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搜索文档
英国将加大政府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新华财经· 2025-06-10 06:42
政府投资计划 - 英国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56亿英镑用于改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重点投向英格兰北部 中部及西南部的城市地区 推动当地铁路 地铁 电动公交车的升级换代 [1] - 英国政府将在今后几年内投资860亿英镑用于加速推动科技 生命科学 先进制造业和国防等增长最快的行业 [2] - 英国政府将投入1.87亿英镑用于学生AI培训 其中0.24亿英镑作为旗舰项目投资 目标让每所中学学生在三年内获得新的人工智能技能 [2] - 英国到2027年将使国防支出从当前2.3%提高至2.5% 每年增加约60亿英镑国防支出 [2] 投资背景与动因 - 投资计划是对私人投资犹豫的回应 新财年增加雇主国民保险税率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抑制了企业投资积极性 [3] - 英国工业联合会指出受雇主国民保险上涨 最低工资标准上调 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及国内需求疲软影响 未来三个月私营部门经济活动预计保持低迷 [3] - 投资计划是工党政府对地方选举失利的回应 5月地方选举中改革党异军突起反映选民对政府不满 [4] - 工党政府去年上台后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使命 但下半年经济增长接近停滞 今年第一季度实现环比0.5%增长 [4] 区域发展策略 - 安永统计俱乐部报告指出英国经济地区分化加剧 伦敦继续成为最重要经济区 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等地经济增速显著较低 [4] - 伦敦经济在高附加值产业如高端制造业 信息产业支撑下显示韧性 [5] - 基础设施投资明确支持伦敦之外的大曼彻斯特 西米德兰兹 西约克郡等核心城市区域 旨在缩小区域差距 [5] - 产业投资强调推动各地根据自身潜力发展经济 [5] 行业影响 - 基础设施投资将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经济增长 提升生活质量 [1] - 科技产业投资被定位为促进英国复兴 创造就业 保护国家安全和改善工薪家庭生活的重要举措 [4] - 英国商会指出实现强劲持续经济增长需关注人才 基础设施和贸易三个关键领域 政府在人才和基础设施方面与商会观点高度一致 [6]
《意见》解析:民生关切下的「上好学」之路
36氪· 2025-06-10 04:31
早幼教行业 - 政策明确提出10年内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实现嵌入式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2] - 支持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 鼓励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模式[2] - 普惠托育将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 相关支出可从职工福利费列支[2] - 嵌入式托育模式将社区作为服务载体 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家长接送效率[3] K12教育行业 -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扩大优质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4] - 推动义务教育薄弱校纳入优质校集团化办学 5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4][5]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 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5] -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向农村学校倾斜以促进教育公平[5][6] 高等教育行业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 支持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6] - 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推动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发展[6] 职业教育行业 -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引导高校根据经济需求调整学科专业设置[7] - 强化行业企业实践培养 推出"微专业"建设应对紧缺技能需求[7][8] - "微专业"提供短期集中培训 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技能适配性[8] 就业保障领域 - 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惠及2.8亿农民工和8400万新业态从业者[9] - 以工代赈制度化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 将工程转化为增收平台[9]
聚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基础教育转化
新华日报· 2025-06-09 21:34
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需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1] - 2024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1] - 江苏省现有高校172所,作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诞生地,肩负"走在前、做示范、挑大梁"使命,需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基础教育领域转化[1]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 建议实行教育科技"揭榜挂帅"制度,建立"需求清单—成果库—对接平台"全链条服务体系,增强"中小学出题,高校答题"意识[2] - 成立跨部门协调机构(教育、科技、工信等部门),打破主体间结构壁垒,提高转化协同性[2] - 江苏省部分高校已设立基础教育对接部门,需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供需对接机制[2] 师资建设与资源分配 - 江苏省开展中小学师生数字培养研究,但高素质和创新型教师缺口较大,需制定"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重点提升苏北地区教师水平[3] - 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教育科技经纪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3] - 苏南地区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专项基金,苏北地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专项资金[3] 考评机制与制度创新 - 设计科研评价"基础教育转化成效"指标和教师考核"科技成果应用"评价双轨考核制度[4] - 开展基础教育技术融合示范学校评估,推动学校主动对标改革[5] - 在教育系统设立"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在南京、苏州试点"沙盒监管"模式,建立容错纠错机制[5] 认知融合与创新生态培育 -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高校派遣研究员驻校指导并邀请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教育技术"翻译"系统[6] -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博物馆,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可视化、互动化科普资源,举办亲子科普活动引导家长从成绩导向转向素质培养[6]
海州区打造特色教育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04 20:57
特色教育实践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打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1] - 孔望山小学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草虫》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通过方言演绎增强文化认同 [1] - 板浦高级中学开发"淮盐文化+语文"融合课程 学生习作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表现突出 [2] 科技创新教育 - 大庆路小学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科技课程 培育千余名学生在省级创新大赛获奖 [2] - 建宁小学打造"数字化生态校园" 其跨学科生态课程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2] 艺术与文化展示平台 - 海州区教育局通过校园艺术节、诗词大赛等活动实现全员艺术覆盖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14所学校节目登上市级舞台 [3] - 锦屏中心小学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录古今人诗二首》在全国展演中获奖 展现艺术教育成果 [3] 教育体系规划 - 海州区教育局计划持续深化特色教育改革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让课堂变游乐场”镇江经开区9月普及小学低年级英语课
镇江日报· 2025-05-26 23:22
教育行业改革 - 镇江经开区自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在6所试点学校开设低年级英语课程 包括丁卯二小和姚桥小学等 [1][2] - 课程设计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游戏和家庭照片介绍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1] - 教学成果显著 学生课后主动接触英语动画和绘本 家长反馈积极 [1] 课程实施策略 - 教材选用侧重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以培养兴趣和简单口语交流能力为核心 [2] - 教学模式以活动课为主 骨干教师主导 采用听说为主的教学方法 [2] - 评价体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聚焦听说能力 避免增加学业负担 [2] 阶段性规划 - 2025年5月展示低年级英语教学成果 6月开发评价工具并完成学业监测 [2] - 2025年秋季学期计划实现低年级英语课程全区覆盖 [2]
广州多所老牌名校被指招不满人,紧急回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8:27
广州小学入学情况争议 - 自媒体称广州部分老牌名校出现招生未满现象 例如东风东路小学计划招生585人 仅462人预约 东山培正 文德路等传统名校同样未招满 [3] - 天河区龙口西小学计划招生1035人 实际预约1044人 超计划9人 华阳小学天河东校区计划540人 预约546人 超6人 但华阳小学华成校区计划405人 仅353人预约 缺口52人 [4] - 天河区多所小学出现学位空缺 体育东兴国学校计划360人 预约346人 华景小学计划630人 预约568人 天河第一小学计划360人 仅253人预约 [4] 教育局回应 - 广州市教育局及各区教育局表示自媒体数据不准确 称预约数据仅为阶段性统计 非最终结果 天河区教育局明确表示不会对外公开此类数据 [5] - 公办小学报名系统数据显示 越秀 海珠 天河等区部分学校预约人数与自媒体发布表格存在差异 [5] 招生日程安排 - 2025年广州市公办小学网上报名时间为5月7日至11日 民办小学报名时间为5月10日至14日 [6] - 公办小学资料审核期为5月17日至19日 录取结果通知截止6月17日 新生注册统一在6月28日进行 [6] - 民办小学电脑派位定于6月12日 补录分两阶段进行 分别为7月14日至18日和8月21日至26日 [6]
“双高”联手,发掘更多新工科人才
新华日报· 2025-05-19 21:08
高校新工科建设布局 - 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明晰,工学类新增数量持续领跑,新增专业集中于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领域 [2] -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新增智能科学和电子科学培养方向,分别依托人工智能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进行培养 [2] - 南京大学打破学院边界,开设"AI+生物"等交叉实验班,新增"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双学士学位项目 [2] - 东南大学开设全国首个交叉工程类专业未来机器人,建设"网络空间安全+法学"等9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2]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智能飞行器技术等本科专业,低空经济技术与工程专业首届招生规模70人 [3] - 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设立志道创新人才班,每年招收约65名学生,采用"本博贯通、学科交叉、项目驱动"培养模式 [3] - 苏州大学开展新工科交叉融合项目计划,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接触未来科技产业项目 [4] - 河海大学实施新工科教育项目制改革,智能制造工程(未来技术班)首批招生,将企业真实课题融入课程 [4] - 江南大学新增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拟招收70人,依托纺织、材料和控制优势专业,邀请航天五院等一线总师加入授课团队 [5] 中学教育与新工科衔接 - 中学教育改革需增加主题式、项目式学习,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兼具问题意识、实践能力与跨界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7] - 高中阶段构建分级融通培养体系,让科学教育成为新工科拔尖人才的"启蒙引擎" [8] - 中学与高校需协同开发模块化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基础、工程思维训练等,共建新工科项目工坊 [9] - 中学期待高校资源下沉,共同开发课程,强化"技术+教育"跨学科复合素养 [10] 高校与中学协同培养 - 大学中学贯通培养需打破"中学只负责应试、大学才接管创新"的割裂状态 [11] - 南京师范大学在师范生培养中融入"AI+教育"模块,强化科技教育能力 [11] - 南京医科大学计划邀请中学生走进校园,体验医学模拟中心和实验 [12] - 中国药科大学为高中生设计实践项目,如药学探索实验,近距离接触生物医药领域 [12]
【活力中国·数字教育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解锁教育新范式
央视网· 2025-05-17 22:42
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成果 -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年以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升级迭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启动,推动互联、开放、共享、个性化的数智教育热潮 [1] - AI教师助手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将知识点拆解为问题链,实时分析学生薄弱点并推送针对性练习,显著提升学生知识点掌握和成绩 [1] - AI教师助手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帮助教师精准优化问题设置、学生参与度均衡性和教学时间分配 [1] - 上海市长宁区近80%教师使用智能工具,累计开发近1000个应用 [1] 基础教育数字化应用案例 -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剪纸、刺绣等50多种数字化特色课程,解决乡村学生资源不足问题 [2] - 深圳市初中学生通过脑电波头环设备驱动机械手运动,体验人工智能实验,培养拆解任务、分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 - 深圳市南山区二外海德学校开发6个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全国教育数字化进展 - 全国已遴选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3] - 教育部构建未来学习教育体系,一体推进人工智能改变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治理,全面赋能教育变革转型 [3]
AI浪潮下 如何守护中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环球网资讯· 2025-05-16 03:30
来源:中国之声 现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小学场景中,人工智能正与基础教育 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在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怎么杜绝"代 劳式"使用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中小学生怎样用好AI?如何在拥抱AI的同时,保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 举行,总台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在会场内外寻找答案。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的"星屿学院",3000平方米的未来学习中心里,一场跨学 科探索正在进行。在这里,通过VR设备,同学们能够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在AI专属智能体的 帮助下获取火星环境数据。同时,在"材料车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图纸,选配符合火星车设计方案 的标准配件,还能在3D打印区建模打印定制化车标。准备好材料后,同学们再与AI专属智能体对话和 讨论,生成制作流程图,在"组装车间"进行拼装与编程,实现远程遥控模拟火星车行驶与机械臂救援等 功能。 在自制火星沙盘的帮助下,一场模拟"智能火星车救援任务"的运行测试缓缓展开,该校信息技术老师孙 敏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有趣的课程。 眼下,人工智能+教育正迅速地在中小学场 ...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课堂” 武汉小学生自制智能火星救援车
长江日报· 2025-05-13 00:25
数字化教育实践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作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展示数字教育经验 [1] - 学校"星屿学院"占地3000平方米,设有教研室、创客室等区域,采用STEAM项目式学习方式探索人工智能 [2] - 学生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环境,并运用3D打印、AI技术完成火星车模型设计与微电影制作 [2][3] AI技术应用 - 学生使用AI音乐软件创作歌曲,并通过直播形式展示项目成果 [3] - 学校入选2024年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4] - AI赋能的智慧体育设备实时采集学生体能数据,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和步数,系统可自动预警并优化教学 [5][6] 智慧校园生态 - "智趣数字社区"包含学分银行、生活超市等板块,学生可将"五育"奖章兑换为数字流通币进行消费或娱乐 [7] - 自动热干面机实现40秒出餐,与学分系统联网支持扫码消费 [8] - 学校建成"五育"评价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形成一生一档的个性化档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