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资金流向

搜索文档
“重估牛”系列之港股资金面:9月W3港股资金:南向流入互联网,外资加码硬件设备
长江证券· 2025-09-22 10:44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5日至18日南向资金净流入550.84亿港元 重点配置可选消费零售、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汽车与零配件及有色金属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451.03亿港元[2][5]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294.95亿港元 但逆势加仓硬件设备、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204.27亿港元[6][38] - 2025年1月20日至9月18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42.09亿港元 长期偏好可选消费零售、银行、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汽车与零配件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6245.99亿港元[7]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1003.69亿港元 但持续增持汽车与零配件、软件服务、硬件设备、日常消费零售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5751.8亿港元[8][58]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9月5日至19日港股市场上涨 恒生指数涨幅0.59% 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上涨5.09%[5] - 港股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1)美联储9月降息25bp释放流动性;2)互联网企业与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5] - 香港工业板块期间领涨港股市场 涨幅显著高于金融、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29][30]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259.66亿港元)、非银金融(91.69亿港元)、医药生物(40.14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37.55亿港元)、有色金属(21.99亿港元)[2][5] - 净流出前五行业:耐用消费品(-17.36亿港元)、硬件设备(-12.55亿港元)、电信服务(-11.89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6.54亿港元)、国防军工(-5.88亿港元)[31]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半导体、可选消费零售、环保Ⅱ、煤炭Ⅱ、电气设备[31]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硬件设备(83.73亿港元)、消费者服务(48.63亿港元)、食品饮料(33.16亿港元)、耐用消费品(19.75亿港元)、传媒(19亿港元)[6][38] - 净流出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323.72亿港元)、非银金融(-111.32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47.48亿港元)、医药生物(-27.16亿港元)、纺织服装Ⅱ(-15.03亿港元)[3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传媒、化工、家庭用品、消费者服务、国防军工[38]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1913.68亿港元)、银行(1435.97亿港元)、非银金融(1059.94亿港元)、医药生物(1056.75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779.65亿港元)[7] - 净流出行业:电信服务(-206.41亿港元)、硬件设备(-23.44亿港元)、建材Ⅱ(-18.45亿港元)、耐用消费品(-9.44亿港元)、造纸与包装(-0.1亿港元)[47]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煤炭Ⅱ、家庭用品、医药生物、半导体、环保Ⅱ[47]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汽车与零配件(4557.06亿港元)、软件服务(574.03亿港元)、硬件设备(343.25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179.34亿港元)、传媒(98.12亿港元)[8][58] - 净流出前五行业:银行(-1596.65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553.58亿港元)、电信服务(-1461.13亿港元)、房地产Ⅱ(-638.2亿港元)、非银金融(-361.2亿港元)[5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化工、汽车与零配件、日常消费零售、医疗设备与服务、传媒[58] 个股资金流向(短期:9月5-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257.6亿港元)、比亚迪股份(30.4亿港元)、中国太保(24.7亿港元)[38]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珍酒李渡(61.4亿港元)、百胜中国(54.9亿港元)、小米集团-W(48.5亿港元)[43] 个股资金流向(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1281.6亿港元)、美团-W(605.5亿港元)、比亚迪股份(490.2亿港元)[57]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比亚迪股份(4318.2亿港元)、小米集团-W(612.7亿港元)、腾讯控股(382.9亿港元)[62]
资金动向 | 北水加仓美团超10亿港元,减持小米、恒生中国企业
格隆汇· 2025-05-28 11:03
南下资金流向 - 5月28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35.78亿港元,其中美团-W获净买入10.74亿港元、中国移动5.97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5.64亿港元、地平线机器人-W 1.81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净卖出小米集团-W 7.09亿港元、恒生中国企业4.29亿港元、快手-W 3.98亿港元、阿里巴巴-W 3.77亿港元、中芯国际2.79亿港元 [1] - 南下资金已连续7日净卖出阿里巴巴共计46.8408亿港元,连续9日净买入美团共计89.4159亿港元,连续3日净买入地平线机器人共计19.7006亿港元 [1] 美团闪购表现 - 美团闪购618大促开启12小时内,白酒整体成交额破三亿,同比去年增长超200倍 [3] - 1499飞天茅台半日内超23万人预约,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成交额均破千万元 [3] 中国海洋石油项目进展 - 中国海油巴西Mero4项目于5月24日安全投产,该项目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域桑托斯盐下盆地 [3] - Mero4项目采用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水下生产系统模式,部署12口开发井 [3] 中芯国际经营情况 - 中芯国际首季度本地需求强劲但平均售价受拖累,收入季增2%低于指引目标 [3] - 管理层预计第二季收入将下降4-6%,野村预计第一季12英寸晶圆厂平均售价较上季下跌10% [3] - 野村预计第二季平均售价较上季下降6%,2025年下半年有望回升 [3]
资金从何而起 - 港股资金跟踪
2025-05-18 15: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保险业、零售、软件服务、消费者服务、技术硬件及耐用消费品、电信服务、能源、医疗设备、半导体、运输、资本货物、生物制药、零售银行、可选消费 - **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花旗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港股资金面特征**:源于中国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特殊地位及与国内政策环境、宏观背景紧密联系 外国投资者交易额占港股比重为41%,本地投资者占31%,交易所参与者占28% 近年来呈现内外资背离特征,内资大量流入,海外资金持续流出 采用两步法研究框架对资金面拆分和跟踪[2] - **外资在港股市场表现**:截至2025年5月13日,外资持股市值占比超60% 长线稳定型外资持股市值约11.6万亿港元,占比从2020年9月的52%降至43%;短线灵活性外资持股市值约5.2万亿港元,占比从23%降至19% 头部机构效应显著,稳定型外资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占比达86%,灵活性外资中花旗银行占比达42% 稳定型外资在保险业、零售、软件服务等行业持股比例高;灵活性外资在消费者服务、技术硬件及耐用消费品等行业持仓比例高[1][4] - **内资在港股市场表现**:地位稳步提升,在部分领域取得边际定价权 截至2025年5月13日,中国大陆及香港资金持有市值占比从2020年的16%提升至18%,南下资金持有市值占比从8%提升至20% 截至2025年2月,“沪深港通”双边每日成交额达2.6万亿港币,占港交所成交额超20%,高于2020年的不到10% 内资在电信服务、能源、医疗设备等领域持仓比例高;本地或大陆本地资金在半导体、运输及资本货物领域话语权大[1][5] - **各类资金近期流向**:自三月份以来整体格局未变 长线稳定型外资主要流入技术硬件与设备领域;短线灵活性外资偏好科技领域上层应用端,如软件服务 内资除科技板块外,大量流入零售银行及可选消费等泛消费和泛红栎类行业 同期外国投资者在这些行业呈流出趋势[3][6][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究采用两步法对港股资金面进行拆分和跟踪,第一步按托管商机构不同地区来源和类型解析,第二步用交易频率分析指标区分外资托管资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