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A股并购重组活跃 产业整合趋势增强
证券日报· 2025-08-25 16:12
产业整合加速 今年以来,产业整合趋势增强,横向和纵向整合均有。例如,7月18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 司发布公告称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事项已获得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本次吸收合并能够 消除同业竞争,进一步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协同效应;8月13日,安源煤业(600397)公告 称完成金环磁选股份的过户及相关变更登记,通过重组将煤炭业务置出,注入装备制造行业优质资产, 实现主营业务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产业整合加速、支付方式多样化、私募基金深度参与等特 点。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按首次公告日计,截至8月25日,年内A股市场累计披露3590单 并购重组,同比增长10%。其中,107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同比增长114%。 中银证券(601696)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认为,在监管政策优化驱动下,结构性重组呈现上升趋势。后 续在政策鼓励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支撑下,并购市场有望进一步释放产业整合与价值重塑空间。 以科创板为例,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且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围绕同行业或产业链上下 游进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应不断 ...
远望谷:公司已向市场推出的“RFID视觉盘点机器人”
证券日报网· 2025-08-25 11:48
公司产品动态 - 公司推出RFID视觉盘点机器人 定位智慧图书馆领域智能装备 核心功能包括精准识别 全域感知和智能协同 [1] - 产品采用RFID射频识别与AI视觉技术深度融合 构建图书管理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 [1] - 产品及配套服务方案已在部分客户中落地运用 但业务营收占比仍较低 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 [1] 业务范围说明 - 公司明确未涉及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 [1]
三大业务板块稳中向好 航天智装25H1营收同比增长3.77%至4.94亿元
全景网· 2025-08-25 08:0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93.93百万元 同比增长3.77% [1] - 铁路车辆安全检测业务营收112.12百万元 同比增长17.02% [1]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业务营收133.90百万元 [1] - 核工业自动化装备业务营收254.69百万元 同比增长26.47% [2] - 研发投入39.40百万元 重点布局前沿技术与产品迭代 [2] 业务板块进展 - 轨道交通板块成功落地多个安全检测与检修产品合同 客户包括国铁集团北京局/上海局/济南局及国能集团 [1] - 新一代THDS小型机完成样机研制 国内首套铁路货车机器人组整备作业系统样机获客户高度认可 [1] - 智能测试仿真系统持续拓展芯片/智能装备等领域应用 RV32空天高可靠微处理器完成阶段性攻关 [1] - 核工业专项检维修产品实现轻量化与高精度化 解决特殊环境作业痛点 [2] - 新一代智能货叉研发进展顺利 [2] 技术与人才优势 - 研发成果获央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 树立行业技术标杆 [1] - 本科及以上员工占比超86% 高级职称人员达115人 [2] - 构建"航天特色+市场化"人才体系 形成技术攻坚与市场开拓双重能力 [2] - 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品牌影响力 产品获市场广泛认可 [2] - 连续三年入围"北京制造业企业100强" [2] 战略规划 - 紧抓数字经济建设机遇 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 [3] - 强化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核工业三大领域核心技术研发 [3] - 完善营销推广体系 扩大品牌影响力 [3] - 开拓新业务领域 提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 [3]
航天智装:上半年营收4.94亿元 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9.93%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5:5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4亿元 同比增长3.77% [1] - 计提减值损失1675.41万元 其中信用减值损失1687.84万元 转回资产减值损失12.43万元 [1] - 核工业业务收入占比提升 专项工程因价格调整影响当期营业收入 [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3939.5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39.93% [1] - 高可靠RISC-V处理器完成研发阶段 正开展产品测试验证 [2] - 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发投入 推进产品AI规划 [2] 业务布局 - 聚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核工业三大行业领域 [1] - 形成铁路车辆安全检测系统、智能测试仿真系统、核工业自动化装备三大业务板块 [1] - 磁强计、微系统产品及多款处理器入选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东方红天选超市" [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与国能铁路装备联合研制货运铁路首套智能巡检机器人 实现"机器人巡检+人工复核+云端诊断"多运维模式 [2] - 智能巡检系统使车辆故障检查总耗时减少30分钟 故障识别率超98% 常见故障识别率达100% [2] - 开展老挝5T设备专项培训 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结合提升外方技术人员能力 [3] 战略发展 - 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 [1] - 积极响应"CAST+AI·R专项行动" 布局人工智能与微系统技术融合 [2] -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深化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3]
先导智能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智通财经· 2025-08-25 00:29
公司港股上市进展 - 先导智能港股招股书于2025年2月25日递交 8月25日失效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摩根大通 [1][2]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 公司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智能装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全球市场份额达9.1% 较2023年增长3.3个百分点 [2] - 按2024年订单价值计 公司是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提供商 全球市场份额22.4% 中国市场份额34.1% [2] - 公司在锂电池智能物流装备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达23.8% [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装备平台型企业 为新兴及高端制造产业提供智能制造装备及解决方案 [2]
武汉之南,高新技术企业四年增长近三倍—— 10万青年逐梦汤逊湖畔
长江日报· 2025-08-24 00:55
核心观点 - 武汉江夏区依托汤逊湖区域实现从城郊湖到科创湖区的转型 形成初具规模的创新生态 吸引超10万青年人才扎根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四年增长近三倍 发明专利快速增加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 [1][5][8] 人才集聚与创新动能 - 近三年超10万青年人才扎根江夏区 其中2024年汤逊湖核心区域新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百名 年均留驻大学生超2万名 [2][5] - 有效发明专利从2022年3743件跃升至2024年5658件 年均增速远超省市平均水平 [5] - 科研机构集聚 包括江夏实验室发布治疗A型血友病新药(用药成本仅为原研药25%)及光量子研究院量子重力梯度仪等重大科技成果 [2] - 24所高校、31万名在校大学生、12个国家级实验室平台、90家创新平台及31家孵化器提供人才支撑 [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241家飙升至2024年905家 增长近三倍 [8] - 企业迁入量2024年超千家 居全市首位 包括行星轮科技(总投资3亿元无人船总部)、沃尔斯顿(总投资5.7亿元发热理疗基地)及灵伴科技华中总部等 [6][8] - 企业倾向将研发环节置于江夏 如普迪真空科技实验室真空装备市占率全国前三 2024年海外销售额预计达800万-1000万元 [8] 创新生态与资本支持 - 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通过汤逊湖科技创新中心促成64场技术对接 征集102项企业需求及215项科技成果 [9] - 政府建立"1+5"投资基金体系 形成超700亿元基金集群 与深创投、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合作 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 [10] - 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 武昌职业学院无人机专业招生从2019年63人增至2024年超1000人 校企合作强化人才输送 [3][5]
深科达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6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49.57% [1] - 归母净利润2060.4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80.87%,由负转正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29.87万元,同比激增1726.35% [1] - 净利率6.28%,同比提升163.55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22元,同比增长181.48% [1] 盈利能力与效率 - 毛利率30.04%,同比小幅下降2.4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15.82%,同比下降40.81%,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17%,因优化销售人员结构及终止部分亏损业务 [4] - 管理费用下降2.68%,研发费用下降23.40%,因聚焦核心盈利业务及暂缓非盈利研发项目 [5][6] 现金流与资产质量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61元,同比大幅增长203.88% [1] - 货币资金2.43亿元,同比增长169.70% [1] - 应收账款3.91亿元,同比略降1.63%,但占营收比重达76.86%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因营收增长及应收账款回款良好 [6] 业务驱动因素 - 显示面板行业复苏,平板显示模组设备订单增加 [4] - 半导体分选机获市场认可,订单增长 [4] - 智能装备核心零部件需求回升,受益于消费电子及锂电行业复苏 [4] - 订单状况良好,产能利用率较高 [10] 资产负债变动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长168.62%,因理财产品增加 [1] - 长期借款增加用于收购半导体公司少数股权 [3][6]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增长295.21%,因银行借款重分类 [3] - 应付票据增长40.95%,因更多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2] 投资与筹资活动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1735.63%,因购买理财及支付股权收购款 [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长487.20%,因长期借款增加 [7] - 收购深科达半导体少数股权,支付款项导致其他应付款下降85.82% [3] 机构持仓与市场关注 - 广发百发大数据成长混合A新进持仓20.83万股,基金近一年上涨51.36% [10] - 机构关注订单可持续性,公司回应三大主业协同发展,需求广泛 [10]
浙海德曼: 浙海德曼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10:18
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在2025年8月20日、8月21日、8月22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 [1] - 该情形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则界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1] 公司自查及核实情况 - 公司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影响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重大事项 [1][2] - 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并购重组、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注入、重大业务合作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1][2] - 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1]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2] 信息披露声明 - 公司确认不存在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相关筹划 [2] - 公司所有信息以指定媒体披露为准将继续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创新奇智2025上半年业绩:营收增长22.3% 持续减亏向盈 现金流稳健
智通财经· 2025-08-22 09: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6.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3% [1] - 毛利额2.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6.7% [1] - 毛利率35.0% 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连续5个报告期提升 [1]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840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改善67.6% [1] - 经调整净亏损668万元人民币 同比大幅减亏82.1% 调整后亏损率0.96% [1] 战略与研发投入 - 坚持"一模一体两翼"核心战略:以AInnoGC工业大模型为底座 AI智能体为引擎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为应用两翼 [2] - 研发投入同比提升11.2% 累计申请专利约1400件 其中80%以上为发明专利 [2] - 奇智孔明AInnoGC工业大模型升级 适配DeepSeek等开源基座模型 强化推理能力和工业知识理解 [2] - AI Agent应用开发平台使开发周期缩短超60% 应用于设备运维 工艺优化 质量检测等工业场景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ChatRobot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平台突破多模态感知 端到端生成 云边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 [3] - 自研控制系统 智能系统 数据系统三大核心系统和VLA模型Robocket [3] - ChatCAD与Bentley联合研发Image-to-CAD类生成式设计产品 实现从静态图纸到智能PID的自动化生成 [3][7] - 推出系列智能化工业软件产品:ChatCAD AMES AEAM AEMS [4] 业务场景落地 - 重点推进大模型产品在工业软件 数智软件 工业物流 智能装备 工业可持续五大业务场景应用 [4] - 工业物流领域:智慧铁水运输和铁钢界面智慧管控产品实现1xN复制 落地翻车机智能摘钩机器人 [5] - 智能装备领域:为面板半导体行业打造智能装备生产管理系统 构建设备运维知识库和装备知识库 [5][6] - 汽车装备行业搭建智能输送示范线 实现从底层设备控制到顶层决策支持的全链条效率革新 [6] - 工业可持续领域:拓展大模型在智造实训应用 开发Agent教育学习平台和智能化综合能效管控平台 [6] 生态合作与行业应用 - 与Bentley战略合作研发生成式AI驱动的智能基础设施工程软件产品 [7] - 与库卡机器人 擎朗智能等企业合作共推具身智能工业应用 [7] - 与阿里钉钉 亨利加探索金融业出海 资产数字化及链上应用解决方案 [7] - 数智软件业务为信托客户提供数据治理及数仓应用解决方案 为期货公司提供主数据治理方案 [4] 管理层展望 - 公司进入"转守为攻"新阶段 各方面实现显著进步 展现量质均衡发展态势 [8] - 将持续提升技术 产品 工程 商业化能力 注重财务稳健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8]
北京前7月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速8.6%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14:41
北京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1] - 汽车制造 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型储能 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带动工业稳健增长 [1] 汽车产业 - 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 [1]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 同比增长1.4倍 [1]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1万辆 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 [1] 电子信息产业 - 1-7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 [1] - 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产量达169.9亿块 同比增长17.8% [1] - 中芯国际 长鑫集电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1] 智能装备产业 - 1-7月增加值增速达8.6% 持续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1] - 呈现复苏向好 稳步增长发展态势 [1] 高端及新兴产业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8.6%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6倍 [1] - 高端及新兴产业领域持续释放增长活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