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配电网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九洲集团2025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大增65.60% 多点突破启新程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13: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 归母净利润4281.50万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4308.90万元 同比增长65.60% [1] - 生物质业务首次实现半年度整体盈利 资产质量根本性改善 [2][4] -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较上年末提升42.21%和41.91% [2] 战略与运营 - 深化"风光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双引擎战略 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 [2] - 采用"央企合作+自主开发"模式拓展新能源权益容量 巴彦二期100MW风电项目并网 [4] - 通过技改提升机组效率 拓展售热及工业蒸汽非电业务 优化生物质创收结构 [2][4] 业务板块进展 - 智能配电网业务中标中国石油高低压电器设备供应商资质 覆盖国网江苏配网物资协议及风电升压站项目 [3] - 与阿里合作拓展国际业务 形成"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格局 [3] - 生物质业务通过燃料收储成本控制和富裕/泰来两厂协同实现降本增效 [4] 资本与融资 - 利用LPR利率下行窗口期优化债务结构 置换高成本融资 提升资产收益率 [2] - 多元化融资工具增强资金流动性 为三大主业协同提供资源支撑 [2] 行业前景 - 2025-2027年为智能配电网设备行业"黄金三年" 政策驱动与技术迭代催生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电力机器人三大高成长赛道 [3] - 具备国网供应链资源和技术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3]
康晋电气短债压力攀升 违规频现 携“变脸”业绩三度闯关胜算几何?
犀牛财经· 2025-08-12 06:30
公司IPO进展 - 公司H股发行备案申请材料获证监会接收 拟募资用于江西赣州新生产基地建设 钣金加工及一体化设备制造 研发建设项目 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1] - 公司曾两次放弃A股IPO 2020年12月启动创业板上市辅导 2024年4月转战北交所 半年后终止辅导 理由为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环境[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6.38亿元 8.24亿元 9.69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23.24%[2]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 0.55亿元 0.38亿元 2024年净利润同比减少逾三成 为近5年来首次下滑[2] - 净利润率从2020年的12.18%降至2024年的3.94%[2] 偿债压力 - 截至2024年末短期借款2.19亿元 同比增长34.36%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15亿元 同比激增逾3倍 长期借款2.95亿元 同比增长50.51%[2] - 货币资金余额仅为1.63亿元 面临较大债务偿还压力[2] 公司业务 - 公司成立于2006年 主要从事智能配电网设备研发 生产 销售 提供智能配电网运维服务[2] - 主营业务产品为智慧配电网设备和智慧新能源业务解决方案 核心客户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2] 合规问题 - 公司及控股股东吴国成2018年与机构投资者签署对赌协议 2023年签署补充协议含特殊投资条款 但未在新三板挂牌时披露 直至2024年7月才补充披露[3] - 因信息披露违规 公司 吴国成及董秘陈晓萍被通报批评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7] - 新三板挂牌期间存在未分配利润计入资本公积未缴个税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未缴个税 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未履行审议程序等合规性问题[7]
九洲集团:围绕新能源发电拓展相关轻资产业务 未来不再新建生物质发电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6-16 15:49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专注于智能配电网和网络能源领域,形成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和综合智慧能源三大业务板块,打造风光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的双引擎业务格局 [1] - 公司在智能配电网设备行业积累超过30年经验,核心产品包括直流电源、相电环网柜、开关柜等配电设备,以自主品牌为主代工品牌为辅 [1] - 公司业务量网内客户占比1/3,网外客户主要面向医院、学校、数据中心等 [1] 智能配电网业务发展 - 公司将提高智能装配制造板块业绩作为未来发展重点,着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和毛利率,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 [2] - 2023年末在北京组建大客户销售团队,2024年三季度建立海外销售团队,2023年底在江苏扬中建立新研发中心 [2] - 2024年智能配电网业务订单额超8亿元同比增长30%,2025年一季度中标金额超2.6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自主品牌毛利率较高,设备整体毛利率约20%,净利率约3% [2] 新能源发电业务规划 - 公司在建和已获指标容量超1GW,开发阶段项目容量约2GW-3GW,可支撑未来3-5年增长 [3] - 一季度完成华电巴彦二期100MW风电项目并网,多个在建/储备项目有序推进 [3] - 计划将权益容量规模控制在1.5GW-2GW之间,新建项目长期持有为主,逐步出售老项目 [3] - 将与央国企开展风光项目股权合作,采用100%股权出售模式实现资源溢价,保留电站运维拓展轻资产业务 [3] 生物质发电业务调整 - 2024年生物质电站因燃料问题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4.22亿元,权益投资收益损失0.68亿元 [4] - 受行业共性问题影响,同行业公司也对生物质发电资产提供减值 [5] - 未来不再新建生物质项目,对现有项目将通过优化原料供应、开发工业蒸汽等附加值产品提升盈利 [5] - 在稳定运营基础上寻找收购方实现共赢 [5]
九洲集团(300040) - 300040九洲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5-06-16 07:50
公司概况 - 公司创立于1993年,专注智能配电网和网络能源领域,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 拥有智能配电网、新能源、综合能源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由三个业务集团公司管理,超40家子公司分布国内多地,构建三大运营支撑平台,形成“铁三角”营销服务网络,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 [1] - 是国家电网多省公司集中采购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多行业数千个国内外项目,获多项荣誉称号 [1] - 2015年起向“制造业 + 服务”发展,形成现代智能制造新模式,有风光新能源 + 智能装备制造双引擎业务格局 [2] 各业务板块成果 智能配电网 - 深耕30年,研发水平领先,有超200项专利,产品覆盖70余国家及地区,产业链上下游融通优势明显 [2] - 2024年业务订单额超8亿元,同比增长超30%,2025年1季度中标金额超2.6亿元创同期新高 [2] - 业务以自主品牌为主、代工为辅,网内客户占比1/3,设备毛利率约20%,净利率约3% [2] 新能源发电 - 截至2024年12月,累计建设、控制和持有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超2.7GW,在建和已拿指标项目容量1GW,开发中权益容量超2GW [2] - 目前在建和已拿到指标容量超1GW,开发阶段项目容量约2GW - 3GW,足够未来3至5年业务增长,一季度末巴彦二期10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4] 综合智慧能源 - 发展“分散式风电+供暖”、风电下乡、零碳产业园区项目,布局源网荷储类项目 [2] 生物质板块 - 2024年受燃料、现金流等因素影响,投资效益不及预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4.22亿元、权益持有公司投资收益损失0.68亿元,同行业公司也有减值情况 [5] - 未来不再新建项目,对在手项目调整经营战略,稳定运营基础上寻找收购方 [5] 公司发展策略 智能配电网业务 - 加大市场和营销投入,2023年末组建大客户销售团队,2024年三季度建立海外销售团队和海外直销能力 [2] - 提升研发水平和产品竞争力,2023年底在江苏扬中建立新研发中心,持续投入产品研发 [2] - 整合集团资源,利用新能源业务合作伙伴关系,与能源行业国央企深度合作拓展设备销售市场 [2] 新能源发电业务 - 控制总持有权益容量规模在1.5GW - 2GW之间,新建项目长期持有,逐步出售老项目,与央国企开展股权合作,未来主要采用100%股权出售模式,力争保留已售电站运维业务 [3] 其他情况 新能源国补 - 行业国补拖欠普遍,拖欠周期2 - 3年,公司账上约10亿国补应收款,风光项目已通过合规检查进入“双目录”,主要是回款周期长问题 [6] 可转债 - 目前溢价率不高,根据二级市场波动及余额变动综合考虑是否赎回 [8] 融资成本 - 新能源风光项目融资成本最低2.8%,最高不超过3.5%,流动资金贷款在3.0% - 3.5%之间 [8] 减持进展 - 2025年6月5日公告显示,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减持大部分完成,剩余额度以大宗交易形式完成,对二级市场影响不大 [8]
宏力达20250527
2025-05-27 15: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宏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收约 9.79 亿元,同比降 0.68%;归母净利润约 2.23 亿元,同比增 14.46%;扣非净利润约 1.72 亿元,同比增 14.75%;基本和稀释每股收益同比增 15.08%,扣非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 15.37%;经营现金流净额约 3.1 亿元,同比增 56.26%;年底总资产约 42.03 亿元,归母净资产约 37.75 亿元[3]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约 1.59 亿元,同比降 26.9%;归母净利润约 2089 万元,同比降 42.68%;扣非净利润约 1299 万元,同比降 59.57%[3] - **利润分配**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十股派现金红利 3.40 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股息率相对稳定,将在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两个月内实施[4][12] - **研发与创新** - 2024 年针对配电网运行故障特征新变化升级智能终端,优化通信模块,调整产品内部结构降本增效[5] - 开发环保气体市场开关、智能环网柜等新产品并获第三方检测认证,跟踪新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故障研判定位技术[5] - **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 - 以技术带动销售,参加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加强与伙伴战略合作,通过零部件组件供货扩展客户范围[6] - 针对海外市场开展基于海外通信规约的二次控制终端产品研发[6] - **生产管理** - 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方式,实现精细化管理系统,泉州和上海生产基地已建成,通过设备投入和信息化手段优化升级生产工艺[7] - **应对行业竞争** - 实施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强化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绑定[8][15] - 持续优化升级主营产品,开展新技术跟踪研发,加强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投入,实施精细化管理[14] - **未来发展规划** - 抓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以技术创新构建竞争优势,专注配电网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10] - 继续进行战略部署,强化人才储备、技术预研、市场跟踪以及品牌塑造等工作[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增长主要因加快应收账款回款,当期销售回款增加[11] - 公司产品主要面向电网体系下属供电公司,依赖电网体系可能受政策影响较大[4] - 公司整体运作规范且独立性强,信息披露符合要求,全体董事履职尽责[9] - 2025 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包括 301,916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已向 29 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 1,222,216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绩效考核含公司业绩和个人绩效指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