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格隆汇· 2025-08-26 13:20
深圳金融发展历程 - 从1979年宝安县存款余额1.01亿元、贷款余额0.75亿元的"金融荒漠"起步,到2024年GDP超36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达4710.5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2][28][31] 初创与探索阶段(1979-1990) - 1982年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开业,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 [7][8] - 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同年深交所上市首只股票深发展,股价从1元最高涨至180元(复权价) [8] - 1988年深圳平安保险公司成立,初期仅13名员工 [9] - 1983年深宝安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筹资1300万元,1987年深发展公开发行股票筹资793万元引发抢购潮 [10] 跨越与成长阶段(1990-2004) -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成立,2004年底上市公司达536家,总市值1.1万亿元,年成交金额1.6万亿元 [11][12][15] - 深创投1999年成立,至2004年累计投资项目超100个,投资金额超20亿元 [15][16] 调整与转型阶段(2004-2019) - 2004年深交所推出中小企业板,至2009年上市公司达327家,累计融资3000多亿元 [19][20] - 2009年创业板启动,2019年公司数量近8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2024年达1365家、12.45万亿元) [21] - 2010年前海合作区设立,2019年底注册金融企业5.2万家,跨境人民币贷款累计提款超400亿元 [23][24] - 2014年微众银行开业,2019年末客户数突破1亿,管理贷款余额超4400亿元 [26] 升华与引领阶段(2019年至今) -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至2025年Q1新增上市公司超400家,IPO融资超5000亿元,90%为高新技术企业 [26] - 2021年深市主板新增上市公司超160家,IPO融资超3000亿元,2025年7月末总市值近40万亿元 [26]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实施,4月末深圳67家银行参与,账户开立超4.5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35亿元 [26] - 2024年初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超300万家,钱包开立超6000万个,交易金额突破6000亿元 [27] 金融业综合实力 - 2024年末银行业存款余额135778.02亿元,贷款余额94830.33亿元,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29] - 202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2852家,市价总值33.04万亿元,交易量全球第三、市值全球第六,IPO数量全球第一 [29] - 深圳辖区A股上市公司422家,总市值8.79万亿元;境外上市公司超160家,总市值超10万亿港元 [31] - 2024年保费收入1958.21亿元,保险法人总资产7.3万亿元 [31] - 财富管理规模2022年底26.6万亿元,2024年增长至29万亿元 [35] - 金融科技全球排名第三(747分),仅次于纽约(749分)和伦敦(748分) [36] - 知识产权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超23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37]
深圳金融史,一个波澜壮阔的中国金融改革奇迹
格隆汇APP· 2025-08-26 12:30
深圳金融发展历程 - 从1979年GDP仅1.96亿元的边陲农业县崛起为2024年GDP超368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超4700亿元的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5][47][55] - 1979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仅1.01亿元,2024年银行业资产总额达13.57万亿元,实现指数级增长 [4][48][66] - 创造中国金融史上多个"第一":首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1982)、首批股份制银行与上市公司(1987)、首张股票发行(1983) [12][13][16] 资本市场建设 - 深交所1990年成立,2004年上市公司达536家,总市值1.1万亿元,2025年7月深市主板总市值近40万亿元 [20][24][42] - 创业板2009年启动,2019年公司数量近800家(总市值6万亿元),2024年增至1365家(总市值12.45万亿元) [33][34] - 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超400家,IPO融资超5000亿元,超90%为高新技术企业 [40] 金融创新与开放 - 前海合作区2010年设立,2019年注册金融企业5.2万家,跨境人民币贷款提款超400亿元 [36][37] - 跨境理财通2024年2.0版本实施,深圳67家银行参与,账户超4.5万个,跨境汇划金额突破35亿元 [43][44] - 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开立钱包超6000万个,交易金额突破6000亿元,受理商户超300万家 [45] 行业实力与地位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4710.5亿元(占GDP12.8%),存款余额13.58万亿元,贷款余额9.48万亿元 [48][52] - 深交所全球市值第六、交易量第三,IPO数量多年全球第一;深圳辖区A股上市公司422家,总市值8.79万亿元 [48][50] - 保险业年保费收入1958.21亿元,法人总资产7.3万亿元;财富管理规模2024年达29万亿元 [51][61] 细分领域优势 - 风投创投领域深创投累计投资项目超100个(投资额20亿元),多家本土机构跻身全国前20 [26][58] - 金融科技全球领先:平安、腾讯专利申请量居全球前五,深圳金融科技专项排名全球第三 [62] - 知识产权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超230亿元(全国第一),科技成果交易金额11.54亿元 [63]
普华永道报告: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交易额同比大增45%
环球网· 2025-08-26 10:56
中国企业并购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披露交易总额超过1700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45% [1] - 交易数量延续稳步回升态势 [1] - 2025年全年并购交易额预计实现较高的两位数增长 [2] 境内战略投资者并购活动 - 境内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额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同比增长逾一倍 [1] - 共达成20宗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 远超去年同期 [1] - 高科技尤其是半导体、大健康和工业领域成为超大型并购主要赛道 [1] 并购市场驱动因素 - DeepSeek AI推出为高科技行业注入新活力并带动整体经济环境积极变化 [1] - 核心行业A股上市国企价值链整合推动并购市场活跃度 [1] - 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获投资者青睐及A股上市公司借并购谋增长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2] 财务投资者表现 - 风险投资交易量持续增长并维持在长期历史高位 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科技领域推动 [1] - 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活动表现强劲 [1] - 并购交易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最主要退出方式 占比最高 [1] 市场前景展望 - 并购需求与拟退出项目储备出现明显积压 [2] - 资本市场情绪回暖推动下半年并购市场更为活跃 [2] - 多重因素共振下2025年全年交易额预计实现较高两位数增长 [2]
与特区共成长——“深圳奇迹”背后的资本力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20:09
深圳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底深圳共有证券公司24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31家、期货公司1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977家 均位居全国前三 [7] - 截至2025年4月底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2万个 投向全国企业约1.2万家 在投本金超万亿元 [7] - 深圳聚集1560余家创投机构 管理规模超1.5万亿元 90%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资本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20] 深创投发展成果 - 打造超4800亿元规模子基金群 累计为3500家企业提供超3000亿元资金支持 [9] - 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900家 上市企业超380家 [9] - 累计直接投资深圳项目超500个 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占已投企业上市总数的25% [10] - 受托管理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千亿级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 [9] 中信证券业务成就 - 自1995年以来累计保荐38个深圳A股IPO项目 首发募集资金接近600亿元 [12] - 2022年保荐大族数控创业板上市募资32亿元 [12] - 2025年助力影石创新登陆科创板 [12] - 服务深圳4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占比约七成的民营企业 [11] 国信证券服务成效 - 累计助力68家深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其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16] - 累计为本土企业完成股权融资项目114个 募集资金834亿元 [16] - 2021年保荐贝特瑞北交所上市募资近30亿元 [16] - 总资产超5000亿元 注册资本96.12亿元 [17] 松禾资本投资布局 - 管理各类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其中在深圳管理超40只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 [18][21] - 累计投资208家深圳科技企业 7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 [18][21] - 投资案例包括华大基因、越疆科技、优必选、商汤科技等明星企业 [21] - 专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新材料三大赛道投资 [21]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 - 培育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10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高 PCT专利数量全国第一 [14] - 拥有国内最早、规模最大的百亿级天使母基金和千亿级产业引导基金 [9][10] - 2024年首提"大胆资本"政策 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0]
7大另类策略,帮你赚到“聪明钱”
搜狐财经· 2025-08-24 04:51
书籍核心内容 - 托尼·罗宾斯新书《聪明钱》详解有钱人获得超额收益的7个另类投资策略 [3][31] - 书籍为"财务自由三部曲"最终章 覆盖不同投资群体的全面方法指南 [3][31] - 基于对13位另类投资领域巨擘的深度访谈 汇聚独到策略和深刻见解 [27][31][32] GP股权投资 - 通过持有GP股权可获持续现金流和"不对称"风险回报 [4][5] - 投资亏损下行空间有限 收益上行空间更大 [6] - 高质量私募资产管理公司数量有限 GP股权通常仅限长期合作投资者获取 [6] 职业体育所有权 - NBA球队2002-2021年平均价格上涨1057% 远超标普500指数458%回报率 [8] - 迈克尔·乔丹2010年2.75亿美元收购夏洛特黄蜂队65%股权 2023年以30亿美元出售 获利约10倍 [7][9] - 球队所有权限于超级富豪 需满足联盟严格标准 [10] 私募信贷 - 非银行贷款机构收益远高于传统债券 可降低利率浮动风险 [11] - 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还款额增加 贷款人收入随之增长 [12] - 资金分散投资于各私募信贷机构可获持续收入 [13] 能源投资 -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供不应求 清洁绿色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14] - 美国超半数石油钻塔获私募股权支持 优质投资机会显现 [15] - 私募信贷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创造机会 替代银行融资渠道 [15] 风险投资 - 顶尖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成功的飞轮"机制获得优异回报 [17][19] - 维诺德·科斯拉400万美元投资瞻博网络 最终获得70亿美元利润 [19] - 高风险高回报是风险投资精髓 聚集大量赢家和输家 [20] 私募房地产 - 房地产投资提供节税收入 税收递延和资本利得避税等优势 [21] - 私募信贷成为个人投资者接触房地产的新方式 [24] - 业主违约可能为贷款机构带来可观回报 [25] 私募二级市场 - 2021年私募二级市场交易额达1340亿美元 越来越受欢迎 [27] - 买方可以折扣价购买资产 同时获得信息优势 [26][27] - 瑞·达利欧提出投资"圣杯":8-12种不相关投资组合可降低风险不影响回报 [27]
“SPAC之王”再度出手:筹建2.5亿美元SPAC,瞄准能源、AI、加密与国防
智通财经· 2025-08-19 12:29
其他通过与帕利哈皮蒂亚旗下SPAC合并实现上市的公司还包括Opendoor Technologies(OPEN.US)、维珍 银河(SPCE.US)和Clover Health(CLOV.US)等。 作为坚定的比特币支持者,帕利哈皮蒂亚是SPAC行业的资深玩家,同时也是风投公司Social Capital的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21年,帕利哈皮蒂亚曾主导SPAC与SoFi(SOFI)的合并上市交易。截至2025年初,SoFi股价已累计上 涨57.3%。 帕利哈皮蒂亚在文件中称:"我的私人投资组合涵盖多家公司,可通过多元化分散风险;而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cquisition Corporation A将作为单一运营公司的投资载体。因此,我们认为这类投资最 适合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资者即便考虑参与,也应保持谨慎。" 风险投资家查马斯.帕利哈皮蒂亚(Chamath Palihapitiya)已提交申请,计划发起一家以"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cquisition Corp."为名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2.5 亿美 ...
2025VC/PE真实感受:回暖还是出清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19 09:07
一级市场现状 - 一级市场上半年数据呈现回暖迹象,LP出资、新设基金数量和投资数量同比上升,但实际是"假回暖,真出清",增量主要来自头部机构和大国资基金,市场活跃度未真正回暖[1] - 市场资源有限导致优胜劣汰加剧,头部机构资源更集中,马太效应明显,中小GP生存环境更加恶劣[1] - 许多中小GP为节约成本采用共享办公模式,部分机构退租办公室改为线上办公+共享办公结合的模式[1][2] 行业成本控制措施 - 投资机构大幅缩减实习生数量,部分机构已停止招聘实习生,原有实习生数量从5人降至1人[4][5] - 机构普遍采取降薪措施,2024年前台投资经理职位年薪行业中值下降为30万元,非一线市场化机构降薪幅度最大[6] - 机构实施末位淘汰制,部分机构每年裁掉后10%的员工,并调整薪资结构,基础月薪和年终奖金双降[7][8] 行业人员结构调整 - 机构裁减年轻投资人和传统商科背景投资人,转向招聘产业背景或硬科技企业背景员工,以控制成本并提升业务能力[10] - 95后年轻投资人面临"地狱模式",缺乏实战经验和业绩积累,成为裁员优先对象[10] - 国资基金也受到影响,部分投资部门被整体裁撤或名存实亡,人员转岗至其他部门[8][9] 行业薪酬变化 - 行业整体薪酬水平持续下降,2021-2022年年终奖发放未达预期,2023年开始基础薪酬"一砍再砍",部分机构降薪幅度接近"腰斩"[7] - 国资背景机构受限薪令影响,追缴此前薪酬,很少能拿到满足业绩要求的全额年薪[6][9] - 头部机构基础薪酬相对稳定,但年终奖大幅打折,平均降幅接近一半[7] 行业活动预告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2026年1月21日在瑞士举办,将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机构及相关榜单[11][13] - 2025第六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即将在北京举办,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已正式开启[14]
真猛,有VC管理费收到了20%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8-19 06:25
海外VC管理费模式 - 美国Banyan Venture基金收取20%管理费,创下行业罕见水平,位列PitchBook收录的151,335只基金中管理费排名第3位[7][10][12] - 该基金设置严格收益门槛:仅当DPI>2时GP方可提取20%超额收益[13][15] - 欧洲市场存在类似高费率案例:波兰Radix Ventures管理费达16.5%,部分SPV基金收取10%管理费专门投资硅谷AI项目[16] 国内VC管理费变革 - 2024年新设基金中77.33%采用实缴计费模式,较2020年17.86%占比实现跨越式增长[19][27][28] - 费率结构变化显著:假设首期缴款30%,实缴计费使早期管理费缩减至原认缴模式的三分之一[4][28] - 83.72%的国内基金维持2%管理费率,与美国市场1.94%平均水平基本持平[22][23] 行业发展趋势 - 广东省政策导向明确:要求政府投资基金以实缴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且优先从收益中支付管理费[30] - 行业面临双重压力:国资LP审计要求与GP生存空间矛盾加剧,2023年非国有管理人注销量达2539家[33][34] - 创新收费模式涌现:部分机构尝试"低管理费+高Carry"方案,设定年化收益超10%才收取管理费[36][37] 中美市场差异 - 基数差异显著:美国90%基金按认缴计费,中国77.33%基金转向实缴计费[27] - 费率差异微小:中美VC平均管理费差距仅0.06个百分点(2% vs 1.94%)[23] - 政策环境影响:中国监管导向加速管理费改革,美国市场允许更高自由度创新[30][37]
真猛,有VC管理费收到了20%
虎嗅· 2025-08-18 08:41
国内VC已经进入到按实缴计费的时代。这是投中研究院尽调了172家新设基金得出的结论。 数据显示,2024年之前成立的基金,按照实缴计费还只是少数;但是在2024年之后,按照实缴金额计费的基金已经超过7成以上。这意味着假如基金分三 期CALL款,相比于此前按照认缴模式,首期收取的管理费已经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我们将调研数据与美国市场进行了比较。发现虽然管理费费率相差不大,但是按照实缴与认缴进行提计,造成的基数差异越来越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对比中还发现,欧美市场存在一批管理费在10%以上的风险投资基金。虽然不是主流机构,但也体现了海外市场的多样性尝试。其 中一家机构,更是收取高达20%的管理费,即使是放在海外市场,也让人感到意外。 聊国内调研数据之前,我们先看看海外的情况。 上述那家"奇葩"的美国同行,名为榕树资本(Banyan),成立于2023年,创始人(也是唯一的GP)叫Sam Awrabi,是一名人工智能领域的咨询专家。 在机构的官方网站挂着他的个人简介: Sam Awrabi曾在三星旗下的MissingLink.ai公司工作,后加入Comet ML。据称他是这两家公司营收增长的关键人 物。特别 ...
界面新闻2025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中国顶级风险机构评选启动
新浪财经· 2025-08-18 06:06
国家科技金融政策与资金支持 - 中国七部门设立规模1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存续期20年 聚焦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氢能储能 生物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以市场化方式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1]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拓展至18个省份 广东 湖南等地率先落地省级AIC基金 深投控 东方富海等机构试水科技创新债券 国新创投提供风险分担工具增信 [1] - 退出路径优化包括IPO逆周期调节为科技企业上市铺路 S基金试点扩围至北京 上海 广东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私募基金份额转让提速 [1] 硬科技投资领域与机构布局 -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生物医药 量子科技 新材料 新能源及智能制造成为投资风口 硬科技布局是创投盛会主角 [1] - 红杉中国 IDG资本 创新工场 华睿投资 九合创投等头部机构深度布局硬科技领域 [1] 半导体产业发展与市场规模 - 中国半导体产业抓住非对称创新机遇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达571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2] -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351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698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7% 增速领跑全球 [2] - 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方面突飞猛进 竞争力日益完善 [2] 人工智能领域融资与交易 - 国际层面OpenAI斩获400亿美元有条件融资 Meta豪掷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公司49%股权 其创始人将共同执掌Meta超级智能部门 [2] - 国内月之暗面 智谱AI 百川智能 Minimax等企业成功完成10亿级人民币融资 [2] 新能源汽车产销与电池出海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696.8万辆和693.7万辆 同比劲增41.4%和40.3% 占汽车总销量44.3% [2] - 动力电池巨头加速出海 宁德时代计划投资不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打造欧洲核心新能源电池基地 预计2025年投产 年产能规划100GWh [2] 创新药出海与交易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跨国药企达成的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BD交易中超过40%花落中国企业 [3] - 三生制药 康诺亚 荣昌生物 石药集团 中国生物制药 恒瑞医药 晶泰科技等企业在单抗 双抗 小分子 减肥药及AI制药领域斩获重磅交易 [3] - 红杉中国 启明创投 高瓴创投 峰瑞资本等顶级机构坚定看好生物医药产业长期价值 [3] 风险投资榜单与评选 - 智通财经推出第九届中国顶级风险投资人及中国顶级风险投资机构榜单 聚焦识别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把握机遇 对创新趋势有深刻洞见与领导力的顶尖投资机构 [3] - 榜单特别关注机构近三年表现包括新投项目及退出成果 以发现最具活力与成长性的新锐力量 [3] - 评选流程基于投资业绩及在项目中的参与度与贡献度 每年权威评选50家年度顶级风险投资机构与50位年度顶级风险投资人 [4] - 2025年度评选计划包括8月-12月申报/桌面调研 8月-11月问卷调研 11月-12月编制榜单和发布榜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