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游客涌入马来西亚:一场跨国演唱会的经济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3:16
文化娱乐活动对中国赴马游客的吸引力 - 2025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已举办44场大型演唱会,7月至9月还将有32场演出陆续登场 [1] - 2023年周杰伦演唱会马来西亚站观众4.5万人次,2024年同比增长37.8%达6.2万人次 [1] - 邓紫棋马来西亚演唱会单场超6.5万人次,创华语女歌手当地纪录 [2] - 小红书"马来西亚演唱会"话题获2374.5万次浏览和19.6万条讨论 [2] 中马互免签证政策的影响 - 7月17日中马互免签证协定全面实施,1-4月马来西亚入境游客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21% [1] - 免签政策发布当天马来西亚旅游搜索热度增长163% [7] - 截至4月16日国内往返马来西亚航班量1.48万班次,同比增长62%,较2019年增长21% [8] 中国游客消费行为特征 - 中国游客形成"音乐+旅游"新型消费模式,结合演唱会与当地景点游览 [3] - 部分游客采用"周末特种兵式旅行"赴吉隆坡观演 [3] - 跨境观演交通成本低于国内一线城市同类演出,性价比推动二次旅游意愿 [3] - 游客热衷打卡明星同款餐厅及网红景点,商家主动通过中文社交媒体引流 [6] 马来西亚旅游业市场表现 - 1-4月中国游客达140万人次,成为第三大客源国 [1] - 2024年中国过夜游客328.7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181万人次 [7] - 旅游局预计2025年中国游客可达500万人次 [6] - 吉隆坡位居暑期出境游目的地城市TOP1,亚庇首次跻身TOP7 [4] 行业基础设施与服务优化 - 吉隆坡Axiata Arena等场馆承接大型演唱会能力提升 [1] - 当地商家普及支付宝/微信支付,中文服务覆盖率显著提高 [7] - 马来西亚旅游局在华深入二三线城市(成都/青岛/郑州)推广 [6]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5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情况
商务部网站· 2025-07-21 09:08
三是服务消费进一步扩大,文娱旅游消费热度不减。旅游市场人气旺盛,"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 次,同比增长6.4%;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电影市场亮点突出,在系列优质国 产影片带动下,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超292亿元,同比增长超20%。演出市场持续红火,上半年全国演 唱会票房同比增长约四成。 四是新型消费蓬勃发展,"IP+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受到青睐。数字消费活力十足,上半年实物商 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0%,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4.9%。绿色消费持续升温,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 33.3%,渗透率达50.2%。"IP+消费"方兴未艾,知名IP衍生品热销,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首 发经济热度不减,新能源汽车、手机等领域多款新品首发,广受消费者欢迎。 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 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大力提振消 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有 力支撑。 一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消费主引擎 ...
周杰伦,隐形的商业大佬
创业家· 2025-07-20 10:35
核心观点 - 周杰伦构建了以个人IP为核心的庞大商业生态系统,横跨音乐版权、演唱会经济、品牌代言、资本运作等多个领域 [2] - 其商业价值体现在音乐版权的长尾效应、演唱会的超高收益、IP证券化及粉丝经济的强大变现能力 [2][4][10][17][22] - 周杰伦模式难以复制,因其经典作品积累、敏锐的商业嗅觉及适度的稀缺性 [26] 帝国根基(音乐版权) - 2007年创立杰威尔音乐,带走价值上亿的音乐版权,通过授权索尼音乐持续获利 [4] - 2018年腾讯音乐以3年5.7亿元天价买下独家授权,创华语音乐版权纪录,推测后续年授权费约2亿元 [5] - 2022年专辑《最伟大的作品》销售额突破2亿元,为周杰伦带来超1.4亿元收入(按平台与版权方3:7分成) [5] - 经典老歌在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价值显著,抖音版权授权费被业内估算为“九位数” [6] 印钞机(演唱会经济) - 2024年“嘉年华”巡演42场总收入23亿元,周杰伦团队分成超16亿元(70%行业惯例) [11] - 单场演唱会二级市场溢价率400%-1000%(500元门票炒至5000元),2025年三亚站带动当地消费超11亿元 [13] - 关联公司深度参与产业链(如锋尚文化负责策划、巨星传奇运营衍生品),实现利润内部化 [15] - 创新“文旅商演”融合模式,如厦门站联动地标打造“周同学”主题场景,提升IP附加值 [15][16] IP证券化(资本运作) - 2023年巨星传奇港股上市,周杰伦亲友团控股23 92%,IP业务2024年营收5 84亿元(同比增65%) [18] - 与杰威尔音乐签订10年IP授权协议,锁定变现优先权 [18] - 入驻抖音引发“周杰伦效应”,巨星传奇股价单日暴涨94%,市值增50亿港元 [18] - 布局NFT(幻想熊项目单笔交易超320万元)、元宇宙(“周同学”数智人合作中国移动) [19] 品牌代言 - 手握法拉利、Dior等5大全球顶级代言,年均代言费超2亿元 [20] - 差异化策略:奢侈品牌输出文化影响力,消费品牌直接拉动销售(如魔胴咖啡2020年创收3 33亿元) [21] - 代言周期长(志邦家居连续6年、帝舵表多年合作),粉丝愿为“陪伴感”支付溢价 [21] 粉丝经济 - 2020年快手直播30分钟观看6800万人次,礼物收入2928万元;2025年抖音账号单日吸粉千万 [23] - UGC传播矩阵繁荣(模仿者账号粉丝超160万,周杰伦F M账号带货5万人次) [25] - 粉丝情感消费闭环形成,巨星传奇IP组合触达2亿粉丝,联名产品销售额破10亿元 [25] 模式独特性 - 经典作品积累(华语音乐黄金期)、技术变革敏锐度(数字音乐到元宇宙)、稀缺性维护 [26] - “周同学”IP未来或通过AI实现“数字分身”运营,突破物理世界限制 [27]
好剧连台、民族风情美、“夜经济”推陈出新 开启暑期文旅市场“嗨玩模式”
央视网· 2025-07-20 04:00
演出市场数字化升级 - 国家大剧院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舞台艺术"第二现场" 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同步呈现至全国30多个城市近百家剧院和影院[1] - 直播采用超高清4K影像和5.1环绕声技术 实现跨地域如临现场的视听体验[3] - 中国国家话剧院推出暑期高清展映季 精选8部经典作品经数字修复后在全国近30个剧场同步放映[5] 文旅消费市场活力 - 云南楚雄火把节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参与彝族左脚舞狂欢[6] - 丽江宁蒗县火把节呈现赤手旋转火壶等传统技艺表演[8] - 昆明晋宁区滇池畔火把节结合水上演艺 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参与篝火打跳活动[10] 夜间经济创新业态 - 河南漯河沙澧河畔梨园茶社融合戏曲表演与茶文化 形成特色夜间消费场景[11] - 漯河神州鸟园运用1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结合水上特技 打造科技型夜间旅游 attraction[14] - 安徽九华山老田村"古村夜市"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元素 开业半月累计接待夜游客超15000人次[18] 文旅融合发展趋势 - 南宁民歌湖国际音乐小镇通过山水灯光秀与《水上新娘》等特色节目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17] - 邕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留青砖黛瓦历史建筑 同时融入现代都市文化景观形成复合型消费空间[20]
经济日报:当歌声成为GDP
新浪财经· 2025-07-20 02:23
演唱会观众群体多元化 - 2025年张学友重庆站首场购票观众中40岁以上人群占比高达49.5% [1] - 2024年周华健巡回演唱会50岁及以上观演人群占比达20.3% [1] - 刘德华2024年巡回演唱会50岁及以上观演人群占比为10.7% [1] 演唱会市场增长数据 - 2024年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超260亿元 [1] - 2024年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78.1% [1] - 演唱会成为演出市场最具吸引力和商业变现潜力的演出种类 [1] 演唱会消费乘数效应 - 业界采用"1∶4.8"比例描述演唱会对消费增长的推动力 [2] - 每投入1元购买门票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 [2] - 2024年大型演唱会除票房外直接带动综合消费超2000亿元 [2] 跨城观演趋势 - 2024年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达64.2% [2] -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已成为常态 [2] - 演唱会串联酒店、商场、文旅等多元业态与场景 [2] 城市品牌塑造 - 城市通过无人机列阵、交通保障、景区门票赠送等措施吸引演唱会观众 [3] - 餐饮住宿商家和大型商场提供消费优惠留住消费者 [3] - 演唱会创造文旅融合新场景并重塑城市品牌形象 [3]
清凉+1欢乐+1 这个夏天超多爽爽的玩法等你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8 12:32
暑期演出市场火热 - 全国演出市场在暑假期间表现活跃,传统文化与现代演出形式相结合,打造多样化消费场景 [1] - 北京怀柔区举办"2025怀柔国潮文化季",在慕田峪长城脚下推出沉浸式演出活动 [1][3] - "山谷回声"国潮音乐会以山水为舞台,结合国风乐器与自然声音,创造独特音乐体验 [3] - 文化季将持续推出"长城特色体验日"和"自然徒步之旅"等活动,结合促消费措施 [3]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怀柔区推出"1+7+N"消费举措,包括避暑活动、七条精品路线和多项折扣优惠 [5] - 舞台剧《两京十五日》全国巡演,通过中式舞台艺术展现明代历史风情 [7] - 新疆伊犁举办多剧种戏曲演出,包括融合新疆民歌与戏曲唱腔的创新作品 [9] - "打开艺术之门"暑期艺术节包含音乐讲堂、非遗体验和艺术工作坊等多元活动 [11] 特色消暑项目受青睐 - 湖北南漳野生动物园打造"清凉秘境",利用森林水系资源提供沉浸式避暑体验 [13] - 河北石家庄冰雪小镇成为热门避暑地,室内滑雪场提供清凉娱乐选择 [14] - 水上乐园配备各种造型滑梯和水寨,夜间活动包括金蝉观察与捕捉体验 [16]
广东东莞:激活夜间消费动能 对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
快讯· 2025-07-14 06:45
文娱消费场景建设 - 加强文化场馆建设,鼓励兴办特色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创商店 [1] - 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潮玩原创IP,开发系列潮玩主题旅游产品 [1] - 推广东莞潮玩、主题文创、特色非遗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1] 文旅体消费促进活动 - 落实"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 [1] - 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及暑期等旅游旺季举办重点文旅体消费促进活动 [1] - 支持草莓音乐节品牌化运营,加大大型演唱会等高端演绎项目招引力度 [1] 夜间消费激活措施 - 对酒吧、娱乐场所的驻唱、驻演等营业性演出活动实施"应批尽批"便利化审批 [1] - 统筹传统剧场与新型演艺空间,引进票价亲民、类型多元的夜间演出 [1] 影视文旅融合发展 - 建强用好东莞市影视协拍服务平台及宣传矩阵 [1] - 定期发布东莞影视协拍资源宣推内容,提升"广东省电影协拍服务试点城市"品牌影响力 [1] - 联动优质影视项目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活动 [1]
“夜间模式”提升城市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1 22:17
夜间经济与文旅消费 - 夜间经济活跃度随气温攀升而提升,夜间旅游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 [1] - 夜间文旅新场景成为城市发展亮点,为游客提供夜市、夜景等多样化体验 [1] - 夜间经济满足快节奏生活人群的休闲需求,提供充裕的夜间娱乐时间 [1] - 夜间文旅体验自带"夜间模式"滤镜,与传统白昼体验形成差异化 [1] 夜间文旅创新实践 - 上海"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起加开夜场至晚上9点 [1] - 杭州"西子廊桥"夜间上演创新改编的越剧、昆曲、交响乐等演出 [1] - 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累计孵化2.5万"景漂"创客 [2] - 甘肃张掖甘州区打造八大夜市消费聚集区,入驻商户470家,涉及从业人员1300多人 [2]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文件提出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2] - 政策要求因地制宜做好夜间开放保障 [2] - 夜间文旅需向创意驱动和内容为王方向转型 [2] - 建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吸引力与社会治理水平 [2] 夜间经济带动效应 - 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造完善,提升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2] - 夜间文旅消费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2] - 旅游活动时间有效延展,文旅场景持续拓宽 [2]
万余活动登场 北京加码暑期文旅供给
北京商报· 2025-07-09 16:37
暑期文旅活动安排 - 北京市文旅局推出"京彩夏日"暑期文旅系列活动 围绕毕业季 研学游 演艺游 京郊游 焕新游五大板块 重点推出150余场夏日主题活动 6200余场精品演出 3800余场惠民文化体验活动 [1] - 针对毕业季推出"毕业季来北京的10件事" 包括逛胡同 看演出 探访世界文化遗产 打卡潮流艺术街区等 [3] - 打造暑期研学游产品矩阵 发布"夏日研学走读北京"10条研学主题线路 涵盖红色足迹 戏曲民俗 非遗体验等内容 [3] 暑期演出市场 - 儿童剧方面推出"打开艺术之门"艺术节45场演出及12个艺术夏令营 "缤纷国图"儿童演出季20场演出 [4] - 名团名剧方面汇集国家大剧院《第十二夜》 北京人艺《海鸥》 上海歌舞团《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精品 [4] - 国际舞台引进俄罗斯话剧《叶甫盖尼·奥涅金》 冰上芭蕾《天鹅湖》 意大利原版音乐剧《神曲》等 [4] - 林俊杰 陈奕迅等多场明星演唱会落地北京 [4] 京郊旅游 - 推出7条暑期乡村旅游线路 解锁京郊原始森林 高山草甸 湿地生态等清凉好去处 [5] - 密云区玫瑰情园 清凉谷等景区免费发放超1.38万张门票 38家民宿 酒店推出折扣 [5] - 平谷梨树沟开通全市首个夜间漂流项目 延庆区融合夜市 光影秀与运动元素 [6] - 八达岭 居庸关 慕田峪长城及雁栖湖等景区推出沉浸式夜游 [6] 暑期旅游数据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 暑期整体文旅预订增速同比上涨近38% 北京位列热门暑期旅游目的地Top1 [6] - 飞猪数据显示 北京暑期机票 酒店预订量同比快速增长 定制游 接送机/站同比分别增长128% 74% [6] - 北京环球度假区 故宫博物院 北京野生动物园 中国科学技术馆 北京欢乐谷等是暑期亲子游热门景点 [6] 博物馆服务优化 - 首都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 国家自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采取周二闭馆或取消闭馆日措施 [7] - 20家博物馆将延时开放 包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华侨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等 [7] 夜经济活动 - 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推出3800余场惠民活动 布局夜间市集 露天电影 光影音乐节等项目 [8] - 前门大街 隆福寺等街区推出夏日夜游 月亮河 农展馆 潘家园等特色夜市营造"逛吃"体验 [8] - 首钢园音乐会 亮马河星空夜航 龙潭中湖摩天轮之夜等打造专属记忆 [8] 入境旅游服务 - 策划6条暑期入境旅游主题线路 包括历史文化研学之旅 科技探索研学之旅等 [4] - 持续推行通关便利措施 推动实现旅客进出境无感通关 [8] - 完善24小时不打烊"北京服务"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为入境游客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8]
总票代和场馆方博弈致演唱会“流产”,谁来担责
齐鲁晚报网· 2025-07-09 08:02
演唱会取消事件核心分析 - 大麦文化以"主办筹备时间不足"为由单方面取消易烊千玺广州演唱会,引发与场馆方宝能的商业对峙 [2] - 事件暴露演出市场票务平台、主办方与消费者之间的权责模糊问题 [2] - 同一巡演上海站(8月2日)仍在顺利推进,反证广州站取消理由不成立 [8] 时间线与筹备矛盾 - 演唱会原定2025年7月19日举办,大麦提前两周(7月5日)宣布取消 [4] - 场馆租赁协议至少签订于2025年4月前(距演出约3个月),符合行业常规筹备周期 [4] - 演出审批已于2025年6月11日通过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批准(文号440100522025000921) [7][8] 宝能场馆方立场 - 宝能声明已按合同履行义务,大麦单方面违约且未提前沟通 [9] - 作为民营演艺场馆,疫情后已成功举办上百场万人规模演出,此次事件可能造成场地空置损失和品牌损害 [14] - 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启动法律程序,索赔范围包括租金损失、筹备费用及商业机会损失 [15] 市场影响与行业乱象 - 上海站演唱会在大麦APP已有2222万人标记"想看",反映顶级流量艺人市场需求旺盛 [20] - 行业存在主办方追求利润忽视关键环节、票务平台不规范操作等问题 [21] - 平台与场馆方的利益冲突(如宝能与猫眼合作)可能影响项目推进 [21] 后续可能性评估 - 法律诉讼流程可能持续3-6个月,重新协调艺人档期和场馆档期困难 [16] - 需重新完成票务销售、舞台搭建等全流程,年内举办可能性极低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