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床垫
icon
搜索文档
梦百合的“首店”烦恼
钛媒体APP· 2025-05-29 03:15
梦百合0压酒店首店运营现状 - 首店于2025年3月落地上海虹桥枢纽中心,定位高端商务酒店(房价800-2000元),配备自主研发0压智能床及全屋定制家具 [1][2] - 差异化卖点包括七大智能睡眠模式、非温感0压绵专利床垫及"体验即可购"新零售模式,携程好评率达99% [3][4] - 争议点包括高端定价与目标商旅客群消费水平错配、未标配早餐、仅携程单一OTA渠道上线(飞猪/美团/抖音未覆盖) [2][5] 战略布局与财务支撑 - 公司提出2000家0压酒店扩张目标,但2024年自主品牌内销酒店业务营收2.15亿元(同比下滑2.48%),2025年Q1同比下滑21.46% [6] - 2024年总营收85亿元中境内收入不足15亿元,大规模扩张需持续资金投入,财务可持续性存疑 [6] - 家居行业跨界案例对比:慕思睡眠酒店全国仅7家,雅兰旗下仅1家产权式酒店 [7][8] 行业跨界趋势分析 - 酒店业与家居供应商双向渗透:亚朵2024年零售GMV达25.92亿元(同比+127.7%),华住推出自有睡眠产品与梦百合形成竞争 [9][10] - 体验经济驱动"酒店即展厅"模式,通过场景化消费提升产品转化率,但需解决用户购买决策链过长问题 [10][11] - 行业面临第一曲线增长瓶颈,新零售与供应链整合成为破局关键,差异化创新决定突围能力 [9][11] 技术优势与运营挑战 - 首店集成智能床(腰托调节/打鼾干预等)、曼联主题酒吧及共享办公区,强化科技+睡眠标签 [3][4] - 初期运营痛点包括维护成本高、商旅客群"体验式消费"习惯培养缓慢、虹桥区域高端酒店竞争激烈 [4][5] - 公司缺乏酒店管理经验,物业选址、服务标准化等环节存在试错成本 [4][6]
瑞典上万家企业已扎根,新时代“哥德堡号”加码投资中国
第一财经· 2025-05-18 14:05
中瑞经贸合作历史与现状 - 瑞典超过1万家企业开展对华贸易,包括宜家、爱立信、沃尔沃等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企业 [1] - 中瑞两国互为北欧地区和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对瑞典投资同比增长70% [1] - 瑞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280年前"哥德堡号"商船开启中瑞经贸合作 [1] 瑞典企业在华研发与制造布局 - 阿特拉斯·科普柯集团启用无锡压缩机技术园区,作为全球制造、研发和客户互动核心枢纽 [2] - 阿特拉斯在中国拥有4家工厂和1个高科技研发中心,坚持本地开发、本地采购、本地生产策略 [2] - 斯堪尼亚计划在中国新建重型卡车制造工厂,传拓集团中国研发中心将覆盖创新研发和车联网开发 [4] 新能源汽车与汽车产业转型 - 沃尔沃在中国拥有亚太区总部、研发中心和三大制造基地,员工约9000人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沃尔沃认为中国在软件和AI领域已从追赶变为引领 [5] - 中国汽车厂商在全球扩张并迈向高端化,本土供应商进入欧洲市场 [7][8] 人才与成本优势 - 中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达1000万人,瑞典企业需在中国等市场寻找专业人才 [7] - 中国汽车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竞争力,相同质量下能大幅降低成本 [7] 消费品与轻工业领域 - 斯帝卡在中国一线乒乓球拍市场占比约40%,2010年起在中国保持自营模式 [11] - 希丁安床垫品牌在中国市场增速全球第一,高峰期拥有300多家自营门店 [11] - 瑞典向中国出口领域包括工业设备、船舶、机器人及消费品 [9] 瑞典企业入华历程 - 改革开放后瑞典企业快速进入中国,部分企业要求供应商同步在华建厂 [9] - 爱立信1894年就将产品卖到上海,但大量瑞典企业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入华 [9]
喜临门:线上零售表现突出,期待利润率回升
信达证券· 2025-05-01 0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床垫行业龙头,短期业绩因需求不足及行业竞争加剧承压,但具备领先技术及完善产品矩阵,线上电商表现亮眼,在国补政策带动下有望在2025年回归增长并释放利润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87.29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24.8%),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22.3%);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7.30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4.0%),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19.3%) [1]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5/4.9亿元,对应PE为14.3X/13.2X/12.3X [6] - 2023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86.78/87.29/94.70/102.98/112.2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7%/0.6%/8.5%/8.8%/9.0%;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9/3.22/4.17/4.51/4.8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80.5%/-24.8%/29.3%/8.3%/7.6% [8] 品类营收与毛利率 - 2024年公司床垫/软床及配套品/沙发/木质家具分别实现营收52.7/24.4/7.2/1.7亿元,同比+5.1%/-8.4%/-6.6%/+27.5%;毛利率为38.40%/29.32%/18.75%/1.46%,同比+0.12pct/-1.13pct/-6.82pct/+0.32pct [2] - 2025Q1床垫/软床及配套品/沙发/木质家具实现营收11.3/4.1/1.5/0.4亿元,分别同比+10.0%/-18.0%/-26.0%/+59.0% [2] 业务情况 - 自主品牌零售2024年收入53.3亿元,同比-4.7%;其中线下/线上分别实现收入33.5/19.8亿元,分别同比-11.6%/+9.9%。25Q1线下零售业务营收同比-10.8%,线上销售实现29.1%增长 [3] - 自主品牌工程2024年收入5.6亿元,同比+31.0%;25Q1收入1.2亿元,同比+11.5% [3] - OEM2024年收入25.5亿元,同比+9.2%,25Q1收入4.8亿元,同比-6.1% [3] - 跨境电商2024年收入2.9亿元,同比-11.6%,25Q1收入0.6亿元,同比-22.9%,预计主因运营策略调整、增强经销质量所致 [3] 费用率与周转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33.67%(同比-0.70pct),归母净利率为3.69%(同比-1.25pct),期间费用率为28.94%(同比+1.6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43%/5.31%/1.86%(同比+1.16pct/+0.44pct/-0.21pct) [4] - 2025Q1毛利率33.44%(同比-0.02pct),归母净利率4.11%(同比-0.10pct),期间费用率29.38%,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24%/6.67%/1.97%(同比+1.08pct/+0.62pct/-0.57pct)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71.62天(同比-8.3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5.77天(同比+9.6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13.62天(同比-2.82天) [4][6] 现金流与分红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7.87亿元(同比-4.67亿元),现金分红+回购合计2.73亿元,派息率提升至84.73% [6] 技术与产品矩阵 - 公司作为睡眠科技赛道龙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基于自创的“三阶段助眠理论”成功升级柔性气囊、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 [2] - 公司床垫产品矩阵布局完善,线下深睡系列保持市场领先,线上白骑士系列2024年销售创历史新高,宝褓系列通过“健康睡眠专家”形象升级支撑高端产品线与国际市场拓展 [2]
喜临门(603008):线上零售表现突出,期待利润率回升
信达证券· 2025-05-01 02: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床垫行业龙头,短期业绩因需求不足及行业竞争加剧承压,但具备领先技术及完善产品矩阵,线上电商表现亮眼,在国补政策带动下有望在2025年回归增长并释放利润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87.29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24.8%),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22.3%);2025Q1公司实现收入17.30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4.0%),扣非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19.3%) [1] 分品类营收及毛利率情况 - 2024年公司床垫/软床及配套品/沙发/木质家具分别实现营收52.7/24.4/7.2/1.7亿元,同比+5.1%/-8.4%/-6.6%/+27.5%;毛利率为38.40%/29.32%/18.75%/1.46%,同比+0.12pct/-1.13pct/-6.82pct/+0.32pct;2025Q1床垫/软床及配套品/沙发/木质家具实现营收11.3/4.1/1.5/0.4亿元,分别同比+10.0%/-18.0%/-26.0%/+59.0% [2] 公司技术与产品矩阵情况 - 公司作为睡眠科技赛道龙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基于自创的“三阶段助眠理论”成功升级柔性气囊、智能睡眠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模块;床垫产品矩阵布局完善,线下深睡系列保持市场领先,线上白骑士系列2024年销售创历史新高,宝褓系列通过“健康睡眠专家”形象升级支撑高端产品线与国际市场拓展 [2] 分业务营收情况 - 自主品牌零售:2024年收入53.3亿元,同比-4.7%;其中线下/线上分别实现收入33.5/19.8亿元,分别同比-11.6%/+9.9%;25Q1线下零售业务营收同比-10.8%,线上销售实现29.1%增长 [3] - 自主品牌工程:2024年收入5.6亿元,同比+31.0%;25Q1收入1.2亿元,同比+11.5% [3] - OEM:2024年收入25.5亿元,同比+9.2%,25Q1收入4.8亿元,同比-6.1% [3] - 跨境电商:2024年收入2.9亿元,同比-11.6%,25Q1收入0.6亿元,同比-22.9%,预计主因运营策略调整、增强经销质量所致 [3] 公司财务指标情况 - 2024年公司毛利率33.67%(同比-0.70pct),归母净利率为3.69%(同比-1.25pct);2025Q1毛利率33.44%(同比-0.02pct),归母净利率4.11%(同比-0.10pct) [4] - 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28.94%(同比+1.6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43%/5.31%/1.86%(同比+1.16pct/+0.44pct/-0.21pct);2025Q1期间费用率29.38%,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24%/6.67%/1.97%(同比+1.08pct/+0.62pct/-0.57pct) [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公司存货周转天数71.62天(同比-8.3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55.77天(同比+9.68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113.62天(同比-2.82天) [4][6] 公司现金流与分红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7.87亿元(同比-4.67亿元),收益质量依然保持较好水平;现金分红+回购合计2.73亿元,派息率提升至84.73% [6] 盈利预测情况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5/4.9亿元,对应PE为14.3X/13.2X/12.3X [6] 重要财务指标情况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8,678|8,729|9,470|10,298|11,223| |增长率YoY %|10.7%|0.6%|8.5%|8.8%|9.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29|322|417|451|486| |增长率YoY%|80.5%|-24.8%|29.3%|8.3%|7.6%| |毛利率%|34.4%|33.7%|33.1%|33.1%|33.1%| |净资产收益率ROE%|11.6%|8.6%|11.0%|11.7%|12.4%| |EPS(摊薄)(元)|1.13|0.85|1.10|1.19|1.28| |市盈率P/E(倍)|13.88|18.47|14.29|13.19|12.26| |市净率P/B(倍)|1.61|1.58|1.57|1.55|1.51| [8]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情况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3A - 2027E各年度的相关财务数据,包括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账款、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经营活动现金流等多项指标 [9]
喜临门去年营收微增0.59% 押注睡眠科技能否“破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15:14
文章核心观点 - 受房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喜临门2024年业绩承压,虽营收微增但利润下降,公司将深耕睡眠科技赛道应对行业竞争 [2][6]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7.29亿元,同比增长0.59%;归母净利润约3.22亿元,同比下降24.84%;经营现金流净额约7.87亿元,同比下降37.2%;基本每股收益为0.85元,同比下降23.42% [2] - 2024年床垫、软床及配套产品、沙发和木质家具分别实现营收52.70亿元、24.38亿元、7.19亿元和1.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5%、下降8.39%、下降6.55%和增长27.46% [3] - 2024年国内市场实现收入64.69亿元,同比下降6.4%;国外市场实现收入21.25亿元,同比增长27.46%,外销业务约占总营业收入的25% [2][3] 费用情况 - 2024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18.70亿元、4.63亿元和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5%、9.59%和164.95%,主要因品牌推广等费用增长、职工薪酬等增长、利息支出增长及汇兑损益波动所致 [4] - 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9.83%至1.62亿元,因研发项目立项及资金执行周期的年度差异性 [4] 公司布局与策略 - 截至报告期末,国内有8个生产基地,在泰国设有海外生产基地,线下专卖店总数为5518家 [3] - 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形势,根据政策调整海外工厂布局,提升外贸供应链体系 [3] - 公司将持续技术创新,专注打造睡眠科技品牌形象,强化睡眠科技核心竞争力,推出AI智能床垫机电动架产品等 [2] - 去年7月原全资子公司股权变更并更名,11月开启高端AI睡眠品牌“aise宝褓”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5] - 下一步将深耕睡眠科技赛道,紧跟大健康趋势,坚持业绩利润两手抓,强化销售等多方面能力 [6] 行业发展格局 - 我国床垫行业已具规模,优势品牌规模和品牌效应将突出,品牌间龙头竞争加剧,营销手段多样化 [5] - 2016 - 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规模年增速为9.6%,2030年预计突破万亿元规模,床垫行业呈现“大行业小公司”特征 [5] - 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床垫行业向智能化、健康化方向迭代,技术壁垒提高,健康、环保和智能化是未来市场发展重要趋势 [6] 股价情况 - 近期整体股价走势承压,4月29日股价收涨0.45%,报收于15.78元/股,此前4个交易日连续收跌 [6]
从绿色智造到健康守护:喜临门发布2024 ESG报告,重塑睡眠产业新生态
中国经济网· 2025-04-29 07:42
ESG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以"致力于人类健康睡眠"为使命,将健康、绿色、低碳、科技作为产品研发核心方向,目标成为全球床垫行业领导者[1] - 通过发布《2024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系统展示可持续发展实践路径,ESG理念正在重构企业核心竞争力[1] 绿色制造与环保实践 - 公司及主要工厂已取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中国绿色产品等多项认证[2] - 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的全流程绿色管理体系,重点管控"三废"排放并实施循环用水、废弃物管理等措施[4] - 联合红星美凯龙发起"全国百城软床床垫以旧换新活动",通过消费券和免费收旧服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4] 产品创新与科技研发 - 2024年推出aise宝褓AI深睡智能床,实现从"被动睡眠"向"主动睡眠"的行业变革[4] - 近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2亿元,截至2024年末拥有有效专利1568项,居行业首位[5] - 与清华大学共建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推动脑科学、情感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5] 产学研合作与标准制定 - 与院士团队合作开发零甲醛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并应用于床垫产品[5] - 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推动睡眠科技领域规范化发展[5] - 连续14年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联合社科院开展中国睡眠指数调查积累行业数据[5] 社会责任与长期发展 - 在教育帮扶、灾后援助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建立机制化公益行动[7] - 创立40余年来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和睡眠健康改善,未来将深化ESG治理体系[7] - 计划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以绿色智造赋能低碳生活,实现科技睡眠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生[7]
轻工制造轻工AI+专题():AI风口到来,轻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遇?
兴业证券· 2025-03-16 03: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轻工板块会成为AI产业链重要节点,眼镜、床垫、体育、玩具是目前AI受益细分子板块,端侧AI应用待成熟后有望快速爆发,推荐轻工板块端侧AI投资机会 [3][9][9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眼镜 - AI眼镜集成AI技术,有拍照、语音控制等功能,适配多场景,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三类,带摄像头的为当前主流,有望率先在C端渗透,AI+AR眼镜是最终形态但完成度待突破 [10][12]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152万副,同比+533%,预计2025年达350万副;出货以海外为主,2024年国内销量约5万副,占比3%,2025年后国内有望放量;带摄像头的AI眼镜销量占比94%,长期看AR+AI眼镜是终极形态 [17][21] - Ray Ban Meta爆火因在性能、舒适度和价格间达平衡,定位大众消费;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抱团合作成趋势,可协同供应链、设计和推广产品 [22][25] - 传统眼镜厂商位于AI眼镜产业上下游,镜片+镜架在Ray Ban Meta中成本占比约8%,发展电致变色、可调屈光等技术可提升镜片价值;AI+AR眼镜阶段,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比将大幅提升 [26][28][33] AI床垫 - AI床垫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睡眠数据、智能调节参数,提供定制化方案,或颠覆传统床垫市场;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凸显,为其切入提供契机 [36][38][40] - 2023年全球AI床垫市场规模17亿美元,预计2024 - 2030年CAGR约5.6%,我国市场规模小,消费群体以欧美为主,市场竞争激烈,CR5约10 - 15% [44] - 国内多家公司推出AI床垫,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强化竞争力;产品价格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中高端强调定制化与高端材质,入门市场主打基础监测功能 [47][48][49] - 我国AI床垫市场发展初期面临价格高、认知不足问题,未来应加强消费者教育、推广医疗级/酒店级应用、拓展下沉市场 [49][50] AI体育健身 - AI体育健身商业模式分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健身房两种,收取会员费模式可行,国内KEEP等健身类APP付费用户数量提升 [52][56] - AI体育健身器材提升体质健康有显著效应,能解决健身私教痛点;我国健身人群数量增长、渗透率提升,但与欧美比仍有空间;AI智能健身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 [58][63][65] - AI健身能快速推广因解决私教痛点、更便捷,且AI模型迭代可解决运动指导等问题;产品形态多元,行业参与者包括传统健身器材制造商、健身平台和初创公司 [66][71][78] - AI体育健身器材应用存在主打内容成本高、未真正做到AI、缺乏差异化、价格竞争激烈且偏贵等问题,中长期AI模型迭代有望解决 [73][76][75] AI玩具 - AI玩具凭大模型支持,有多模态交互、情感理解与反馈、智能学习等优势,价格便宜,推广普及容易,需求火爆,部分产品成爆品 [77][78][80] - 202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127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401亿美元,CAGR约13.8%;北美市场份额领先,亚太增速最快;受众群体以儿童为主,未来有望扩大至全年龄段 [80][82] - AI玩具产品形态分AI与毛绒玩具结合、机器人形态两类,未来AI+潮玩或是新方向 [86] - AI玩具应用门槛低,有望成为端侧AI最佳&最快落地场景,功能端要求低,外观设计端对硬件外形限制小 [88][8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AI眼镜领域的明月镜片、博士眼镜、英派斯等,AI床垫领域的慕思股份、趣睡科技等,AI体育健身器材领域的舒华体育等,AI玩具领域的实丰文化等 [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