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人鞋
icon
搜索文档
20万亿的银发经济,为何跑不出一个“阳光下的巨头”?
新浪财经· 2025-09-26 05:24
文 | 蓝鲨消费 张二河 编辑 | 卢旭成 "专业老人鞋,认准'足力健'。"一提到"足力健",许多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县城街角那抹醒目的红色牌 匾,以及那些看似朴素的鞋子。 值得关注的是,足力健不仅在线下渠道售卖有机食品,还赶上了时兴的直播带货浪潮——4.9元一包的 速冻水饺、9.9元15个的鸡蛋、3.9元的馄饨等,这些有机食品频频出现在足力健的抖音直播间。 从老人鞋到有机食品,足力健为何会来个180°的跨界? 老人鞋帝国的崩塌 但如今,足力健的红色牌匾已经"变绿",还卖起了有机食品。公开信息显示,从今年5月开始,带有"绿 色牌匾"的足力健有机食品会员店已经在郑州开出30多家门店。 足力健的故事起源于2014年,彼时,作为品牌创始人的张京康刚从保健品市场的失利中走出来。 张京康偶然发现,很多老年人在上了年纪后迫于足弓等问题很难能够买到适合自己的鞋子。而当他搜索 发现"老人鞋"相关关键词几乎零结果时,这更加坚定了他做老人鞋的决心。 张京康选择从最朴素的洞察开始:走访社区、与老人聊天、蹲下来研究老年人的脚。通过这种最原始的 调研方式,他收集了数千位老人脚型数据,精准捕捉到老人穿鞋时最关注的三大核心需求——防滑、轻 ...
足力健卖水饺,吃干榨净老年人?
商业洞察· 2025-09-22 09:26
斑马消费 .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以下文章来源于斑马消费 ,作者沈庹 作者: 沈庹 来源: 斑马消费 如果看到足力健牌水饺,千万别吃惊,这是"老人鞋一哥"足力健,为自己开辟的新赛道。 ---------------------------------- 按照足力健的业务规划,今后公司 不仅聚焦老年人的双脚,还要关注他们的饮食,最终形成覆盖老 年人鞋、服、用、食四大需求的业务生态 。 01 赛道新玩家 足力健做到国内老人鞋领域头部企业后,会构建怎样的业务生态? 在掌门人张京康看来,不会困在老人鞋里,围绕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他锚定了有机食品赛道。 和 10 年前卖老人鞋一样,足力健入局有机食品赛道,仍然选择熟悉的郑州市场展开。 今年 6 月开始,绿底白字的"足力健有机食品会员店",陆续出现在郑州街头。高德地图显示, 郑 州市内门店就已开出 32 家左右,市外门店已拓展到漯河、许昌等地。 上述门店的产品结构,主要为有机食品、五谷食品、健康食品和健康用品四大品类。无论是产品结 构、价格还是宣传理念,都充分贴合老年消费群体和消费心理。 门店开立至今,仍处于引流阶段, 4.9 元一包的水饺、 9.9 元 8 支糯玉 ...
新消费,还能涨吗?
格隆汇APP· 2025-08-27 13:55
新消费板块表现与分化 - 新消费板块上半年为资本市场热门板块但近期出现回调 [2][3] - 代表个股显著分化 泡泡玛特股价短暂下调后一周内上涨20% 老铺黄金市值较最高点1108港元下调超30% 茶饮巨头股价较最高点下调超20% [4][10] - 白酒板块因政策支持稳消费促内需而显著回暖 [5][6] 新消费企业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 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8] - 老铺黄金同期营收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1% [12] - 泡泡玛特推出mini版labubu新品引发抢购热潮 老铺黄金宣布全渠道提价后店铺大排长龙 [9][13] 新消费投资逻辑演变 - 传统消费依赖渠道驱动增长 新消费转向产品驱动增长 [13][15] - 泡泡玛特旗下5个IP上半年收入过亿 体现产品为核心竞争力 [14] - 新消费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 具备高溢价和低客单价特性 [16][18][28] 消费群体结构变化驱动新消费 - Z世代占比不到20%但经济影响显著 64%消费者将情感满足置于购买决策优先地位 [26][29] - 消费需求多元细分 Z世代引领新颖低价产品需求 老龄化推动银发经济潜力释放 [30][31][32] - 银发经济人口基础坚实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占比近21% 未来4.2亿人加入老龄化群体 [38][40] 银发经济成为新消费新方向 - 老年人消费有钱有闲 注重健康安全 追求平价化和品质化 [38][48] - 银发消费从医疗养老扩展至个性化需求 服装日化家电等品类存在新机会 [42][49] - 足力健成功抢占老人鞋用户心智 日本经验显示老年人愿意为健康运动消费 [44][46] 新消费发展趋势与特征 - 新消费范畴随时代迭代 具备出海优势如泡泡玛特和蜜雪冰城全球拓展 [52][53] - 新消费代表新人群新理念新产品新渠道崛起 可能从无到有爆发式增长 [50][51] - 企业分化反映估值需区分短期炒作与长期品牌溢价能力 新消费对传统消费冲击不可避免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