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玻纤

搜索文档
宏和科技股价回调3% 成交额突破14亿元
金融界· 2025-08-07 18:41
股价表现 - 宏和科技股价报25.8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80元,跌幅3% [1] - 当日开盘价为26.06元,最高触及28.07元,最低下探至25.66元 [1] - 成交量为544997手,成交金额达14.72亿元 [1]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为玻璃玻纤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等领域 [1] - 公司注册地位于上海,属于专精特新企业范畴 [1] 资金流向 - 8月7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789.87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3%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881.2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例为0.04% [1]
玻璃玻纤业CFO群体观察:北玻股份夏冰在任13年 九鼎新材韩秀华最高学历大专
新浪证券· 2025-08-07 04:14
行业薪酬概况 - A股上市公司CFO群体薪酬规模合计42.70亿元 平均年薪81.48万元 [1] - 玻璃玻纤行业CFO平均年薪126.29万元 为建筑材料行业平均薪酬1.64倍 同比增长18.5% [8] - 年薪中位数85.61万元 最高与最低薪酬差距达316.33万元 41.7%的CFO年薪超100万元 无年薪低于20万元情况 [8][9] 薪酬个体差异 - 旗滨集团CFO杜海以343.64万元年薪居首 较第二名南玻A王文欣300.18万元高出14.5% [9][10] - 耀皮玻璃高飞薪酬涨幅最高 同比增长46.2% 南玻王文欣薪酬降幅超80万元 [9] - 再升科技刘正琪薪酬最低 为27.31万元 较2023年微增1.50万元 [9] 人口特征分布 - 玻璃玻纤行业CFO平均年龄49.27岁 50岁以上占比54.5% 40-50岁占比36.4% 30-40岁占比9.1% [1] - 男性CFO占比66.7% 平均年龄48.57岁 女性CFO占比33.3% 平均年龄50.50岁 [1] - 年龄最大CFO为中国巨石倪金瑞61岁 北玻股份夏冰58岁 旗滨集团杜海39岁最年轻 [1] 任职与学历特征 - CFO任职以短期为主 1-3年任期占比50.0% 3-5年任期占比33.3% 5-10年及10年以上均占8.3% [3] - 北玻股份夏冰任职时间最长 自2012年任职至今近13年 [3] - 学历构成中本科占比66.7% 硕士占比25.0% 大专占比8.3% [6] 薪酬关联因素 - 男性CFO平均薪酬130.57万元 为女性CFO1.11倍 [9] - 硕士学历CFO平均薪酬156.07万元 本科123.38万元 大专60.23万元 [9] - 统计区间内2位CFO降薪 8位CFO涨薪 [9] 公司经营表现 - 中国巨石营收158.56亿元 同比增长6.6% 归母净利润24.45亿元 同比下降19.7% [10] - 旗滨集团营收156.49亿元 同比微降0.2% 归母净利润3.83亿元 同比下降78.1% [10] - 耀皮玻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92.8% 凯盛新能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54.5% [10]
玻璃玻纤板块8月6日涨0.71%,宏和科技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245.5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6 08:48
板块整体表现 - 玻璃玻纤板块当日上涨0.71%,领先个股为宏和科技(涨幅10.02%)[1] - 上证指数上涨0.45%至3633.99点,深证成指上涨0.64%至11177.78点[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9只个股下跌,呈现分化态势[1][2] 个股价格表现 - 宏和科技以26.69元收盘,成交量50.55万手,成交额12.61亿元,为板块涨幅最高个股[1] - 国际复材上涨2.07%至4.92元,成交量88.26万手,成交额4.31亿元[1] - 旗滨集团跌幅最大达1.77%至6.11元,成交额1.85亿元[2] - 中国巨石微跌0.08%至12.38元,但成交额达3.39亿元,为板块最高[1][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245.5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1.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53亿元[2] - 宏和科技主力净流入1.32亿元(占比10.47%),但游资和散户分别净流出5476.44万元和7731.53万元[3] - 长海股份获得主力净流入975.74万元(占比7.35%),为资金面最稳健个股[3] - 三峡新材主力净流出448.28万元(占比7.26%),但游资净流入342.56万元[3] 成交活跃度 - 国际复材成交量88.26万手居首,宏和科技成交额12.61亿元最高[1] - 凯盛新能成交量仅2.56万手,成交额2808.91万元,为活跃度最低个股[1] - 中国巨石、旗滨集团、中材科技成交额均超3亿元,显示大市值个股关注度较高[1][2]
再升科技股价下跌1.27% 拟2.31亿元收购关联企业迈科隆
金融界· 2025-08-05 18:05
股价及交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4.6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27%,成交额3.43亿元 [1] - 2025年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6214.36万元,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9055.58万元 [2] 主营业务及行业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干净空气材料、高效节能材料及无尘空调产品 [1] - 所属行业包括玻璃玻纤、建筑节能等领域 [1] - 公司专注于节能洁净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1] 收购事项 - 公司拟以2.31亿元收购四川迈科隆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49%股权并取得控制权 [1] - 迈科隆为国内第二大真空绝热板制造商,评估增值率达346% [1] - 交易设置业绩对赌条款,承诺2025年至2027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6.74亿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8661万元 [1]
信义玻璃(00868):浮法景气延续承压,汽玻增长有韧性
民生证券· 2025-08-05 08:3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8] - 当前股价为7.82港元 [8] 核心观点 - 公司三大玻璃业务规模/竞争力均位列行业第一梯队,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赋予增长动能(2025H1大中华区/海外市场收入增速分别-20%/+16%)[5] - 浮法玻璃景气预计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关注"反内卷"等潜在供给侧举措影响 [5][14] - 汽车玻璃销售增长有韧性(2025H1收入同比+11%,毛利率同比+4.9pct至54.5%)[13] - 建筑玻璃收入同比-22%,但毛利率同比+1.3pct至29.7% [1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07/204/208亿元,yoy-7.5%/-1.1%/+1.7%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3/36亿元,yoy-6.3%/+6.1%/+7.9% [5] - 2025H1公司收入98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比-60%)[12] 业务表现 - 浮法玻璃业务:2025H1收入54亿元(同比-16%),毛利率17.8%(同比-10.5pct)[12] - 汽车玻璃业务:2025H1收入33亿元(同比+11%),毛利率54.5%(同比+4.9pct)[13] - 建筑玻璃业务:2025H1收入11亿元(同比-22%),毛利率29.7%(同比+1.3pct)[13] 行业数据 - 2025H1 5mm白玻单箱市场均价70元(同比-28%,环比-25%)[12] - 2025H1国内重质纯碱吨均价1,514元(同比-35%,环比-16%)[12] - 2025H1末公司浮法玻璃在产产能23,930t/d(同比-3%)[12]
玻璃玻纤板块8月5日跌1.45%,宏和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63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08:37
板块整体表现 - 玻璃玻纤板块当日下跌1.45%,表现弱于大盘,上证指数上涨0.96%,深证成指上涨0.59% [1] - 板块内10只个股上涨,5只个股下跌,涨跌比为2:1 [1][2]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63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4569.34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2.09亿元 [2] 个股涨跌表现 - 宏和科技领跌,跌幅达10.01%,收盘价24.26元,成交量47.23万手,成交额11.85亿元 [2] - 九鼎新材涨幅最大,上涨1.87%,收盘价7.64元,成交量12.68万手,成交额9617.30万元 [1] - 中国巨石成交额最高,达5.28亿元,上涨0.73%,成交量42.80万手 [1][2] 资金流向 - 中国巨石主力资金净流入7301.89万元,主力净占比13.83%,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均净流出 [3] - 耀皮玻璃主力资金净流入629.86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769.06万元 [3] - 旗滨集团主力资金净流出890.80万元,但游资资金净流入1033.54万元 [3] - 南玻A主力资金净流入543.68万元,主力净占比11.45% [3]
再升科技(603601):拟收购迈科隆实现VIP产业闭环,看好板块成长潜力
国盛证券· 2025-08-05 08:2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71元(2025年8月4日收盘价)[5][3]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亿元、1.4亿元、1.7亿元,对应PE 50倍、35倍、29倍[3][4] 收购核心要点 - 拟以2.31亿元收购迈科隆49%股权,并受托行使剩余17.6668%表决权,实现控股并表[1] - 迈科隆承诺2025-2027年累计营收不低于16.74亿元,累计净利润不低于8661万元(年净利润分别为1600万元、2733万元、4328万元)[1] - 收购后形成VIP全产业链闭环:再升科技原供应玻纤棉/VIP芯材,2023年收购的四川嘉豪达补充阻隔膜/吸气剂产能,迈科隆提供成品制造能力[1] 行业成长潜力 - 冰箱新国标驱动VIP需求:新1级能效冰箱渗透率每提升5%/10%/20%/50%/80%,对应VIP需求达429/916.5/1843/4693/7543万平米[2] - 迈科隆为国内第二大VIP制造商,2024年收入4.39亿元(全球市占率15.5%),净利率6.16%,落后于龙头赛特新材(收入9.15亿元,净利率8.27%)[2]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16.8亿元(+13.9%)、21.08亿元(+25.4%)、23.92亿元(+13.5%)[4] - 毛利率稳定在21%-22%,ROE从2024年4.2%提升至2027年7.3%[9] - 经营活动现金流2025-2027年预计为1.92亿元、0.55亿元、2.26亿元[9] 战略协同效应 - 迈科隆原从再升采购VIP原材料,收购后简化交易流程,优化成本结构[1] - 再升科技通过整合迈科隆客户资源与技术优势,强化全球VIP市场竞争力[1][2]
在“反内卷”浪潮中,谁将收益?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51
反内卷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过去十年中国产业以规模换份额、以低价换市场的"内卷式竞争"扭曲市场定价并扰乱竞争秩序 [1] - 2025年中央财经委会议首次将"破除内卷式竞争"上升为国家战略,覆盖光伏、新能源汽车、医药、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重点任务 [2] - 2025年3月"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改委将分行业出台化解结构性矛盾方案 [2] - 中央财经委会议将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列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六大方向之一 [3] 行业响应与具体措施 - 头部光伏玻璃企业7月起集体减产30%,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反内卷高质量发展意见 [4] - 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反内卷倡议书,17家重点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4] - 国家邮政局完善快递领域制度规则反对内卷,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企业 [4] - 《人民日报》点名"新三样"(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和电商平台需打击恶意比价等行为 [3] 潜在受益行业分析 - 第一类:资本开支放缓但盈利接近筑底的行业,如风电设备、普钢、水泥、玻璃玻纤、能源金属、养殖 [5] - 第二类:基本面探底但政策迫切性强的行业,如光伏设备、通用设备、专业设备、医疗器械 [5] - 第三类:景气高位但竞争加剧的行业,如医美、电池,政策干预预期相对滞后 [5] 创业板指的投资价值 - 创业板指覆盖光伏、新能源车、医药、半导体等反内卷重点行业,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权重占比92% [6] - 成份股近五年营业收入年化增长21.2%,归母净利润年化增长24.2%,ROE保持较高水平 [8] - 当前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具备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的"双击"潜力 [10] - 创业板ETF期权上市及衍生品体系完善将提升机构资金配置便利性 [10] 资本市场反应 - 7月初中央财经委会议后钢铁、光伏、汽车等板块迅速走强 [10] - 创业板指成份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领域权重分别为36%、23%、12% [6]
九鼎新材股价7.50元 2025中报预增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4 20:2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九鼎新材股价报7.5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79% [1] - 当日成交量为97463手,成交金额达0.7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90.39万元,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4558.17万元 [1]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为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子、环保等领域 [1] - 作为江苏地区重要的玻璃玻纤生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1] 财务数据 - 当前总市值为48.87亿元 [1] - 市盈率为74.34倍 [1] - 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增长 [1]
国际复材股价微涨0.42% 公司产品覆盖新能源及交通领域
金融界· 2025-08-04 13:15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4.81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02元 [1] - 盘中最高触及4.84元 最低下探4.71元 [1] - 成交金额达2.67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92.06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1.17亿元 [1] 行业属性 - 公司属于玻璃玻纤行业 [1] - 专注于高性能新材料研发与生产 [1] 产品应用 - 主要产品包括玻璃纤维及其制品 [1] - 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通信等多个领域 [1] - 产品在新能源、交通运输、电子电气和建筑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1] - 产品性能优异 能够支撑下游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