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LFP材料现拐点:头部产能利用率超90%,洗牌加速
高工锂电· 2025-08-31 11:04
市场出货量及增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达161万吨,同比增长68%,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比例77%,预计全年占比有望超过80% [4] -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总出货量超650GWh,主要受动力与储能领域需求增长带动 [5] - 预计2025年中国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出货量有望超340万吨,同比增长40%以上 [5] 需求驱动因素 - 储能领域因关税过渡期影响,海外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二季度国内储能锂电池企业排产均处于高位 [5] - 动力领域磷酸铁锂电池持续替代三元材料,2025年上半年装机量占比达81.4%,再创新高 [5] 产品技术发展 - 主流LFP材料压实密度集中在2.5-2.6g/cc,并向2.6g/cc以上高压实方向发展 [8] - 2025年上半年高压实(>2.6g/cc)LFP材料月出货量超4万吨,高倍率型材料(放电倍率超30C)月出货量超2500吨 [8] - 技术方向包括压实密度从2.6向2.7+g/cm³提升、储能领域开发循环次数10000~15000次材料、以及提升充电倍率至4C/6C [13] 产能及利用率 - 头部LFP材料企业2025年上半年产能利用率超80%,部分企业超90% [10] - 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但头部企业仍在扩产(如湖南裕能、富临精工) [10] - 产能折算因素:因采用多烧工艺(一烧转二烧或三烧),现有产能仅相当于原产能的70-75% [10] - 产能正从高成本东部地区向低成本西部地区转移,造成行业产能折损 [10] 价格及成本趋势 - 2025年上半年LFP材料加工费缓慢上涨,行业亏损持续收窄 [13] - 三季度材料价格及加工费有望在二季度基础上继续上涨3-5个百分点 [13] 生产工艺路线 - 钠法/铵法磷酸铁为现阶段主流工艺路线 [14] - 磷酸+铁法工艺技术储备逐渐增多,主要因产品具有高一致性和高品质特点 [14]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1:20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130.3795万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99.88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638,858.2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24,295.94万元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14,562.26万元,资金于2022年9月23日全部到位 [4][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593,293.73万元,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8,654.61万元,其中存储于募集资金专户的资金13,554.61万元,理财资金余额15,100.00万元 [6] - 公司超募资金金额为人民币488,353.43万元 [26]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与保荐机构及多家银行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及四方监管协议,协议主要条款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协议范本不存在重大差异 [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存储于多家银行的专户中,其中兴业银行十堰分行账户已于2025年6月注销 [9]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实际投入相关项目的募集资金款项共计579,860.75万元,具体使用情况详见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对照表 [10]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也不存在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10] - 公司使用部分超募资金204,900.00万元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154,900.00万元及向全资子公司深圳华虹清源增资50,000.0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使用部分超募资金197,600.00万元分别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147,600.00万元及向全资子公司深圳华虹清源增资50,000.00万元,实际使用前述增资款用于项目建设181,804.19万元,尚需向控股子公司鲁北万润增资7,300.00万元 [14] 节余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将"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结项后的节余募集资金及利息收入、理财收益净额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15][16] - 报告期内,公司已将"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实际节余募集资金13,432.98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并完成了相应募集资金专户的注销手续 [16] - "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节余资金本报告期内尚未进行永久补流,截至报告期末节余募集资金为2,925.57万元 [16][2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展 - "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土建部分已全部完成,其中12万吨/年磷酸铁锂及24万吨/年磷酸铁产能已建成投产,另外12万吨/年磷酸铁锂产能的释放进度因下游市场需求放缓而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拟延期至2025年12月 [16] - "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及"24万吨/年磷酸铁锂联产24万吨/年磷酸铁项目"2025年上年度实现的效益为负,主要受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碳酸锂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行影响,公司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毛利率处于低位所致 [20] - "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累计投入进度偏低,主要因工程及设备类采购存在分期支付的情况,已签订的合同金额约为4,382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总金额的比例达99% [21]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 - 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现金管理产品 [11][23] - 2024年9月23日,公司审议通过使用额度不超过50,000.00万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效期12个月 [11][30] - 2025年8月29日,公司审议通过使用额度不超过20,00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为自上一次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有效期限届满之日起12个月之内有效 [23][32]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4,967.62万元,其中存储于募集资金专户的资金17,867.61万元,理财资金余额7,100.00万元 [27]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尚未赎回的余额为7,100.00万元 [28] 公司治理及监事会意见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 - 公司监事会认为2025年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了公司2025年半年度的实际情况 [44] - 监事会认为公司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管理与实际使用情况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46] - 监事会同意公司使用额度不超过20,000.00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48]
贝特瑞:上半年实现营收78.38亿元 同比增长11.36%
中证网· 2025-08-30 00: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38亿元 同比增长11.36% [1] - 负极材料营业收入62.79亿元 正极材料营业收入14.18亿元 [1] - 负极材料销量超过26万吨 同比增长32.83% 人造石墨销量同比增长46.23%创历史新高 [1] 产能布局 - 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57.5万吨/年 正极材料产能7.3万吨/年 [1] - 印尼基地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已建成 (二期)预计2025年投产 [3] - 摩洛哥基地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和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3]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研发投入4.01亿元 占营业收入5.11% 同比增长27.34% [2] - 开发行业首款锂碳复合负极材料 具有多孔复合骨架结构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粒度达500nm以下 离子导率及电芯循环性能达客户需求 [2] - 氧化物电解质获百吨级订单 匹配电芯装机量超过1GWh [2] 战略转型与解决方案 - 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3] - 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贝安FLEX系列"半固态材料及"贝安GUARD系列"全固态材料 [3] - 推出"全链新生"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3] - 发布行业首创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 解决硅基负极分散不均和热稳定性问题 [3] 全球化发展 - 通过全球布局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服务海外客户 [3] - 以"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双轮驱动 巩固全球锂电池材料领先地位 [3]
北交所公司韧性活力兼具 “小巨人”凸显“大潜力”
证券时报· 2025-08-29 19:49
营收表现 - 北交所210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1亿元 其中17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1] - 贝特瑞以78.38亿元营收居首 同比增长11.36%[1] - 一诺威 同力股份 颖泰生物 长虹能源营收分别为35.50亿元 31.69亿元 29.66亿元和20.18亿元[1] 营收增长 - 卓兆点胶营收增速达207.46% 营收1.56亿元并实现扭亏[2] - 数字人 安达科技 康乐卫士 志晟信息等企业营收增速超100%[3] 盈利能力 - 22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为正 占比82%[4] - 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 贝特瑞以4.79亿元居首[4] - 开发科技 锦波生物 同力股份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 3.92亿元和超3亿元[1][4] 盈利增长 - 13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约50%[4] - 27家公司盈利实现翻倍增长[4] - 创远信科归母净利润631.53万元 同比增长354.24%[5] 重点公司表现 - 锦波生物营收8.59亿元(+42.43%)净利润3.92亿元(+26.65%)[4] - 拾比佰营收8.49亿元(+4.58%)净利润2922.64万元(扭亏为盈)[4] - 贝特瑞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巩固锂电池材料领先地位[1] 股东回报 - 20多家公司发布中期分红预案[6] - 锦波生物拟每10股派10元 总派发1.15亿元[6] - 广信科技拟每10股派6.56元 派发6000万元[6]
磷酸铁锂出货量增长90.23% 万润新能上半年营收44.3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5:2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36亿元 同比增长50.49% [1] - 亏损同比环比均大幅收窄 经营质效连续三季度改善 [1] - 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产品单吨成本降幅高于售价降幅 [1] 业务运营 - 磷酸铁锂累计出货量14.83万吨 同比增长90.23% [1] - 主营产品销售量及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 - 采取降本增效措施 合理控制库存规模及材料成本 [1]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 同比增长53% [1] - 磷酸铁锂出货量161万吨 同比增长68% 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77% [1] 研发创新 - 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8个 国际发明专利81个 商标10个 [2] - 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1个 国际发明专利6个 实用新型专利4个 [2] - 研发人员348名 占员工总数10.11% [2] 技术布局 - 固态电池材料在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路线均有布局 部分型号已小批量送样测试 [2] - 钠离子电池材料已实现数百吨出货 布局聚阴离子化合物/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白类体系 [2] - 磷酸锰铁锂推进至试生产阶段 补锂剂处于客户验证阶段 [2]
北证公司半年报扫描:17家营收超10亿元,盈利面超八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3:53
营收表现 - 北交所208家公司上半年营收超过1亿元 其中17家超过10亿元[1][2] - 贝特瑞以78.38亿元营收位居榜首 同比增长11.36%[2] - 一诺威 同力股份 颖泰生物 长虹能源营收分别为35.50亿元 31.69亿元 29.66亿元和20.18亿元[2] - 卓兆点胶营收增速达207.46% 实现1.56亿元营收[2] - 数字人 安达科技 康乐卫士 志晟信息等企业营收增速超过100%[2] 盈利状况 - 22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为正 盈利面达82.29%[1][3] - 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1亿元 贝特瑞以4.79亿元居首[2][3] - 开发科技 锦波生物 同力股份净利润分别为3.95亿元 3.92亿元和超3亿元[1][3] - 13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占比约50% 其中27家实现翻倍增长[4] - 拾比佰净利润2922.64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4] - 创远信科净利润631.53万元 同比增长354.24%[4] 重点公司表现 - 贝特瑞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巩固锂电池材料领先地位[2] - 锦波生物营收8.59亿元(同比增长42.43%) 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6.65%) 实现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突破[3] - 卓兆点胶成功打入宁德时代供应商体系[2] - 创远信科加入IMT-2030(6G)推进组 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18.44%)[4] 投资者回报 - 20多家公司发布中期分红预案[5][6] - 锦波生物拟每10股派现10元 总派发1.15亿元[6] - 广信科技拟每10股派现6.56元 总派发约6000万元[6] - 酉立智能拟每10股派现10元 总派发4200万元[6] 行业特征 - 北交所公司展现发展韧性与创新潜力[1] - 制造业公司业绩稳健且分红积极[6]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显现巨大发展潜质[6]
百利科技:8月29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1:25
公司治理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第五届第十三次董事会会议 审议续聘2025年度审计机构议案 [1] - 会议采用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在公司会议室召开 [1] 业务构成 - 2024年营业收入中锂电池材料占比93.27% 石油化工占比6.13% 其他业务占比0.6% [1] - 锂电池材料业务为公司绝对核心收入来源 占比超过九成 [1] 市场表现 - 公司当前收盘价为5.39元 总市值26亿元 [1] - 公司证券代码SH 603959 [1]
万润新能: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29 11:2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130.3795万股 每股发行价格为299.88元 募集资金总额为638,858.20万元[1] - 扣除发行费用24,295.94万元(不含增值税)后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14,562.26万元[1] - 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9月23日全部到位 并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1] 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14,562.26万元中 超募资金金额达488,353.43万元[2]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和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 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126,208.83万元[3] - 截至2025年8月15日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24,967.62万元(含现金管理收益和利息收入)[3] 现金管理实施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5日 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尚未赎回余额为7,100.00万元[5] - 包括兴业银行4,300万元180天封闭式产品(2025年5月15日至11月11日)和2,800万元180天封闭式产品(2025年6月13日至12月10日)[5] - 公司拟使用不超过20,000万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6] 现金管理运作机制 - 现金管理产品品种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型投资产品 不得用于质押和证券投资[6]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授权人员办理相关事宜 具体由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7] - 现金管理收益将优先用于补足募投项目投资金额不足部分 到期后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7] 公司治理程序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 审议通过现金管理议案[8] - 监事会认为该举措符合募集资金监管规定 不会改变募集资金用途[9] - 保荐机构认为公司已履行必要审批程序 符合科创板上市规则要求[10]
国盛证券:协会发布磷酸铁锂发展倡议书 持续助推行业价格稳定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7:48
行业背景与现状 - 磷酸铁锂行业产能大幅扩建且锂资源价格剧烈波动 导致行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且多数企业报表持续亏损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已超95%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244.0GWh 占总装车量81.4% 累计同比增长73.0%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出货量达163.2万吨 同比增长66.6% [3] 行业协会倡议内容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维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倡议征求意见稿 包含四点核心建议 [1][2] - 坚决抵制恶性价格竞争 倡议建立磷酸铁锂产品成本价格指数并由第三方机构定期编制发布 [2] - 共建良性供应链生态 建议通过长期协议和期货参考价等方式应对原材料市场波动 [2] - 强化产能自律管理 规定产能利用率低于70%时企业应暂缓新增产能 低于60%时全行业共同暂缓扩产 [2] - 推动建立高标准行业准入门槛 加速低效产能出清并优化产业结构 [2] 市场竞争格局 - 湖南裕能以30%市场份额和40万吨产量位列2025年上半年市场第一 [3] - 万润新能、德方纳米、友山科技、富临升华、常州锂源以5%-10%市场份额组成第二梯队 [3] - TOP10企业中安达科技与当升科技产量增速最高均超200% [3] - 友山科技、富临升华、国轩高科产量增速均超100% 湖南裕能增速超40% [3]
天力锂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6亿元 研发费用投入3593.42万元
中证网· 2025-08-29 03:2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9.66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净利润亏损6089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 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1]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研发费用投入3593.42万元 增强锂电池材料技术竞争力 [1] - 累计取得国内专利授权128项 其中发明专利31项 [2] - 专利涵盖三元正极材料制备、前驱体精确控制、高镍材料生产等核心技术 [2] 行业地位与市场 - 位列2025年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十企业 [2] - 上半年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2.1万吨 同比增长4.2% [2] - 在小动力锂电池应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产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移动储能设备和电动工具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碳酸锂等锂电池材料 [1] - 掌握三元正极材料(NMC及NCA)关键制备技术 实现高性能产品稳定量产 [2] - 在高镍三元材料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取得突破 [2] 供应链与成本控制 - 建成年产1万吨碳酸锂回收产能 降低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4] - 通过回收再生业务保障关键原材料供应稳定性 [4] - 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升抗风险能力 [4] 研发体系与合作 - 与高校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加速技术迭代 [2] - 布局固态电池材料和高镍低钴技术 [2] - 建成多个省市级研发平台 包括河南省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市场策略与协同效应 - 实现三元正极材料与磷酸铁锂产品的客户资源协同 [3] - 形成产品结构互补的竞争优势 增强抵御市场波动能力 [3] - 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储能领域需求显著释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