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搜索文档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14: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长镜头」上半年净利增长371.55%,光线传媒告别“单片赌注”,《哪吒2》之后做起长线生意
华夏时报· 2025-08-27 08:50
核心观点 - 光线传媒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71.55%至22.29亿元,主要受益于《哪吒2》等高票房影片贡献,但电影行业存在票房热度与实际收益的显著差距 [2][3] - 公司正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通过衍生品业务和游戏布局平滑业绩波动,但转型成效仍需时间验证 [5][7] - 电影产业链收益分配模式导致出品方分得不足票房50%,爆款电影需分摊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多出品方投资模式进一步稀释单家收益 [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2][3] - 报告期内影片总票房约154.63亿元,其中《哪吒2》票房154.46亿元 [3] 电影业务动态 - 已上映影片包括《花漾少女杀人事件》《东极岛》《非人哉:限时玩家》 [3] - 定档影片《三国的星空》将于10月1日上映 [3] - 储备真人电影项目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 [3] - 推进中动画项目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茶啊二中2》 [3] - 动画团队规模超170人,预计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目标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3] IP运营转型 - 内部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计划继续扩充团队规模 [5] - 衍生品业务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核心围绕"哪吒"IP展开 [5] - 同步推进"大鱼海棠""张缤智和王焕君"等IP运营 [5] - 哪吒IP卡牌持续推新,二手市场出现按斤售卖现象(单价低至6.6元/斤),反映市场热度与过剩现状 [6] 游戏业务布局 - 与合作方共同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 [7] - 首款3A游戏已在制作中,公司具备视觉特效优势但缺乏玩家心理把握经验 [8] 行业特性分析 - 出品方与制片方分得票房收益不足总票房50% [4] - 多出品方投资模式成为行业趋势,虽分散风险但稀释单家收益 [4] - 爆款电影需承担高额渠道分成和宣发费用,且内容研发投入与产出存在时间差 [4] - IP衍生品业务需依赖持续爆款内容维持热度,否则面临影响力衰减风险 [7]
暑期档票房破百亿!无锡跻身全国20强
新华日报· 2025-08-27 06:5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0亿元 [1] - 江苏省贡献超11亿元票房 [1] - 现象级电影《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超27亿元领跑暑期档 [1] 城市票房排名 - 无锡位列全国城市票房榜第18名 [1] - 无锡进入全国城市票房榜前20名与本地电影产业政策及市场联动密切相关 [2] 无锡地区热门影片数据 - 最受欢迎三部电影为《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东极岛》 [1] - 场均上座率达60%-70% [1] - 《南京照相馆》在无锡地区票房超3100万元 [1] - 《东极岛》上映次日全国票房破亿元 [1] 影片成功因素分析 - 《南京照相馆》题材契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背景 [1] - 文艺表达方式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 [1] - 主创团队8月初在无锡路演拉动人气 [1] - 《浪浪山小妖怪》通过二维手绘制作和社会议题捕捉形成口碑传播 [1] - 《东极岛》路演产生良好虹吸效应 [1] 本地产业支持 - 《南京照相馆》由无锡立项出品 [2] - 《东极岛》在无锡开机并完成大量拍摄工作 [2] - 影院针对学生和"苏超"球迷推出促消费惠民活动 [2]
电影票房破 10亿元人民币,IP授权“火出圈”--“浪浪山小妖怪”何以“取真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7 06:22
核心观点 -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突破10亿元人民币 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并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1] - 电影通过IP开发与超30家知名品牌合作 推出800多款授权衍生品及自研文创产品 拓展电影触达范围并激发多行业创新能力和消费动能 [1][4][6] 票房表现 - 截至8月18日累计票房破10亿元人民币 [1] - 上映首日上海联和电影院线周边衍生品销售金额超700万元人民币 美罗城动漫主题影院单店文创周边销售金额达周末同期4倍 [5] 内容创作 - 电影为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 由上影集团旗下上美影和上影元等出品 [1] - 采用"去主角化"叙事方式 通过现代语境激活经典《西游记》题材 聚焦四个"无名小妖"的故事引发观众共鸣 [2] - 视觉呈现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光影空间感 形成"笔墨意镜"风格 [3] IP开发与商业化 - 与阿维塔 伊利 瑞幸等30多家知名品牌达成合作 产品覆盖汽车出行 餐饮茶饮 图书出版 卡牌潮玩等细分领域 [4] - 衍生品包括毛绒玩具 潮玩 文创等800多款 其中毛绒类产品最受欢迎 生活用品类如双面情绪抱枕和披风毯也受青睐 [4] - 推出《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游戏 剧情设定在电影高潮之后 拓展IP商业开发想象空间 [7] - 在影城推出"嘻游日"主题活动 打造沉浸体验式"浪浪山小宇宙" 探索IP撬动线下经济新模式 [6] 版权运营策略 - 挖掘电影与观众情感共鸣内容 如葫芦水壶 工牌卡套 双面情绪挂偶等产品 [7] - 尊重原创内容表达 从电影场景 角色性格 经典台词中寻找创意灵感 确保衍生品为故事有机延伸 [7] - 注重差异化与优势互补 在材质 功能 价格区间 目标人群上区分 实现产品形态和受众覆盖互补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IP商业化使电影影响力超越传统影迷圈层 触达更广泛消费群体 [6] - 参考迪士尼2024年品牌授权产品全球销售额达620亿美元案例 显示IP授权市场潜力 [8] - 上影集团未来将以全产业链优势通过"电影+"开拓更多"非票"收入比例 让IP价值在文旅 餐饮 零售等领域持续释放 [8]
电影宣发,为什么越来越抽象?
36氪· 2025-08-27 04:20
电影市场表现 - 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上映10天票房达6.6亿元 截至8月18日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 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1] - 影片凭借水墨画风和情感表达成为暑期档黑马 与《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并列国产动画力作 [1] 宣发事件影响 - 8月10日小红书"薯你最懂浪浪山"活动邀请傅首尔和苏敏作为嘉宾 其发言将电影温情主题强行关联女性议题引发争议 [2][4] - 傅首尔在映后分享中谈论离婚带娃经验 将"家庭温情"解读为"个体觉醒" 苏敏将"猪妈妈"形象与自己"逃离家庭"经历类比 [4] - 事件导致官微涌现"退票"评论 豆瓣评分从8.6分暴跌至7.8分(后回升至8.5分) 猫眼数据显示8月10日后票房增势明显趋缓 [7] 行业营销现象 - 电影宣发普遍存在营销方式与影片内容脱节现象 包括设置偏离主题的互动话题、加入网络热梗与主创尬舞等 [9] - 《茶啊二中》因"打工人边工作边看电影"短视频被质疑摆拍 《忠犬帕尔马》安排宠物狗观影制造"狗都看哭了"场面 [9] - 片方付费邀请群演在特定时段呈现飙泪等反应 费用为200-1000元/人 经剪辑加工后制成具有情绪冲击力的宣发物料 [13][14] 营销模式演变 - 2011年《失恋33天》以890万元投资获3.5亿元票房 通过微博制造话题开启互联网宣发热潮 [11] - 2017年《前任3》以5000万元宣发成本获19.42亿元票房 通过短视频平台投放"情绪炸弹"引发二创热潮 [11] - 2015年票房过亿的75部电影中63部与微博合作 合作影片票房占全年总票房82% [19] 行业现状与问题 - 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425.02亿元 较2023年下滑23% 低于10年前水平 国产影片425部 进口影片76部 [17] - 资本倾向"流量优先"策略 2014年起流量明星大规模进军影视行业 形成"大IP+流量明星=10亿票房"模式 [19] - 《上海堡垒》投资3.6亿元但豆瓣评分仅2.9分 票房1.2亿元 因经费过度倾向流量明星和宣传导致内容漏洞百出 [20] - 《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票房成功影片被批评"情绪大于故事" 过度依赖社会情绪营销 [20] 核心矛盾与趋势 - 电影路演核心价值在于真实记录观众反应 但名不副实的宣传易误导预期 如《一闪一闪亮星星》电影退票率达18.1% [16] - 行业存在"重营销、轻内容"痼疾 制作方压缩剧本开发等核心环节成本 导致内容空洞、表演苍白、叙事粗糙 [19][20] - 社交媒体使用户习惯不加判断接受信息 大多数观众难以识别摆拍物料 部分影片甚至依靠"黑红也是红"逻辑获取流量 [14]
上海电影(601595):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IP运营加速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8-27 00:25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3.62亿元 同比下降5.0% 归母净利润5376万元 同比下降20.4% 扣非归母净利润3441万元 同比下降20.1% [1] - 2Q25收入1.14亿元 同比下降33.0% 归母净亏损1151万元 扣非归母净亏损1619万元 [1] - 2Q25毛利率8.5% 同比显著下滑 电影放映业务受票房低迷影响 因成本刚性产生亏损 [2] 影院运营 - 1H25全国电影票房292.31亿元 同比增长23% 但二季度票房表现相对平淡 [2] - 公司直营影院1H25含服务费票房2.73亿元 全国影投排名第11 较去年同期提升2名 [2] - 公司引入特色运营模式 融合观影、互动娱乐、IP场景及社交功能 打造差异化沉浸式消费体验 [2] IP运营发展 - 投资公司上影元1H25收入4006万元 净利润1310万元 较去年同期下滑 主因上半年授权较少 [3] - 《浪浪山小妖怪》猫眼预测总票房超16亿元 与4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 IP衍生产品SKU达800余个 [3] - 动画番剧《中国奇谭2》已发布预告 预计4Q25上线 IP商业化进程加速反哺内容创作 [3] 产融合作与AI布局 - 投资企业珞博智能发布首款AI产品"芙崽" 计划开发AI大模型技术为核心的Z世代情感陪伴潮玩 [4] - 联合字节跳动、阶跃星辰、智象未来、港科大、沐曦股份等AI生态伙伴 拓展IP运营新路径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25/26年盈利预测 当前股价对应29.9/27.0倍25/26年EV/EBITDA [5] - 上调目标价8.6%至38元 对应36/32倍25/26年EV/EBITDA 较现价有17.6%上行空间 [5]
舒淇导演作品冲“金狮”,贾樟柯开讲大师课,中国元素点亮威尼斯
环球时报· 2025-08-26 23:09
华语电影及影人参与情况 - 舒淇执导首部长片《女孩》入围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狮奖 该片探讨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 具有上世纪80年代怀旧风格[3] - 蔡尚君导演作品《日掛中天》入围主竞赛单元 由张颂文和辛芷蕾主演 讲述犯罪题材故事 将于9月5日全球首映并入围多伦多电影节[3] - 梁朝伟出演匈牙利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新作《寂静的朋友》 在第三个故事中饰演香港神经学家[4] - 蔡明亮纪录片《回家》入围非竞赛单元 片长65分钟 聚焦老挝移民题材[4] - 赵涛担任主竞赛单元评委 与6位国际影人共同决定奖项归属[4] - 贾樟柯获邀举办大师班 于8月30日在电影节讲述艺术创作理念[4] 电影节整体阵容及特色 - 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于8月27日至9月6日举办 共21部影片角逐金狮奖[1][5] - 德国电影大师沃纳·赫尔佐格获终身成就奖 由科波拉在开幕式授奖[5] - 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新作《恩典》作为开幕片亮相[5] - 政治题材作品包括裘德·洛饰演普京的《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和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炸裂白宫》[5] - 好莱坞明星乔治·克鲁尼主演《影星杰·凯利》 朱莉娅·罗伯茨凭借《猎杀之后》亮相[5] - 韩国导演朴赞郁新作《无可奈何》讲述失业者犯罪故事[5] - 入围影片平均放映时间达2小时15分至2小时30分 排片难度较大[5]
“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22
行业创作趋势 - 青年电影工作者通过更新创作思维 包括思想认识 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之新 主动折射历史光芒并引导观众思考历史题材作品的深层意义 [2] - 电影创作强调从生活中捕捉故事和观照现实 必须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情感真实的人物 以满足观众变化的需求 [2] - Z世代观众与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深度绑定 推动行业进入创作者与观众共创的时代 移动智能网络使评论和剪辑技术普及 [2] 观众与市场动态 - 年轻观众主体性增强 不接受说教或刻意讨好 其生活经历和情感接触已超出职业创作者想象 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以跟上观众 [3]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 使用率达93.8% 观众习惯碎片化叙事 但对电影长叙事的情感留存价值认可 [3] - 电影不必与短视频比快 而应专注于抓住人心 通过高时间成本媒介讲好故事 起步往往90分钟 以独特表达留住情感 [3] 技术与工业化进展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线流媒体后引发寻宝热 细节被逐帧挖掘 体现国产动画和电影的工业化水准 [5] - 制作团队分散在31个城市和138家公司 通过标准化和手把手教学实现画风统一 解决大规模协作难题 [5] - 人工智能 虚拟拍摄 云协作等技术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 改变电影创作逻辑与方法 但传统电影技艺仍是技术承载的基底 [5] 文化内涵与视觉美学 - 国产动画如《哪吒之魔童闹海》《浪浪山小妖怪》《长安三万里》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 契合青年观众文化自信 [3][4] - 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在美术设计 角色表演和渲染合成中汲取宋画气韵 留白意境和细腻笔触 使每帧画面流淌东方美学血液 [4] - 有生命力的故事从生活中长出 回归电影创作本源 从故事 人物 真实和打动人的地方出发 技术无法替代人间烟火和人情微妙 [4] 行业活动与领导致辞 -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在长春举办 近50名青年电影工作者围绕电影和观众在一起的主题 探讨创作实践与时代人民需求结合 [1] -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表示 中国电影未来根基在于生生不息的力量 希望青年成为拥抱新观众 技术变革和文化坚守的新力量 [6]
努力呈现动画美学的中国气派(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8-26 22:22
核心观点 - 影片通过将传统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实现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并刷新国产二维动画票房纪录 [1][2] - 创作团队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中式审美探索方面取得突破 形成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叙事视角 [2] - 作品成功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体现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关系和品格追求 [3] 市场表现 - 影片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 [1] - 作为暑期档电影获得大众认可和喜爱 [1] 创作理念 - 采用小人物视角增强观众代入感 聚焦普通人故事 [1] - 将当代人的理想困境 快乐悲伤融入传统神话叙事 [1][2] - 追求情感共振 旨在带给观众温暖和力量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故事构思源自《西游记》但采用原创"补写"方式 非简单改编 [2] - 世界观遵循原著逻辑但采用全新视角演绎 [2] - 传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风格 结合当代审美进行创新 [2] - 以国画风格为基础 采用留白 晕染等传统技法 [2] - 融入西方绘画的透视 光影 结构等表现技法 [2] - 借鉴连环画绘画手法 参考戴敦邦 刘继卣等画家白描技法 [2] 文化内核 - 展现中国人特有的家庭情感关系 如母子亲情和报喜不报忧 [3] -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舍生取义品格 [3] - 反映"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的传统价值观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动画发展势头良好 呈现多元化 专业化趋势 [3] - 创作需要扎根人民 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 [3]
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 青年电影工作者畅谈——“从生活中来,到观众中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49
行业创作趋势 - 青年电影工作者在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探讨创作理念更新 包括思想认识 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之新 [1][2] - 历史题材作品寻求历史记忆与现实世界呼应 引导观众思考身份认同与未来方向 [2] - 类型片创作需突破旧有套路 塑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情感真实的人物形象 [2] 观众需求变化 - Z世代观众与互联网 社交媒体和智能设备深度绑定 主体性增强 不接受说教或刻意讨好 [2][3]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0亿 使用率达93.8% 观众习惯碎片化叙事 [3] - 电影需与短视频差异化竞争 注重情感留存而非速度比拼 [3] 技术应用与工业化 - 电影工业化水平提升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标准化和手把手教学协调31个城市138家公司团队 [5] - 人工智能 虚拟拍摄 云协作等技术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应用 改变电影创作逻辑与方法 [5] - 技术需与传统电影技艺相辅相成 避免迷失在技术奇观中 [5] 传统文化挖掘与创新 - 国产动画电影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 契合青年观众文化自信 [3][4] - 《聊斋:兰若寺》在美术设计 角色表演和渲染合成中汲取宋画气韵与留白意境 [4] - 《长安三万里》引发唐诗热和传统文化热 展现传统文化IP价值 [3] 市场表现与作品案例 - 《哪吒之魔童闹海》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口碑和票房天花板 [3] - 《浪浪山小妖怪》使传统二维动画再度受到市场关注 [3] - 流媒体平台上线后引发逐帧挖掘细节的寻宝热 体现作品工业水准 [5] 创作本源与产业未来 - 有生命力故事需从生活中生长 回归故事 人物和真实本源 [4] - 电影产业未来系于青年创作者 需拥抱新观众和技术变革 [6] - 青年电影人成为实现电影强国梦想的新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