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让农文旅“拧成一股绳”
经济日报· 2025-09-18 21:58
行业政策与规划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通过游购一体 休闲农业精品 乡村民宿 农事体验 乡村特色文体活动等务实举措带动乡村文旅市场复苏 [1]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文旅深度耦合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发展和价值链延伸 形成经济振兴 文化繁荣与生态改善综合性发展模式 [3]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试点 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 精品化 规范化水平 [3]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加快构建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市场规模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22.48亿 同比增加15.5% 接待总收入1.32万亿元 同比增加9.8% [2] - 截至2024年底乡村文旅接待人次增长超2023年同期20% [2] - 2024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7.07亿 同比增长8.9% 总收入4120亿元 同比增长5.6% [2] - 全国已建成1597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超6万个行政村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活动 [2] - 甘肃省2024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445.37万人次 同比增长11.67% 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 其中5条入选全国精品线路 [2] 发展模式与案例 - 浙江淳安县下姜村联合周边24个村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推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2] - 建立紧密型可持续的"联农带农"机制 让农民通过卖农产品 参与乡村旅游服务 入股分红 资产租赁等多渠道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5] - 借鉴"一碗粉带火一座城"经验 通过打造水果自由等消费场景将农产品爆点转化为文旅消费热点 [5] - 以文旅思维经营农村 将农村变景区 农房变民宿 古建民宅 文化遗产 农耕活动 秀美山水等元素转化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 [5] 现存问题与挑战 - 产业融合单一 村民参与不足 产品文化内涵缺失 同质化严重 生态承载超限 配套设施落后 内生动力不足 [3] 发展举措与方向 - 需各级政府部门上层 产业中层和乡村基层三方面协同发力 创新业态 优化模式 [1][3] - 夯实服务基础 强化财政金融支持 推动农业产业产后环节建设 提升农产品消费与餐饮 文旅 体育 健康消费融合水平 [4] - 加强部门协同维护公平市场秩序 完善农产品品控体系 组织推广先进农文旅融合经验 [4] - 完善农村供水 供电 充换电 电信等基础设施 提升乡村数字服务能力 [4] - 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设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 [4] - 做实产业运营 提升非遗工坊 民宿度假 风貌景区 特色文体 农事体验 乡村集市等业务管理和运营水平 [4] - 农业产品需提供高水平"三品一标"产品 旅游产品应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 [4] - 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农遗良品" 讲好品牌故事 锻造农文旅精品品牌 [4] - 运用直播 电商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乡村地名和农文旅融合场景的采集上图与服务应用 [4] - 丰富消费场景 提升营销技术模式 创造沉浸式文旅新业态 创新旅游场景 [4]
九寨沟保华乡和美乡居盛大开业 乡村振兴再添新引擎
金投网· 2025-09-17 08:42
近年来,保华乡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此次和美乡居开业与乡村 产业集中签约,是保华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彰显了当地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乡村产业发展集中签约仪式环节,保华乡下辖半山村、灵华村、三合村、灵保村围绕农旅融合项目开 发、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乡村旅游服务升级等多个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并完成签约。这些签约项目的落 地,是保华乡立足本土资源禀赋,探索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将有效推动当地产业融合,助 力村民增收。 随后的和美乡居开业仪式备受瞩目。和美乡居位于保华乡灵华村,依傍着秀美的山水风光。作为保华乡 农旅融合发展的核心项目,它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还将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民俗文 化等资源,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地标。 9月9日,九寨沟县保华乡热闹非凡,和美乡居正式开业,同步开展的乡村产业发展集中签约仪式,为当 地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活动现场,九寨沟县委常委副县长朱群峰、九寨沟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炜、九寨沟县和美乡居商业运营 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李定磊、袁密山、章科、梁东,石基万迅公司卢俊宇,保华乡党委书记刘桂强、党委 ...
“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成绩单”:稳粮增收创佳绩,科创水平跻身第一方阵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09:13
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 - 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达1.4万亿斤新台阶 播种面积17.9亿亩较2020年增3800万亩 [2] - 粮食亩产394.7公斤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公斤 单产对产量增长贡献率超60% [2] - 大豆产量2065万吨自给率较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 油料产量3978.7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行动持续推进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 [2][3] - 设施蔬菜年产量超2亿吨 种植设施面积达4000万亩 藻类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 [3] 农业产业结构与多元化供给 - 肉蛋奶等畜产品总量较2020年增18.8% 水产品总产量增12.3% [3] - 优质专用小麦与优质食味稻供需显著改善 三大营养素摄入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3] - 建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 [5] - 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 农村电商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5] 农民收入与权益保障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2.56:1降至2.34:1 [4] -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国覆盖 [4] - 严禁城镇居民购买农房宅基地 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住房 [5]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 攻克作物产量品质调控新基因创制专用传感器 [6] - 研制大马力拖拉机等先进农机 丘陵山地拖拉机成功推广应用 [6] -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中企业参与度达51% 超1000家企业参与 [6] - 建成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年推介300项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 [7] - 农业科研院校超800家 科研人员12万余人 创新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7]
宁夏泾源: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 绘就振兴好“钱”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07:37
宁夏泾源: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 绘就振兴好"钱"景 中新网银川9月16日电 (记者 李佩珊)刚刚过去的周末,六盘山下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冶家村巧媳妇民宿客 房爆满,老板冶三成的笑容里满是获得感:"我们村子就在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出口处,位置好,客 人特别多。尤其是今年暑假,几乎每天都是满房,民宿营业额首次突破了百万元。" 坐落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源县,也是泾河的发源地,这里孕育了"泾渭分明"的奇观,也滋养出山清水秀的 六盘山森林公园、神奇秀丽的老龙潭、流泉飞瀑的胭脂峡等3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38.58%的森林覆盖 率,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3500个,夏季平均气温18℃的清凉,成为游客远离城市喧闹,寻找难得宁静的 理想去处。 今年,泾源县依托清凉生态资源,以引客、兴宿、稳就业、促融合为抓手深耕民宿产业,推动乡村旅游 从卖资源转向造体验、传文化,打破乡村住宿简陋朴素的刻板印象,让民宿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 为提升服务品质,紧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旅游村"冶家村还成立了旅游协会,鼓励民宿、农家 乐改造升级。通过协会统筹、政府奖补,服务愈发规范,今年,全村近3500人参与旅游服务,前8个月 综合收入超1300万元,人均 ...
农业农村部重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6 06: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9月1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出台了 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将这些政策概括为四个方面。 同时,韩俊再次表示,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严禁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发 第三聚焦提高质效,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2024年,全国规模 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18万亿元左右,实施了一大批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 设21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打造了一批专业村镇。 大力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全国休闲 农业营业收入9000亿元左右。加大政策力度,分行业培育龙头企业,全国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4万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250家。 第四聚焦保持稳定,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求,坚持"大 稳定、小调整",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先后在安 ...
宁夏固原:“百美村庄”靓丽答卷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23:35
"百美村庄"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启动,通过整体规划、民居改造、生态整治,以乡村旅 游促进三产融合,目标打造"产业强、生态美、文化兴、机制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从传统村 落蜕变而成"百美村庄"的薛庄村2024年9月开村,如今已成为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诗意、触摸乡土温度 的地方。这家手工醋坊,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家醋坊名为池淋老土醋,据醋坊员工赵苗苗介绍,醋坊主理人有超过60年酿醋经验,已将手工醋的酿 造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凭借地道的手工酿造工艺,池淋老土醋带着独特的醇厚风味,成了村民餐桌上 的常客和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这醋吃着有小时候的味道,每天的销量超过200斤,年销售额超过了 19万元。"赵苗苗说,老手艺成了"金疙瘩",在乡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中新网银川9月15日电 (李佩珊 鲁治平)9月15日,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官厅镇副镇长朱丽娇带领下,记 者走进宁夏首个"百美村庄"——薛庄村,一股醋香味便直冲鼻腔,醇厚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带着粮食 发酵后的特有气息。寻香而去,发现这股香气源自村里的一家手工醋坊,这也勾起了记者对这个村子的 好奇。 数据显示,自薛庄村开村至今,已累计接 ...
南京江宁双塘村:多元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扬子晚报网· 2025-09-15 03:3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区域面积12.34平方公里 通过多元产业融合探索出特色乡村振兴路径[1] - 获得6项国家级荣誉及16项省级 18项市级 32项区级荣誉[2] - 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 为其他乡村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经验[5][6]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串点连线成片"工作思路 以苏花线 游二线为轴发展乡村旅游[2] - 实现中医康养 亲子产业 休闲观光与民宿经济深度融合[2] - 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 文化创意 健康养生有机结合[5] 文化旅游创新 - 九典书房推出中医亲子耕读夏令营 融合《内经》学习与百草园识药[3] - 开发养生茶包 草本棒棒糖 护眼贴等消费友好型农副产品[3] - 探索文化与农业跨界融合 中医药智慧赋能亲子教育的新路径[3] 旅游项目开发 - 大塘金香草谷以梯田式薰衣草景观闻名 配备霍比特小屋 彩虹滑道等设施[4] - 松鼠咔咔森林乐园提供松鼠互动 树屋 滑索和丛林探险项目[4] - 小伙伴欢乐农场设有森林蹦床 军事模拟战机体验等娱乐教育结合项目[4] 业态融合成效 - 引进村咖 露营 民宿 驿站等轻奢业态丰富乡村体验[2] - 显著带动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2] - 构建相互赋能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2][5]
南农晨读 | 古村如书 檐瓦成行
南方农村报· 2025-09-15 02:33
夏粮收购 - 全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 累计收购量超1亿吨[2][3][4] 古树名木保护 - 广东构建制度科技管理协同保护新格局 全省8.5万余株古树名木获有效保护[5][8][9] - 广州中山纪念堂350多年木棉王与沙面岛130多株古树形成保护成效缩影[6][7] 义务植树 - 广东新增20个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总数达30个[11][12][13][14][15] 乡村旅游数字化 - 南方农村报社真乡平台构建乡村旅游数字基础设施 通过媒体+赋能农文旅高质量发展[18][21][22] - 平台在广东旅博会引发关注 旨在连接城乡需求[19][20] 海洋产业 - 汕尾农投与牧海投资亮相第11届广州渔博会 展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成果[24][25][26][28][29][30] - 本届渔博会汇聚全球20多国650余家参展企业[27][28] 文化推广 - 韶关原创音乐剧《春暖花开》在粤剧艺术中心展演 致敬乡村振兴奋斗者[32][33][34][35] 气象服务 - 广东15日南部晴到多云有分散雷阵雨 最高气温31-36℃[39][40] - 16日粤西及珠西市县有雷阵雨局部暴雨 其余地区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最高气温29-36℃[40][41]
双向奔赴,粤桂协作加速跑
广西日报· 2025-09-15 02:02
产业帮扶 - 龙州县利用粤桂协作资源成立甘牛公司 构建以秸秆养畜和绿色循环为核心的奶水牛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全产业链[7][8] - 甘牛公司每年收储加工饲料6万吨 带动1500多户村民参与秸秆收集 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超过1400万元[9] - 公司采用"保证金+保底回收"代养模式 农户每代养一头牛保底收入达1600元 目前已回收263头奶水牛[9][10] - 园区提供102个就业岗位 人均月收入超过4000元 通过土地租赁每年给农户带来租金92.78万元[11] 消费帮扶 - 田阳区累计建设"圳品"基地6个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个 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4个[13] - "圳品"认证基地面积5180亩 年均销售额约4000万元 通过认证产品13个[13] - 开展产销对接活动30场 累计销售农产品1.2亿元 解决就业800人次 带动群众增收450万元[14] - 深圳企业通过消费帮扶模式采购农副产品 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14] 劳务协作 - "小梁送工"服务站累计推荐灵活就业岗位6万多个 发布用工信息5.5万多条[18] - 累计送工18.5万人次 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增收约2500万元 辐射带动全县务工增收约7800万元[18] - 与70多家企业和农业基地签订用工合作协议 旺季时日用工量超过1000人次[19] - 全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289.9万人[20] 农文旅融合 - 龙胜县拥有梯田22.8万亩 被誉为"世界梯田原乡"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2] - 马海村精品民宿累计接待客人1200人次 营业额收入达12万元[23] - 腾讯等企业参与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精品示范村 实现从"种粮食"到"种风景"的转变[22][23] - 经验做法在龙脊村、金江村等乡村示范推广 培育以村民为主体的本土人才队伍[24]
农文旅融合促农品热销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9
农文旅融合政策推动 - 2024年7月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农文旅融合并深化游购一体和乡村特色文体活动[1] -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办3000多场次带动农产品消费超300亿元且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9000亿元[1] - 当前行业存在农产品与文旅消费融合度不高 产品开发单一 品质参差不齐 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短板[1] 产品开发与品质提升策略 - 需开发差异化产品如茶叶产地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流程体验 葡萄产地开发采摘酿酒美食体验项目[2] - 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建立可追溯体系 同时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标准化水平[2] - 成都推出农家乐评级制度通过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提高整体服务水平[2] 品牌建设与推广措施 - 探索打造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 完善省级农业品牌目录并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3] - 福建武夷山茶旅品牌通过统一规划宣传形成强大市场影响力 可打造江南米乡塞外果都等区域品牌[3] - 需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 利用社交平台通过短视频图文攻略等方式吸引潜在游客和消费者[3] 行业发展前景 - 农文旅融合是提振消费重要途径和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随着城乡融合加速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3] - 需构建点线面结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格局 持续培育消费新增长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