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吴清答新华财经提问:“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披露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新华财经· 2025-09-22 09:43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展 - 投资端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 - 融资端改革深化 "并购6条"推动230单重大资产重组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1] -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机制完善 207家公司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平稳退市 [1] 资本市场开放成果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 资本市场国际化水平提升 [1] - 269家企业在境外上市 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 [1] - 制度型开放持续扩大 市场产品和机构双向开放有序推进 [1]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人民网· 2025-09-22 09:18
资本市场法规制度建设 - "四梁八柱"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 [1] - 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相继发布实施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1] -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配套60余项规则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全方位重构 [1]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纵深推进 北交所成功设立并高质量建设 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 [2] - A股市场总市值于今年8月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2] - 交易所债券市场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包括公募REITs、科创债、资产证券化等 [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2] -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2] 投融资市场功能发展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3]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3]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3] - 5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2.07倍 [3] 市场稳定机制与风险防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协同各宏观管理、金融管理、国资部门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 [3] 市场监管执法成效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较"十三五"增长58% [4] - 罚没金额414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30% [4] - 执法震慑增强 透明度提高 市场生态净化 [4]
证监会主席吴清: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08:46
资本市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 - 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 期货和衍生品法 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 [1] -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去年国务院出台新国九条 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60多项配套规则 [1] - 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 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1] 多层次市场体系发展 - 纵深推进科创板 创业板改革 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设 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2] - 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交易所债券市场产品日趋丰富 公募REITs 科创债 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品种加快发展 [2] - 全市场期货期权品种达到157个 广泛覆盖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领域 设立广期所更好促进绿色发展 [2] 投融资协调功能完善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57.5万亿元 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31.6% [3] - 新上市企业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 明显高于银行 非银金融 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3] - 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18家提升至当前24家 上市公司五年分红回购合计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超八成 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2.07倍 [3] 市场稳定机制建设 - 协同各宏观管理部门 金融管理部门 国资部门和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 资金对冲 预期对冲 [4] -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 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 [4] 市场环境优化 - 坚持监管长牙带刺 有棱有角 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 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5]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 操纵市场 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 罚没414亿元 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5] - 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 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 [5]
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过去五年是极不寻常的五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08:33
9月22日下午,国新办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吴清坦言,"对资本市场来说,过去五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五年"。他指出,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 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本市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央金融办统筹协调 下,证监会与各方面一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稳市场、 稳预期、稳信心,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第一,"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 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 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意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新"国九条",我们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 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第二,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 交所建设, ...
证监会主席吴清最新发声!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期货日报网· 2025-09-22 08:14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9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会上介绍,对资本市场来说, 过去五年也是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证监会与各方面一 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推动 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吴清介绍,"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 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一些历经"十年磨一剑"的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 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 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证监会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 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纵深推进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成功设立并高质量推进北交所建 设,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发展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今年8月 ...
一揽子政策显效 资本市场向好势头持续巩固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在国新办2024年9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联合推出 一揽子稳增长、稳市场、稳预期政策,释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今年以来,A股市场单日成交额数次站上3万亿元、两融余额突破2.4万亿元……一组最新数据折射 出"9·24"一揽子政策实施近一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稳"的基础持续巩固,"活"的生态加速形成。 (上接A01版)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活跃,行业类ETF持续净申购,成为当前居民增量资金入市的主要渠 道。展望后市,偏股公募基金发行将继续接力,有望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稳"的根基筑牢 市场活跃度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政策协同显效背景下"稳"的基础不断巩 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一揽子重磅金融政策落地实施,宏观政策协调性持续增强,为市场企稳回升 和信心修复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些积极转变,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与精准施策。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资金供给、市 场结构、生态建设实现多维度突破。 市场人士预计,下一步,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增强市场 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披更加系统化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0
监管政策更新 - 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新增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3个具体指南 聚焦环境议题[1] - 修订基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 为ESG报告编制提供参考 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2] - 新增指南体例结构一致 包括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估 核算流程与方法 披露要点等内容[2] 政策体系构建 -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规定 《指引》为细化强制要求 《指南》为参考规范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2] - 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指导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自5月1日正式实施[1] - 今年1月17日发布《指南》初版 包含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 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1] 披露实践进展 - 截至6月底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3] - 612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99.25%公司在报告中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公司披露25个以上量化指标[3][4] - 气候信息披露显著改善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0%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4] 公司治理能力 - 67.27%公司搭建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 63.93%公司披露战略信息 44.01%公司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3] - 78.07%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确定重要议题 93.32%公司披露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3] 市场影响效果 -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级 AA级)公司占比从5年前0%升至2024年7.2%[4] - 高质量ESG表现企业将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3] - ESG评级提升有助于展现公司良好形象 吸引中长期资金 形成正向激励[4]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改革三翼”驱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入新发展阶段|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
华夏时报· 2025-09-20 09:53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9月19日,以"理念与实践并行发展同质量共生"为主题的2025华夏ESG管理体系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次 大会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由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ESG研究院、Wind ESG、天眼查、商道融绿、华夏ESG观察联盟等提供支持。 其次是改善市场流动性,推进需求端改革。吴晓求指出,过去市场虽重视资产端(供给端)改革、强调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但长期忽视了资金端(需求端)流动性的重要性。事实上,只有市场具备充分流动 性,资产价格才能合理定位,价值发现机制才能有效运转,而作为财富管理核心市场,更需要引导基于 长期财富管理的大资金有序入市。 他以险资为例说明,随着中国保险业长期发展,险资规模将持续扩大,这类"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是市 场成长的重要支撑,但此前受考核期限、偿付能力等规则约束,大资金入市受限。过去一年,监管层已 着手调整相关规则,同时央行去年9月24日推出的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为 市场信心筑牢底线。 第三是推进制度平台改革,这一领 ...
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赵山忠:持续完善适配科创企业发展的监管制度和市场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9-19 15:45
9月19日,证监会机构司司长赵山忠在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资产管理专委会2025年度会议上表示,下 一步,证监会将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持续完善适配科创企业发展的监管制度和市场生态,引导资管 行业加大资源投入,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作出更大的贡献。 据赵山忠介绍,近年来,证监会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稳步推进公 募基金改革,深化关键领域制度创新,陆续出台了"科创板八条""科技十六条""并购六条"、资本市场做 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生态,破解支持科创企业发 展的堵点、难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加快深度融合。 首先,加快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赵山忠表示,从投资端来看,科创企业具有周期长、投 入大、风险高等特点,尤其需要"长钱"的支持。去年9月份以来,在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下,证 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务实有针对性 的举措,着力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建立健全适配权益投资的长期考核机制。一方 面"长钱"更多,今年以来,以保险资金 ...
IPO非公开审核制度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践|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9 10:57
文/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中心经理 高振翔 IPO非公开审核缩短了发行人信息公开时间,降低了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 和发行上市的不确定性,成为美国等市场的通行做法。本文在梳理IPO非 公开审核制度的内涵与依据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美国IPO秘密递交制度和 我国香港地区IPO秘密申报制度的异同,探析了近期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 预先审阅制度的优化方向。 IPO非公开审核制度是指发行人以非公开方式向证券监管机构递交发行上市申请,接受证券监管机构的非公开审核,直至正式启动IPO申报或证券发行 前,才公开披露其发行上市文件的制度安排。IPO非公开审核缩短了发行人信息公开时间,降低了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和发行上市的不确定性,成为美国 等市场的通行做法。本文在梳理IPO非公开审核制度的内涵与依据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美国IPO秘密递交制度和我国香港地区IPO秘密申报制度的异同,探 析了近期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预先审阅制度的优化方向。 IPO非公开审核制度的内涵与依据 基本内涵 制度本质:通过保密方式改进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 一是削弱市场监督。公开透明的发行上市审核机制对于约束发行人行为、改进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IPO非公开审核客观上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