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

搜索文档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8 02:31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 技术由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特征[2][3] -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难度较高 多条技术路线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1] 技术应用进展 - 医疗领域在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 在语言功能恢复领域迈出关键一步[2] - 应用场景涵盖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 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 认知训练及家庭自动化等领域[3] 产业政策与区域布局 - 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提出2027年及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 明确五大重点任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 - 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 核心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关键领域技术差距持续缩小[3] 核心技术与挑战 - 在核心器件 信号解码 闭环系统方面取得代表性阶段性成果 多项系统进入临床测试或完成初步应用验证[2]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部分企业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 多模态融合平台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3]
脑机接口“接”入现实要多久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1
技术定义与分类 - 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脑与机器之间建立信息通道 实现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协同交互[1] - 技术系统由信号采集 信号分析和设备控制三部分组成[1] - 根据电极摆放位置分为非植入式和植入式两大类 非植入式技术相对成熟且处于小范围应用阶段 植入式技术可采集高质量单神经元信号但技术难度更高[1] 技术发展阶段 - 脑机接口技术正从1.0阶段的"感知调控分离"向2.0阶段的"闭环调控与交互感知"演进[2] - 未来3到5年将进入3.0时代 呈现"感调控一体化 系统智能化 交互融合化"的技术特征[3] - 该技术已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 在解码 控制与调控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1] 应用进展 - 在医疗领域实现脑卒中运动康复 施工作业人员疲劳状态监测 脑健康检测等应用[1] - 67岁渐冻症患者通过"北脑一号"设备成功将脑电信号转化为语言 实现无线植入式中文实时解码[2] - 技术在医疗辅助沟通 神经康复等方面服务特定人群 未来将在情绪监测 脑疲劳预警 专注力提升等领域实现场景落地[3] 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初步建立政策引导 技术研发 伦理规范和标准体系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3] - 北京 上海 广东等省份形成区域集聚态势[3] - 核心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有创电极系统 闭环刺激系统等多模态融合平台关键领域取得技术突破 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3] 政策支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步走发展目标[2] - 政策明确五大重点任务 推动脑机接口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形成未来产业新赛道[2] 技术挑战 - 面临核心器件标准缺乏 解码精度与系统稳定性有待提升 临床样本有限等多重挑战[2] - 植入式技术多条路线虽取得长足进步 但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1]
清华教授高小榕:脑机接口竞速,中美在不同路径上“并跑”
36氪· 2025-09-05 11:19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Neuralink已在少量患者中完成开颅植入 重点尝试恢复因瘫痪或神经疾病丧失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并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开展言语皮层实验以解码意图语言[1] - Synchron通过微创血管内植入方式让瘫痪患者用脑信号控制外部设备 已在临床试验中验证安全性和部分日常功能恢复[1] - 植入设备目前可稳定使用一至两年 但要突破三年以上仍有挑战 马斯克宣称设备可稳定工作一年 但实际上三个月电极就会部分脱落[9][18] 技术应用方向 - 运动补偿和康复领域控制假肢和手的运动已取得不错进展 包括中国洪波教授研究、北脑一号和上海团队的研究[9] - 言语功能恢复方面正帮助说不出话的人恢复语言 这属于舌头运动增强[9] - 治疗精神分裂症或自闭症存在可能 通过电刺激精确控制大脑奖赏中枢的幻觉程度可实现治疗目的[8] - 记忆增强应用可帮助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识别熟人 或提醒健康人忘记的名字 属于记忆外挂和认知外挂[8] - 养老领域特别看好 老年人可直接提出需求由机器人协助完成操作 还包括运动康复、认知康复和情感支持[15] 技术路径与挑战 - 侵入式、半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三种路径并行探索 目前谈不上孰优孰劣 未来若节点足够多可能实现无时无刻连接[11] - 非侵入式可随时摘掉停止读取脑信号 而侵入式一旦植入使用者无法确认是否持续运行且更容易面临被攻击风险[12] - 最大挑战同时存在于硬件和软件层面 材料科学使电极越来越小和柔软 记录通道数从几百提升到上千未来可能达上万 但数据解析需依赖人工智能[10] - AI进步速度远快于材料科学 模型能力可能百日内翻倍 而材料改进通常每年只有百分之一增量 未来突破更大程度取决于AI[10] 人机协同与伦理边界 - 脑机接口核心是以修复与辅助为核心的技术探索 而非直通超人化的捷径 意识上传和通过脑芯片直接读取大脑信息等设想目前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2][3][7] - 技术包含必要的能力超越 旨在确保人类与机器能够共存 而非制造超人 意识上传或数字永生现阶段完全不可能实现[4] - 伦理上难以接受超人化设想 若真能获得超常能力将带来巨大不公平 马斯克最初愿景倾向超人化但现已转向临床应用[3] 中美研究差异与时间框架 - 中美两国在脑机接口研究上总体呈并跑状态 中国在无创和半侵入式研究更领先 美国在侵入式研究方面更强[16] - 技术成熟时间最初认为需60年 后改为30年 现在看可能缩短至15到20年内有望出现更成熟成果[17]
马斯克脑机公司Neuralink申请“心灵感应”商标,暂时被驳回
凤凰网· 2025-09-05 02:51
商标申请驳回事件 - Neuralink申请注册Telepathy和Telekinesis商标被美国专利商标局驳回 因存在待审的相同商标申请[1] - 驳回原因是科技创业公司Prophetic联合创始人Wesley Berry已于2023年5月提交Telepathy商标申请 2024年8月提交Telekinesis商标申请[1] - 美国专利商标局还指出存在已注册的Telepathy Labs商标 该公司从事交互式语音和聊天机器人技术服务[2] 公司回应与争议 - Neuralink于8月28日提交回应信 声称其Telepathy产品与Telepathy Labs不存在混淆可能性[2] - 公司在回应中未提及Berry的商标申请[2] - 美国专利商标局将根据回应内容评估商标混淆可能性[2] 相关企业背景 - Prophetic公司正在研发用于诱发清醒梦的可穿戴头戴设备[1] - 商标申请人Berry为计算机科学家兼Prophetic联合创始人 但商标申请以其个人名义提交[1] - Telepathy Labs总部位于坦帕 专注于企业级交互式语音和聊天机器人技术[2]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905
万和证券· 2025-09-05 02:12
核心观点 - 市场整体呈现放量下跌态势 三大指数均收中阴线 上证指数下跌1.25%至3765.88点 深证成指下跌2.83%至12118.7点 创业板指下跌4.25%至2776.25点 [4] - 半导体 通信服务等科技板块领跌 银行 零售等防御性板块表现相对抗跌 [12] - 清洁机器人 新能源电价市场化 脑机接口等新兴行业存在增长机会 [8] 国内金融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3765.88点 单日跌幅1.25% [4] - 深证成指收盘12118.7点 单日跌幅2.83% [4] - 创业板指收盘2776.25点 单日跌幅4.25% [4] - 沪深当月连续合约收盘4349.4点 单日跌幅1.88% [4] - 两市成交额25443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1802亿元 [12] - 大盘资金净流出1229.75亿元 [12] 行业动态与机会 - 清洁机器人行业需求强劲 IDC预测销量将保持高增长 相关公司包括九号公司和科沃斯 [8] - 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推进 浙江区域优化服务重要性凸显 国能日新和朗新集团等相关公司受益 [8] - 脑机接口产业获上交所关注 举办专题产业沙龙 翔宇医疗和优刻得等公司涉及该领域 [8] 上市公司重点动态 -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10] - 安孚科技旗下象帝先研发的新一代"伏羲"架构芯片完成流片验证 图形渲染与并行计算性能优异 [10] - 神州数码在AI基础设施领域以神州鲲泰智算产品为基础 持续丰富算力设备形态和创新架构设计 [10] 市场结构特征 - 权重股领跌市场 代表大市值权重股的白线全天在下运行 中小盘股黄线表现相对抗跌 [12] - 银行与零售板块获得资金净流入 消费食品等防御性板块涨幅较大 [12] - 半导体和通信服务板块资金净流出较多 板块内32家跌停 涨停集中在零售板块共37家 [12] 技术走势分析 - 上证指数回踩3732点关键位置获得支撑 但支撑力度相对较弱 [13] - 半导体 PCB CPO等泛科技题材板块指数出现放量短期顶部结构 预计将进入反复宽幅震荡阶段 [13] - 市场存在空头衰竭博弈机会 若再次回踩支撑伴随缩量可考虑布局指数型宽基产品 [13]
我国正牵头制定脑机接口相关国际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1:45
标准发布与产业支撑 - "十四五"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围绕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行业发布国家标准4000余项[1] - 智能制造领域发布国家标准491项 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高质量参考[1] - 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布国家标准95项 增强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并提高生产效率[1] - 太阳能光伏领域发布国家标准221项 防范非理性竞争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1] - 团体标准总数近20%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领域[1] 国际标准化建设成果 - 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26个[2] - 中国专家新担任国际标准技术机构主席30个及工作组召集人486个[2] - 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880项[2] -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32项 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超过90%[2] - 4210项先进适用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2] 国际标准具体应用领域 - 脑机接口领域牵头制定术语及数据格式国际标准 统一国际认知并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2] - 牵头制定全球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为设计制造测试认证提供基准参考[3] - 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首次构建关键指标体系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3] - 光伏领域牵头研制首个碳足迹核算国际标准 为碳排放量化评价提供科学依据[3] 国际标准战略作用 - 国际标准助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关键领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2] - 国际标准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并提供统一技术规范[3] - 国际标准便利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贸易产品国际贸易衔接[3] - 国际标准通过碳数据溯源和碳足迹核算助力环境可持续发展[3]
脑机接口概念股盘初走低,创新医疗跌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1:44
脑机接口概念股市场表现 - 创新医疗股价跌停 [1] - 岩山科技股价下跌超7% [1] - 爱朋医疗 三博脑科 际华集团等概念股均出现下挫 [1]
Neuralink首次在美国以外完成脑机芯片植入手术,马斯克祝贺-美股-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4 23:54
公司业务进展 - Neuralink首次在美国以外地区完成脑机芯片植入手术 位于加拿大[1] - 公司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手术 标志着技术全球化推广的重要进展[1] - 马斯克公开祝贺公司取得海外手术突破[1] 技术发展里程碑 - 脑机接口技术实现首次跨国临床应用 拓展国际市场[1] - 公司通过X平台官方账号宣布手术成功 强调技术普及目标[1]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应用场景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9
近期,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9月初,上海脑韵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几乎同时,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参股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被誉为"杭州六小龙"之一,专注于脑机接口技 术研发。 可以说,前沿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金融因素的长期支持。在此进程中,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展 现出独特价值,将"金融活水"精准引至脑机接口等新兴领域,为其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坚实 支撑。 技术突破 政策推动 行业规范与商业化落地 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四川等地陆续推出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打造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建设重 点实验室、推动临床应用等具体目标。例如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 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 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国家药监局批准《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脑电数据集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手术纳入收费项目,进一步打通脑机接口在 医疗领域的商业化完整闭 ...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应用场景拓展
证券日报· 2025-09-04 16:14
行业投融资动态 - 脑机接口领域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上海脑韵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1] - 广东道氏技术通过控股子公司参股浙江强脑科技 后者专注于脑机接口技术研发[1] - 北京智冉医疗完成超3亿元A轮融资 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大规模临床试验[5] - 上半年投融资数量已超去年全年 下半年增势更猛[4] - 多方资金涌入赛道 包括国家大基金 产业资本以及一二级市场资金[4] 技术发展与应用 - 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应用 覆盖医疗康复 神经疾病治疗 认知增强与人机协同等多领域[2] - 脑机接口直接解读神经信号 实现意念到指令的无缝转换 打破传统交互对生理条件的依赖[2] - 国内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前瞻性临床试验成功实施[2] - 非侵入式设备在疲劳监测 专注力训练等消费级应用中快速兴起[2] - 技术具备广泛适用性 既可用于功能修复 也能实现能力增强[2] 政策支持与行业规范 - 北京 上海 四川等地推出专项行动方案 打造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实验室[3] - 上海市提出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 脑机接口产品全面临床应用[3] - 国家药监局批准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3] - 国家医保局将脑机接口手术纳入收费项目[3]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3] 商业化进展与资本认可 - 政策利好与技术落地推动资本投资热情持续攀升[4] - 智冉医疗融资成功说明市场对侵入式脑机接口发展潜力的认可[5] - 关键技术不断突破 包括柔性电极 无线供能等技术[5] -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助力多场景应用 包括医疗 消费电子 工业制造等领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