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景区
icon
搜索文档
“五一”假期第三天 泰安纳入统计的21家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42.16万人次
齐鲁晚报网· 2025-05-05 12:56
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2日14时至3日14时全市21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2 16万人次同比增长6 01% [1] - 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假期接待游客过万人 "泰安文旅驿站"日均接待上千人次 [2] 文旅产品与促销活动 - 全市推出65项假日旅游活动和优惠政策涵盖文艺演出 创意市集 运动赛事等品类 [2] - 《中华泰山 封禅大典》演艺项目构建沉浸式文化新体验获得观众好评 [2] - 累计发放惠民消费券30万元泰山石敢当文化园发售"敢当奇幻套票"太阳部落景区推出超值门票优惠 [2] - 新泰市新甫山 见子山等景区推出特惠年卡 亲子联动 青年大学生套票东平大宋不夜城推出非遗打铁花等沉浸式体验 [2] 旅游服务优化 - 利用大数据预测客流高峰联合运营商推送假日旅游提示短信365314条(移动166764条 联通132970条 电信65580条) [3] - 组织志愿者在重点景区设置服务岗5月3日接待咨询游客3100余人次 [3] -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错时开放市交通局加大15条公交线路运力增开7条旅游直通车储备应急车辆390辆 [3] 市场秩序监管 - 成立联合督导检查组出动执法人员16人次检查经营单位17家(景区5家 停车场5家 旅游团队1家 星级酒店1家 文化经营单位5家) [4] - 专项检查黑导 黑出租等确保无欺客宰客行为 [4] - 交通局出动执法人员152人次检查车辆929辆高速公路执法检查3652公里 [4] - 公安机关出动警力1500人次查获非法营运车辆1辆调解纠纷12起处理外地车辆事故14起 [4]
五一最火赛道,节后怎么走?
格隆汇APP· 2025-05-05 07:30
五一旅游市场表现 - 今年五一假期是官宣增加假期后的首个长假,长线旅游需求明显释放[1][2] - 全国热门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单日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3][4] - 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9%,长三角铁路发送2880万人次(+6%),上海站发送446万人次(+8.4%)[4][5] - 民航旅客运输量达1075万人次(日均215万),创同期历史新高[19] 消费与政策驱动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3亿人次(+6.2%),零售餐饮销售额增长15%,旅游收入增长20%[10][11] - 政策支持包括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免税店扩容、消费券发放(如四川6800万元文旅券),推动多行业联动[11] - 43.1%受访者有五一出行计划,高于2023年的32.4%,显示需求持续复苏[13][14] 结构性趋势 - 长线游占比达46%,跨市住宿订单占80%,深度游(连住两日+)比例预计20%[16] - 出入境旅游订单增速超国内游:入境游订单+173%,广州离境退税日均开单量同比+168%[18] - 经济型酒店预订量+80%显著高于高端酒店(+15%),景区二次消费(餐饮/购物)下降明显[51][52] 行业分化与竞争格局 - 酒店板块中高端复苏更优:亚朵2024年收入72.48亿(+55.3%),净利润12.75亿(+73%);华住经济型占比50%拖累利润[37][38] - 景区企业承压:13家上市公司仅5家净利润增长,桂林旅游净利降1830.7%,宋城演艺净利10.49亿占行业总和的63.6%[40][42][43] - 冰雪旅游季节性显著,长白山等企业呈现过山车式行情[33][34] 投资逻辑与挑战 - 稀缺资源与强运营能力成关键:宋城演艺通过千古情景区复制实现高盈利,亚朵通过零售业务差异化竞争[36][44]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利润承压,需关注技术壁垒与消费需求变化[46][48] - 短期假期效应带动业绩,但中长期依赖宏观环境与政策支持,如2025年促消费政策或加码[54][56][59]
风情游“圈粉”中外游客
广西日报· 2025-05-05 02:02
广西旅游业发展 - 龙脊古壮寨传统农事活动开耕节吸引众多中外游客 [2] - 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少数民族服饰展品吸引外地游客驻足观赏 [4] -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主题乐园通过东盟十国文化展示吸引游客 开展东南亚塔花舞、天灯大典等活动 [5] -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五一"假期首日迎来客流高峰 联动崇左、百色、河池三地22家景区推出惠民旅游季活动 [6] - 东兴口岸跨境旅游带动消费活力 越南游客热衷购物和打卡奶茶店 [6] - 桂林遇龙河竹筏、千古情景区表演等新玩法吸引国际游客 阳朔县5月3日接待游客31.02万人次 同比增长49.13% [7] 游客体验与反馈 -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让游客"零签证"体验东南亚文化 游客马先生从黑龙江前来体验 直叹"值得" [5] -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中越风情快闪秀吸引游客共舞 香港游客李女士对风景表示赞叹 [6] - 龙脊梯田开耕节让外国游客沉浸式体验农耕民俗 西班牙游客David对阳朔风景和文化表示难忘 [7] 旅游活动与特色 - 南宁方特东盟神画开展花车巡游、水灯盛会、"东盟变装馆"等活动 吸引游客参与 [5] -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推出针对港澳游客的门票五折优惠 促进边关旅游 [6] - 龙脊梯田景区举办开耕节 传承千年农耕节庆 吸引游客体验 [7]
错峰避堵、反向消费、AI定制——小众目的地成“五一”旅游市场新宠
新华社· 2025-05-05 01:22
旅游消费趋势 - 传统A级景区客流高峰与"轻度假"、"citywalk"等新型消费模式形成对比 [1] - 错峰避堵、"反向消费"、AI定制带动小众目的地热度上升 [1] - "一站式"度假和"中转地旅游"成为新兴出游方式 [10] 小众目的地表现 - 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五一"前三天接待游客近12万人,日均接待量为平常十多倍,900多间房型爆满 [7] - 罗甸大小井风景名胜区单日游客突破24万人次,较此前桨板爱好者打卡时期显著增长 [5][7] - 乌江寨业态分布在5平方公里街巷,游客可体验"一步一景"的漫游感 [7] 运营策略与配套服务 - 大小井景区新增200多名工作人员保障安全,调配29台公交摆渡车,增设民族风情表演 [7] - "一码游贵州"平台推出徒步寻幽、洞穴探秘等7类小众玩法 [3] - 出行APP和视频网站推出"小众秘游"专区及错峰攻略,推荐反向旅游路线 [3] 消费者行为特征 - 北京游客选择提前抵达贵州并延长停留时间,避开人流高峰 [3] - 成都游客因堵车改住距贵阳100多公里的民宿,就近参与露营、垂钓活动 [5] - AI定制路线引导游客前往神泉谷景区参与"萤火虫之夜"等特色活动 [5] 行业观点 - 小众目的地崛起反映市场趋势,需平衡旅游淡旺季并分流旺季客流 [10] - 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如品茶阅读、民族表演等更受自由行游客青睐 [3][7]
假期前四天山东200家景区纳客2216.5万人次
大众日报· 2025-05-05 00:53
恰逢五四青年节,各地推出系列青年主题活动,丰富假期旅游市场。滨州市文化馆推出"星光艺场 青春嗨唱夜"活动,展示青年风采,激昂青春活力。山东省会大剧院举办2025"青春的力量"流行音乐演 唱会、烟台胶东剧院推出"乐燃五四·管乐之旅"莱山区青年交响乐管乐团公益专场音乐会,唱响青春旋 律,展现青春力量。(记者 唐晓宁) 5月4日"五一"假期第四天,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截至当日15:00,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 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69.0万人次,同比增长9.7%;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8.9%。截至16:00, 全省16家5A级旅游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25.81万人次,同比增长8.95%。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当日服务99.05 万人次,同比增长14.00%。"五一"假期前四天,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16.5万人 次,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8.2%。 "五一"假期,"沉浸式"体验受追捧。各地推出"演艺游""影视游"等场景化互动项目,进一步丰富了 文旅消费新场景,提供沉浸消费新体验。临沂市费县天蒙景区大型行进式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沂蒙山 小调》,让红色文化从"展板 ...
火热而有序 各地多措并举护文明安全旅游
新华社· 2025-05-04 08:45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题:火热而有序 各地多措并举护文明安全旅游 新华社记者 客流高峰下,泰山旅游秩序井然。据了解,泰山景区管理部门于4月30日启动一级响应,全员上岗 迎接客流高峰。景区还升级了中央隔离导流线,上山下山分道通行,增设夜间值勤点位13处,预设应急 通道和应急避险场所。 为确保"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海南省旅文厅要求全省A级旅游景区、夜间旅游和文化消费 集聚区等客流量大、易形成瞬时拥堵的经营单位,提前开展风险研判,合理设置游览线路,加强关键节 点管理,完善安全提示和防护设施,增派人员巡查。 沈阳市文旅局持续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旅游景区、旅行社、文化娱乐场所、星级饭店 等检查,仔细排查安全隐患,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全力保障旅游安全。 "智慧"赋能,助力景区管理——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文旅市场呈现火热新气象。在旅游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各地通过精细化服 务,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文明安全旅游,推动"流量"变为"留量"。 细化服务,提升旅游体验—— 作为"春城"昆明的一张"浪漫名片",教场中路延绵的紫色花海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应 对预计单日可达十几万人次的人流压力,昆明市五华区 ...
看古建赏非遗吃美食 多元体验玩转假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01:08
忻州古城旅游亮点 - 古城每日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3] - 沉浸式互动演出以春秋时期"赵氏孤儿"故事为主线,游客可零距离参与市集交易等场景 [3][5] - "唐风晋韵"烟火秀包含盒子灯和火壶表演,形成火树银花及流动光带效果 [6][8] - 古城建筑群依山傍水呈"卧牛城"形态,秀容书院和文庙展现阶梯式布局及明清风格 [10][12] - 非遗集市展示面塑戏曲人物和木雕榫卯结构,游客可动手体验传统工艺 [14][16] 黄果树景区夜游升级 - 黄果树瀑布群推出升级版《黄果树夜游》灯光秀,融入布依族传说及民俗文化 [19][21] - 大瀑布前通过灯光、音乐和水声营造"宇宙洪荒"沉浸式体验 [23] - 陡坡塘瀑布上演《再回西游》实景剧,还原86版《西游记》取景地场景 [24][26] - 安顺古城夜经济街区吸引假期游客50万人次,保留明清风格并融合地方美食 [28] 兴化府街区文化活动 - 莆田兴化府街区举办"舞龙弄九鲤"非遗表演,呈现绕八字、跃龙门等动作 [31] - 莆仙戏重现状元荣归故里场景,该地区历史上出过21名状元及17名宰相 [32][34] - 街区保留宋代至民国建筑,红砖墙、燕尾脊等体现莆仙特色 [35][37] - 黄石登瀛高跷表演以喜剧互动为特色,演员通过夸张扮相和假摔动作活跃气氛 [39] - 特色美食包括红团、豆浆炒米粉、东阳饼等,非遗展示涵盖玉雕、木雕等精细工艺 [41][42][43]
景区上新“黑科技” 游客体验新玩法
广西日报· 2025-05-03 02:06
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的应用 - 广西旅游景区在"五一"期间引入U05类人型机器人"抱抱",具备语音交互、路径规划、商品导购等多种功能,是广西首台此类机器人[1] - 机器人"抱抱"接入知名大语言模型,能够清晰回答游客各类问题,并具备舞蹈表演功能,成为"景区百事通"[1] - 两台"抱抱"机器人在银滩"潮"雕广场充当AI导游,吸引大量游客互动,提升游客体验[2] 北海银滩景区的智能化升级 - 景区新增自助拍报机和自助明信片机,丰富游客体验[3] - 景区引入多种智能化产品包括机器狗、水陆两栖智能车,既方便运营又提升游客体验[3] - 计划进一步探索"AI+文化+服务"融合方式,让科技成为景区"引流神器"[3] 桂林景区的科技应用 - 象山景区引入广西首台AI拉花咖啡机器人,具备微米级喷头精准控制技术[4] - 咖啡机器人可通过AI大模型将桂林山水图案打印在咖啡上[4] - 景区同步上线冰淇淋机器人,实现点餐、制作全程无人化[4] 行业发展趋势 - 科技赋能文旅正在成为广西旅游景区特色标签[4] - "人工智能+文旅"深入发展,未来将继续探索更多科技与文旅融合方式[4] - 智慧旅游新趋势正在形成,将为游客带来更多惊喜体验[4]
海南环热旅游公路迎客忙
海南日报· 2025-05-02 23:02
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旅游热度 - 海南百花岭文化旅游区玻璃栈道项目吸引游客体验热带雨林俯瞰景观[2] -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温泉酒店入住率超80%,部分酒店基本满房[2] - 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风景区漂流项目首日接待游客近3800人[3] 沿线市县文旅活动 - 白沙黎族自治县举办"茶园黎音·山水欢歌"音乐会,结合茶园生态与黎族文化[4] - 琼中举办第三届"奔格内"星夜露营音乐会,融合民族歌舞与非遗展示[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推出"绿野仙踪"线路,包含雨林徒步、咖啡庄园等多元体验[4] 旅游产品创新 - 百花岭景区通过高架栈道设计实现热带雨林沉浸式游览[2] - 红峡谷景区将刺激漂流与雨林观光结合,提升游客体验[3] - 七仙岭景区推出"温泉+山景"组合产品,满足休闲度假需求[2] 旅游消费特征 - 游客偏好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结合的深度体验[4] - 温泉、漂流等特色项目成为节假日消费热点[2][3] - 民族风情展示活动有效增强目的地吸引力[4]
假期首日出行火热!交通新场景新业态持续助力假日消费
新华社· 2025-05-02 14:37
假期出行数据 - 五一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 3亿人次 同比增长6 2% [1] - 公路人员流动量为30561万人次 同比增长4 7% 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出行量达26613万人次 同比增长4 8% [1] - 水路客运量达164 9万人次 同比大幅增长87 5% [4] 旅游目的地特征 - 游客目的地覆盖全国1229个县城 预订量同比增幅达20% [1] - 客源地仍以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 武汉 杭州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为主 [1] - 与传统清明短途游不同 五一假期呈现"走得更远 目的地更广"特点 [1] 新兴旅游业态 - 新疆克拉美丽沙漠公园开园 形成"服务区+沙漠休闲娱乐综合体"新模式 涵盖一站式消费项目 [1] - 旅游公路成为推动自驾游新抓手 传统热门城市周边与贵州 云南 新疆等远途省份形成"传统+新兴"发展格局 [2] - 长江三峡1号游轮推出《盛世峡江》实景演出 融合非遗文化元素与声光电技术 [3] 行业支持措施 - 交通运输部推出36条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 培育水上旅游消费新场景 [4] - 各地交通部门采取ETC快速处理 移动充电设施 智能调度平台等措施保障假期出行 [5] - 上海针对24个高速易堵点实施分流措施 江苏启用"移动充电航母" 安徽运用"皖美高速大脑"平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