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服务

搜索文档
高考生挤爆整形科
虎嗅· 2025-07-18 08:53
高考后医美消费趋势 - 高考后首周近视眼手术订单环比激增108%,牙齿美白增长30%,轻医美项目预约量全线增长约30% [2][8]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学生患者增长10%-30%,整形美容中心7-8月手术量月均增加100+台 [7] - 预计7月底至8月底将迎来医美消费波峰,毕业生成为主导消费群体 [8] 医美消费群体特征 - 18-24岁人群与医美相关内容互动频率最高(33.76%),18岁以下未成年人占比达12.43% [21] - 四级及以下城市医美人群占比38.4%位列第一,广东、山东、江苏、四川为医美大省 [26] - 61.9%消费者计划2025年医美预算在1万元以下,轻医美成为新宠 [30][32] 医美市场结构变化 - 医美消费呈现明显下沉趋势,低线城市熟人推荐模式加速市场渗透 [25] - 轻医美项目因创口小、恢复快、价格低(1万以下占比61.9%)更受年轻群体青睐 [28][30] - 传统整形手术量下降,注射类等非手术项目占比提升,呈现"动刀少打针多"特征 [29] 医美项目风险数据 - 面部轮廓改造存在大出血、神经损伤(面瘫)等风险 [33] - 假体隆胸可能出现包膜挛缩、假体破裂等并发症 [33] - 鼻综合整形存在假体穿出、呼吸功能受影响等风险 [33] - 注射填充可能导致皮下结节、肉芽肿形成等问题 [33]
新氧20250701
2025-07-02 01:24
纪要涉及的公司 新氧公司,成立于 2013 年,2019 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一家打通医美上中下游产业链的企业 [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布局**:公司主要有三个业务单元,中游是互联网线上平台业务,通过新氧 APP 向入驻医美机构收取信息服务费和佣金;上游收购武汉奇致激光,代理韩国东邦玻尿酸产品,推出新氧珍品系列;下游以新氧青春诊所为核心业务 [2][3]。 2. **业绩预期**:2025 年总营收预计 15 - 16 亿元,Top 业务贡献 5 - 6 亿元,连锁业务约 6 亿元,上游业务约 3 亿元,Q4 集团层面可能单季度盈利;2026 年连锁 10 家门店预计成功爬坡,上游推出新品贡献几千万元收入 [3][12]。 3. **门店情况**:截至目前已开 31 家新氧青春诊所,2025 年计划扩至 50 家,集中在一线城市;成熟期门店月均收入 450 - 500 万元,成长期约 300 万元,磨合期约 100 多万元;成本结构中营销 15%,耗材 49% - 50%,人员 12%,房租水电 10% - 15%,设备折旧 10% [2][3][6][7]。 4. **客户群体**:目标客户为 25 - 45 岁有审美认知的女性,30 - 35 岁消费能力最强,复购率 60% - 65%;主要通过老带新、私域转化和小红书/大众点评投流获客,人均获客成本约 700 元 [2][8][9][10]。 5. **产品情况**:2025 年推出韩丽多卡因塑形透明质酸、新水光针等新产品,自有品牌进货成本低,性价比高;2026 年计划推出自有童颜针、丝素蛋白等上游产品 [13]。 6. **加盟合作**:加盟合作机制在谈判阶段,初步设想按加盟商月营收收 15%,业务爬坡成功后从净利润收 20%左右;加盟商多为有酒店或健身房连锁经验的富裕人士 [18]。 7. **盈利情况**:成熟期门店净利润率 15% - 17%,2025 年底预计 10 家成熟期门店月利润总计约 500 万元,2026 年中旬成长期门店预计达类似盈利水平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私域运营**:私域用户基盘接近 110 万,较 2024 年的 70 多万增长显著,转化率 15% - 20% [11]。 2. **人才情况**:有 120 名全职医生,收入中位数 3.8 - 4 万元,人才流失率正常 [24][25]。 3. **管理模式**:线上统一管理,线下门店不接触现金,中后台数据看板监控运营,确保连锁商业模型高效运作 [27][28]。 4. **竞争情况**:与和颜医美、美丽田园模式有相似处,但新氧模式较为独特 [28]。
95后中国男生,成了医美圈财神爷
虎嗅· 2025-06-28 23:00
医美行业趋势 - 95后男性医美用户激增,正在影响国内医美市场 [2] - 医美机构针对95后男性专门招聘市场开发专员并迭代产品手册 [3] - 国内医美技术和产品发展促使部分95后男性从日韩转向国内消费 [4] - 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约11%,远低于韩国的20.5%和美国的17%,但男性医美消费年增长率超20% [11]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男性消费者比例将突破30% [11] 男性医美消费特征 - 男性医美用户复购周期较女性更长,TOP3偏好品类为紧致提升(17.8%)、鼻头整形(13.5%)和下颌(5.6%) [4] - 男性平均客单价是女性的2.75倍,更追求自然、隐秘的微调效果 [13] - 20-40岁男性最常做基础皮肤清洁项目(几百元)和除皱针(几百到两三千元) [5] - 男性医美需求呈现明显年龄分层:00后爱皮肤管理,80后热衷抗衰与毛发管理,95后是争夺焦点 [8] - 95后男性偏爱光子嫩肤、水光针等轻医美项目,以维持少年感和解决皮肤问题 [10] 消费动机与行为 - 95后男性医美主要动机为提升择偶竞争力和职场形象 [7][9] - 社交媒体对95后男性医美消费影响权重急剧放大 [10] - 男性消费决策快,很少货比三家,更关注医生专业度和资质 [14] - 20-30岁年轻男性几乎每月到店消费,注重保养,复购率较高 [11] 市场机会与挑战 - 男性植发和腹肌塑形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18] - 医美机构面临上游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和营销新规带来的利润压力 [12] - 男性用户获客成本高,需要更精准的投放方式 [13] - 市场对医美机构信任度和包容度不足是潜在消费力释放的瓶颈 [12] 未来展望 -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国内男性医美将占20%-30%市场份额 [19] - 部分连锁医美机构已开始单独布局男性医美业务 [18] - 新氧线下轻医美门店将重点布局互联网大厂和商圈商场 [20]
新氧昨美股股价涨近42% 营收降亏损加剧核心业务滑坡
中国经济网· 2025-06-24 09:20
公司股价表现 - 新氧科技昨日股价大涨41 88% 收盘报1 66美元 [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收14 67亿元 同比下滑2 09% 毛利润8 99亿元 同比下滑5 72% 净亏损5 87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2 97亿元 同比下滑6 6% 净亏损3310万元 同比扩大56 13% 毛利率从63%降至49% [1] 业务结构变化 - 传统支柱业务"信息与预约服务"收入从2023年11 51亿元降至2024年9 29亿元 占比从100%缩水至63 4% [2] 行业竞争格局 - 抖音 小红书等新兴平台分流医美机构广告预算 [2] - 阿里健康 美团等综合平台凭借流量优势抢占市场 导致平台订阅机构数量锐减 [2]
向医美终端转型 新氧周一大涨41.88%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7:26
股价表现 - 周一收盘时新氧股价大涨41.88%至1.66美元/股,市值达1.66亿美元,为在美上市中概股涨幅最高[1] - 前一交易日股价已上涨15.84%,公司股价长期低迷[1] - 2019年5月上市首日上涨31.88%,股价从13.8美元涨至18.2美元,市值达18.23亿美元(约123亿元人民币)[1] - 公司一度计划在市值5亿美元时退市[1] 业务表现 - 一季度平台信息服务订阅机构数减少导致信息及预约服务收入同比下降34.1%至1.429亿元(1970万美元)[1] - 医疗设备订单量下降导致医疗器械销售及维保服务收入同比下降35.7%至5560万元(770万美元)[1] - 轻医美连锁业务收入达9880万元,同比增长551%[1] - 预计2025年Q2线下连锁收入将达1.2亿至1.4亿元,同比增长337%至410%[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3年创立,最初为互联网医美平台,依靠医美机构广告收入及中介业务实现营收[2] - 2016-2018年营收从0.49亿元增至6.17亿元,复合增速达254.85%[2] - 2024年11月推出轻医美连锁品牌"新氧青春诊所",通过集中采购、自建产品管线降低成本[2] - 目标将单店坪效提升至同类型机构的3~5倍,主打"性价比"竞争力[2] 连锁业务进展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全国九大城市运营23家医美中心,18家已实现月度运营现金流为正[2] - 季度核销项目超92900个,同比增长989%[2] - 季度核销付费用户超45500人次,同比增长874%[2] - 活跃用户数突破7.57万人,同比增长846%,用户黏性增强[2] 行业竞争与争议 - 阿里健康、美团等综合平台及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分食B端客户,公司竞争力衰退[2] - 近期因"奇迹童颜"项目与圣博玛产生争议,5999元/支的定价远低于官方指导价1.88万元/支[3] - 圣博玛质疑产品存在"正品风险与操作隐患",公司回应称产品支持UDI验真且医生资质合规[3]
2025年光子嫩肤服务品牌推荐:消费需求多样化催生个性化与科技融合创新
头豹研究院· 2025-06-23 12: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2025年光子嫩肤服务市场展开研究,指出行业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外发展差距有限,未来随社会对医美接受度提升将进一步增长,分析了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并推荐十大品牌,还阐述了行业规范化、个性化与科技融合、连锁化与数字化运营的发展趋势 [4][6][27] 各部分总结 市场背景 - 光子嫩肤属能量治疗类医美,通过光电器械操作实现美白嫩肤,行业发展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国产设备诞生于21世纪初,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增长 [4] - 光子嫩肤是脉冲光能量治疗,属非手术类医美,用非相干强脉冲光低能量密度非剥脱方式治疗,波长550 - 1200MM,短波治色素沉着和血管病变,长波治皮肤损伤和老化 [5] - 1998年光子美容技术提出并应用,2001年光子嫩肤技术正式介绍且国产设备诞生,2004年美国产品上市,2013年复星医药控股飞顿激光,2021年新氧收购奇致激光且美白嫩肤项目同比增长416.54%,行业发展受光学技术驱动,国内与国际发展相近,设备供应商格局变化大,需求上升 [6] 市场现状 - 2017 - 2022年中国光子嫩肤行业市场规模从8.2亿元增至24.2亿元,预计2023 - 2027年从27.0亿元增长到48.0亿元,历史增长因诊疗次数增加,未来需求旺盛且监管趋严使服务成本提升 [7] - 供给端活跃,本土企业布局推动国产设备突破,行业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型,产业链规模化效应凸显,供给能力升级 [8] - 需求强劲,非侵入性、低恢复期契合消费者需求,用户群体多元化,消费升级倒逼供给端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9][10]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从代表性门店光子嫩肤TOP项目销售量、行业深耕度、项目数量三个维度评估企业 [11] - 行业竞争格局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以晶肤为代表竞争力强,第二梯队以美莱为代表部分项目突出,第三梯队以爱思特为代表竞争力弱 [14][15] - 推荐艺星医美、美莱医美、伊美尔、医美国际、联合丽格、爱思特、华韩医疗、晶肤医美、米兰柏羽、瑞丽医美十大品牌,并阐述各品牌优势 [16][17][18][19][20][21][23][24][25][26] 发展趋势 - 政府监管增强,行业向规范化运营转型,形成统一标准和流程,提升服务安全性和可靠性,巩固市场地位 [27] - 消费需求多样化,服务向定制化演变,技术突破吸引年轻客群,男性市场和银发经济促使开发专属套餐,拓展细分场景 [28] - 头部机构布局连锁化与数字化模式,降低成本、精准获客、提升坪效和客户粘性,行业资源向规模优势企业集中,领先者构建长期壁垒 [29]
美版超声刀成抗老新宠,精准抗衰引领新趋势
搜狐网· 2025-06-20 07:50
美版超声刀技术优势 - 美版超声刀被誉为"提拉紧致天花板",具有优越的提拉紧致效果,帮助求美者实现变V脸的梦想 [1] - 技术通过美国FDA认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权威认可,通过高能聚焦超声精准作用于筋膜层(SMAS),收紧松弛肌肉组织,拉提下垂肌肤,效果持久 [3] - 搭配实时影像技术(DeepSee™),医生可实时观察皮肤构造,根据个人皮肤状况调整治疗深度与能量,实现定制化治疗 [3] - 采用Ulthera®专用探头,可针对不同深度(1.5mm、3.0mm、4.5mm)调整,精准治疗表皮层、真皮层、脂肪层到筋膜层 [3] VelyB医院的专业服务 - 医院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经过专业培训,能根据求美者面部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6] - 提供多种发数选择(100发、300发、600发),满足从轻微肌肤松弛到严重面部下垂的不同需求 [6] - 注重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求美者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 [6]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抗老需求日益增长,美版超声刀成为抗老领域的王牌项目 [1] - VelyB医院凭借专业医疗团队和先进设备,将美版超声刀抗衰效果发挥到极致,引领精准抗衰新潮流 [1][6] - 医院在医美领域具有深厚底蕴和良好口碑,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医美技术和设备 [6]
2025年水光针服务品牌推荐:揭秘女明星的透亮肌秘诀,水光针如何打造发光肌肤?
头豹研究院· 2025-06-19 12: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水光针是注射类医美里中胚层疗法的典型服务项目,未来中国水光针行业供需持续增长的趋势将持续至2027年,行业将朝着规范化、技术标准化、个性化与科技融合、连锁化与数字化运营方向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水光针是注射类医美里中胚层疗法的典型服务项目,属于非手术类医美服务,中游医美机构提供的水光针服务项目多元化,未来中国水光针行业供需持续增长趋势将持续至2027年 [5] - 水光针即水光注射技术,具有补水保湿功效,通过特制注射工具和负压系统将注射物注入相应部位,达到皮肤年轻化效果,其注射参数可通过电脑设定 [6] - 中胚层疗法出现较早,水光针真正兴起于千禧年后的韩国,国内水光针行业标志性事件是国产交联透明质酸真皮填充剂“润百颜”获批上市,现阶段国产品牌凭价格优势发力大众市场 [7] 市场现状 - 2017 - 2022年中国水光针行业市场规模从3.7亿元增至9.0亿元,2017 - 2019年国内医美市场高速发展,2020 - 2022年发展受限;预计2023 - 2027年将从10.3亿元增至15.5亿元,经济向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观念转变、渗透率提升和监管趋严是未来规模增长的驱动力 [8][9] - 供给端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合规化进程加速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类水光针是核心赛道,无创水光技术推动供给升级,但面临合规产品稀缺和技术壁垒高的挑战 [10] - 需求端持续扩容,消费者对“安全、高效、便捷”的需求驱动行业迭代,无创水光抢占市场,定制化需求增长,但存在教育缺口 [11]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品牌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评估维度包括代表性门店的水光针TOP项目销售额、单一水光针项目个数和水光针项目覆盖广度 [13] - 中国水光针行业竞争者多为私立医美机构,竞争格局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以艺星为代表,第二梯队以美莱和联合丽格为代表,第三梯队以晶肤和华韩为代表 [16] - 推荐美莱医美、艺星医美、连天美、医美国际、瑞丽医美、晶肤医美、米兰柏羽、联合丽格、爱思特、华韩医疗十大品牌,并介绍了各品牌的优势 [17][18][19][20][21][22][23][24][25][26] 发展趋势 - 合规化与标准化进程加速,行业准入门槛提升,非合规产品逐步退出市场,头部品牌建立竞争壁垒,合规性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27] - 技术升级与场景延伸,无创水光技术效果显著,水光针服务功能复合化,机构提供个性化方案提升复购率和客户粘性 [28] - 区域下沉与价格分层,二三线城市门店和区域品牌吸引消费者,价格带覆盖全场景,中端市场成增长主力,头部集团通过连锁化和数字化提升市场渗透效率 [29]
星荣整形×复锐医疗科技医美创新研发中心挂牌成立
搜狐财经· 2025-06-11 01:57
合作成立研发中心 - 复锐医疗科技与星荣整形联合成立"复锐×星荣医美创新研发中心",标志着双方在医美领域的合作进入"产学研医"深度融合新阶段 [1] - 该中心将依托复锐医疗科技在能量源设备领域的全球技术积累,结合星荣整形的临床资源,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品转化的全链路创新体系 [3] - 中心将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引入前沿医美技术,聚焦新材料、新技术、新疗法的研发 [4] 产品研发与临床应用 - 双方围绕复锐医疗科技核心产品达希斐®展开深度技术协作,研讨产品本土化临床应用和注射剂量精准化方案 [3] - 美国专家Dr. Jeffrey Hsu分享了达希斐®的临床应用案例,针对不同年龄层、皮肤类型及美学诉求实现精准剂量调控 [3] - 专家团重点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化剂量调控实现疗效持久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平衡,并研讨面部动态区的个性化注射方案 [3] 未来发展规划 - 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通过技术共享与生态协同提升医美产品的临床价值 [8] - 中心将通过本土化创新与培训体系,赋能行业人才,推动中国医美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 [4] - 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卓越的个性化美丽健康体验之旅 [8]
提前涨停!筹划控制权变更
中国基金报· 2025-06-05 03:31
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浩亮、林若文正在筹划股份协议转让事宜,具体方案尚待沟通确定,股票自6月5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 公司大股东正在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事宜,除此之外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2] - 此次控制权变更源于控股股东的主动筹划,具体受让方身份、转让比例及交易对价等核心条款尚未披露 [4][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在加速从母婴消费品主业向"母婴用品+医美服务"双主业架构转型 [5] - 2024年公司在持有韩妃投资49%股份的基础上,又收购了珠海韩妃和中山韩妃各51%股份,拓展医美服务领域布局 [5] - 2025年度公司将并表珠海韩妃和中山韩妃,形成双主业格局 [6] 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达到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标准 [2] - 6月4日公司股价以5.08%涨幅封死涨停,收报6.21元/股,总市值升至21.99亿元 [9] - 4月29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42.11%,在ST板块中表现强劲 [9] 财务状况 - 2024年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531.68万元,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因此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0]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7606.33万元,同比增长74.85%,主要系报表合并范围增加耀美科技、珠海韩妃及中山韩妃所致 [10]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17.42万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