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在台州看见新时代美丽山海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1:43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4 全省排名第三 AQI优良率为94.0% 全省排名第四 PM2.5平均浓度为24.1微克/立方米 [3] - 国控及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3.8% 超出年度目标3.2个百分点 省控交接断面达标率100% [4] - 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3种(含一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南方红豆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8种(含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等19种) [6] 污染治理创新模式 - 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 结合数字化平台"渔省心"实时监控污染物处理流程 [10] - 实施"蓝色循环"模式建立海上收集—再生利用—碳汇交易产业链 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及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铜奖 [10][11] - 推行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 采用"物联网+区块链"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4] 减污降碳协同成效 - 医化园区实施20个绿色低碳技术改造项目及14个环境治理协同项目 实现降碳约1.25万吨 [12] - 发布全国首部海洋蓝碳标准《滨海地区碳收支核算规范》 配套数字化核算系统 将40%以上碳汇收入反哺生态保护 [10] - 入选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国家试点城市 率先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4] 生态价值转化成果 - 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未来乡村)25个 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21个 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8个 [17] - 天台县塔后村通过水生态治理发展荷塘产业链 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及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称号 [16] - 仙居县林坑村依托5A级景区资源形成民宿观光康养一体化格局 获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等荣誉 [17]
湖北发布2024年度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00:07
湖北省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发布 - 2024年湖北省列入省级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共755个,总面积2706 85平方公里 [1] - 24个省控湖泊的29个水域中,水质为Ⅱ类—Ⅲ类的水域占58 6%,较2023年提升13 8个百分点 [1] - 水质为Ⅳ类、Ⅴ类的水域分别降至27 6%、13 8%,无劣Ⅴ类水域 [1] 湖泊生态修复成效 - 2024年湖北省完成湖泊生态修复项目54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08处 [1] - 开展入湖河道综合治理155处,修复湖滨湿地63处,建设湿地恢复示范区15处 [1] - 武汉、黄石等8市建立了湖泊生态补偿机制 [1] 湖泊保护典型案例 - 武汉市豹澥湖总磷浓度下降43 2%,水质从Ⅳ类升至Ⅲ类,吸引青头潜鸭等珍稀物种栖息 [2] - 鄂州梁子湖创新"水草+"生态模式,年产值超5000万元,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2] - 孝感市老观湖通过生态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量稳步增长,形成保护与利用良性循环 [2] 白皮书发布机制 - 湖北省已连续12年发布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 [2] - 白皮书为涉湖地区提供管理参考,并向社会公开湖泊保护信息 [2]
业务聚焦 | 同题共答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多次强调要"抓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让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下去" 并指出漓江是属于广西人民 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自然遗产 [1] - 桂林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开展漓江流域水质提升专项监督 将保护好漓江纳入政治监督工作清单 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精准化 常态化 [1] - 工作组实地调研朝阳河 灵剑溪 瓦窑河 南溪河4条支流水质治理情况 与相关城区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谈心提醒 推动形成同题共答 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1] 监督惩处机制 - 桂林市纪委监委对破坏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依规依纪依法严查严处 紧盯污水治理 项目建设 资金拨付 生态补偿金发放等关键环节 [2] - 建立线索排查 提级督办 约谈问责等10项工作机制 严查履职不力 "一刀切"执法 虚假整改 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以及侵占套取 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 [2] - 实行市纪委监委领导包河 包县(区) 包单位和包案机制 开列任务清单 监督检查清单 问题清单和问责清单 [2] 治理体系构建 - 推动市生态环境局 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构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形成"市 县 乡 村"四级网格管理机构与综合执法体系 [3] - 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划分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中游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区 下游农产品供给区3个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和14个生态保护修复单元 [3] - 通过制发工作提醒函 挂牌督办 开展整改"回头看"等方式 推动相关部门深化整改整治 强化建章立制 [3]
800亿“绿色钱景”官宣!绿美广东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出炉!| 绿美热榜
南方农村报· 2025-08-12 01:32
广东省林下经济三年行动方案 - 广东省林业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6][7] - 目标到2027年林下经济总产值达800亿元以上 [5] 地市生态建设与绿化进展 - 广州市推进绿化管养品质提升百日行动 举办物业绿化精细化管理公益培训 [19][20][21] -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凤凰片区交通改善工程包含6条道路 总长3.37公里 [23][24] - 深圳市南山区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小微湿地+"项目 [29][30][31] - 珠海市累计建成碧道268.5公里 [35][36] - 珠海香山云道全长11.2公里 近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修复 [38][39][40][41] - 茂名市圩镇绿化新增面积21.12公顷 新增绿化长度225.43公里 新增树木54644棵 [88][89] - 阳山县森林覆盖率达73.53% 林地面积402.55万亩 [104] - 潮州市打造生态茶园5.7万亩 推广"以草治草"生态种植模式 [107][108] 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 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保护鸟类工作方案》 每年9月至次年4月开展鸟类保护 [14][15] - 江门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植物新种"七星坑球子草" [73][74][75][76] - 湛江市烟草专卖局组织青年植树活动 助力红树林湿地保护 [80][81][82][83]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博罗县横河镇依托环南昆山—罗浮山最美旅游公路带动民宿产业和旅游发展 [58][59][60] - 电白区霞洞镇上河古荔园总面积1300亩 为茂名四大古荔园之首 [91][92]
守护南海“蓝色碳库”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02:53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 重要的作用,是地球上生产力极高、生物多样性极丰富的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蓝色碳库"。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湛江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考察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南海区是全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区域。2021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南海三省(区)红树林总面积达到2.57万公顷,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 积的95%。作为自然资源部派出机构,自然资源部南海局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四个融合"工作要求,立足海区海洋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充分发 挥人才、技术、经验、设备等优势,在南海区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领域持续发力,全力守护红树林这一"国宝",壮大"蓝色碳库"。 系统调查监测 科技的发展使得调查方式日新月异,但针对红树林的植被样方调查和底栖生物、沉积物等核心数据的采集,仍需调查人员深入实地。 图为珠海海洋中心生态调查队在江门开展调查。南海局供图 强化技术支撑 守护"蓝色碳库"活力 解译"蓝色碳库"密码 在盘旋无人 ...
中证绿色生态主题指数报1417.73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特变电工等
金融界· 2025-08-06 09:36
指数表现 - 中证绿色生态主题指数报1417.73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1.35% 近三个月上涨6.49% 年初至今下跌0.05% [2] 指数构成与特征 - 选取50只业务涉及清洁能源、电动化与氢能化、资源高效利用、污染物治理、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绿色生态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以2015年12月31日为基日 以1000.0点为基点 [2]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3] 权重股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4% 其中宁德时代权重15.36% 长江电力权重13.28% 汇川技术权重5.76% [2] - 阳光电源权重5.18% 隆基绿能权重4.48% 中国核电权重3.5% 特变电工权重3.14% [2] - 长安汽车权重2.97% 三花智控权重2.87% 三峡能源权重2.86% [2]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54.71% [2]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45.29% [2]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58.13% [2] - 公用事业占比26.22% [2] - 原材料占比9.11% [2] - 可选消费占比5.84% [2] - 信息技术占比0.70% [2]
江苏句容:宝华山的生态密码,藏在一段段影像里
镇江日报· 2025-08-06 03:00
核心观点 - 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24台红外相机观测到多种野生动物活动 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鼬獾以及野猪、华南兔等 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1][2][3] - 科技手段(红外相机+样线调查)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效率 实现无干扰、全天候监测 并逐步扩展至江苏省多个生态区域[3][4] - 江苏省环科院计划进一步优化全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点位布局 完善以智能观测设施为主的野外观测体系[5] 观测实施与设备部署 - 2024年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建设 在宝华山核心林区和关键生态节点布设24台红外相机 覆盖森林、灌丛、溪谷等多元环境[2] - 红外相机具备无干扰、全天候、高效率优势 能捕捉夜间活动动物并避免人类干扰[3] - 除宝华山外 观测设备已扩展至溧阳天目湖、太仓金仓湖和白茆口湿地、锡山吼山森林公园、苏州高新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泰州沿江湿地等多个区域[4] 物种观测成果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多次被红外相机捕捉觅食和警戒行为 体态健硕且毛色油亮[2] - 稀有小型食肉目动物鼬獾被记录刨土找虫行为[2] - 野猪种群活动范围扩大且频率增加 华南兔作为小型兽类优势种稳定存在 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状态稳定且食物资源充足[3] 生态意义与未来规划 - 野生动物活动影像成为生态改善的数字凭证 基础物种繁荣印证生态系统健康[3] - 江苏省环科院将制定全省红外相机观测实施计划 优化加密观测点位布局 完善智能观测设施体系[5]
保护生物多样性,建德的生态警务体系如何运转?
中国环境报· 2025-08-05 05:46
生物多样性资源基础 - 建德市位于黄山—怀玉山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及富春江—新安江流域市级优先区 拥有物种4259种 包括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3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 - 拥有亚洲唯一且原生态保护最完整的古楠木林 占地面积约680亩 [1] 生态保护机制创新 - 建立"一中心+三级警务"监管体系 其中生态共治中心整合公安 生态环境 林业等多部门实体入驻 联勤效率提升50% [2] - 推行"八长联动"机制 涵盖河长 林长 警长等多主体协作 完善行刑衔接机制 [2] - 建成3家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 5个生态基地 23个警务支点 覆盖全市895个生态网格 [2] - 组建4.5万人的"新安义警"志愿服务队伍 2024年开展联合巡查113次 处置违规案件27宗 化解纠纷330余起 救助野生动物160余只 [2] 数字化监管体系 - 整合275路视频监控 研发水域人船行为研判模型 配备42架无人机和22个机库实现空地水联勤 [3] - 开发"宜居卫士"集成应用 采集卫星遥感及可见光监测数据15万余条 覆盖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 [3] - 构建15种预警预测模型 包括非法采矿 非法狩猎等场景 [3] 公众参与与教育体系 - 建设生物多样性体验地 生态警务宣教馆 生态学堂等多功能宣教场所 [4] - 通过生态警务夏令营等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巡山护林实践 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宣教项目 [4] - 在千年古镇梅城设立浙江省首个水域生态派出所 内置生态展览馆展示珍稀鸟类标本 [4]
(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做好“三件事”推动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8-04 14:25
绿色发展理念实践 - 浙江持续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接续5轮系列行动,创新推出"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区"等载体,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高到98.6%,PM2.5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2][3] - 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丽水市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修复萤火虫栖息地近1000平方米,种群数量超100万只 [3]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 浙江制定全国首部省级GEP核算标准,在30余个市县开展核算,培育"丽水山耕"、"安吉白茶"等生态富民产业,创新"生态信用贷"等金融产品,丽水市发放"取水贷"超100亿元 [5] - 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建成单条超10亿元产业链126条,总产值32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0万人,年平均收入5.1万元 [7] 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推动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14倍,涌现两家千亿元级上市公司 [7] - 形成宁波前湾新区智能汽车、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千亿元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 [8] 乡村创新发展 - 义乌市李祖村打造"众创乡村",吸引271名农创客,业态达73家,2024年销售总额超7000万元,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 [8] - 浙江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8.9万名,成为乡村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8]
生态新方位丨“生态反哺”破题虎豹社区转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30 06:27
e a the first 245 The a 14 194 14 The First r 巡护员在虎豹公园珲春片区开展日常巡护。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双重推动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创新实践,通过支持平贝母种植项目示范,构建出"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社区受 益"的良性循环体系。2025年5月,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东光镇长荣村正式成为全国首个"虎豹社区绿色产业转型创新试点",标志着东北虎豹国家 公园建设从单纯保护向"生态反哺"模式迈出关键一步。 生态保护倒逼产业升级 随着野生东北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回升,传统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汪清县林缘地带农作物年均损失率高达30%~50%,农户 户均年损失1.2万元。虽然大部分损失都通过野生动物损害保险机制获得了赔偿,但农户们表示,这种靠理赔保底的做法总不是长久之计。 在实践中,长荣村项目采用"土地入股+现金入股"的灵活方式,15户农户首批参与。技术员全程指导的标准化种植,配合遮阴网等简易防兽设施,有效 解决了野生动物侵扰问题。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汪清县平贝母产业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