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设备等

搜索文档
“重估牛”系列之港股资金面:9月W3港股资金:南向流入互联网,外资加码硬件设备
长江证券· 2025-09-22 10:44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5日至18日南向资金净流入550.84亿港元 重点配置可选消费零售、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汽车与零配件及有色金属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451.03亿港元[2][5]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294.95亿港元 但逆势加仓硬件设备、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204.27亿港元[6][38] - 2025年1月20日至9月18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42.09亿港元 长期偏好可选消费零售、银行、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汽车与零配件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6245.99亿港元[7]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1003.69亿港元 但持续增持汽车与零配件、软件服务、硬件设备、日常消费零售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5751.8亿港元[8][58]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9月5日至19日港股市场上涨 恒生指数涨幅0.59% 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上涨5.09%[5] - 港股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1)美联储9月降息25bp释放流动性;2)互联网企业与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5] - 香港工业板块期间领涨港股市场 涨幅显著高于金融、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29][30]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259.66亿港元)、非银金融(91.69亿港元)、医药生物(40.14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37.55亿港元)、有色金属(21.99亿港元)[2][5] - 净流出前五行业:耐用消费品(-17.36亿港元)、硬件设备(-12.55亿港元)、电信服务(-11.89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6.54亿港元)、国防军工(-5.88亿港元)[31]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半导体、可选消费零售、环保Ⅱ、煤炭Ⅱ、电气设备[31]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硬件设备(83.73亿港元)、消费者服务(48.63亿港元)、食品饮料(33.16亿港元)、耐用消费品(19.75亿港元)、传媒(19亿港元)[6][38] - 净流出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323.72亿港元)、非银金融(-111.32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47.48亿港元)、医药生物(-27.16亿港元)、纺织服装Ⅱ(-15.03亿港元)[3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传媒、化工、家庭用品、消费者服务、国防军工[38]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1913.68亿港元)、银行(1435.97亿港元)、非银金融(1059.94亿港元)、医药生物(1056.75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779.65亿港元)[7] - 净流出行业:电信服务(-206.41亿港元)、硬件设备(-23.44亿港元)、建材Ⅱ(-18.45亿港元)、耐用消费品(-9.44亿港元)、造纸与包装(-0.1亿港元)[47]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煤炭Ⅱ、家庭用品、医药生物、半导体、环保Ⅱ[47]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汽车与零配件(4557.06亿港元)、软件服务(574.03亿港元)、硬件设备(343.25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179.34亿港元)、传媒(98.12亿港元)[8][58] - 净流出前五行业:银行(-1596.65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553.58亿港元)、电信服务(-1461.13亿港元)、房地产Ⅱ(-638.2亿港元)、非银金融(-361.2亿港元)[5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化工、汽车与零配件、日常消费零售、医疗设备与服务、传媒[58] 个股资金流向(短期:9月5-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257.6亿港元)、比亚迪股份(30.4亿港元)、中国太保(24.7亿港元)[38]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珍酒李渡(61.4亿港元)、百胜中国(54.9亿港元)、小米集团-W(48.5亿港元)[43] 个股资金流向(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1281.6亿港元)、美团-W(605.5亿港元)、比亚迪股份(490.2亿港元)[57]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比亚迪股份(4318.2亿港元)、小米集团-W(612.7亿港元)、腾讯控股(382.9亿港元)[62]
72万亿元!A股“成绩单”亮相
金融时报· 2025-04-30 07:46
2024年A股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概览 - 截至4月30日540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5399家披露2025年一季报年度营收近72万亿元 [1]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1.92万亿元同比下降0.22%归母净利润5.21万亿元同比下降2.96% [2] - 2025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83万亿元同比下降0.38%归母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较2024年四季度回升18.7个百分点 [4] 2024年业绩表现 - 4029家实现盈利占比约75%2567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约48%含548家净利增超100%1279家增超30% [2] - 正丹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20倍成为2024年A股净利增幅王 [2] - 主板营收同比下降0.39%净利同比下降1.83%创业板营收增长2.72%净利下降13.47%科创板营收增长0.26%净利下降39.68%北交所营收下降2.21%净利下降21.99% [2] - 电子设备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设备营收增速居前分别为11.38%7.57%和7%房地产建材等行业营收降幅超10% [3] - 金融业以2.67万亿元盈利位居各行业首位农林牧渔行业净利润扭亏为盈增幅达1323.66%非银金融电子交通运输等行业净利增速靠前 [3] 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4078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75%2956家净利润正增长占比约55%764家增幅超100%1676家增幅超30% [4] - 主板营收同比下降0.77%净利同比增长3.84%创业板营收增长6.05%净利增长15.40%科创板净利下降63.04%北交所净利下降7.65% [4] - 半导体家电硬件设备营收增速均超15%毛利率稳中有升半导体可选消费净利润增速创五年新高房地产国防军工煤炭等周期板块营收降幅超15%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兴产业技术创新驱动领域及政策受益行业表现突出传统行业面临较大压力 [2] - 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加速融合上市公司主动构建技术护城河产业链公司灵活布局海外市场 [3] - 消费与科技主线渐成支撑新旧产业替代趋势加速A股从总量修复转向结构优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