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影仪
icon
搜索文档
低价不再是出海四小龙的必选之路
虎嗅APP· 2025-04-28 00:04
中国制造出海策略转型 - 低价策略曾是中国企业打开海外市场的金钥匙,凭借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但如今面临利润压缩和品牌缺失的困局 [4][6] - 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导致政策红利消失,如美国对华关税加征至145%并取消800美元以下产品关税豁免,清关费用占低价商品售价比例高达30% [6] - 行业共识认为未来只有具备资质的大品牌和优质产品才能持续出口,依赖低价策略的商家将被淘汰 [6] 技术驱动的高端化突围案例 - Magcubic通过LCD技术升级实现差异化,其投影仪成本仅为DLP方案的一半,首款产品定价50-70美元,后续超短焦机型单价提升至149美元仍比竞品便宜60%,年出货量达120万台 [11][12][13] - 美的通过U型空调设计创新打入北美中高端市场,售价359美元(竞品区间200-500美元),解决了窗机30年未变的噪音和开窗痛点 [15] - 宇树科技四足机器人Unitree B2-W定价40万,技术参数领先(速度20公里/小时、负重120kg),利用技术代差创造定价权 [15][16] 跨境电商平台战略调整 - Temu推进半托管和本对本模式,瞄准亚马逊头部卖家及本土品牌,半托管售价为亚马逊7-9折,本对本85折,通过补贴争夺中高端客群 [21][22] - SHEIN允许第三方卖家与亚马逊同价,不强制打折以吸引中高端卖家 [23] - 速卖通推出"百亿补贴"计划,目标2025年扶持1000个品牌实现年销百万美元,并充当供应链资源整合者(如促成京东方与Magcubic合作) [24] 区域市场竞争态势 - 韩国市场呈现两种策略交锋:Temu月活823万(排名第三)靠强力招商和运营支持扩张,速卖通月活912万(排名第二)通过品牌路线实现85%成交额占比 [26][27] - 平台战略转向中高端市场的核心逻辑是撕掉"廉价"标签,跨境电商战役终局或为品牌溢价能力竞争 [28]
低价不再是出海四小龙的必选之路
虎嗅· 2025-04-27 13:52
行业趋势 - 低价策略曾是中企出海的主要手段,但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化及关税政策变化(如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关税豁免)导致低价模式难以为继,清关费用可能占售价30%[2] - 行业共识转向技术升级与品牌化,供应链、贸易商、品牌主需共同突破价格围城[2][10] - 跨境电商平台(如Temu、SHEIN、速卖通)同步调整策略,瞄准中高端客群,通过补贴、流量扶持吸引品牌卖家[12][15][16] 公司案例:Magcubic - 从机顶盒白牌商转型投影仪品牌,利用京东方LCD技术突破(成本仅为DLP一半),首款产品定价50-70美元,后通过超短焦技术将单价提升至149美元(仍比竞品低60%)[4][5][6] - 技术差异化路线验证成功,年出货120万台跻身全球前十,客单价持续爬升[6][8] 公司案例:美的 - 通过OEM切入北美窗机市场后,推出U型设计创新产品(售价359美元,竞品区间200-500美元),解决噪音与窗户开合痛点,打破同质化竞争[9] 公司案例:宇树科技 - 以技术代差创造定价权,Unitree B2-W四足机器人定价40万,性能参数领先(速度20km/h、负载120kg)[9][10] 平台战略 - **Temu**:推进半托管(售价亚马逊7-9折)和本对本模式(85折),补贴抢夺中高端卖家,韩国市场月活达823万(第三)[13][14][18][19] - **SHEIN**:允许第三方卖家与亚马逊同价,吸引高客单价品牌[15] - **速卖通**:推出"百亿补贴"计划,目标2025年扶持1000个百万美元级品牌,并充当供应链资源整合者(如促成Magcubic与京东方合作)[16][19] 市场数据 - 韩国电商市场中速卖通以912万月活排名第二,成交额占比85%,Temu月活823万排名第三[19] - 投影仪高端市场(DLP机型)价格可达上千美元,Magcubic通过技术迭代实现60%价格优势[5][6]
专访极米科技田峰:车载业务“从0到1”后,将进入迅猛发展阶段
国际金融报· 2025-04-26 15:00
公司业绩与战略转型 - 202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75%至1.62亿元,实现环比扭亏,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46.81% [1] - 公司提出未来3-5年三大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家用投影出海、投入车载显示业务 [1] - 2024年获得6个车载光学定点项目,2025年3月增至8个,涵盖智能座舱和智能大灯零部件 [1] 车载业务布局与进展 - 组建300多人的独立车载团队,不共享家用业务资源,全链路闭环运营 [9][10] - 宜宾生产基地专门设立车载产线,具备镜片、镜头、光机和整机的自主生产能力 [10] - 2025年3月进入交付阶段,预计上半年产生车载业务营收,后续财报将分开展示家用和车载业务 [10] 车载产品解决方案 - 车内解决方案包括一机多投座舱投影、天幕投影和侧窗投影,支持多档悬停和全车投影矩阵联动 [2][4] - 车外解决方案包括DLP智慧大灯、像素灯模组和动态地面投影,DLP大灯支持130万像素驻车观影和5-10米100英寸投影 [5][7] - 第二代量产产品在分辨率、亮度和设计上提升,第三代产品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12]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2023年中国汽车总产值达11万亿元,占GDP近10%,首次超过房地产 [10] - 2024年全球投影机出货量2016.7万台(+7.5%),但销售额下降6.2%至92.7亿美元,中国大陆出货量下降3.1%至689.3万台 [11] - 车载投影与显示屏非直接竞争,投影具备大尺寸、无需固定幕布和介质适应性等差异化优势 [13] 业务发展策略 - 家用投影加速出海,车载业务聚焦产品力,避免价格战 [11][12] - 主机厂合作强调供应商安全和长期价值,而非低价竞争 [12] - 车载显示行业呈现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和解决方案多元化趋势 [12]
天津消协试验发现投影仪虚标问题突出 涉坚果康佳小明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06:08
核心观点 - 投影仪行业存在核心技术参数虚标和不达标问题 天津市消协测试的20台样品中 光输出、照度均匀性、色域覆盖率、噪声等关键指标存在普遍不达标现象[1][2][3] 测试样本概况 - 测试样本涵盖20台投影仪 价格区间从197.51元/台到1899元/台不等 光源类型主要为LED型[1] - 样品采购自天猫、京东、抖音三大电商平台 模拟普通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1] 光输出测试结果 - 2台样品无标称光输出值 品牌为AET X3和Rigal(瑞格尔)B2[1] - 仅1台样品光输出测试结果高于标称值的80% 品牌为Redmi RMTYY02PYS[1] - 其余17台样品光输出测试结果均低于标称值的80%[1] 照度均匀性测试结果 - 20台样品均未明示照度均匀性指标[2] - 在调节极限八灰度级模式下 6台样品照度均匀性达到60%以上 包括SAST/先科S5Pro、哈趣HQH2、大眼橙OBE_C1M、Redmi RMTYY02PYS、PHILIPS NPX345/CN和小明XMM3101[2] 色域覆盖率测试结果 - 20台样品均未明示色域覆盖率[2] - 8台样品在调节后无法分清八灰度级 亮度和对比度不可调[2] - 8台样品色域覆盖率在20%以下 4台样品色域覆盖率为20%[2] 分辨率测试结果 - 20台样品均明示了产品分辨率且全部达到标称值[2] 自动梯形校正测试结果 - 4台样品标称无自动梯形校正能力 测试结果也不具备该能力 品牌包括康佳C1、SAST/先科C2、AET X3和Rigal(瑞格尔)B2[2] - 11台样品未标称但实际具有梯形校正能力[2] - 4台样品标称且实际达到标称值 包括小明C025FCN-X3、小明XMA2101、Redmi RMTYY02PYS和小明XMM3101[2] - 1台样品希影(SIGNYEAN)标称±50° 实际测试正角度+44.9° 负角度-16.2°[2] 工作噪声测试结果 - 3台样品无标称噪声值 品牌包括康佳C1、SAST/先科S5Pro和PHILIPS NPX345/CN[3] - 1台样品Redmi RMTYY02PYS仅明示节能模式噪声值[3] - 其余16台明示噪声值的样品中 6台实际测试值在明示范围内 10台超过了明示值[3] 技术标准说明 - CVIA流明标准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制定 专为中国市场设计 考虑了更多实际使用环境因素[5] - ANSI流明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 是国际通用标准 测量条件更为严格[5] - 两种标准测试方法不同 通常认为1 ANSI流明约等于0.6-0.8 CVIA流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