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2
政策支持与战略指引 - 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强调推进农文旅融合以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1]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2]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2] 行业发展现状与成效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达7.07亿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1]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1]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1] 产业融合与资源整合 - 农文旅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与业态创新撬动消费新空间并为乡村经济注入新动能[1] - 需深化产业融合并建立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以解决产业资源融合不充分和共享机制缺失问题[2][3] - 加强统筹规划并在政府主导下制定综合发展规划以推动区域协同和统一打造区域品牌[3] 品牌建设与营销推广 - 需深耕品牌IP并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以解决产品营销推广滞后和品牌化程度低问题[2][3] - 提炼品牌内核并通过产品线延伸形成独特记忆点 例如贵阳实施"爽爽贵阳"城市IP升级计划[3] - 构建全渠道新媒体营销矩阵形成"短视频+直播+社群"立体传播网络[3] 消费场景与基础设施 - 需优化消费环境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产品需求以解决消费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同质化问题[2][3] - 构建消费新场景并结合民俗节庆和体育赛事举办非遗展演和农耕竞赛等互动项目[3] - 加大对消费场所基础设施投入并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与管理以营造良好消费环境[3] 典型案例与数据支撑 - 贵阳市2024年夜间消费额达797.85亿元同比增长7.6% 通过聚焦夜间场景提升产业链与服务能力[3] - 农文旅融合推动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和从"吃饱"到"玩好"的转变成为提振消费重要手段[1]
印尼、墨西哥、奥地利探索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之路——挖掘本土资源 发展特色旅游(国际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01
近年来,不少国家的乡村日益注重挖掘、用足、用好本土资源,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历史建筑、非物质 文化遗产等,打造独特乡土名片,寻求差异化发展,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升级,吸引众多游客前往体验打 卡。在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全球有55个最佳旅游乡村目的地入选。本 报记者近期走访了位于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奥地利的3个"最佳旅游乡村",感受提振乡村旅游的多元 化发展之路。 凭借创新的发展模式,乌基尔萨里村从一个传统蜡染工匠村,转型为融合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社区,在传承蜡染工艺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2025年1月,乌基尔萨里村的到访游客近万人 次,创单月新高。印尼旅游部部长维迪扬蒂表示,乌基尔萨里村"向世界展现印尼的文化多样性,是可 持续旅游发展的典范"。 印尼乌基尔萨里—— 特色蜡染撬动文旅产业 记者来到位于印尼日惹特区的乌基尔萨里村时,一群身穿校服的小学生正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在洁白的 布料上描绘图案(见图一,本报记者曹师韵摄)。他们手中握着细长的铜壶笔,蘸上熔化的蜡液,小心 翼翼地勾勒出线条,眉宇间满是认真与新奇。村里的工匠偶尔俯身,纠正孩子们的手势,耐心示范如何 让蜡液均匀 ...
山东济南探索“小果子”撬动“大产业” 促农文旅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3:52
中新网济南9月5日电 (记者 孙婷婷)山东济南立足林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创新打造"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策划举办首届"泉果飘香"济南特色林果嘉年华系列活动,探索"小 果子"撬动"大产业"、"小果园"链接"大市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9月5日,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该市"泉果飘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济 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波介绍说,今年,该市发布"泉果飘香"区域公用品牌,凝聚 区域内林果经营主体,增强产业竞争力,在提升林果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果农增收的同时,壮大乡村 特色产业。 眼下,商河县一家农业合作社种植的葡萄即将进入采摘季。孙婷婷 摄 9月5日,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该市"泉果飘香"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孙 婷婷 摄 "我们对11个区县的130个优质采摘园区进行整合,打造了樱桃、甜杏、桃、葡萄等十大特色果品采摘 季,为市民推出'月月有鲜果、全城可采摘'的美好体验。"杨波称,截至目前,鲜果采摘直接收入达4.4 亿元(人民币,下同)。该市还构建农文旅产业新模式,创新推出林间露营、自然研学、鲜果品鉴等十 大"采摘 ...
“空心村”变“网红村”:从坝盘村蝶变看统战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9:41
核心观点 - 坝盘村通过统一战线力量和多党合作模式实现从贫困村向文旅网红村的转型 形成乡村振兴的"坝盘路径" [1][7][10] - 民进中央十年定点帮扶协调资金超3000万元 带动旅游产业总产值超1000万元 村集体收入达53万元 [4][6][8] - 村民人口从109人增至400余人 经营主体超100家 单户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32万元 [6][8] 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 -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初期改造 后续追加700余万元升级旅游设施 [1][3] - 民进中央十年协调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 改善人居环境并修建文化广场 柏油路 亲水平台等基础设施 [4][6] - 2020年以来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74亿元 引进资金4.39亿元 覆盖黔西南州整体发展 [10] 旅游产业发展成效 - 2024年5-9月旅游毛收入超1500万元 五一单日游客突破1.5万人次 [1][3] - 形成桨板俱乐部 竹筏队 民宿 农家乐等超100家经营主体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万元 [1][6][8] - 典型农户年收入从2.3万元增至32万元 日均营业额达3000-4000元 [4][6] 人口结构与就业变化 - 常住人口从2023年底109人增长至400余人 首次实现人口净流入 [6] - 培训基层干部1.65万人次 乡村振兴带头人2.33万人次 教师4.82万人次 [10] - 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农特产品超23亿元 [10] 区域经济影响 - 黔西南州GDP从1990年11亿元增长至2024年1479亿元 增幅达140倍 [11] - 统一战线三十五年来通过科技扶贫试验区推动跨域式发展 [10][11]
(乡村行·看振兴)闽东“小红都”焕新颜:环境变美了,人流进来了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3:58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后岩村地势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破局,成为该 村面临的难题。 (乡村行·看振兴)闽东"小红都"焕新颜:环境变美了,人流进来了 中新网宁德9月5日电 (吕若萱)宁静的小荷塘、清澈的小溪、蜿蜒的篱笆小道......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 平湖镇后岩村,青山翠竹掩映中,一幅和美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看得清新,住得也很舒心。"后岩村村民张大爷如是说。 后岩村是革命老区基点行政村,地处宁德市古田县、屏南县及南平建瓯市三县交界处,素有闽东"小红 都"之称,曾是中共屏古瓯中心县委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先后有70多人参加游击队,新中国成 立后全村有30多人被评定为五老人员。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董文博 修建水泥路、旅游公厕、路灯、水利灌溉工程、幸福院……近年来,后岩村筹建了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 项目,一项项惠民工程在村中落地生根,助力乡村振兴。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交通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流进来了。如今,村中的中共屏古瓯中心县委旧址、红军井、思公殿、练 兵场、红军阁、革命大桥等革命遗址以及村附近的仙师洞、十八石壁、北山寨峰等景观,吸引成千上万 ...
新华视点|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社· 2025-09-05 00:54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与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模式[1][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7] 特色农业与渔业 - 云南双柏县发展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增收[5]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9]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迎来收获 产品销往新疆市场及海外[13] 科技助力农业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全县方竹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10][12] 产业经济影响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15]
新华视点丨特色产业兴乡村 多元经济促发展
新华网· 2025-09-04 05:30
文旅产业发展 - 云南师宗县五龙壮族乡依托优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出"峡谷漂流+壮乡风情体验"特色文旅游玩模式 [3] - 新疆吐鲁番利用火焰山旁的坎儿井水成功养殖冷水鱼 [8] - 新疆和田地区发展"沙漠海鲜"养殖产业 2024年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 产值3.8亿元 [10] 农业技术创新 - 云南双柏县推广稻田养鱼模式 在水稻成熟前夕进行捕捞作业 [6] - 新疆沙湾市博尔通古乡数千亩马铃薯丰收 产品远销海外市场 [12] - 贵州桐梓县应用无人机吊运技术采收方竹笋 产笋面积约30万亩 预计今年产量1.8万吨 总产值1.4亿元 [15] 乡村经济振兴 - 新业态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17]
来,看看咱村的艺术范儿
人民日报· 2025-09-03 03:20
图为艺术家在"898艺术村"创作墙绘。孙士杰摄 2022年底,随着权拥东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村迎来新的机遇。2023年,艺术村被纳入省、市 两级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2024年,灵山镇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探讨"898艺术村"旅游路线及推介 工作,艺术村获评海南省三椰级乡村旅游点。楚风木石博物馆、省演艺集团舞美中心……一批新的文艺 场馆到来,为艺术村注入发展新活力。 在权拥东村,艺术已经融入烟火日常。村里办起长桌宴,邀请游客共享三色饭、共跳竹竿舞;艺术 家们成立文艺志愿服务队、开设公益艺术课;村民们也自发组建了合唱队、办起联欢晚会。 艺术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村庄的样貌,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村小原校长张华,退休后在自家房子 经营快递站,为街坊邻居和艺术家提供便利。村里建起旅琼文艺家创作中心、海口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 教育基地等,文化气息越来越浓。 聊起艺术村的未来,王凯的话匣子怎么也关不上,"我们想把艺术村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平台,让艺 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让这个古老的村庄,讲述更多动人的新故事!" 因为海南的电话区号是"0898",这里被命名为"898艺术村"。村子的爆红,让王凯一度既兴奋又焦 虑:"突然到来的流 ...
枣庄市市中区深入探索片区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12:09
规划引领 - 按照一轴两区三方共建总体规划 以悠然南山凤凰绿道为轴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功能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 - 聚焦健康养生 特色农产品 乡村旅游三大优势业态 融合生态绿芯 农耕民俗 非遗传承三类多元文化[2] - 推行区级领导+部门+国企包联制度 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 由区属国企完成整体施工建设[2] 产业发展 - 构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 支持12家特色采摘园区优化基础设施和经营规模[3] - 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链 推动晟达菲尔 燊坤食品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档 实现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增值[3] - 高标准推进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 板泉山居等重点项目 打造豆钱书屋 南山写生基地等特色文旅节点[3] 生态建设 - 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100% 完成5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 新改建农村道路26公里 污水治理率100%[4] - 打造凤凰绿道20公里精品环线 栽植优质石榴品种2.3万棵 核桃桃枣树20余万株[4] - 实施水库综合利用项目 实现六库联通 建设沿库景观节点6处 游客体验区3处[4] 运营机制 - 通过永汇享共富公司打破行政壁垒 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5] - 汇泉城建集团 中兴文旅集团2家区属国企全方位参与片区设计 资金赋能 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5] - 盘活传统村落闲置院落100余套 培育民宿文创新业态 带动150余人就业 人均年增收2万元[6]
“村咖”香动山水间
新华社· 2025-09-02 08:38
行业规模与产量 -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120万亩 占全国总面积98%以上 [1] - 2024年咖啡产量超14万吨 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长13% [1] - 2025年上半年咖啡及制品出口货值6.5亿元 同比增长8.4% [2] 产业生态与业态创新 - 形成"咖啡+乡村旅游/影视/研学"等多元融合业态 [2] - 开发咖啡豆项链/咖啡纱线织锦/咖啡薄脆饼干/咖啡牙膏等特色农产品 [3] - 构建从种植采摘加工到品鉴的全产业链沉浸式体验 [2] 就业与乡村振兴 - 推行"一户一业态"经营模式 培训咖农转型为民宿管家/咖啡师/体验导师 [2] - 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及外来专业人员驻村就业创业 [2] - 产业融合有效带动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销售等关联行业发展 [2]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咖啡产品出口覆盖荷兰德国越南等34个国家和地区 [2] - 自媒体渠道助力咖啡销售实现可观收益 [2] - 特色农产品擦亮云南咖啡"金名片"形成品牌效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