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饮料

搜索文档
大窑汽水 “改嫁” 华尔街!32亿饮料巨头被外资拿捏,网友:不买了
搜狐财经· 2025-08-06 09:38
核心观点 - 大窑可能被美国投资集团KKR收购 交易正在进行中 官方未否认[1][19] - 大窑是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前三品牌 年收入达30亿元[2] - 外资收购中国消费品牌是常见现象 包括乌苏啤酒、康师傅、哈尔滨啤酒和徐福记等案例[27][29][31][33]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王庆东从内蒙古三轮车商贩起步 通过餐饮渠道创新包装打开市场[4][6][8] - 2016年定位北方餐饮饮料引领品牌 2021年与华与华合作转向全国市场[10][12] - 采用"量大够劲"定位 签约吴京代言 主攻烧烤及中小餐饮场景[12] 市场地位与业务现状 -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22] - 业务线存在不清晰问题 同时布局餐饮、商超和年轻消费市场[22][23] - 面临传统商超竞争乏力 餐饮赛道增长压力等挑战[37] 并购传闻与资本动向 - 2023年10月传可口可乐并购 2024年传维维豆奶合作 2025年1月传香港IPO 均被否认[15][16] - 本次KKR收购涉及远景国际公司 法人名称与大窑创始人相似[1][19] - KKR投资策略为聚焦主营业务 砍减非核心业务线[21] 行业并购背景 - 乌苏啤酒2005年与丹麦嘉士伯合资 2016年被全资收购[27] - 康师傅股东包括日本三洋食品和顶新集团[29] - 哈尔滨啤酒2002年被美国百威收购[31] - 徐福记被雀巢100%控股[33]
国产饮料拼抢可乐赛道
北京商报· 2025-07-23 14:30
碳酸饮料市场竞争格局 - 大窑饮品宣布推出融合"冰红茶"和"可乐"双重风味的冰红茶可乐,规格为600ml,强调"低糖""0脂",1瓶能量相当于四分之三个苹果 [1][3] - 今年以来,元气森林、珍珍、统一等本土品牌竞相推出可乐新品,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形成插位竞争 [1] - 2023年中国碳酸饮料市场规模约为1232亿元,预计2025年将保持增长趋势,可乐型碳酸饮料占整体市场的45%-50%,规模约600亿元 [5] - 截至2024年11月,有糖汽水市场中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大窑稳居前三,三者相加市场份额达到92.87% [5] 本土品牌创新策略 - 统一推出可乐冰红茶产品,规格从500ml提升至680ml,定位为"碳酸茶饮料",加快线下铺货力度 [3] - 元气森林推出冰柠可乐3.0和"霸气"汽水系列,包含冰红茶可乐和冰红茶汽水两款新品,规格均为600ml [4] - 珍珍推出的浓可乐1小时售出800万瓶,规格500ml,京东便利店售价5元/瓶 [4] - 崂山可乐"本草中国味"焕新升级,融合高良姜、砂仁、丁香、白芷、枣五味中草药精华 [4] - 国产品牌通过差异化竞争和本土化创新,避开与"两乐"在经典可乐领域的直接竞争 [6] "两乐"应对策略 - 可口可乐2025年二季度实现营收125.35亿美元,增长1%,净利润38.03亿美元,增长58% [8] - 百事公司2025年二季度实现净销售收入227.26亿美元,营业利润17.89亿美元,有机销售同比增长2.1% [8] - "两乐"加速向无糖赛道转型,无糖"可口可乐"实现14%的增长 [8] - 百事公司推出益生元可乐,20年来首次针对传统可乐产品增加新口味 [9] - 可口可乐收缩非核心业务,专注含气饮料;百事通过收购健康品牌构建多赛道生态 [9] 行业发展趋势 - 2023年中国饮料品类中,碳酸饮料成为唯一销售额增速下滑的品类,市场份额被即饮茶超越 [5] - 大窑2024年2月至2025年1月线下零售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近30%,市占率小幅增长,销量同比增长超20% [5] - 康师傅茶饮料2024年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8.2%;统一中控茶饮料收入85.75亿元,同比增长13.1%;农夫山泉茶饮料收入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 [7] - 国潮兴起带动国产品牌向洋品类延伸,国产碳酸饮料仍有增长机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