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应急救援
icon
搜索文档
【商洛】干群齐心“筑堤坝”
陕西日报· 2025-09-18 23:01
天气事件与应急响应 - 商洛市9月16日7时至18日14时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 市级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于17日14时启动 [1] - 18日7时至14时普降小到中雨 降水量前三站点为镇安柴坪站 云盖寺花园站和柞水县牛背梁高山站 最大小时雨强出现在镇安云盖寺花园站 [1] - 镇安县组建基层防汛应急队伍181支共3814人 租用挖掘机铲车等大型机械116台 开展各级演练391场次 [1]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 - 商南县金丝峡镇二郎庙村因强降雨转移危险区域7户26名群众 9月11日晚执行紧急撤离 [2] - 商洛市应急管理局落实地质灾害"实时叫应"机制 9月2日以来全市安全转移2337户4740人 [2] - 村干部持续在灾害易发点巡查 群众被安置于村活动室等集中安置点 [2]
安能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公司登记成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7:37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安能应急救援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紧急救援服务 环境应急治理服务 环境应急技术装备销售与制造 [1] - 该公司由中国安能集团科工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 行业布局与业务方向 - 公司业务聚焦应急救援产业 涉及环境应急技术装备的制造与销售 [1] - 经营范围包括环境应急治理服务 显示行业向环境安全领域扩展 [1]
黑龙江哈尔滨:森林消防支队举行应急救援演练
人民网· 2025-08-23 03:22
应急救援演练活动 - 森林消防支队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应急救援演练 [1][2][3]
江门出台措施激活“应急第一响应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2 07:58
政策框架 - 江门市减灾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出台《支持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管理若干措施》包含20条具体举措 [1] - 政策目标是将社会应急力量纳入"应急第一响应人"体系并激活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 [1] 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 - "应急第一响应人"定义为在专业救援队伍前到达现场开展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等初期处置工作的人员 [1] - 要求各队伍重点发展1至2项专项应急救援技能 [1] - 业务主管单位需协调推动社会应急力量与专业救援队伍共享训练资源并建立共训共练机制 [1] 救援调度与安全保障 - 事故灾害需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时须由应急处置指挥部发出书面调令 [1] - 指挥部须对参与救援人员人身安全负责且任务不得超过其能力承受范围 [1]
国家防总办公室向北京、内蒙古调拨1.2万余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
央视网· 2025-07-30 11:50
应急物资调拨 - 国家防总办公室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于7月30日调拨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1.2万余件支持北京和内蒙古防汛救灾工作 [1] - 调拨物资类型包括编织袋、复膜编织布、长丝土工布、防洪铅丝网、排水泵及发电机等防汛抗旱类装备 [1] - 此次物资调拨系应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请求实施 [1]
张玉卓调研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强调:持续优化央企应急救援体系 更好服务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大局
快讯· 2025-07-23 06:27
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调研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玉卓调研中央企业应急救援综合平台运行情况 强调持续优化央企应急救援体系以更好服务国家应急救援工作大局 [1] - 调研重点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指示 总结平台建设成效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特别是汛期抢险救灾工作 [1] 平台运行与建设成效 - 平台初步实现建筑央企应急力量的有效联动 创新中央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路径 为资源调配和高效救援创造条件 [2] - 建筑 通信 电力 物流等领域中央企业积极服务应急工作大局 为社会应急救援提供支撑 [2] - 中国安能汇报近期抢险救灾任务执行情况 南方电网 中国电信 中国中铁 中交集团等中央企业参与应急救援队伍备勤演练 [2] 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 高标准推进综合平台建设 优先接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领域资源 确保快速响应能力 [3] - 深化平台功能 挖掘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技术 提供科学全面的应急救援辅助支撑 [3] - 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 构建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力量协调的央企应急救援长效机制 [3] 汛期应急准备工作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督促央企发挥装备 技术 人才优势 提升抢险救援专业化水平 [3] - 保持应急备勤状态 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应急管理的“空中奇兵”,低空救援可解锁哪些新可能?
南方都市报· 2025-07-13 09:26
低空救援设备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 无人机在极端强降雨场景中可搭载全网通基站为灾区提供临时通讯覆盖并在通信盲点区域部署通信基站以信号补盲 [1] - 运载无人机改装吊载系统后可载重50公斤飞行12公里将扑火队员补给物品投送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十几分钟 [2] - 大型载重无人机最大有效载荷280公斤续航超3小时可向受灾群众投送急需生活物资 [2] - 无人机搭载破玻弹可击碎高层建筑玻璃帮助排烟最大作业高度达165米以泡沫、水灭火 [2] - 无人机可在原始森林火灾中架设水线悬停射水灭火并吊装水泵、管带帮助搭建蓄水池 [3] 低空救援设备的技术创新 - 弹射式中型通信侦察无人机填补了中雨和8级以上强风等恶劣天气下实战救援空白 [4] - AI大模型无人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无人机侦察灾情并通过AI分析数据为物资调配提供决策建议 [5] - 无人机设备需满足续航、极限载重、抗风等性能门槛以及夜间照明、红外成像等基础功能 [5] 低空救援设备的商业化应用 - 某市投入千万级资金搭建近40套无人机巢用于多领域监测预警并每年投入百万级资金购买企业服务 [5] - 商业化模式面临高额费用难以推广复制以及企业服务难以适配24小时待命工作节奏的问题 [6] - 部分无人机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未达预期存在设备损坏和预警能力不足的情况 [6]
锦州打造“2小时应急保障圈”
辽宁日报· 2025-07-06 01:15
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创新 - 锦州市推行"市级统筹+基层前置"救灾物资储备模式,将响应时间从传统的3-4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灾后24小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 [1] - 该市依托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高发区域精准布局,截至6月已建成50个市级救灾物资前置储备点,覆盖90%中高风险区域 [1] - 储备点选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等交通便捷、辐射能力强的场所 [1] 全链条管理制度建设 - 结合暴雨、暴雪等常见灾害类型精准配置生活类救灾物资,并综合人口规模、风险等级核定储备量 [2] - 建立"双调整"模式,根据季节变换及灾害预警灵活调整物资品类与数量 [2] - 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县级监督管理、基层具体执行"三级联动体系 [2] 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 构建"监测—指挥—救援"一体化平台,整合气象、水利等部门数据建立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3] - 搭建市、县、乡三级联动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灾害信息快速传递、资源实时调度 [3] - 基层配备专职/兼职应急管理员,组建民兵预备役、志愿者救援队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3]
【汉中】持续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同题共答 同频共振
陕西日报· 2025-07-03 22:40
党建引领新兴领域发展 - 汉中市通过"骑手友好社区"建设配置微波炉、冰箱、沙发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场所,并吸纳外卖骑手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1] - 社区与新就业群体形成"双向奔赴"模式,成为党建引领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1] - 汉中市聚焦"两个覆盖",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新兴领域党建质效,释放红色发展动能[1] 企业党建与经营融合案例 - 陕西瑞通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不足10年即获"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员工50余名中党员占比超50%[2][3] - 公司推行"一融三领三争当"党建工作法,通过支部联建、志愿服务引导党员在老旧小区改造、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中发挥技术优势[3] - 企业开展青春学堂、红色联建活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党建与经营同频共振[3] 社会组织党建实践 - 汉中市曙光应急救援协会由300余名志愿者组成,累计出勤超1万人次,在国内外重大灾害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5] - 协会党支部通过党员带头机制,完成桥墩排险、公益宣讲等任务,受益群众达18万余人次[5] - 汉中市成立7个市级行业党委和30个县级行业党组织,覆盖快递、交通运输等领域[5] 产业链党建与服务平台 - 汉中市组建177个镇街"小个专"党建工作站,围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链党建[5] - 搭建"商会联盟"招商平台和"创业有范"企业孵化平台,带动孵化40个初创企业并招引23个项目[5] - 评选党员示范户、诚信经营户121户,形成示范效应[5] 新就业群体服务创新 - 宁强县大安镇红色驿站惠民食堂为外卖骑手提供9元营养餐,并聘请快递员担任社区治理观察员[6] - 全市建成399个"红色驿站"和"司机之家",16个社区食堂推出"骑手优惠套餐"[7] - 开展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专项行动,组织招聘培训41场次,化解劳动纠纷5件,办结咨询建议670余条[7]
硬核科技助力极端灾害事故应急救援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35
演习概况 - 演习名称为"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 [1] - 演习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 [1] - 演习围绕断路断网断电应急救援、原始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四个专题展开 [1] 装备与技术应用 - 演习中使用了高低空无人机集群、耐高温机器人、机器狗等先进装备 [2] - 投入大流量远程供水供液系统、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大流量拖车炮等5大类80余台(套)装备 [2] - 运用应急指挥"一张图"和"久安"大模型激活大数据分析系统监测灾害 [3] - 采用卫星电话、北斗终端报送灾情,无人机集群侦察,外骨骼深入灾区 [3] - 使用无人艇、水下机器人测绘河道数据,自扶正舟艇转移群众,浮箱式动力舟桥开辟水上通道 [4] 战术与能力提升 - 重点演练智能化态势侦检和决策指挥、快速远程供水供液、全方位冷却防护等7个科目 [2] - 无人化、信息化、智能化设备解决了火场态势获取难、信息集成难、指挥协调难等问题 [2]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指挥网络,无人化装备架设通信节点,遥控履带式侦察机器人和信号中继基站保障指挥 [3] - 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 [4] - 演习检验了一批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新战法,初步形成应对"三断"极端灾害新质救援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