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青年科技人才有了托举服务平台
大众日报· 2025-08-13 00:56
平台建设与人才服务 - 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打造青年科技人才托举服务平台 整合人才库 供需对接 成果发布 政策资讯 活动服务等板块 提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匹配 政策动态 学术交流 路演洽谈 线上论坛 导师辅导等一站式服务 [1] - 平台重点托举从全省遴选的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人才 [1] - 山东省青年科学家百人团征集100余项技术成果和合作意向 向企业推介 为人才找学科落地方向 为企业对接科研项目 [3] 人才工程与支持政策 - 山东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自2018年启动 遴选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 支持其在科研黄金期潜心研究 已遴选四批共342名人才 [2] - 济南市构建"天下泉城 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每年动态优化人才政策"双30条" 提供发展无忧服务 [3] - 济南打造以齐鲁科技金融大厦为核心的"1+N"项目孵化矩阵 提供免费工位 创业指导 培育孵化等全链条创业无忧服务 [3] - 济南为高层次人才提供20项绿色通道生活无忧服务 设立海右人才日 连续3年举办海右人才节 [3] 产学研对接需求 - 青年科学家需要平台联系企业 共同探讨需求 实现技术与需求对接 [1] - 高校与企业不能脱节 青年科学家需深入企业了解真实需求 针对性开展科研 促进成果转化 [1] - 科研成果应用领域需从精深拓展至广泛 需要更多时间精力及平台政策支持 [2] - 许多成果无法走出实验室 根源在于缺乏与企业同频共振的渠道 [2]
力源信息:公司在服务器、液冷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有相关业务,主要客户有联宝、光迅科技、寒武纪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3:39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AI领域已布局多年 涉及服务器 液冷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相关业务 [1] - 主要客户包括联宝 光迅科技 寒武纪 云尖信息 新易盛 长电科技 永鼎光电子 联特科技 华天科技 华工正源 欧陆通 英维克 杭州质胜等企业 [1] - 正在积极推广公司相关产品及方案 [1] 行业市场前景 - 液冷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方向被投资者认为很有市场前景 [1]
安徽创投新政“放大招”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14:15
核心政策创新 - 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将政府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70% 远高于传统政府基金的20%-30%水平 [1][2] - 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延长至20年 并采取认缴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对募投进度快、财政撬动比例高的子基金予以倾斜 [1][3] - 返投认定机制采用"五维模型" 包括企业迁移、并购整合、总部落地、子公司实缴和体系外联动等柔性化标准 [3][4] 投资聚焦标准 - 明确"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方向 被投企业须注册不满5年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资产总额或年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2] - 要求被投企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数占比不低于30% 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 [2] - 基金考核以整体投资核算为依据 不因单一项目损失作负面评价 并建立审计与国资监管考核互认机制 [4] 基金体系规模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达500亿元 设立16只母基金形成"1+16+N"体系布局 [5][6] - 截至2025年1月底 引导基金体系认缴规模突破2220.13亿元 已设立142只子基金 [6] - 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86个 投资金额达349.22亿元 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和区域 [6] 产业发展成效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万家 是2020年的2.7倍 年均增长率约28% [6] - 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 总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6]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 贡献率达40.2%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17.3% 工业机器人增93.3% [6] 区域竞争策略 - 通过延长存续期和优化退出条款打造"耐心资本" 与硬科技产业生命周期同步 [7] - 聚焦"四投"策略形成与深圳"20+8"产业集群、苏州生物医药基金的差异化竞争 [7] - 需进一步打通"基金-科研-产业"转化链条 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科创协同 [7]
济南莱芜布局多元产业集群 推动工业高质量增长
中国新闻网· 2025-08-12 11:03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莱芜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1307亿元人民币 总量位居济南市第二位 [2] - 锚定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精准谋划3+2重点产业 加速布局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 [1] - 推动产业链上成长和集群发展 形成多元协同产业格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汽车产业以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为引擎实现全链崛起 [2] - 重汽济卡2024年产量规模突破10万辆大关 [2] - 带动30家配套企业集聚发展 [2] - 钢铁等传统产业持续升级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3] 新兴产业发展 - 现代医药产业以鲁中国际生物谷为平台深耕中医药细分领域 [2] - 现代医药产业2024年产值实现翻番 [2] - 新能源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崛起 [1] - 引导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并拓展应用场景 [3]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建设 - 3年来招引落地491个优质项目包括飞龙医药等 [3] - 项目填补关键环节并提升链条韧性 [3] - 靶向开展以链招商 以商招商和园区招商 [3] - 公司聚焦高附加值零部件领域强化产业集群效应 [2]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25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超10% [2] - 全力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战略高地 [2] - 精准培育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与发展韧性 [3] - 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积蓄产业长远发展后劲 [2][3]
全国31省最新GDP出炉,排名更新:四川第5,山东远超河南,重庆16
搜狐财经· 2025-08-12 08:50
2025年上半年,全国31省区市GDP版图再现洗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经济总量达到惊人的660535.8亿元,名义增速达4.25%,较去年同 期稳健复苏。 然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依然呈现显著差异,竞争日趋激烈。 东部沿海地区继续领跑,广东以68725.4亿元的GDP傲居榜首,江苏和山东紧随其后,三省经济总量合计占据全国总量的28%,雄踞经济版图的中心位 置。 这一格局,再次彰显了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然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却呈现出显著分化。湖北省以6.22%的实际增速领衔全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活力。 但与此同时,内蒙古、山西等资源 型省份的增长却相对乏力,凸显了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性。 | t | 川川日 | 4JUU4 | 4LJJ4 | L4JU | J. / U /0 | | --- | --- | --- | --- | --- | --- | | 5 | 四川省 | 31918.2 | 30445 | 1473.2 | 4.84% | | o | 河南省 | | 31683.8 30216.85 1466.95 | | 4.85% | | 7 | 湖北省 | 29642.6 ...
地方快马加鞭聚合力稳经济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核心观点 - 多地密集出台稳经济政策 围绕扩投资促消费、稳产业链供应链、纾困市场主体等关键领域推出超常规举措 通过"扩面""加力""互补""联动"加快汇聚稳增长合力 力促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 [1] 扩投资促消费政策 - 青海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 在完成1500公里任务基础上新增1000公里农村公路改建 [2] - 辽宁推动24个重大能源项目尽快实施 包括核电、抽水蓄能、LNG储气及风电光伏基地 [2] - 四川6月推介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适度规模投资项目 [2] - 广东精准对接1570个重点项目和103个关键项目及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 [2] - 浙江统筹发放汽车、家电、家具家装、文旅体育等各类消费券 [2] - 北京促进汽车大宗消费 对30万元以内2.0升及以下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2022年6-12月) [2] - 促消费政策有助于加快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牵引国内产业升级并畅通内循环 [3] 稳产业链供应链措施 - 广东全面取消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防疫限制 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应申尽申""应发尽发" [4] - 广西实施"一行一策"支持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负增长行业恢复正增长 [4] - 福建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机制 加强"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 [4] - 政策针对性打通产业发展堵点 赋能重点产业供应链畅通 [4] 市场主体纾困政策 - 天津35条政策中18条聚焦市场主体纾困 包括减税降费、减房租、稳岗返还等 [6] - 云南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 全年规模预计达700亿元 [6] - 江西对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按6-9月水电气费用30%予以补贴 [6] - 安徽推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长效机制建设 2022年新增撮合融资5000亿元 [6] - 政策通过"真金白银"减负稳岗 快速增加市场主体现金流 [6] 政策合力形成 - 河北形成"1+20"政策体系 具有含金量高、指向性强、时效性强特点 [7] - 浙江38项措施体现政策面广、力度大、精度高特征 [7] - 建议坚持"全国一盘棋" 发挥跨区域联通优势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7]
深圳推动技改升级:研祥智能等4家深企拟获1853万资助
南方都市报· 2025-08-12 05:20
深圳技术改造政策支持 -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2025年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计划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计算机两业融合示范项目拟获得85417万元资助 4家深企总计拟获得约1853万元资助[1] - 深圳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 - 深圳2023年11月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若干措施》 明确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改造给予支持 对重大技改项目最高资助1亿元 并在融资、税收、用地、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全链条保障[1] 制造业基础与产业优势 - 深圳制造业基础雄厚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 - 深圳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配套完善 涵盖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整机组装、系统集成及市场服务等环节 形成较强全链条支撑能力[3] - 2024年深圳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581% 拥有多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公共检测平台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生产监测、设备预测性维护、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4] 技术改造具体措施 - 深圳对重大技改项目(总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资建设费用的10%给予资助 单个项目上限1亿元 对两业融合示范发展项目按不超过项目审定总投资建设费用的20%给予资助 单个项目上限1000万元 每年资助数量不超过20个[5] - 深圳通过技改贷等专属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提供中长期贷款并给予贴息 税收方面允许企业对新购设备在一定额度内一次性税前扣除 用地政策上鼓励企业实施零增地技术改造[6] - 深圳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测试、验证和培训资源 每年遴选一批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5G应用等领域具备推广价值的案例进行交流推广[6] 企业案例与实施效果 - 研祥智能特种计算机两业融合示范项目依托现有硬件制造能力 引入远程运维、定制化服务等环节 实现从单一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型 延伸价值链并增加服务收入[4] - 深圳技改工作呈现类型多样、周期缩短、示范作用逐步显现的趋势 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7] - 深圳正形成财政引导、产业支撑、创新驱动的综合推进机制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打造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支撑[7]
中国长城上涨6.32%,报15.97元/股
金融界· 2025-08-12 03:14
股价表现 - 8月12日盘中股价上涨6.32%至15.97元/股 成交额16.63亿元 换手率3.36% 总市值515.16亿元 [1] 股东结构 - 截至5月20日股东户数达41.37万户 人均流通股7797股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8.58亿元 同比增长7.32% [2] - 归属净利润亏损1.6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36.15% [2] 公司业务 - 主营自主计算产业和系统装备 涵盖高端通用芯片(CPU)及固件研发 [1] - 产品谱系包括芯片/台式机/笔记本/服务器/网络交换设备/应用系统 具备完整自主知识产权 [1] - 拥有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 13个省部级平台 4个市级创新平台 3个院士工作站 3个博士后工作站 [1] 公司背景 - 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 [1] -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区科技工业园长城计算机大厦 [1] - 战略定位为打造"安全/先进/绿色的自主计算底座" 服务于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1]
吉林省开展首批产业人才库征集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02:24
吉林省产业人才库建设 -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通知 开展首批产业人才库征集工作 旨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1] - 人才库建设目标为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 助力吉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首批征集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新医药 新材料 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 [1]
长沙郑州“第二城”之争锻造中部产业新格局
搜狐财经· 2025-08-12 00:56
城市GDP竞争格局 - 2024年上半年郑州GDP为7252.4亿元,长沙为7170.21亿元,郑州以82.19亿元微弱优势领先 [1] - 2024年全年长沙GDP反超郑州700多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长沙GDP达7640.38亿元,郑州为7329.3亿元,长沙领先311.08亿元 [1][3] - 1978-2008年郑州经济总量大部分时间领先长沙,2009年后长沙逐步占据优势但差距不明显 [6] 工业发展对比 - 2025年上半年长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郑州同比增长8.5% [7] - 长沙工程机械产值规模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值的30% [7] - 郑州2025年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增长11.8% [8] - 郑州2024年电子信息相关规上工业产值达7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2.9% [8] 进出口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郑州进出口总额2746.8亿元,同比增长38.7%,是长沙(1367.6亿元)的2倍 [9] 新兴产业布局 - 长沙聚焦先进储能材料,形成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的集聚区 [10] - 郑州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2.6万辆,带动全市汽车年产量突破100万辆 [10] - 两城产业转型深度体现在技术自主性、产业链控制力和抗波动能力 [10][11] 长期竞争态势 - 两城GDP差距在历史不同阶段反复交替,2018年长沙领先860亿元,2019年郑州反超15.48亿元 [6] - 当前竞争核心转向产业转型深度与抗风险能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