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发改委谈“苏超”出圈
第一财经· 2025-06-26 09:55
体育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攀升,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体育赛事和运动健身的高需求,展现出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潜力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推动三方面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加快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1] - 发改委推动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等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1] 体育设施建设与户外运动发展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提升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便利性 [2] - 发改委计划到2030年建设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 [2] 群众性赛事活动与经济拉动效应 - 发改委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纳入政策,指导各地推动体育赛事与非遗民俗、旅游观光、餐饮美食深度融合,提升赛事综合价值 [3] - "苏超"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体育赛事,预计撬动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3] - "苏超"的赛事效应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展现等领域,形成多维度经济增长极 [3] 体育赛事的增量市场与消费潜力 -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增量市场,打造优秀赛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 "苏超"补足了足球运动的公共价值,提升了体育赛事提振居民消费的经济功能,释放了未充分激活的体育消费潜力 [4] - 下一步将在江苏探索"苏超"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层面推广"苏超"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特色发展 [4]
制造为基 文旅为柱——访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
河南日报· 2025-06-26 07:00
开封市经济发展态势 - 开封市承担的省重点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均提前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1] - 汽车制造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32.7% [1] - 新能源(储能)装备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8.22% [1] - 夏粮生产再获丰收 [1] - 文化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再创新高 [1] 开封市未来发展规划 - 深入实施制造立市十一项行动 [2] - 着力打造汽车制造、化工新材料、现代食品3个千亿级产业链 [2] - 以承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2]
发改委谈“苏超”出圈:体育文旅产业蕴含巨大潜力
第一财经· 2025-06-26 06:34
政策规划与支持 - 发改委将繁荣群众性赛事活动、深化文体旅融合纳入相关规划和政策,提升赛事吸引力与综合价值,实现"以赛兴文、以赛促旅" [1][3] - 发改委将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 - 发改委推动出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国民旅游休闲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 [2] - 发改委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统筹规划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提升运动设施可及性和便利性 [3] - 发改委支持资源禀赋优的地方发展冰雪、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目标2030年建设100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3]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热度攀升,预计撬动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 [3] - "苏超"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远超传统体育赛事范畴,形成多维度增长极 [3] - "苏超"的红火使赛事效应外溢到文旅、城市历史文化展现等方面,拉动经济发展 [4] - "苏超"是体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具象表现,形成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居民消费的正向循环 [4] 行业发展趋势 -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2] - 体育赛事是典型的增量市场,打造优秀赛事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4] - "苏超"补足足球运动的公共价值,提升体育赛事提振居民消费的经济功能,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4] - 下一步将在江苏层面探索"苏超"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国层面推广"苏超"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特色发展 [4]
国家发改委谈“苏超”出圈:展现出我国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快讯· 2025-06-26 03:02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 近期"苏超"出圈反映出群众对多元化和群众性体育赛事、运动健身热情高、需求大 [1] - 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1] 国家发改委下一步工作重点 - 积极拓展全民健身空间载体 [1] - 加快推动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支持资源禀赋优、发展基础好、有积极性的地方大力发展冰雪、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 [1] - 力争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以点带面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赛事活动、强化品牌培育 [1] - 创新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1]
“安逸四川”跑出文旅融合加速度
政策规划 -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分两步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加快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1] - 四川将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突出高能级主体培育和高品质产品供给,推进品牌、业态、服务和体制机制融合 [1] - 四川将全力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建设一批世界级文旅地标、擦亮特色文旅名片、实施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 [6] 财政支持与项目进展 - 四川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已投入17.1亿元,支持全省181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建设 [2] - 四川省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1500亿元 [3] - 四川省财政、文化和旅游部门对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分梯次给予支持,引导民间资金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文旅融合项目集聚 [3]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四川造"动画电影《哪吒2》融入巴蜀文化元素,吸引大批客人乐游四川 [2] -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推动遗迹遗址展示向遗迹遗址与藏品同步展陈的转变,优化观众体验 [2] - 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傈僳族祖居圣地文化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文化旅游提升项目、巴中市通江县川陕苏区王坪景区红色文化展示利用项目展示民族风情、解密三国古战场、弘扬红色精神 [3] 文旅新场景与消费增长 - 三星堆引进现代展陈技术,僰王山景区打造研学旅游营地,夜游锦江、夜游嘉陵江、夜游涪江等新场景带动文旅经济增长 [4] - 成都蜀宫琴台体验馆一季度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 [4] - 自贡在全球13个国家的41座城市举办彩灯展42场,实现文化出口1569.76万美元 [4] - 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达33.3万人次,同比增长59.9%,全省退税销售额、办理退税额均增长200%以上 [4] 产业规模与发展目标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四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3111家,实现营业收入1333.8亿元,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5] - 四川将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谋划一批在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中具有牵引性、联动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 [6] - 四川将加快打造文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等新产品,培育"跟着演出、赛事、影视、美食游四川"新业态 [6] -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四川"建圈强链"15个重点产业链之一,四川将积极构建体系完备、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 [7]
济宁:“文化+”赋能千行百业
大众日报· 2025-06-26 00:44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 孔子博物馆通过射礼体验活动将儒学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转化为可体验的行为规范 实现"文化+青少年教育"的创新融合 [1]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社教活动 文化体验项目 孔子讲堂等新形态融入学校教学 研学旅行等多元教育载体 突破传统道德教化的说教模式 [1] - 济宁市以"八个融入"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与青少年教育深度融合 形成"文化+"赋能教育的系统方案 [2]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兖州区颜店镇通过村民自编小戏《彩礼风波》传播"礼与其奢也宁俭"理念 近三年促成12对新人简办婚礼 [3] - 兖州区创新"家庭小剧场"模式 围绕婚丧礼俗等主题创作本土化文艺作品 实现群众自我教育与移风易俗 [3]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曲阜鲁源村景区融合数字光影秀 解谜式研学等多元业态 打造"文化+旅游"新型体验场景 [4] - 济宁太白湖新区开发"李小白"城市IP 衍生太白吟诵大会等文化项目 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4] - 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建立"一院六基地"教学格局 探索传统文化涵养干部政德的创新路径 [4] 区域经济文化赋能 - 济宁市通过"文化+"模式为旅游休闲厚植文化内涵 同时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与正气 [4] - "文化+旅游" "文化+城市IP"等实践持续为济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形成多领域协同发展格局 [4][2]
“金”举措精准滴灌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6-25 16:21
政策支持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19项重点举措,聚焦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领域 [1] - 通过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等"组合拳"为消费增长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现"精准滴灌"策略 [1] - 在服务消费领域创新融资模式,包括延长贷款期限、开展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1] 消费市场表现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4月加快1.3个百分点,创2024年单月新高 [2] - 增长动力来自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与"618"促销活动提前的双重刺激 [2] 发展潜力与挑战 - 消费市场仍存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意愿不强的问题,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 - 金融机构需完善服务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支持力度,从供需两端强化金融服务 [2] 政策预期效果 - 多部门协同发力将有效支撑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3] - 金融赋能消费有望形成"消费拉动增长"的良性循环 [2]
全运经济风起 赞助吸金近16.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3:54
赛事经济与商业合作 - 十五运会赞助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已签约和可签约赞助企业覆盖21个类别29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 [3] - 体育服装、火炬、奖牌、礼仪服饰等类别首次实现全额赞助,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首次联合赞助赛会 [3] - 周大福、巴斯夫等港资、外资企业积极参与赞助合作,展现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 [3] 票务与观众参与 - 十五运会可售票总体量接近甚至将超过杭州亚运会,整体票价亲民,预计9月前对外公布 [4] - 不低于65%的场馆坐席用作公开销售,公众销售分为实名注册、赛前赛时销售两个阶段,采取分批次销售方式 [4] 政企联动与城市发展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已有168家海内外企业积极响应,首批15家企业包括京东集团、中国邮政、滴滴集团等 [5][6] - 合作内容覆盖战略咨询、数字科技、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低空经济生态共建、"丝路电商"创新场景打造等 [6] - 深圳结合赛事场景组织科技资源,汇集智能机器人、AI创制设备、自动驾驶等领域高科技产品 [7] 文体旅商融合创新 - 佛山端午假期间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49% [8] - 茂名打造"荔枝定制+体育赛事"新模式,联合电商平台进行跨界营销,建设"荔枝主题体育公园" [9] - 肇庆景区推动"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如"肇庆七星岩GO亲子障碍挑战赛"和"2025年肇庆星湖龙舟赛" [10] 城市特色与赛事结合 - 深圳模型赛事突出科技元素,梅州承办五人制足球赛,云浮打造中国曲棍球之城,中山打造国际棒垒球之城,惠州打造滑板之城 [10] - 茂名设计"观赛+旅游"线路串联吃住游购娱全产业链,形成全季产品链 [9]
香港企业家赴南昌考察 探索新发展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2:53
南昌招商引资活动 - 20余名香港企业家参访南昌 考察先进产业并参加招商引资推介会 [1] - 活动为期三天 考察涵盖食品产业 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 文旅产业等企业 [1] - 香港企业家考察了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煌上煌集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3][5] 南昌投资环境优势 - 南昌在经济水平 产业基础 交通条件和创新能力上有很大提高 [2] - 南昌在土地成本 人力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 [2] - 南昌产业门类齐全 体系完备 [2] - 赣深高铁开通使南昌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黄金旅游圈 [5] 港资企业投资意向 - 港资企业家在推介会上展示在赣投资合作意向 [5] - 东方神马集团主席胡越高看好南昌文旅商机 计划将南昌作为下一个投资目的地 [5] - 南昌已有港资企业435家 约占该市外资企业总数的56% [5] 产业合作前景 - 港资企业需转变观念 与内地企业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2] - 食品产业和汽车产业成为香港企业家重点考察领域 [1][3][5]
深圳:建立健全服务消费标准体系
快讯· 2025-06-25 11:25
深圳服务消费标准化建设 - 深圳市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1] - 重点制修订餐饮 家政 养老托育 文化旅游 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 [1] - 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