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从连续5年全球第二到今年第一,深圳香港广州三城创新作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02 10:10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跃居全球第一 超越东京-横滨集群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位列第三 [1] - 风险资本交易活动首次被纳入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研究指标 重新校准创新实力认知 [2] - 2019年至2023年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共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 圣何塞-旧金山(6.9%) 纽约市(4.5%) 伦敦(4.4%)领先 [2] 大湾区创新集群优势 - 深圳证券交易所周边风险投资成功 创业板优势明显 与大湾区制造业发达密切相关 [3] - 香港2025年上半年IPO募资1094亿港元 达2024年同期的8倍多 创2021年以来最高半年度纪录 [13] - 香港交易所新增50余家依据18C 18A章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 [13]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 - 广州设立1500亿产投母基金 500亿创投母基金 100亿天使母基金与50亿科创母基金 构建"基金丛林" [6] - 广州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约5600亿元 吸引深创投 高瓴资本等头部机构布局 [6] - 科创母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产业园区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减租或零租金支持 [7] 区域协同与产业布局 - 香港发挥金融和国际化优势 深圳强化技术转化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12] - 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在孵项目近80个 过半数为港澳台及海外初创项目 [7] - 深圳拥有各类创新载体4000多家 包括国家超算中心二期 合成生物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12] 企业生态与产业基础 - 广州开发区8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为中小企业 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企业 80%以上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 [11] - 深圳主导作用明显 华为 腾讯 大疆等企业形成创新示范效应 [13] - 东莞松山湖创新型企业与深圳联系紧密 佛山机器人产业基础良好 珠海具备创新要素优势 [11]
荆门市首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聚焦三大领域
中国发展网· 2025-09-02 09:15
专项资金分配 - 荆门市获得2025年省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250万元 近期将完成拨付 [1] - 资金重点聚焦三大领域:重点研发 科技人才服务企业 乡村振兴 [1] 重点研发项目支持 - 部分资金定向用于本地重点研发项目 聚焦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2] - 推动龙头企业与高校 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联合攻关 助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2] 科技人才服务计划 - 专项资金划出专门额度用于科技人才服务企业项目 [2] - 通过补贴企业人才引进与培育 搭建校企人才合作平台推动科技人才下沉生产一线 [2] - 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解决企业人才短板与技术卡点 [2] 乡村振兴领域投入 - 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 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 - 加速节水灌溉 绿色种植 农产品深加工等先进技术在乡村的应用与推广 [2] - 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化 优质化 绿色化转型 [2] 资金监管与配套机制 - 财政局将全程跟踪资金使用情况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3] - 积极探索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通过政策引导和平台搭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 [3]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将落户山东
大众日报· 2025-09-02 01:00
中国-上合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成立 - 中国宣布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落户山东上合示范区 旨在深化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科技创新合作[1] - 中心布局采用"中心+国内联动枢纽+国际合作节点"模式 重点推动科技人文交流 联合技术研发 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及高标准国际智库建设[2] - 中心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等原则 致力于构建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伙伴关系 促进国际创新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高效化[1] 中心功能定位与战略导向 - 中心定位为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综合性创新合作平台 辐射全国 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生态建设[1] - 战略目标包括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促进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与产业协同发展 顺应国家在国际合作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导向[1][2] - 运作机制强调需求牵引和应用驱动 通过畅通成果落地渠道实现双(多)边合作开放共赢[1]
美联储宣布投降,特朗普逼宫成功,人民币却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46
美联储政策转向 - 美联储在杰克逊霍尔会议后释放降息信号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暗示需重新校准政策[3] - 市场对9月降息概率预期升至86.9% 反映政策转向确定性增强[5] - 政策转变源于政治压力 特朗普通过解雇美联储理事库克等方式施压[7] 美国经济与债务压力 -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达37万亿美元 高利率环境下利息负担沉重[9] - 若利率降至1% 政府年利息支出可减少1万亿美元[9] - 就业数据走弱提供政策调整依据 7月就业表现疲软[9] 汇率市场变动 - 美元指数从110.17大幅下跌至97.77 显示美元明显走弱[11]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7.42升至7.12 升值幅度显著[11] - 中美利差倒挂缓解 美国利率此前高于中国2.44个百分点[15] 资本流动趋势 - 外资上半年净增持中国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扭转此前净减持态势[20] - 全球30%央行计划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 包括此前谨慎的欧洲央行[20] - A股吸引外资持续流入 反映资本转向高收益资产趋势[17] 中国经济基本面 - 1-7月出口累计增速达6.1% 对欧盟/拉美/非洲出口增长对冲对美下滑[22] - 政府债新增额度同比多增2.5万亿元 财政支出前置增强经济动力[24] - 单位劳动力GDP(购买力平价)2018-2023年累计增长28% 远超全球7%和发达国家4%的平均水平[24] 政策与制度环境 - 中国央行通过中间价引导有效调控市场预期 展现政策专业性[26] - 降息降准政策空间扩大 资本外流担忧缓解[28] - 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领域融资成本降低[29] 行业影响与机遇 - 人民币升值减轻美元负债企业压力 但可能削弱传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31] - 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降低对汇率敏感度[33] - 美元走弱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适度通胀压力或刺激消费投资[35] 政策调控方向 - 通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引导汇率双向波动[37] -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吸引长期外资 防范短期投机资本冲击[37] -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显现 多国央行增配推动储备地位提升[39]
香港特区政府:续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共推创科事业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3:17
全球创新排名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首 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1] - 排名新加入风险资本交易量作为评核指标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引导资金支持创新转化方面表现卓越[1] 政府战略与合作 - 香港特区政府将强化三方面工作:增加专利申请数量 强化基础科研优势 发展更多初创企业[3]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园 多家海内外科技企业及顶尖高校筹备入驻[3] - 香港将继续与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协作推动创科发展 广州深圳等城市产业优势与香港形成互补[1][3] 区域发展前景 - 深港穗集群凭借得天独厚优势有望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创新集群之一[3]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获国际高度肯定 反映区域创新体系整体竞争力提升[1]
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国这个集群第一,前15中国有5个
第一财经· 2025-09-01 09:12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变化 - 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超越东京-横滨跃居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 [1][3] - 圣何塞-旧金山集群排名上升三位至第三位 [1][3] - 北京和首尔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上海-苏州集群排名第六 [3] 国家集群分布格局 - 中国连续三年领先 拥有24个集群进入百强 [3] - 美国紧随其后 拥有22个集群进入百强 [3] - 新方法引入风险资本指标后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差距 [3] 创新集群评价指标体系 - 2025年采用三项核心指标:PCT专利申请发明人所在地、科技论文作者所在地和风险资本交易地 [4] - 风险资本指标为新增变量 用于捕捉创业活动和创新融资 [4] - 方法论变更使深圳-香港-广州凭借风险资本优势超越东京-横滨 [4] 各集群专项表现 - 科学论文发表量前三:北京(占全球4%)、上海-苏州(2.5%)、深圳-香港-广州(2.4%) [4] - PCT专利申请量前三:东京-横滨(10.3%)、深圳-香港-广州(9%)、首尔(5.4%) [4] - 2019-2023年风险资本交易领先集群:圣何塞-旧金山(6.9%)、纽约市(4.5%)、伦敦(4.4%) [5] 创新密度排名 - 圣何塞-旧金山和剑桥位列创新密度前两位 [7] - 宁德集群跃居全球创新密度第四位 主要得益于宁德时代专利申请量激增 [6][7] - 创新密度前五还包括波士顿-剑桥和牛津集群 [7]
科创债为科创企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证券日报· 2025-09-01 02:33
交易所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展 - 交易所债券市场构建科技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债券融资支持体系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 [1]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市场机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科技创新企业现状与融资需求 - 中国科技创新类企业数量日益庞大 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支撑作用凸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1] - 科技创新企业在发展或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及时推出缓解企业资金需求 [1]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发行主体范围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服务面广 涵盖四类发行人:科创企业类 科创升级类 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 [1] - 发行主体覆盖从孵化类播种到中小科创类及急需产业升级的大型成熟企业的多层次主体 [1]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资金使用特点 - 募集资金使用灵活度高 可通过研发投入 项目建设 并购 运营及权益出资等多种方式投向科创领域 [2] - 支持核心科创企业融资反哺产业链上下游 允许用于置换前期投资 [2] - 实现对科技创新领域精准支持和资金直达 使有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获得更多更便利资金支持 [2]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市场影响与发展前景 - 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为科创类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2] - 推动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促进新产业新动能发展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备受发行人欢迎 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2]
周周芝道 - 中国当前所处周期阶段
2025-09-01 02:01
**关键要点总结** **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宏观经济 全球宏观经济 中国股票市场 中国债券市场 人民币汇率 中国房地产市场 科技行业 创新药行业 白酒等传统消费行业 出口贸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股市与经济数据背离的核心原因** 是流动性选择了股票资产类别 尤其是科技等新经济方向 而非基本面驱动 人民币汇率上涨至美元兑人民币7.13左右佐证了风险偏好增强[1][2][5][9] * **全球风险偏好回摆** 非美资产结束受美国压制的局面 贸易战恐慌未兑现 资金回流至非美国家 中国资产因此受益[1][6] * **2025年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强劲** 成为核心变量 5月至8月数据持续强劲 尤其对非洲 中东 拉美等地区出口突出 抵消了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进口需求下降的影响[1][8][11][12][14] * **出口是经济增长和资产定价的重要锚** 三四线城市地产企稳依赖收入增长 而收入增长取决于出口表现 高能级城市地产更依赖利率下降[1][10][15] * **新老经济分化显著** 总量数据疲弱(如社融波动 地产低迷 制造业PMI连续五个月低于荣枯线)无法捕捉科技等新兴板块的结构性崛起和推动股市上涨[1][4][7] * **市场已充分定价经济疲软** 超预期的出口导致风偏收缩可能比年初预测更严重 需密切关注宏观指标[1][13] * **未来展望** 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周期上升 美国货币政策宽松 中国债市或将进入熊市 股市将经历估值和基本面修复两轮行情 新经济板块弹性更强[1][17][19] * **短期权益投资仍看好新经济方向** 传统经济板块(如白酒)的机会通常出现在经济全面修复后 意味着牛市接近尾声[21][24] **3 其他重要内容** * **对PMI与出口表现不一致的解释** PMI作为扩散指数 中小企业受贸易战影响大但大型企业影响较小 故总额不弱[12] * **中美日差异** 中国与日本走出通缩的不同在于中国产业升级空间更大 科技实力更强 时间可能更短[16] * **房地产市场影响变化** 棚改货币化效应减弱 本轮地产对居民资产配置的虹吸力量不会像上一轮那么高[18] * **短期风险点** 需关注国内政策变化(推动股市稳健健康)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如贸易战 特朗普可能访华)[20] * **对美元走势看法** 市场一致性看空美元 但其进一步走弱空间和概率较小 中枢回到以前高位不太可能[22][23]
多重力量驱动 民营企业创新活力迸发
证券日报· 2025-08-31 17:23
研发投入数据 - 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研发费用总额达1.13万亿元[1] - 研发人员总数达115.17万人[1]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77%[1] - 有效专利数量达72.16万件[1] 政策支持措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于2025年5月20日施行 要求加强基础性研究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1] - 七部门联合推出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1] - 多地发布行动计划支持民营企业提升科技含金量[1] 企业研发动因 - 研发投入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 - 高强度研发支撑部分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3] - 技术创新帮助企业筑牢技术护城河并推动产品升级[3] 创新领域布局 - 民营企业在多个关键领域加大研发布局[3] - 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有望在前沿领域取得新突破[3] - 研发投入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全面跃升[3] 当前面临挑战 - 不同区域间创新发展差距明显[3] - 创新成果被仿冒且维权面临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3] - 这些问题影响科技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积极性[3]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提升民营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保护创新成果[4] - 支持民营企业运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探索新场景[4] - 加大侵权打击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4]
10万平方米“零租金”空间,青岛西海岸助力科创企业轻装启航
齐鲁晚报网· 2025-08-30 07:50
政策核心内容 - 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初创科技企业提供三年租金减免支持 统筹调配10万平方米优质办公楼宇资源[1] - 租金优惠标准与企业吸纳就业情况挂钩 按新增参保员工人数给予每人15平方米房租减免 减免期限至2027年底[3] - 政策面向注册成立不满5年 未列入科研诚信异常名录且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的初创企业[3] 政策实施机制 - 实行"一窗受理、联合认定"机制 企业直接向房源所属区属企业提交申请[4] - 需提交企业认定材料 员工劳动合同及新增参保证明等基础资料[4] - 由房源企业统一报送至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人社局进行集中认定[4] 房源覆盖情况 - 涵盖14处优质楼宇项目 包括融控数实中心 经控智联谷 开投数字产业园 农高科技研发中心等[3][4] - 覆盖新区多个核心产业片区 可满足各类科创企业差异化办公需求[4] - 具体包括经控智联谷 经控科技园 融合中心 开投数字产业园等14个项目[3] 市场反应 - 政策发布后市场反响积极 已有20余家企业主动联系并实地勘查房源[4] - 初步达成租赁意向面积超过1600平方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