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

搜索文档
对话量子之歌教育集团CEO秋伊:银发经济应顺势发展,重视产业间的协同配合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41
人口与市场规模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1] - 2026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2万亿元 [1] -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3% [3] - 2025年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16.1万亿元2027年有望超20万亿元 [3] 银发经济新兴业态 - 量子之歌教育集团在四川青城山等四城市推出15条老年研学线路包含八段锦、摄影等活动 [3] - 研学团用户复购率达20%新线第二期21人中20%为复购用户 [3] - 2025年游学业务新增用户25%复购用户近40% [5] - 研学团规模控制在30人工作人员配比1:5以提升服务体验 [3] 行业驱动因素 - 新一代中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更注重生活品质和社交需求愿为兴趣付费 [4] - 政策机制完善推动旅游、教育、医疗、科技等多产业协同发展 [4] - 企业可通过产业链合作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4] 企业实践与挑战 - 量子之歌CEO强调需通过真诚陪伴和细节把控满足高龄学员需求 [5] - 研学服务需综合解决目标设定、安全保障、行程设计及心理需求等问题 [4] - 银发经济供给端需顺应需求变化加大服务与产品研发投入 [4]
老龄化进入快车道,人均GDP2.3万美元的广州如何养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06:20
老龄化现状与特点 - 2024年广州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92万,占比19.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按常住人口口径(15.16%)处于联合国定义的轻度老龄化阶段(10%-20%)[2] - 广州人均GDP达23052美元,处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1万-2.5万美元),形成"初富轻老"特点[2]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突破3亿人),广州老龄化程度显著低于京沪(北京30%、上海37.6%)但高于深圳[3] 人口结构与流动影响 - 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增幅15.1万,全国超特大城市中排名第二,流动人口吸纳缓解老龄化压力[5] - 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越秀、海珠、荔湾等中心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黄埔、番禺、增城等流动人口流入区占比低[5] - 户籍老龄人口212.92万和常住老龄人口287.79万均提前一年超过"十四五"规划2025年目标(197万和287万)[11] 养老保障与财政基础 - 广州社保基金连续三年盈余:2022年结余84.4亿(累计1688亿)、2023年结余150.3亿(累计1868亿)、2024年结余33.5亿(累计1939亿)[5] -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养老机构297家(床位60144张,护理型占比93%),居家服务覆盖40.85万人次[12] - 医养结合机构147家,老年护理院21所(+16.67%),长期护理保险覆盖200.63万老年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老年病科覆盖率81%[14] 政策与银发经济发展 - 广州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综合指数及财富储备、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专项指数均居全国第一梯队[8] - "1+N"社区养老网络建成(1386家长者饭堂、177个颐康中心、2725个村居服务站)[12] - 规划提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强调通过经济发展吸引年轻人口以巩固养老物质基础[14]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民宿兴村”烹热“蓝田味” 产教融合“链”动发展新引擎
央广网· 2025-05-25 07:31
乡村振兴与民宿经济 - 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依托荞麦特色产业实现农旅融合 2024年荞麦岭接待游客105万人次 带动村集体增收110余万元 累计旅游综合收入近7000万元 [3] -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荞麦酒 咖啡等8类26种产品 带动周边民宿 餐饮等业态60余家 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 [3] - 云涧凡尘民宿等24座精品民宿节假日入住率超九成 带动村民租金+工资双收入及就业 200余返乡人才激活山乡经济 [3]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 蓝田厨师学校作为陕西首家标准化烹饪类公办中职 采用"双元育人"模式 与西安38家星级酒店定向培养 累计输送200余名专业人才 [6] - 学校构建"基础理论+专业技能+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设立12位高级技师授课的进阶课程 年均开展3-4期社会培训 累计培养烹饪人才3000余人次 [7] - 西安市已打造28个劳务品牌 每年输送技能人才6 7万余人 "蓝田厨师"成为重点培育的劳务品牌 [7] 银发经济与康养产业 - 西安白鹿溪谷国际颐养中心构建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配备七大专业团队 开设20余类课程 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 [8][10] - 中心建立三级医疗体系 从基础诊疗到三甲医院绿色通道 目前一 二期已全面开放 [11] - 西安市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85个 老年助餐点864个 形成医养康养结合的服务体系 [11] 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 - 蓝田县布局低空经济与智能制造双赛道 2024年实现航空器安全飞行3900小时 智造园区入驻企业59家 [12] - 蓝田三元科技创新园总投资19 8亿元 建成69栋厂房 形成航空航天 电子元器件集群 祥达电子预计年产值增长40% 新增岗位150个 [14] - 蓝田通用机场自2023年10月试运行以来入驻企业23家 安全飞行1 3万架次 西安将推进无人机试飞 物流运输等商业应用 [14]
不下床就能洗上热水澡 老年助浴服务用上了“黑科技”
新浪财经· 2025-05-25 00:23
银发经济市场增长 - 一季度老年人养护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5.5% [1] - 老年人护理机构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9% [1] - 健康监测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6% [1] - 当前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 [14] 智能养老设备创新 - 天津推出智能洗澡设备实现"用水却不见水"技术 [2][4] - 社区助浴机构更新智能设备后服务效率提高一倍 [4] - 广西南宁智能养老设备可监测睡眠血压等数据 异常情况实时推送 [7] - 智能养老设备租金模式为每天1元 租用两年后可免费使用 [7] - 天津企业研发紧急呼叫设备 产线满负荷生产 [14] - 深圳科技企业在河南落户 四条产线满负荷生产智慧养老设备 [16] 养老服务模式升级 - 天津形成入户助浴与社区服务站联动模式 [4] - 济南银发经济中心提供养老金融适老化改造等一站式服务 [8] - 河南临颍县搭建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 建设5个试点 [10][12] - 天津举办养老服务博览会 展示1200种适老产品 [14] 新兴消费场景拓展 - 南宁社区企业开发老年茶馆满足老年人休闲需求 [18] - 济南银发经济中心引入生态农场鲜蔬配送服务 [8] - 南宁养老服务中心展出智能养老设备吸引老年人体验 [5]
激发养老消费,看山东从何处着手
搜狐财经· 2025-05-24 23:58
老年消费市场特点 - 老年消费市场存在"两不足"现象:对安全预防消费意识不足,对服务供给企业认知不足 [1][2] - 多数老人消费以刚需为主,如适老化改造多在摔倒后发生,预防类消费接受度低 [2] - 养老服务品牌认知度欠缺,部分企业此前忽略面向个体消费者的宣传 [2] 活力老人消费需求 - 60-70岁"活力老人"群体壮大,有较强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但需解决消费痛点 [1][4] - 活力老人受限于照看孙辈、时间及费用,偏好短途游而非中长途旅行 [4] - 公办老年大学"一座难求",72岁学员连续5年花费1500元参加声乐课程 [4] - "互联网+老年大学"形式兴起,但老年人手机使用熟练度影响体验 [5] 养老消费主体分析 - 消费主体分为老年人本人和家庭成员(子女/孙辈),后者多通过网购代买 [6] - 孝道文化驱动子女为老人购买照护服务,全托费约6000元/月由子女分摊 [6] - 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助餐、居家上门服务等基础需求是消费提振切入点 [7] 行业政策与供给 - 山东启动养老服务消费提振年活动,推出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等政策 [1] - 企业通过"辅具到家"微信小程序链接老年消费者,提升服务可及性 [2] - 行业建议增加助浴、助餐等基础服务供给,逐步拓展至更广泛领域 [7]
关爱儿童、银龄防诈、春日野餐、义诊服务——茅山风景区织密群众“幸福网”
镇江日报· 2025-05-24 23:55
民生服务创新 - 茅山风景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通过创新服务形式和整合多方资源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包括关爱儿童、银龄防诈、春日野餐、义诊服务等,提升服务效能[1] - 开展"温暖接力"专项行动,社工与志愿者入户走访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对接需求并送上生活物资[1] - 在潘冲村活动室组织"创意画扇""书香润心"等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让困境儿童感受温暖[1] 老年人防诈与康养 - 墓东村、夏林村、潘冲村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派出所和江苏科怡智慧养老公司打造立体化反诈防护网,提升老年人防诈意识和能力[1] - 采用"情景课堂+科技赋能"模式,民警剖析典型案例并组织情景模拟,志愿者每日推送反诈贴士,指导安装反诈APP[2][3] - 推出"春日野餐计划",30余位老人在志愿者陪伴下参与自然康养活动,促进身心健康[3] 医疗健康服务 - 邀请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开展惠民义诊,针对创面护理、疤痕修复等问题提供"零距离"问诊,发放《家庭急救指南》[3] - 马埂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4天的免费体检,进行B超、血糖检测等项目,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3]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5-24 22:20
政策导向与行业机遇 - 中办、国办提出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发展老年助餐、银发旅游、社区托育等举措 [1] - 国家发改委推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56个城市试点 重点建设功能复合的服务综合体 [3] - "老幼共养"模式被列为应对老龄化与低生育挑战的创新举措 促进代际融合与家庭便利 [4] 社区嵌入式服务发展现状 - 北京红居街社区美意延年中心提供老年餐饮(20元/餐 70%回头客)、中医理疗、托育等综合服务 [2] - 德胜街道试点养老育幼一体化 改造386平方米空间 配备老幼复合型设施 每周开展代际互动课程 [4] - 嵌入式服务优势包括可达性高、资源整合 但面临审批、空间利用、可持续运营等挑战 [3] 市场需求与供给缺口 - 中国有3000万3岁以下婴幼儿 超30%家庭有入托需求 但实际入托率与机构使用率偏低 [5] - 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银发经济规模预计2035年达45.35万亿元(占GDP22.67%) [7] - 老年消费结构性升级 健康食品、适老化改造、医疗筛查、文娱旅游需求激增 [8] 行业创新与跨界融合 - 银发旅游兴起 三亚等地推出康养旅居产品 含随队医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7] - 婴童经济涵盖母婴用品、早教、亲子运动等 需构建代际融合消费生态 [9] - 专家建议推动医养、文旅、教育跨界融合 打造"日间照料+托育+文娱"复合型服务场景 [9]
大湾区跨境养老渐成趋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3 21:17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养老趋势 - 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认可机构从11家增至15家 覆盖广州 深圳 佛山 中山 江门和肇庆6座城市 为香港老年人提供免费食宿 护理及基本医疗服务 [2] - 深圳光明社会福利院入选计划 提供100张床位 采用香港服务标准 养老成本较香港低40% 高铁40分钟可达香港西九龙 [4] - 江门幸福养老连锁机构现有18位港澳老人入住 年龄63-99岁 正规划建设新院舍对接港澳标准 [4] 养老服务标准与人才建设 - 大湾区举办养老护理员"一试多证"试点考试 考生可同时获得粤港澳三地证书及国际权威认证 [5] - "湾社同行"研修班在广州南沙举办 70多名从业者学习港澳养老服务经验 推动政策与标准对接 [6] - 珠海香洲区设立"医疗储备金"制度 为港澳老人住院或急救提供兜底保障 横琴引入澳门标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7] 医疗与政策支持扩容 - 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新增12家内地医疗机构 累计达19家 覆盖大湾区全部9市 惠及178万香港老年人 [7] - 澳门青年在广州创立"北见养老社区"项目 计划整合港澳长者需求与内地机构资源 搭建跨境养老服务平台 [8][9] 区域协同优势 - 深圳养老机构利用大湾区空间与成本优势 实现家属"上午探亲 下午返港"的便捷探视 [4] - 江门凭借宜居环境及港澳同胞故乡优势 吸引港澳老年人入住 [4] - 珠海通过路桥联通港澳 成为"北上养老"首选地 [7]
比全国早老21年,这座超大城市准备好了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6:39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杨欢 2017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33.2%,站在了1/3的关口。此后,占比持续走高,直至最新公布的截至2024年底的数据。 上海"老",并不是一件让人特别惊讶的事。我们讨论上海的意义在于,要直面"老"的城市,不止上海。 2023年底的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达到中度或重度老龄化的省份已有19个。 所以,与其惊讶上海"老"得比肩日本,不如看看这些年这座城市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都做过哪些工作。 一个格局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831957 近日,上海37.6%的常住人口、约577.62万人年满60岁,再次引发社会对老龄化的关注。 但其实,上海于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了21年。而且,"三人行,有一老",更是这座超大城市长达8年多的现实。 | 上海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 | 80岁及以上高 | | --- | --- | --- | --- | | 2015 | 30.20% | 19.60% | | | 2016 | 31.60% | 20.60% | | | 2017 | 3 ...
焦点访谈|政府补、企业让、社会融……多方合力守护老年人“幸福食光”
央视网· 2025-05-23 13:59
老年助餐服务行业现状 - 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 其中22.1%存在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需求更迫切 [1] - 2023年10月发布《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 提出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 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推进 [1]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老年助餐点数量达7.5万个 服务网络不断拓展 模式日益丰富 质量持续提升 [16] 广州模式探索 - 广州2016年率先探索老年助餐服务 设立长者饭堂 最初仅限老年人用餐 后转型为面向全社区的社区食堂 [3] - 荔湾区老年人口25万 占全区31% 政府给予餐费补助 老人套餐低于市场价 刷老年卡可享额外优惠 [5] - 转型后面临运营压力 因长者餐定价低 服务人群特定 营收有限 部分饭堂勉强维持或面临停业 [5] - 解决方案为拓展服务对象 吸引年轻群体 通过增加客流量提升营收能力 同时保持对老人优惠 [7] - 政府建立监督机制 监测各饭堂老人用餐数据 未达标者将被约谈 [9] 杭州模式创新 - 杭州市探索由专业社会餐饮企业经营老年食堂 如西湖区引入智慧餐厅运营老年助餐服务 [11] - 中宙餐厅进行适老化改造 包括防滑地面 圆角桌椅 增设服务员 调整菜品等 [14] - 政府提供三方面支持:按老人用餐人次补助 协助申请商用水电改造 与外卖平台合作降低配送费至5元以内 [14] 运营模式比较 - 广州模式通过扩大客群实现规模效应 杭州模式借助专业餐饮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7][11] - 两种模式均强调可持续性 广州侧重"以青养老" 杭州侧重"专业运营" [7][11] - 民政部倡导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参与机制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