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

搜索文档
星网宇达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6.41% 聚焦民用领域加速业务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8-29 08: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13.54万元 同比增长6.41% [2] - 信息感知业务收入5211.70万元 同比增长14.32% [2] - 卫星通信业务收入2505.71万元 同比下降46.15% [2] - 无人系统业务收入6726.70万元 同比增长52.71% 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2] 业务转型与布局 - 军工业务订单受军队采购资质限制影响减少 公司加速向民用领域转型 [2] - 重点布局低空经济、低轨互联、自动驾驶、AI及机器人等新领域 [2] - 设立低空经济专班整合技术资源 深化产业应用场景布局 [3] - 完成对控股子公司星网智控30%权益收购 交易金额725万元 实现全资控股强化业务协同 [3] 研发创新与产品进展 - 上半年获得20余项授权专利包括飞行器折叠机翼、无人机对称性检验系统等 [3] - 成功研制新一代高性价比战术级惯性测量单元、标定机器人、船载光纤罗经等新产品 [3] - 应急救灾无人机在多地洪涝救援中表现卓越 亚音速巡航靶弹及垂直起降无人机完成试飞 [3] - 开发智慧养殖智能终端软件 推出要地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及玄武系列低空安防雷达 [3] 资本运作与资金管理 - 推进非公开发行工作 调整保荐代表人 [3] - 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及协定存款存放提高资金效率 [3] - 股份回购方案实施完毕 累计回购121.87万股用于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3] 募投项目调整 - 终止无人机产业化项目 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4] - 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项目投资进度10.41% 因设备购置延后及宏观环境影响进展放缓 [4]
中国东方近5年累计投资450亿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7:42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立足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定位 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 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致力成为制造业金融风险化解者 产业转型升级助推者与企业健康发展护航者 [1]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支持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业务模式与案例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 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从初创成长期到稳定成熟期的全周期金融服务 [1]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加实质性重组等投行化运作手段 帮助智能飞行器研发制造公司重要股东度过阶段性财务危机 避免企业股权价格贬损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 并以市场化债转股方式支持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 [2]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中航锂电增资 定向偿还企业对外金融负债 助力企业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 [2] - 利用破产制度司法挽救功能 综合运用债务 资产 技术和管理重组等实质性重组投行技术 对制造业破产企业开展风险防控 管理优化 资金支持和价值提升 [2] - 以收购核心债权为抓手 助力江苏中利集团实现重整及保壳成功 企业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解决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 全额现金清偿职工债权 并引入产业投资人明确聚焦光伏制造和特种线缆两大主业 [3] - 联合产业投资人定制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等实质性重组方案 通过产业加金融有机结合 助力精细磷化工上市公司解除退市风险 重整后市值大幅提升 大幅提高普通债权清偿率 挽回债权人损失 [4] - 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手段 帮助合肥市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链主企业拓宽资本金融资渠道 降杠杆调结构 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4] - 助力青海省盐湖产业地方国企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支持企业高质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 修复和改善区域整体信用状况 [5] 行业背景与需求 - 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进程加快 但仍面临设备更新资金缺口大 新兴技术商业化融资困难等痛点堵点 [1] -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 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4] 未来规划 - 围绕化解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 把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6] - 深入参与各领域存量资产盘活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结构调整 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 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服务模式 提升金融专业化水平 [6]
全力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东方累计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7:16
核心观点 -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积极支持制造强国建设[1] 金融支持力度与业务模式 - 近5年累计新增投放制造业项目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1] - 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收购 市场化债转股等业务模式 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2] - 通过"不良资产收购+实质性重组"等投行化运作手段帮助企业渡过财务危机[2] - 设立专项基金参与企业增资 定向偿还对外金融负债[3] 重点行业与企业案例 - 纾困无人机企业:通过投行化运作帮助重要股东渡过财务危机 避免股权价格贬损 维护股权结构稳定[2] - 支持赛力斯汽车:2025年5月参与增资扩股 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 促进问界品牌巩固市场优势[3] - 参与中航锂电增资:助力降低负债率 加快创新发展 项目入选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优秀案例[3] - 中利集团破产重整:卸下近百亿元债务包袱 解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问题 保住2600余名职工就业岗位[4] - 增洲系公司破产重整:解决原超过18亿元债务问题 新产业投资人释放36艘新造船订单产能[5] - 磷化工上市公司破产和解:通过"产业+金融"结合解除退市风险 重整后市值大幅提升[6] - 支持集成电路企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帮助"链主"企业降杠杆调结构 夯实发展基础[7] - 增资英诺赛科:2024年3月增资缓解债务压力 支持企业扩产和港股上市 产品累计出货氮化镓芯片突破10亿颗[8] - 支持盐湖产业国企:助力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 支持高质碳酸锂项目建设投产[8] 产业转型升级支持 - 聚焦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目标 因地制宜配置资源[7] - 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 - 支持新能源车企加快发展 巩固市场竞争优势[3] - 促进新能源产业整合 实现业务聚焦和治理升级[4] - 助力船舶产业存量低效资产盘活新生[5] - 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7] - 支持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 填补国内行业空白[8] - 支持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 修复区域信用环境[8] 专业能力与项目成果 - 综合运用债务 资产 技术和管理重组等实质性重组投行技术[4] - 灵活设计"定制组包+主动收购+分别重整+产业赋能+分类处置"一揽子方案[5] - 创新"庭外债务重组"衔接"庭内重整和解"方案[6] - 中利集团重整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奖[4] - 增洲系公司重整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奖[5] - 磷化工破产和解案为新破产法实施后全国首例法院直接受理上市公司和解成功案件[6]
无人机:自然资源督察的“空中尖兵”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9 06:19
无人机技术在自然资源督察中的应用优势 - 无人机技术凭借低空飞行、部署便捷、成本低和安全风险低等优势,成为提升自然资源督察效能的关键技术,并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深度融合,拓宽信息获取与决策方式 [3][7][8] 多维信息捕获能力 - 无人机搭载多元传感器(激光雷达、热红外成像仪、高光谱相机),将信息获取从"视觉可见"延伸至"多维可感",例如多光谱相机通过植被反射率差异精准识别伪装成耕地的非农用地,热红外成像可捕捉夜间非法采矿热源信号 [3][11] 时空弹性适配能力 - 无人机可适应高陡山地、湿地沼泽等复杂地形及人员无法到达的场景,实现"无死角"巡查,小型无人机能在任务下达10分钟内升空并实时回传画面,大型无人机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扫描,形成"大中小"搭配的作业模式 [3][12] 数据精度与决策支持 - 搭载RTK/PPK差分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平面精度达厘米级,高程精度优于0.1米,满足高精度调查需求,例如河北省矿山监测中无人机三维模型计算月度开采量与企业申报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唐山市引入103台"大疆机场"监测5300平方公里矿区,实现1小时内自动报警与处置 [4][13] 成本效益优势 - 中小型无人机系统采购成本仅为传统航测设备的1/10,单次飞行能耗低,例如河北督察组在人工不易到达区域采用无人机将5天任务缩短至2天,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推动督察从"重点抽查"转向"全域覆盖" [14] 动态协同与联动网络 - 无人机与卫星遥感、地面终端融合构建"卫星扫描-无人机详查-地面核实"的闭环督察模式,例如北京督察组通过卫星发现疑似违建后,无人机立即升空精细化核查并同步调取审批数据,形成"发现-核实-定性"流程,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 [14][15] 技术融合与未来方向 - 无人机融合激光雷达高精度感知和AI算法,支撑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管控、矿产监管等领域,例如AI模型可自动识别火电厂灰坝、造船业船坞等特定建构筑物,激光雷达可全量分析林草蓄积量并自动识别生态敏感区域变化 [8][9]
以技术融合激活自然资源督察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9 06:19
无人机技术在自然资源督察中的应用 - 无人机技术成为提升自然资源督察效能的关键技术 与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深度融合 大幅拓宽信息获取 证据采集与分析决策方式 [3] - 无人机搭载多元传感器矩阵 包括光学相机 激光雷达 热红外成像仪 高光谱相机等 实现从视觉可见到多维可感的信息获取 [3] - 多光谱相机通过分析植被反射率差异精准识别被伪装成耕地的非农用地 热红外成像能捕捉非法采矿点夜间作业的热源信号 即使在茂密植被遮挡下也能锁定目标 [5] 无人机作业的时空适配性 - 无人机展现出极强的时空适配性 可实现无死角巡查 应对高陡山地 湿地沼泽 丛林密盖 广袤荒漠等多样化地形以及人员无法到达的情形 [5] - 在时间维度上 小型无人机能在任务下达10分钟内完成升空并实时回传现场画面 实现即时响应 [5] - 对生态保护区 矿山开采区等的长期监测中 无人机可按周 月制定巡航计划 形成周期监测 微型无人机能穿越狭窄山谷 大型无人机则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开展作业 [3][5] 无人机数据精度与测绘能力 - 搭载RTK/PPK差分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平面精度可达厘米级 高程精度优于0.1米 完全满足自然资源督察中违法建筑面积和开采量核算等高精度要求 [4] - 在河北省 无人机生成的三维模型能精确计算出非法开采的矿石量 将上报数据的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 [4] - 唐山市引入103台大疆无人机对5300平方公里矿区进行有效监测 无人机凭借高精度测绘能力 通过对比多期实景模型 自动识别地表变化 计算盗采区域的位置 范围和方量 [4][5] 无人机与激光雷达 AI的复合技术系统 - 以无人机为平台基础 融合激光雷达高精度感知能力和人工智能建模算法的新型复合技术体系日趋成熟 正从理论加速走向实际应用 [7][11] - 该系统融合低空飞行平台 高精度三维地形高程模型 建构筑物形态智能分析等关键能力 具备实时性 高效率 自动化等特征 [7][11][13] - 激光雷达产生的三维点云密度可达数百点/平方米 空间定位精度可低于10厘米 不受光照 云层 树木的影响 满足高精度测量需求 [14] 复合技术系统的应用领域 - 在耕地保护督察中 激光雷达获取的三维地形高程数据克服传统二维卫星遥感影像判读易受地表植被和人工伪装干扰的不足 快速识别违法建设 采石取土 堆放建筑渣土和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15] - 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中 激光雷达与AI算法可对林草植被高度 覆盖度 蓄积量进行全量分析 自动识别树种与年龄结构 在红树林 河口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 自动识别岸线变化 滩涂淤积与非法建构筑物 [16] - 在露天矿山监管中 AI算法可自动识别露天矿山采掘面 排土场 堆场 尾矿库 加工配套设施等特征形态 对非法采矿活动进行快速甄别 多时相三维地形及地表植被数据还可支撑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阶段性评估与成效分析 [17] 技术融合带来的督察模式变革 - 无人机 激光雷达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带来了督察模式理念的变革 虽不能包打天下 但对违法建构筑物形态 性质等自然数据能迅捷采集分析 [20] - 该复合技术体系使督察机构可真正建立独立 可控的数据源 拥有自主感知能力 为督察从任务执行 外部依赖向主动发现 自主自持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21] - 因该复合技术系统的动态感知-实时分析机制 督察机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织督察方式 不依赖部级层面的技术支撑而常态化地进行督察并形成成果 [21]
中无人机8月28日获融资买入9410.29万元,融资余额6.32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02:05
股价与交易表现 - 8月28日公司股价上涨2.19% 成交额达8.96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9410.29万元 融资偿还1.02亿元 融资净流出772.73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6.36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6.32亿元占流通市值1.62%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28日融券偿还900股 融券卖出1000股 卖出金额5.78万元 [1] - 融券余量7.48万股 融券余额432.23万元 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82万户 较上期减少6.54% [2] - 人均流通股9643股 较上期增加6.99%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6亿元 同比增长284.64% [2] - 归母净利润1684.51万元 同比增长162.40% [2] 机构持仓动向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1140.12万股 较上期减少187.79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持股814.45万股 较上期减少32.87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公司持股358.01万股 较上期增加114.54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264.50万股 较上期减少38.03万股 [3] - 国泰中证军工ETF新进持股198.52万股 [3] - 科创ETF持股167.98万股 较上期减少28.61万股 [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 [1] - 成立于2007年8月1日 于2022年6月29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无人机系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服务 收入占比100% [1] 分红情况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3.57亿元 [3]
郭永航开展对口联系服务工作并督导市政协重点提案
广州日报· 2025-08-29 01:56
政府与企业合作深化 -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走访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广州分公司 双方表示将继续巩固合作基础 面向"十五五"加强战略规划对接 持续深化数字产业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百千万工程"等领域合作[2][3] - 中国移动及其省、市公司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双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携手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3] - 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多措并举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提升服务企业质效[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 - 高标准建设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 完善研发、中试、孵化、投融资等配套服务 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拓展新空间[3]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加强算力、数据、人才等关键要素供给 引育更多头部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3] - 推动人工智能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打造产业发展新支柱 不断丰富拓展应用场景[3] 低空经济与创新技术应用 - 亿航智能持续强化理念创新、技术创新 加强无人机、无人船等产品开发应用 拓展消费新场景[3] - 详细了解eVTOL商业化运营情况 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优势[3] - 加力提速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产业成群成势发展 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4]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紧扣"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大力实施"广州数智创新计划" 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4] - 建强产业园区 强化高水平产业空间供给 提升要素配置和供需对接效率[4] - 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4]
如何成为无人机群的“编队指挥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23:08
在重庆市南岸区,无人机升空执行"魅力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表演。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在广东省深圳市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艺术设计部的员工在设计无人机表演的图案。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清晨6时,海拔1500米处,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山间的樱桃林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京东物流的调度人员 李鹏已坐在操作中心的大屏前,监控着12条无人机航线的实时数据。山上,数架京东物流"飞狼JDX- 50"无人机桨叶疾转,正沿他规划的航线将刚采摘装箱的樱桃送往分拣中心。 最近,李鹏的职业有了新名字——"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 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位列其中,是指从事无人机群任务规划、 飞行路线设计与运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在社交网络上,他们被称为无人机群的"编队指挥官"。这个新职业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名优秀的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要具备哪些技能?职业发展的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从业者。 技术多面手,会飞无人机的技术专家 "光看名字,似乎这个职业主要是负责无人机的任务规划和路径设计,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内容要复杂 得多。"李鹏接受采访时说。每天 ...
走近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 如何成为无人机群的“编队指挥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8 22:51
最近,李鹏的职业有了新名字——"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第七批 新职业,包括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位列其中,是指从事无人机群任务规划、 飞行路线设计与运行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在社交网络上,他们被称为无人机群的"编队指挥官"。这个新职业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一名优秀的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要具备哪些技能?职业发展的前景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从业者。 技术多面手,会飞无人机的技术专家 清晨6时,海拔1500米处,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山间的樱桃林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京东物流的调度人员 李鹏已坐在操作中心的大屏前,监控着12条无人机航线的实时数据。山上,数架京东物流"飞狼JDX- 50"无人机桨叶疾转,正沿他规划的航线将刚采摘装箱的樱桃送往分拣中心。 "光看名字,似乎这个职业主要是负责无人机的任务规划和路径设计,实际上,我们的工作内容要复杂 得多。"李鹏接受采访时说。每天早上,他的工作从接受任务需求开始,需要完成四大任务:根据任务 需求划定航线、开展安全评估并制定应急预案;编制飞行计划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实时监控飞行过 程并关注情况变化;随时准备处理紧急 ...
影石创新(688775.SH)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0.25%至5.2亿元,全景无人机产品尚处于公测阶段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7:5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 [1] - 归母净利润5.2亿元 同比增长0.25% [1] - 扣非净利润4.92亿元 同比增长0.06% [1] - 基本每股收益1.43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主因新增原材料采购备货 [1] 经营状况 - 主要业务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及销售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1] -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构成保持稳定 [1] - 经营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未发生变动 [1] - 税收政策无重大调整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持续开拓市场策略见效 [1] - 新产品推出带动销售增长 [1] - 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步扩张 [1] 新业务布局 - 计划推出双品牌无人机产品线 [2] - 自有品牌与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双线运营 [2] - 全景无人机业务采用第三方合作模式 [2] - 新产品目前处于公测阶段 [2] - 量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2] - 未正式发售且未产生实际收入 [2] - 预计对2025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