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2024年促进有效的能源转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18 04:23
能源转型现状与挑战 - 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容量较2022年增长50%,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新增装机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总量 [1] - 欧洲因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转向煤炭导致碳排放强度上升 [1] - 全球仍有7.7亿人无法获得电力供应,发展中国家能源可负担性和获取渠道进展缓慢 [1] - 全球能源转型指数(ETI)复合年增长率从2021年的0.83%降至过去三年的0.22% [1] 关键维度表现 - 系统性能中可持续性得分近十年增长6%,但公平性得分下降1%,主因能源价格波动和补贴政策影响 [2] - 高收入国家能源安全表现优异但可持续性滞后,中东资源出口国可持续性排名靠后 [2] - 2023年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达1.8万亿美元,其中90%集中在发达经济体和中国,新兴市场仅获不足15% [2] - 中国、韩国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但发展中国家面临融资和技术鸿沟 [2] 区域与国家差异 - 北欧国家(瑞典、丹麦)凭借多元化能源结构和高效政策在ETI排名领先 [3] - 中国、巴西在可再生能源装机和清洁技术制造快速推进,但煤炭依赖导致排放强度高 [3] - 撒哈拉以南非洲能源获取率提升但缺乏国际投资和基础设施支撑 [3] - 石油出口国在安全和公平性表现较好,但可持续性得分最低 [3] 未来路径与行动 - 欧洲需加速电网升级和可再生能源部署,亚洲需解决煤炭依赖,非洲应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 [4] - 生成式AI可帮助能源企业每年节省超5000亿美元,碳定价和减少化石燃料补贴是关键 [5] - 到2030年新兴市场清洁能源投资需从当前2700亿美元增至1.6万亿美元 [5] 全球进展与排名 - 瑞典、丹麦、芬兰包揽ETI前三,法国因能效政策使能源强度降低12%进入前五 [24] - 中国2023年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相当于全球2022年总量,风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66% [24] - 巴西通过水电和生物燃料长期计划吸引投资,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通过离网可再生能源快速提升排名 [24] - 德国因煤炭使用增加35%导致碳强度上升,美国因电网连接延迟拖累转型速度 [64] 投资与技术趋势 - 全球清洁能源投资自2020年增长40%,但新兴市场(除中国)仅占15% [32] - 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融资达500亿美元,能源行业可通过AI优化节省成本 [18][32]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导致2023年贸易收缩1万亿美元,但电动汽车贸易逆势增长 [31]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CEO邓肯·邦菲尔德答每经问:中国已被证明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市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8 01:52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 [1] -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由全球26家大型主权财富基金创办 IMF担任秘书处 成员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挪威央行投资管理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等 [1]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偏好 - 数字技术领域尤其硬件资产(如服务器托管)因回报特性受主权财富基金青睐 [1] - 中国市场被证明是主权财富基金的理想投资地 早期投资案例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 [1] - 主权财富基金寻求稳定投资环境 尤其在科技领域 [1] - 主权财富基金倾向于长期投资 涵盖地域、行业及企业层面 [2] 能源与资源投资方向 - 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及气候相关领域投资 包括电池、电网、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发电场等 [2] - 高通胀背景下 硬件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更受关注 [2] - 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因长期运营特性需要"耐心资本" 主权财富基金具备匹配优势 [2] 监管与治理机制 - "圣地亚哥原则"是主权财富基金的自我监管模式 旨在促进资本自由流动、遵守投资国法规、建立透明治理架构 [2] - 该原则实施十余年 使主权财富基金成为投资市场成熟参与者 并以良好声誉成为重要资产所有者 [3] -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成员资格及自我监管机制持续有效运作 [3]
媒体报道丨共商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国家能源局· 2025-05-17 06:26
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 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证既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身份证",也是企业能源转型、主动承担 社会责任的"承诺书",既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通行证",也是企业增加绿色收益、提升形象和产 品竞争力的"增值卡"。近两年来,随着绿证制度加快完善,我国已构建起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 5月12日,"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绿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动在广东深圳举行。活动 现场举行了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全面认可中国绿证宣布仪式,发布了2024年粤港澳 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报告。来自国家能源局、地方政府、电力交易中心、国际组织、粤港澳三地 企业及智库等单位的200余位嘉宾出席活动,共商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海伦•克拉克森高度赞扬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她指出,气候 组织发起的RE100倡议是一项全球企业可再生能源倡议,汇集了约430家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 电力的大型企业。气候组织协助中国相关部门推动中国绿证体系全面符合RE100技术准则,意味着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国际RE100成员及其 ...
媒体报道丨中国绿证获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全面认可
国家能源局· 2025-05-17 06:26
中国绿证获RE100全面认可 - 全球绿色电力消费倡议(RE100)宣布全面认可中国绿证,该倡议汇集约430家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大型企业 [1] - 气候组织协助中国推动绿证体系符合RE100技术准则,使中外企业均可采用绿证核证可再生能源电力采购并追踪目标进度 [1] - 这一进展将加速企业绿色转型步伐,标志着全球可再生能源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1] 中国绿证制度发展现状 - 国家能源局表示绿证是绿色电力"身份证"、企业责任"承诺书"、贸易壁垒"通行证"及产品竞争力"增值卡" [2] - 中国已构建全范围覆盖、全周期闭环、全过程透明、全环节高效的绿证制度体系,绿证消费理念日益普及 [2] - 中国绿证制度自2017年实施,现已形成包含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的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 [2] 绿证国际影响力与活动背景 - 中国绿证国际影响力提升,"走出去"实践成效明显 [2] - "中国绿证:畅行中国 走向世界"活动为首站绿证"1+N"系列宣传,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等机构联合举办 [2]
美团、蜜雪冰城、长城汽车……中企将在巴西投资270亿雷亚尔,高新科技成中巴合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2:48
中巴企业投资合作 - 比亚迪等中国企业在巴西巴伊亚州投资风能、光伏、新能源领域,建立工厂并创造就业岗位 [1] - 长城汽车投资60亿雷亚尔扩展南美和墨西哥运营及出口 [2] - 美团投资56亿雷亚尔布局巴西外卖行业,预计创造1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2] - 中广核集团投资30亿雷亚尔在皮奥伊州建设可再生能源中心 [2] - 蜜雪冰城投资32亿雷亚尔开设门店,预计创造2.5万个就业机会 [2] - 白银矿业投资24亿雷亚尔收购阿拉戈斯的Serrote铜矿 [2] - 滴滴计划在巴西建设电动车公共充电基础设施 [2] 中巴合作新领域 - 中巴签署20份合作文件,涵盖科技、农业、数字经济、金融等领域 [1] - 美团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签订投资支持协议 [3] - 蜜雪冰城与巴西出口投资促进局签订农产品采购意向及投资支持协议 [3] - 未来合作重点包括跨境电商、人工智能、能源转型等高新科技领域 [3] -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成为中巴合作新亮点 [3] 巴西港口与基础设施 - 中国累计对巴西投资超700亿美元,领域扩展至新能源、数字科技、生物医药等 [5] - 巴西港口在进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企业参与阿苏港天然气综合体等项目 [5] - 招商局港口集团看好巴西港航业长期潜力,但面临审批繁琐、物流成本高等挑战 [5] 农产品贸易 - 巴西对华出口咖啡、牛肉等农产品显著增长 [6] - 巴伊亚州计划扩大对中国的大豆、棉花等大宗商品出口,并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6]
外媒:清洁能源助力中国一季度碳减排
环球网· 2025-05-16 09:03
中国碳排放量下降趋势 - 中国第一季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6%,过去12个月累计下降1% [1][2] - 电力行业碳排放量下降5.8%,抵消金属和化工行业煤炭消耗增加的排放量 [1] - 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首次成为主要减排驱动力,超过电力需求平均增速 [1][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火电装机容量 [2] - 新增风电、光伏和核电装机容量推动减排,建设规模达全球其他地区总和两倍 [1][2] - 2024年新开工煤电项目94.5吉瓦(占全球93%),但主要用于备用电源 [2] 电力需求与能源结构 - 第一季度电力总需求同比增长2.5%,但清洁能源增长实现化石燃料替代 [1][2] - 煤炭仍是中国能源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但经济转型减少碳密集型行业依赖 [2] - 电动汽车普及降低石油需求,进一步推动减排 [2] 长期目标与影响 - 若趋势持续,中国可能提前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3] - 清洁能源装机激增标志着中国能源转型里程碑 [1][3] - 碳排放下降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与象征意义 [3]
亚洲各国能源转型挑战各异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09:02
亚洲能源转型总体态势 - 亚洲面临气候风险与碳减排责任 化石燃料依赖度高 但能源安全政策转向与AI及数据中心带来的需求增长使转型更具挑战性 [1] - 平衡绿色转型与能源稳定是区域共同优先事项 但各经济体面临独特挑战 [1] - 可持续金融分类体系创新涌现 新加坡2023年推出全球首个国家转型分类标准 印尼2024年跟进 日本发布主权债券气候转型框架 [6] 中国能源转型进展 - 中国"绿色奇迹"受瞩目 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设备供应商和终端用户市场 2024年风光新增装机占比超80% 累计装机达总量42% 首次接近化石燃料装机规模 [1] - 2024年核能新机组审批规模创历史新高 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最大核电市场 [1] - 2023年绿色行业(可再生能源/EV/氢能/核能)贡献GDP达9% 煤炭仍将发挥能源稳定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及煤电改造与绿色电力支持 [2] 印度能源转型特点 - 采取风光核能与煤炭并重战略 过去十年可再生能源显著增长 但需解决电网投资不足问题以实现2030年500GW目标 2024-25财年输电预算同比提高25% [2] - 煤炭因经济性仍占重要地位 核电建设周期长 2024-2030年规划发电量翻倍但贡献有限 [3] 日本能源转型路径 - 核能战略受福岛事故影响 公众舆论改善后 2030年转型计划基于重启遗留反应堆 2040年核能占比保持稳定 [4] - 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2030年36%-38%提升至2040年40%-50% 需加强电网基建支持数据中心扩张及可再生能源整合 [4] 韩国能源结构特征 - 电力供应中核能占比达三分之一 2038年能源计划确立LNG、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路径 目标较日本更易实现 [5] - 能源政策受政治博弈影响 2025年2月国会否决执政党核电建设项目议案 [5]
中企去年在德投资项目数居第三,默茨政府将如何撬动中德经贸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5-16 06:00
外国企业在德国投资概况 - 2024年共有1724个外国绿地投资和褐地投资项目落户德国,同比微降2%,投资金额为232亿欧元 [3] - 美国以229个投资项目居第一,同比下降2.6%,瑞士排名第二,202个投资项目,与前一年持平 [1][3] - 中国以199个投资项目数量居第三,与2023年基本持平,仅减少1个 [1][3] 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特点 - 中企对德投资占比最多的领域为电子产品和自动化(25%),能源与原料(21%)与交通与物流(19%)紧随其后 [3] - 中企投资偏好市场和销售(41%),生产和研发占比约为26%,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3] - 中国投资在德国外商直接投资项目(FDI)中生产和研发项目占比高达26%,高于德国整体20%的水平 [4] - 中国投资者重点投资领域包括可再生能源、电池供应链、汽车、医疗技术、机器人及软件解决方案 [3] 德国关键战略性行业投资趋势 - 外企对德国数字化领域以及能源和原料投资力度增大,软件与IT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最突出 [3] - 每五个投资项目中就有一个涉及软件与IT服务以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的生产和研发,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 [3] 中德经贸关系现状 - 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略降至2018.8亿美元,但仍保持在高位 [5] - 从2016年到2023年,中国始终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5] - 德国30多家上市公司联名呼吁政府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和投资关系 [5] 德国经济政策动向 - 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德国经济框架已不再具有竞争力,将全力推动经济重回增长轨道 [6] - 默茨政府可能通过去监管、给企业减税等经济改革提高德国经济区位竞争力 [6] - 德国计划修改《基本法》放松债务刹车限制以振兴传统制造业 [6]
媒体报道丨中国绿证“走出去”实践成效明显
国家能源局· 2025-05-16 03:17
中国绿证的国际认可与市场发展 - 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企业使用无需额外证明,显著提升中国绿证的国际权威性和影响力 [1] - 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兼具绿色电力"身份证"、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国际贸易"通行证"等多重功能 [1] - 绿证用途包括支撑绿色电力消费(如绿电工厂、绿电园区)、ESG报告披露、能耗核算、碳排放核算等,与碳双控制度衔接 [1][2] 绿证市场快速发展与区域实践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企业累计购买绿证30.7万张(约3.07亿千瓦时),其中嘉善县某企业2024年购买7.3万张(7300万千瓦时),优化用能结构并实现环境经济效益双赢 [2] - 粤港澳大湾区一季度绿证交易突破1亿张(占全国75%),绿电绿证交易量达1300亿千瓦时,超过前两年总和,反映旺盛的绿色电力消费需求 [2][3] - 南方电网优化绿证核发机制,推动"西绿东输"趋势,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显著 [3] 绿证制度完善与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绿证制度形成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涵盖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环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 - 宝马、苹果、巴斯夫等国际企业大量采购中国绿证,位列中国绿电消费TOP100名单,示范效应显著 [3] - RE100涵盖430家全球大型企业,其认可中国绿证体系符合技术准则,加速企业绿色转型步伐 [3][4]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能源局将推动RE100出台中国绿证采购技术指南,加强国际互认,扩大外贸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绿证需求 [4] - 加快培育绿证市场,推动强制消费、绿色产业链建设、电碳证衔接,并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在需求旺盛地区推广服务中心 [5]
中国绿证“走出去”实践成效明显
经济日报· 2025-05-15 22:11
中国绿证国际认可与市场发展 - 国际绿色电力消费倡议组织(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企业使用无需额外证明,显著提升中国绿证的国际权威性和影响力 [1] - 中国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1个绿证单位等于1000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 [1] - 绿证兼具绿色电力"身份证"、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书"、国际贸易"通行证"和产品竞争力"增值卡"的多重功能 [1] 绿证应用场景与市场实践 - 绿证用途包括绿色电力消费(如绿电工厂/园区建设)、ESG报告披露,以及电力消费核算、碳排放核算等 [1][2] - 长三角示范区企业案例:嘉善县天凝公司2024年累计购买7.3万张绿证(约7300万千瓦时),嘉兴嘉善片区企业合计购买30.7万张 [2] -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绿证交易主力:2024年一季度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证交易量突破1亿张(占全国75%),绿电绿证交易总量达1300亿千瓦时(超前两年总和) [2][3] 绿证制度体系与国际合作进展 - 中国绿证已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涵盖建档立卡、核发、交易、应用、核销等环节 [3] - 宝马、苹果、巴斯夫等国际企业大量采购中国绿证,位列中国绿电消费TOP100名单,形成示范效应 [3] - RE100汇集430家承诺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的跨国企业,其认可将加速中国绿证需求扩张,尤其带动外贸/外资企业采购 [4][5] 政策支持与未来发展方向 - 国家能源局将推动RE100出台中国绿证采购技术指南,加强国际互认,并优化绿证核发机制与"西绿东输"布局 [3][5] - 下一步重点包括培育强制消费市场、建设绿证标准体系、开展绿色电力认证、推广区域服务中心等 [5] - 气候组织确认中国绿证体系符合RE100技术准则,企业可精准追踪100%可再生能源目标进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