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卡塔尔各界欢迎加强与香港合作
新华网· 2025-05-14 02:42
两地经贸合作前景 - 卡塔尔政商界期待加强与中国香港的交流,推动贸易和投资合作 [1] - 香港被视为通往亚洲的门户,多哈是通往中东的门户,两地均为商业和金融业提供友好环境 [1] - 卡塔尔商会主席强调期待加强双方在贸易、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尤其是私营部门 [1] 香港代表团访问成果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50多人代表团访问卡塔尔,包括20多位内地企业家 [2] - 代表团访问期间达成35项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涵盖经济合作、投资、科技、法律合作等领域 [2] - 合作还涉及金融、银行和资本市场发展等范畴 [2] 香港的桥梁作用 - 香港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展示与内地优势互补 [2] - 香港利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桥梁作用,为中东及世界提供全方位供应链管理服务 [2] - 卡塔尔是香港在中东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
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证监会发布· 2025-05-14 01:27
资本市场稳定与活跃的重要性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体现党中央对稳市场、稳预期的高度重视,有助于提高中国资产配置价值和吸引力 [1] - 面对美国关税冲击和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国采取稳市"组合拳",A股展现强劲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稳市场工作成效明显 [1] - 稳市场直接关系到稳预期、稳融资功能、稳信心,不仅要求市场运行平稳,更需规则和功能可预期 [1] 资本市场"稳"与"活"的关系 - 稳定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活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二者相辅相成 [1] - 资本市场改革坚持稳中求进,"稳"强调平稳,"进"表现为活跃,需在平稳运行中强化市场功能和活力 [1] - 提高市场成交额和换手率是市场企稳上行的必要条件 [1] 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 A股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占比超五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共生关系日益紧密 [2] - 活跃资本市场可提升流动性、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 [2] - 稳定活跃的资本市场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投融资两端协同发力,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3] - 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让市场更具投资价值 [3]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回报增加—资金流入—市场稳定活跃"良性循环 [4] 监管环境优化 - 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统一,传递监管温度 [4] - 监管需平衡风险防范与要素流动,避免过度繁琐或放松 [4] - 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制度红利,提升市场枢纽功能 [4] 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清晰坚定,宏观政策更稳定可预期 [4] - 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4]
福建:将市值管理纳入国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快讯· 2025-05-12 06:44
政策支持 - 优化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等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加大科技创新 [1] -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可转换债券等形式进行股权再融资 [1] - 各级政府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参与上市公司项目跟投 [1] 市值管理 - 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力度 [1] - 加强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将市值管理纳入国有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1] 分红政策 - 建立稳定、持续、可预期的分红政策,提升投资价值 [1] 企业服务 - 各地要强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跟踪服务,及时分析研判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和有关困难,"一企一策"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1] 纾困解难 - 支持国有企业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债务重组、兼并收购等手段,助力困难上市公司纾困解难 [1]
专家建言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8:27
资本市场改革核心方向 - 提高上市公司竞争力需提升科技水平并优化结构 使科技型企业占据重要位置 [1] -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枢纽 将在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中占据战略地位 [1] - 改革需从法律制度 政策规则 金融工具等多维度推进 重点打击欺诈上市等违法行为 [4] 流动性提升与资金供给 - 推动商业保险资金 社保基金 养老金等长期资本入市 建立战略性储备资金如平准基金 [5]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已促进上市公司回购行为 需优化再贷款利率与回购表现动态挂钩机制 [2] - 资本市场需匹配创新企业长期资本 同时满足居民财富管理和养老资产配置需求 [5] 市场生态体系建设 - 法治化 市场化生态体系是科技驱动转型的基础 需强化基础制度建设 [3] - 政府应培育长期资本 金融机构需平衡功能性与盈利性 企业要扭转重融资轻回报倾向 [3] - 建议构建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 优先向治理规范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 监管与国际化发展 - 监管需增强独立性 长期性 多元性和专业性 以推动资本市场迈向世界领先水平 [4] - 资本市场应助力企业国际化 搭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红利的平台 [5] - 预期管理应纳入监管重点 通过供需平衡和预期引导实现稳市场与稳经济协同 [5]
江小涓:当前数字金融发展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0 10:31
数字金融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核心观点 - 数字金融发展需解决数据要素市场支撑、科创企业评估、新型风险防控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问题 [1] 分项总结 1 数据要素市场的金融创新支撑 - 数据资产估值难是抵押信贷创新的主要堵点 例如数交所估值6000万的数据资产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贷款 因贬值快且缺乏风控标准 [2] - 需建立数据价值评估体系 包括未来折现率、复用溢价、风险折旧等指标 以匹配金融机构风控需求 完成数据价值化闭环 [2] 2 商业银行科创金融的评估痛点 - 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吸引力增强 2023年纽约上市中企数量显著增长 2024年4月美股上市国内企业持续增加 [4] - 国内资本市场需提升对科创企业吸引力 避免优质主体流失 金融科技可通过大模型赋能技术预见、商业前景预判等投研决策 [4] 3 新型风险防控 - 金融机构模型同质化(如普遍采用DeepSeek)导致策略趋同 可能引发同向操作风险 叠加社交媒体影响 加剧市场波动 [5] - AI算法一致性影响普惠金融 单一风险评估模型导致企业融资机会两极分化 缺乏风险分散机制 [5] 4 数智化与体制机制创新并重 - 中国金融科技专利全球占比超40%(2022年) AI专利占比达47%(2024年) 但需同步完善市场机制 [6] - 金融业需在规则透明、竞争公平、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优化 避免高度数智化与体制机制缺陷并存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资本市场发展应将预期因素纳入分析监测体系 把预期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落实到体制机制层面
快讯· 2025-05-10 07:17
资本市场预期管理 - 资本市场发展应将预期因素纳入分析监测体系,把预期管理作为监管重点落实到体制机制层面 [1] - 中国股市波动背后的实质是预期和信心问题,预期已成为主导资本市场变化的关键因素 [1] - 当前资本市场制度改革需注重供需平衡调控,更要重视预期管理和引导 [1] 经济与股市联动 - 稳预期、强信心与稳股市、稳经济需实现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1] - 随着经济发展,预期因素影响增大,预期管理愈发重要 [1]
深圳以五个“一流”打造产业金融高地
证券时报· 2025-05-09 18:08
构建一流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 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推动国资和政府投资基金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 引导社会金融资本设立长周期考核机制[1] - 优化科创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机制 支持"高新"及"战新"企业债券融资 推动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债券市场"科技板"[1] 培育一流标杆企业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涉及上市入口把关、治理水平提升、投资价值提升 深圳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84家(境内424家 境外160家) A股市值8.61万亿元 占全国7.84%[2] - 强化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 支持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打造行业龙头 自"并购六条"发布至一季度末 深圳上市公司披露并购交易184笔 金额406.87亿元[2] 建设一流行业机构 - 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做优做强 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引导头部券商拓展境外业务 提升国际影响力[2] - 吸引境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落户深圳[2] 构筑一流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 支持深交所深化多层次市场建设 完善股债产品体系 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塔基"功能 争取创新试点[3] - 推动深港交易所互联互通 配合5项对港合作措施落地 深化"跨境理财通"等机制[3] 一流风险防控体系 - 坚持"四早"原则(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强化央地协作与源头防控[3] - 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3]
以增量政策下好先手棋以自身韧性应对外部风高浪急
上海证券报· 2025-05-08 18:46
政策合力 -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十项货币政策措施,金融监管总局宣布八项增量政策,中国证监会从三方面入手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1] - 政策组合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创新和价格优惠,针对不同金融机构和市场领域 [3] - 金融管理部门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加快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 [3] 经济表现 - 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宏观经济在多重挑战下表现超预期 [1] - 房地产市场在政策支持下企稳回暖 [1] - 中国金融市场在外部冲击中展现韧性,汇市、债市、股市平稳运行 [1] 行业支持 - 债券市场设立"科技板",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增量资金 [2]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即将出台 [2] - 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即将启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将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 [2] 外贸支持 - 银行业保险业将制定实施护航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外贸企业应贷尽贷、应续尽续 [2] - 受关税政策影响较大的上市公司将在股权质押、再融资等方面获得更高监管包容度 [2] 资本市场 - 金融管理部门将突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优势 [3] - 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融资制度 [3]
上证报:系列政策形成合力,资本市场长钱可期
快讯· 2025-05-07 22:20
资本市场政策优化 -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三部门联合推出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1] - 政策重点包括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及推进公募基金改革[1] - 相关政策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1] 中长期资金作用 - 中长期资金被视为资本市场专业投资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1] - 其功能定位为市场"压舱石"和"稳定器"[1] - 政策落地后预期将显著改善投资者结构[1] 市场影响预期 - 新政有望引导更多"长钱"进入资本市场[1] - 预计将增强市场稳定性与抗风险韧性[1]
释放有力信号!全面、精准 一揽子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撑 | 解读↓
央视网· 2025-05-07 08:09
宏观经济政策 - 货币政策全面宽松,通过降准降息等工具释放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有效需求不足,提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 [5] - 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27] - 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引导LPR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7] 房地产政策 - 需求端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减轻居民负担并刺激购房需求 [10][30] - 供给端加快出台适配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融资制度,巩固市场稳定态势 [10] - 房企融资支持与降低购房成本双管齐下,推动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企稳回暖 [19] 资本市场改革 - 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引入更多增量资金,调整优化监管规则,降低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8] - 优化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33] - 资本市场改革引入长期资金,提升市场效率,助力科技企业直接融资 [21] 科技创新支持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支持"两新"政策实施 [1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发挥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 [12] - 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滴灌",推动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33] 中小企业与民生支持 - 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调降相关工具利率,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15] - 银行业保险业实施护航外贸发展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稳定经营和拓展市场 [15] - 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优化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支持 [33] 政策综合影响 - 政策组合拳通过稳市场、稳预期实现短期托底与长期转型的平衡 [23] - 全面降准、股市支持工具、楼市托底等政策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提振投资者风险偏好 [17] - 政策措施全面精准,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扩大国内需求并应对外部冲击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