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处理器设计

搜索文档
并购重组热度不减!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频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0:10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加速提升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重组案例数量增多 呈现产业整合加速和支付方式多样化特点 [1] - 跨市场跨行业吸收合并案例增多 反映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化和产业升级趋势 [1][2] - 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案例增加 去年以来出现4单A并A 1单A并H 1单H并A [4] 跨市场并购案例特点 - 浙江沪杭甬拟通过发行A股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打造A+H上市平台 [1][2][3] - 浙江沪杭甬为港股高速公路运营商 市值419亿港元 镇洋发展为A股化工企业 市值68亿元 [2] - 跨市场换股合并可使目标公司获得另一市场上市资格 缓解融资压力 推动A/H股估值趋同 [1] 政策环境支持 - 证监会修订《重组办法》 明确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 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4] - 科创板八条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 提高估值包容性 [5] - 并购六条在简化审核程序 创新交易工具 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优化制度 [5] 支付工具创新 - 支付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 除股份现金定增外 定向可转债 并购贷款 并购基金等工具广泛应用 [7] - 华海诚科收购案综合运用股份 定向可转债和现金多种支付工具 [7] - 中润光学运用自有资金 并购贷款和超募资金进行收购 [7] - 富创精密通过特殊目的实体收购 仕佳光子运用产业基金两步走收购 [7] 产业整合逻辑 - 本轮重组热潮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 通过产业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 - 同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具有更高组织协调性 旨在消除同业竞争 整合资源 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案例涉及国内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与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的整合 [4] 市场展望 - 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可能成为未来几年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重组的重要方式 甚至趋于常态化 [6] - 支付工具多元化有助于并购方根据财务特点选择支付方式 降低单一支付风险 促进交易达成 [7]
并购重组热度不减!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频现
证券时报· 2025-08-28 23:59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市场活跃度加速提升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数量增多 呈现产业整合加速和支付方式多样化特点 [1] - 跨市场 跨行业吸收合并反映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化 是政策引导 产业升级与市场环境共振的结果 [1] 跨市场并购案例 - 浙江沪杭甬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打造A+H上市平台 [3][4] - 浙江沪杭甬为港股高速公路公司 市值419亿港元 镇洋发展为A股化工企业 市值68亿元 [3] - 此类"H并A"案例较罕见 上一宗为中国能源建设2021年吸收合并葛洲坝 [3]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趋势 -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增多 包括4单"A并A" 1单"A并H"和1单"H并A" [6]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正在推进"A并A"案例 双方分别为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 [7] - 政策鼓励吸收合并 证监会修订《重组办法》明确锁定期要求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7] - "科创板八条"和"并购六条"政策支持产业链整合和提高估值包容性 [8] 支付工具多元化 - 支付方式除股份 现金 定增募资外 越来越多使用定向可转债 并购贷款和并购基金 [10] - 华海诚科收购案综合运用股份 定向可转债和现金 部分股东选择定向可转债获得"保底"对价 [10] - 中润光学运用自有资金 并购贷款和超募资金进行收购 [10] - 富创精密通过特殊目的实体出资收购 仕佳光子运用产业基金"两步走"收购 [10] - 支付工具多元化有助于降低单一支付方式风险 满足多元化交易需求 [10]
并购重组热度不减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频现
证券时报· 2025-08-28 17:56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加速提升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重组案例数量增多 呈现产业整合加速和支付方式多样化特点 [1] - 跨市场跨行业吸收合并案例增多 反映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化 是政策引导产业升级与市场环境共振的结果 [1][2] 跨市场并购案例 - 浙江沪杭甬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换股方式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打造A+H上市平台 浙江沪杭甬为港股高速公路公司市值419亿港元 镇洋发展为A股化工公司市值68亿元 [2][3] - 跨市场H并A案例较罕见 上一宗案例为2021年中国能源建设吸收合并葛洲坝 [2] 吸收合并案例增多 - 去年以来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增多 包括4单A并A 1单A并H和1单H并A [4]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正在筹划A并A吸收合并 两家公司分别为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和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 [4] - 吸收合并热潮主要围绕产业逻辑强身健体 通过产业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 政策支持 - 证监会5月发布修订后重组办法 明确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锁定期要求并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4] - 科创板八条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和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5] - 并购六条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工具提升监管包容度等方面优化制度 [5] 支付工具多元化 - 支付方式除股份现金定增募资外 越来越多使用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和并购基金作为支付工具 [7] - 华海诚科收购案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和现金 中润光学运用自有资金并购贷款和超募资金进行收购 [7] - 引入并购基金成为提升并购成功率重要手段 如富创精密通过特殊目的实体收购 仕佳光子运用产业基金两步走收购 [7] - 支付工具多元化有助于并购方根据财务特点选择支付方式 降低单一支付方式风险并促进交易达成 [7] 市场展望 - 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或将成为未来几年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重组重要方式之一 甚至可能常态化 [6]
海光信息拟吸并中科曙光 资产合计670亿实现强链补链
长江商报· 2025-05-26 23:31
交易概况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 成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2][3] - 交易方式为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 并募集配套资金 [3] - 两家公司于5月26日起停牌 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公司财务表现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91.62亿元(+52.4%) 净利润19.31亿元(+52.87%) 扣非净利润18.16亿元(+59.79%) [4] - 中科曙光2024年营收131.48亿元(-8.4%) 净利润19.11亿元(+4.1%) 扣非净利润13.72亿元(+7.34%) [7] - 2025年Q1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50.76%) 净利润5.06亿元(+75.33%) [8] - 2025年Q1中科曙光营收25.86亿元(+4.34%) 净利润1.86亿元(+30.79%) [8] 资产与市值 - 截至2025年Q1末 海光信息资产310.06亿元 中科曙光资产359.30亿元 合并后约670亿元 [2][9] - 截至5月23日收盘 中科曙光市值905.7亿元(股价61.9元/股) 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股价136.13元/股) [9] 研发与技术 - 海光信息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63% 产品已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数据中心 [5] - 中科曙光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61.67亿元 拥有3大制造基地和5大研发中心 [9] - 海光信息已研发多代高端处理器(CPU/DCU) 完成商业化落地 [4] - 中科曙光重构芯片、液冷、计算等底层技术 适配AI场景需求 [6] 行业协同效应 - 合并将构建"芯片+整机+算力服务"全链条能力 打通产业链 [7][9] - 技术协同可强化产业链整合 市场与资源优势互补 [2][7] - 智能算力需求年增65% 合并有利于把握国产算力产业发展趋势 [6][9] 公司定位 - 海光信息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产品性能逐代提升 [4] - 中科曙光主营高端计算机、存储及数据中心产品 发展智能计算业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