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未减持公司股份并提前终止大宗交易减持计划的公告
股东持股基本情况 - 股东中新创投持有公司股份102,849,766股 占公司总股本15.77% 全部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 [2] 减持计划安排 - 原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13,043,400股 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 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27日至2025年9月26日 [3] 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截至公告披露日股东未减持任何公司股份 [3] - 减持计划提前终止 原因为股东基于自身经营计划调整减持安排 [3][4] - 实际减持情况与披露计划一致 未违反任何承诺事项 [4]
台积电盘前涨近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41
每经AI快讯,9月10日,台积电盘前涨近2%,其8月销售同比增长33.8%。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HBM 4,三星孤注一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8 01:01
三星电子平泽第五工厂建设 - 三星电子加速建设平泽第五工厂 施工准备已启动 计划下个月全面开工[2] - 工厂占地289万平方米 是全球最大半导体生产基地 配备10纳米第六代(1c)DRAM生产线[2] - 将采用1c工艺批量生产用于HBM4的DRAM 第四工厂剩余生产线也准备复工[2] HBM4技术布局与生产战略 - 公司正量产第六代HBM4样品 产量约10,000片晶圆 采用10纳米级第六代(1c)DRAM技术[4] - 通过HBM4内部量产审批 准备样品生产以进行客户供货谈判[2][4] - 与SK海力士和美光相比处于技术劣势 但利用EUV工艺和产能优势抢先采用下一代DRAM[4] HBM4市场竞争与定价策略 - 计划7月向NVIDIA交付HBM4样品 与竞争对手(SK海力士3月交付/美光6月交付)争取同步进入供应链[5] - 12层HBM4价格预计比HBM3E高出60-70% 但公司考虑低于20%的溢价策略 几乎无利润空间[5][7] - NVIDIA寻求更低价格 导致与SK海力士谈判出现分歧 并考虑三星和美光作为替代方案[6][7] 管理层决策与市场地位 - 半导体部门副会长兼任内存业务负责人 实现快速大胆决策 管理层强调不计手段抢占HBM市场[7] - 公司近期采取激进定价和生产策略 被类比为历史"胆小鬼博弈" 意图重夺存储器霸主地位[4][7] - 董事长李在镕会见NVIDIA CEO黄仁勋 体现对HBM合作的决心[7]
一张图看清2025中国大陆各晶圆厂产能及技术节点
材料汇· 2025-09-06 14:57
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产能分布 - 长三角集群总产能91.7万片/月,占全国42.1%,覆盖14nm至250nm全制程,主导功率器件和MRAM新兴存储方向 [6] - 环渤海集群总产能40.4万片/月,占全国18.6%,聚焦14nm先进逻辑、MEMS、SiC碳化硅及存储芯片 [6] - 中西部集群总产能40.4万片/月,占全国18.6%,以NAND存储、军工特种芯片和功率器件为核心 [6] - 珠三角集群总产能23.3万片/月,占全国10.7%,专注28nm-180nm成熟制程及车规功率器件 [6] - 厦门泉州集群总产能18.9万片/月,占全国8.7%,覆盖车规MCU、DRAM、NOR Flash及封装配套晶圆 [6] 主要企业产能与技术规划 - 长鑫存储武汉Fab2月产能8万片(2026年达产),生产19nm LPDDR4/5及17nm DDR5试产线,面向企业级SSD和车规级内存 [3] - 中芯京城北京Fab1月产能5万片(2026年达产),推进14nm试产和28nm HKMG工艺,用于高端手机SoC及AI芯片 [3] - 台积电南京Fab16月产能12万片(2026年达产),采用16nm FinFET和28nm PolySiON工艺,供应国内手机SoC及车规MCU [3] - 三星西安FabS2月产能18万片(2027年达产),生产128层及以上NAND闪存,用于消费级SSD和UFS芯片 [3][4] - 华润微无锡Fab2月产能4万片(2027年达产),聚焦40nm SiC MOSFET和65nm IGBT,用于储能系统及工业功率模块 [3] 特色工艺与新兴技术布局 - 合肥晶合集成新站Fab1月产能8万片(2027年达产),覆盖55nm-150nm制程,生产驱动IC及物联网MCU [3] - 时代芯存徐州Fab1月产能2万片(2027年达产),开发40nm-28nm MRAM非易失存储技术 [5] - 中科晶芯青岛产线专注4H-SiC外延片及功率器件,月产能0.8万片(2027年达产) [5] - 赛微电子北京Fab1月产能1.2万片(2026年达产),采用MEMS特色工艺生产惯性/射频传感器 [4][5] - 福建晋华泉州Fab1月产能3万片(2027年达产),生产40nm NOR Flash及特色逻辑芯片 [4] 产能扩张与区域协同 -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长鑫存储三家企业在长三角合计产能超45万片/月,形成全制程覆盖能力 [6] - 环渤海地区依托SK海力士大连(月产能15万片)、英特尔大连(月产能9万片)强化存储产业链 [3][4][6] - 珠三角地区通过粤芯半导体(月产能2.4万片)、广芯微电子(月产能1.3万片)完善成熟制程生态 [4][6]
继续聊聊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原创)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9-06 12:46
大基金概况 - 大基金一期2014年成立 注册资本987亿元 实际到账约1200亿元[3] - 大基金二期2019年成立 注册资本2042亿元 实际到账约2200亿元[3] - 一二期资金重点投向晶圆制造环节 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华力、燕东微、士兰微、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3] 投资策略 - 投资方式包括直接投资和组建合资公司 在多个城市落地产线或投资子公司/产线[3] - 中芯国际上市主体吸收合并中芯北方部分目的是帮助大基金退出[4] - 封装环节投资企业包括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5] - 2014和2019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多个环节基础薄弱 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率极低[6] - 投资策略聚焦补最大短板(制造环节)和投资最大长板(芯片设计环节)[7] - 除制造环节外 还布局芯片设计、IP、EDA及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6] 基金管理架构 - 管理人华芯投资2014年专门为管理大基金设立 第一大股东国开金融隶属国开行[9] - 大基金一期财政部出资占比36%为国开行22% 二期财政部占11.02%国开行占10.78%[9] - 管理人同时担任重要LP 与市场化基金1%或0.5%的管理人出资比例形成对比[10] - 大基金一期担任十余个市场化半导体基金LP 包括华登国际、芯动能、中芯聚源等机构[10] - 二期投资能力成熟 2200亿元资金完全由华芯单独管理 未设立子基金[10] 管理演变与影响 - 一期通过合作市场化基金防控风险 共同挖掘项目并分担责任[10] - 二期出现严重腐败问题 牵连已投企业 导致三期推出周期延长[11] - 三期设置更严格风控措施和差异化出资人及管理人构成[11]
华润微电子重庆12吋项目提前达成项目规划目标
证券时报网· 2025-09-06 05:57
产能建设 - 华润微电子重庆12吋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提前一年半达成月产出30000片目标 [1] 生产进度 - 公司召开产品上量专题会宣布项目提前达成产能目标 [1]
释放体育消费20条发布,港股IPO火爆券商收入激增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9-06 00:30
服务贸易增长 - 2025年1-7月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同比增长8.2% 出口19983亿元增长15.3% 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3% 逆差减少1836.2亿元至5815.6亿元 [2] - 旅行服务进出口12594.6亿元增长10.4% 其中出口增长62.9% 进口增长3.9%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增长6.8% [2] - 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仅14.6% 未来需提升金融/教育/医疗等领域开放度 通过制造业高端化与数字服务发展提高全球价值链地位 [2][3] 体育消费政策 - 国办印发释放体育消费潜力"20条" 目标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 培育世界级企业与赛事 [4] - 体育消费属体验型场景类消费 存在巨大开发潜力 民间体育活动如苏超赛事可带动多元消费 [4] - 政策需精准捕捉新消费需求 通过培育场景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需补收入短板作为长期基础 [4] AI对就业影响 - 纽约联储调查显示40%服务业企业使用AI(高于去年25%) 44%预计半年内部署 制造业26%已采用 三分之一计划跟进 [5] - 仅13%企业预计未来六个月解雇员工 11%服务业企业因AI增加招聘 AI当前影响有限但长期将减少用工需求 [5] - AI应用生成内容需人工微调 传统行业认知有限 技术进步将逐步替代白领工作 创造性思维成为关键 [5][6] 美国芯片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对未在美建厂半导体企业加征关税 豁免条件宽泛(有计划即可) 台积电/三星/SK海力士已宣布在美建厂 [7] - 关税政策遭法律挑战 法院裁定大部分加征措施非法 但多国已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并做出让步 [7][8] - 全球芯片企业原有产能扩张计划 关税实际影响有限 企业可通过延期计划规避风险 [7] 房地产抵债案例 - 云南城投接受七彩公司92套房屋(1.36万平方米)抵债8105.58万元 评估价值8105.41万元 单价低于市场价 [9] - 抵债房产位于偏远区域 配套设施不足 变现需大幅折价或抵押给银行 但避免了坏账损失 [9][10] - 城投公司加速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非上市城投公司存在潜在财务风险 [10] 社交媒体盈利与估值 - 小红书2025年利润预计翻三倍至30亿美元 估值飙升至310亿美元 超越Pinterest(利润高50%)及Snap [11] - 盈利增长受益于广告业务与电商发力 "生活方式电商"挖掘年轻用户消费力 TikTok禁令带来国际流量 [11] - 盈利支撑估值提升 赴港上市预期升温 但商业模式稳定性与内容商业化平衡待验证 [11][12] 港股IPO与券商收入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同比增长714%至140亿美元 日均成交额增118%至2402亿港元 [13] - 54只IPO募资超1300亿港元 上市费用54.92亿港元(平均每只1.02亿) 券商承销收入91.7亿港元(去年同期70.6亿) [13] - 中资券商在保荐人前五中占四席 市场份额46.8% 较2020年提升34个百分点 主导地位增强 [13] 股市行情表现 - 9月5日沪指涨1.24%至3812.51点 深成指涨3.89% 创业板指涨6.55% 成交额2.3万亿元(缩量2396亿) [15] - 新能源板块(固态电池/光伏/风电)及CPO概念股活跃 超4800只个股上涨 价值板块(白酒/饮料)表现较弱 [15] - 市场宽幅震荡 成长风格热情略减 投资者关注个股业绩 成交缩量显示活跃度下降 [15][16]
捷捷微电:部分董事、监事、高管拟减持公司股份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2:55
核心事件 - 捷捷微电董事张祖蕾、黎重林、颜呈祥、监事沈志鹏及高级管理人员徐洋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1]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 减持窗口期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的3个月内 [1] 减持细节 - 董事张祖蕾拟减持不超过529.32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64% [1] - 董事黎重林拟减持不超过20.59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247% [1] - 董事颜呈祥拟减持不超过20.59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247% [1] - 监事沈志鹏拟减持不超过5925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07% [1] - 高级管理人员徐洋拟减持不超过2.14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26% [1]
打造英国首条300mm产线,Pragmatic半导体的规划
半导体芯闻· 2025-09-05 10:29
公司背景与技术独特性 - 公司为英国Pragmatic半导体 2010年创立于剑桥 拥有英国首条300毫米晶圆生产线[1] - 核心技术为柔性半导体技术 采用薄膜晶体管(TFT)技术与ASIC设计流程 在柔性基板上构建高密度柔性集成电路(FlexIC)[7] - 制造工艺基于180nm节点 使用玻璃载具和聚酰亚胺聚合物 生产周期仅需数天(传统硅基需数月)[6] 产品性能与技术参数 - 第三代技术平台基于300毫米晶圆 弯曲半径达5毫米 采用0.6µm最小沟道长度N型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8] - 器件场效应迁移率约20cm²/Vs 关态漏电流低至10fA/µm²(3V电压) 驱动电流达25µA(饱和状态)[8] - 集成200kΩ/sq专用电阻层和4.5fF/µm² MIM电容器 四层金属层布线间距4微米 总厚度约37微米[8] 应用领域与市场定位 - FlexIC可弯曲贴合曲面 适用于智能包装、服装、玩具、供应链管理等传统刚性电子无法触及的领域[7] - NFC Connect产品PR1301尺寸3mm×2mm×37μm 支持ISO/IEC 15693和NFC Forum Type 5通信 工作频率13.56MHz[11][12] - 产品定位非单纯替代硅基芯片 而是开拓新市场 目前价位具备高可及性[13] 生产优势与可持续性 - 年产量达数十亿芯片 预计成为英国晶圆产量最大的公司[4] - 生产过程中化学品、水、能源消耗量显著低于传统硅基制造 具备强可持续性[7] - 支持Cadence和西门子EDA工具兼容 客户可自主设计或通过公司产线生产芯片[9][11] 未来技术路线图 - 2026年推出第四代产品 功耗减半 面积缩减至1/3 集成OTP存储器[14] - 2027年第五代平台功耗降至1/100 面积再缩小一半 加入EEPROM技术 扩展UHF特高频产品线[14]
4亿美元的光刻机,开抢!
半导体芯闻· 2025-09-05 10:29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发展现状 - ASML确认高数值孔径EUV设备是未来重点 二季度财报显示一台High NA EUV收入确认拉低毛利率 但公司整体毛利率仍达53.7% [1] - 英特尔使用High NA EUV设备在一个季度内曝光超过3万片晶圆 使特定工艺层步骤从40个减少到10个以下 三星同一工艺层周期时间缩短60% 技术成熟速度远超早期低NA EUV设备 [1] 三星High NA EUV布局 - 三星确认Exynos 2600为首款2nm GAA芯片组并开始量产 目标是通过提升良率证明其晶圆代工技术可与台积电竞争 [2] - 三星正从ASML引进更多High NA EUV设备用于2nm GAA制程 尽管设备价格昂贵 但可帮助其将良率从30%提升至量产所需的70%水平 [2][4] - ASML每年仅能生产5-6台High NA EUV设备且受出口管制限制 三星计划2027年在1.4nm节点实现量产应用 [4] SK海力士技术突破 - SK海力士在M16晶圆厂组装业界首台High NA EUV光刻系统Twinscan NXE:5200B 该设备将用于下一代DRAM工艺开发并最终用于量产 [7] - 公司自2021年在10nm DRAM中引入EUV技术后持续扩大应用 High NA EUV将简化现有EUV工艺并加速下一代存储器开发 [7] - 该技术能帮助避免2-3次EUV图案化 首先用于加速DRAM原型设计 预计2030年代全面过渡至High NA EUV生产 [9] 台积电与技术替代路径 - 台积电明确A16(1.6nm)和A14(1.4nm)工艺无需采用High NA EUV设备 技术团队通过创新在1.4nm节点实现8nm分辨率而不依赖该技术 [10][11] - 公司强调只有当High NA EUV带来可衡量效益时才会采用 目前通过延长现有EUV设备寿命获得微缩优势 预计2027-2028年才可能引入 [11] - 行业出现技术架构转变 GAAFET和CFET等新型晶体管设计减少对光刻依赖 更注重蚀刻技术 High NA EUV设备单价高达4亿美元成本高昂 [14][15] 其他厂商动态 - 美光直到2025年才首次将EUV引入DRAM生产 High NA EUV采用计划尚未明确 [12] - 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起在新建晶圆厂安装最多10台EUV设备(NXE:3800E型号) 未来可能引入High NA EUV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