新能源业务: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扩大太阳能、风能、储能和氢能产品组合,提供"新能源+"定制化解决方案[5] - 电力业务:形成输配电一体化完整产业链,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等大型企业重点项目,高压、超高压领域市场份额稳步增长[6] ESG战略与绩效 环境管理 - 2024年新增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总数达13家,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超过1.9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万吨[3] - 自主研发"能源与碳云平台",实现能源实时监测、能效分析和碳核算功能,形成数字化绿色运营管理体系[3] -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7类出口产品完成碳足迹认证,部分产品碳足迹降至0.0026吨CO2/万米[29] 社会责任 - 雇佣70多名残疾人员工,为残疾和贫困员工家庭提供278次帮扶,总支出约18万美元[3] - 员工培训总时长157万小时,人均培训104小时,员工绩效评估参与率100%[3] - 供应链管理:对100%供应商进行ESG评估,800多家供应商签署绿色低碳倡议[4] 公司治理 - 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组成的治理架构,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将ESG纳入高管绩效考核[50] - 2024年实施2期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943万股,支付现金分红1.05亿美元[51] - 风险管理:建立覆盖战略、市场、财务等维度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2024年识别40个风险点并实现100%整改[52] 技术创新与荣誉 - 全球专利布局:累计申请专利230项,主导或参与制定140项国际国内标准[8] - 创新机制:2011年首创"知识产权银行"平台,吸引11000多人参与,沉淀数十万知识产权资产[3] - 行业荣誉:连续9年荣获"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称号,2024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