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航运

搜索文档
大连: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打造国际一流口岸
中国发展网· 2025-08-20 04:41
进出口数据表现 - 大连市前7个月进出口总值2742.9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 [1] - 出口1441.2亿元,增长20.1%;进口1301.7亿元,下降3.3% [1] - 进出口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9位 [1] 跨境贸易便利化举措 - 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叠加改革落地,简化国产船供燃料作业流程至"一进一出" [2] - 出口锂电池检验监管模式优化,采用循环包装箱累计超19万箱次,节省成本3800余万元 [2] - "空侧直通"货物监管模式使运输时间由4天缩至3天,成本节约50%以上 [2] - "大连—莫斯科"TIR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开通,运输时效较海运缩短20天,较铁路缩短7天 [2] 绿色贸易与监管创新 - 完成北方港口首次国产保税绿色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及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 [3] - 大连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行 [3] - 出口农食产品实施"批次检验(检疫)"改革,缩短货物周转周期 [3] 智慧口岸建设 - 大连智慧口岸服务平台上线运费公示、机坪直装直提预约等功能,累计助力企业减税30万元、扣减运费230余万元 [4] - 平台已实现200余项应用上线 [4] - 海关、海事、边检部门分别推出"云影·巡验"系统、智慧监管系统、"边检即时通"等智能化监管工具 [4] 降本增效措施 - 开展口岸收费专项整治,摸排企业3000余家,制定重点行业收费目录清单 [5] - 出台15条AEO企业联合激励措施,涵盖财税金融支持、业务赋能等领域 [5]
海洋经济“浙江模式”:不拼规模拼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4:09
海洋经济现状与挑战 - 浙江海洋经济2024年生产总值超1.2万亿元,增速全国前列但规模位列第四,落后于广东(超2万亿元)、山东(超1.8万亿元)、福建(1.25万亿元)[3] - 浙江拥有6715公里海岸线、30多个海湾、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及全国最多岛屿,但海洋经济规模与资源禀赋不匹配[1][3] - 海洋产业仍以传统业态为主,高附加值环节占比不足,如船舶制造修理、海产品深加工和海洋生物医药开发不足[3] 战略规划与目标 - 提出建设两大万亿级(油气全产业链、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千亿级(港航物流、海洋渔业、滨海文旅)、若干百亿级(海洋数字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2][4][5] - 2025年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实现海洋经济领域投资2200亿元以上[4] - 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厅,推进《浙江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25-2027)》[2][4]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2024年海洋渔业一产产值超980亿元,远洋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5] - 宁波舟山港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全球第三)[7] - 船舶修造企业推动智能化转型,研发智能作业设备、数智综合运管平台提升效率[9]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潮流能领域建成世界首座发电站,LHD第四代1.6兆瓦机组达工业化级别,推进百兆瓦级工程项目[9] - 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达476万千瓦,沿海核电装机容量全国前三[9] - 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吸引浙江博锐生物制药等企业落户[9] 数字经济赋能 - 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上线智慧海洋应用驾驶舱和海洋数据产业大脑[10] - 海洋资源环境可信数据空间入选国家首批试点,汇聚277类海洋实测/遥感/预报数据[10][11] - 发布超40个海洋经济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场景,包括核电冷源预警、北极航道保障、台风智能预警等[11] 差异化竞争策略 - 港航服务业重点发展船舶供应/维修/交易等优势服务,补足高端环节[7][8] - 发挥民营经济优势,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海洋经济中流砥柱[6] - 聚焦海洋风能、潮流能、海洋碳汇等差异化领域,避免低效竞争[5][9]
深圳:海陆空铁齐发力,打造全球要素流通新网络!
搜狐财经· 2025-08-20 02:52
在陆地上,深圳的中欧班列同样表现不俗,已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物流通道。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深 圳)已开通27条出口线路,上半年累计发运出口班列85列,装载货物达4.4万吨。特别是中吉乌国际铁公联运 班列的开通,更是将通关效率提升了30%以上,极大地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运营 的"湾区号"中欧班列,自2020年首发以来,已成功开行超过500列,运输货物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为大湾区 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在空中,深圳机场的表现同样抢眼。今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客运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航班架次均创下历 史新高。特别是货运板块,深圳机场重点加密了欧美、东南亚等主要货运航线,国际及地区货运通航城市增 至43个,全球货运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深圳机场还聚焦跨境电商运输市场,引进了多家国际货 运航空公司,与跨境电商头部企业深化合作,为深圳企业出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空中通道。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海陆空铁全方位联动的交通网络,织就一张覆盖全球的要素流通大网,不 仅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更为全球贸易的繁荣贡献着重要力量。 在深圳的海域,庞大的港口体系和高效的航线拓展能 ...
两艘30万吨级巨轮同时靠泊洋浦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47
港口运营与基础设施 - 洋浦口岸同时靠泊两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运输船"微风"轮和"凯爱"轮 显示港口具备处理大型船舶的协同作业能力 [1] - 洋浦口岸拥有海南省仅有的两个30万吨级泊位 作为中东和非洲油气资源进入国内的首个石化产业基地 [1] - 30万吨级船舶载货量大且吃水深 停泊计费较高 高效通关能为企业单次节省上万美元成本 [1] 口岸服务与通关效率 - 洋浦边检站推行"一站式"通关服务和"绿色通道" 通过专项勤务方案和小单元警力支援机制保障船舶到港"零等待"作业 [1] - 部署两个执勤小组同步作业 并与海关 海事 码头及企业代理实时共享动态 大幅缩短现场查验时间 [1] - 边检部门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并创新查验模式 以支持自贸港建设 [1] 原油进口数据 - 2023年1月至7月洋浦口岸进口原油总量达745.34万吨 较去年同期增长39.2% [2] - 原油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反映区域能源需求显著提升 [2]
南京港首条集装箱北极航线首航
南京日报· 2025-08-20 01:01
北极航线开通 - 南京港首条集装箱北极航线正式开通首航 装载1826标箱的"鸿伟"轮从龙潭港码头出发直航欧洲 [2] - 北极航线相比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航程缩短约3200海里 大幅降低运输时间和成本 [2] - 航线开通将降低沿线航运贸易成本 提升贸易效率 为双方企业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2] 货物与装卸作业 - "鸿伟"轮装载货物包括锂电池 白色家电 汽车配件等共1826标箱 [2] -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提前调配码头资源 夜班安排四台岸桥同步作业 [2] - 场地出口箱采取上下水堆存模式 确保六路发箱通道畅通 优化作业流程提升装卸效率 [2]
深圳构建全球要素流通网络
搜狐财经· 2025-08-20 00:38
海陆空铁枢纽体系 - 深圳构建海陆空铁一体联动的枢纽体系 形成高效智能绿色的全球要素流通网络 成为全球供应链和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2] - 深圳港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 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 同比增长10.8% 增速领跑全国主要港口 [3] - 拥有270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全球6大洲12大航区 其中30条跨境电商海运快线成为新增长点 [3] - 盐田港区新增南美中东直航航线 承担全国对美出口超四分之一货量 是华南跨境电商出口第一选择 [3] - 中欧班列(深圳)开通27条出口线路 上半年发运85列班列 装载货物4.4万吨 [4] - 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731列 货值达25亿美元 每周稳定运营2-3列 [4] - "湾区号"中欧班列自2020年累计开行超500列 运输货物总价值超20亿美元 [4] - 中吉乌国际铁公联运班列开通后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 [4] 航空运输网络 - 深圳机场上半年客运吞吐量3257万人次 同比增长10.9% 货邮吞吐量98.3万吨 同比增长14.1% [5] - 航班架次22.1万架次 同比增长7.2% 创机场开航以来同期新高 [5] - 新开通迈阿密、德里、雅加达3条国际货运航线 加密芝加哥等12个国际货运航点 [5] - 国际及地区货运通航城市增至43个 与全球63个货运航点建立稳定联系 [5] - 引进3家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与希音等跨境电商头部企业深化合作 [5] - 上半年国际及地区货量近50万吨 同比增长16.3% [5] 数据流通与交易 - 2024年深圳数据跨境交易额达3.12亿元 稳居全国第一 [6] - 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数据交易规模超150亿元 跨境数据交易规模超2.5亿元 [6] - 河套深圳园区吸引超5000家合作主体 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6] - 前海发布深港数据跨境三大产品 包括深港数据中心、前海医疗跨境数据空间和企业出海数据跨境合规服务平台 [7] - 深港数据中心通过"物理隔离+专线"技术实现互联互通 降低香港企业算力与存储成本 [7] - 香港路劲基建成为首个签约客户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 [7]
中国港口驱动“新三样”万亿外贸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8-19 18:29
港口货物吞吐量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 同比增长4.0% [3] - 宁波舟山港以71375万吨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唐山港43357万吨和上海港42559万吨分列二三位 [3] - 集装箱吞吐量前十港口为上海港 宁波舟山港 深圳港 青岛港 广州港 天津港 厦门港 苏州港 北部湾港和日照港 [3] 外贸结构升级 - "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上半年出口逆势增长12.7% [4] - 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额达1.06万亿元 [4] - 港口新增直航拉美 非洲 东南亚航线助力"新三样"出口 [5] 港口基础设施投资 - "十四五"期间万吨级以上泊位增加379个 总量达2971个 [6] - 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70% [6] - 天津港集团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21项 总投资规模约195亿元 [6] - 上海港 广州港 大连港等一批码头项目持续推进建设 [8] 智慧港口建设 - 5G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港口运营 [8] - 2024年中国港口平均每小时吞吐3.8万标箱 [6] - 样本港口集装箱船舶直靠率均值达89% 锚地等待时间缩短至19小时 [6] - 服务效率较上年提升1% [6] 多式联运体系 - 沿海主要港口与中欧班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联动 [8] - 构建"海陆空铁"立体化物流体系 [8] - 为外贸企业提供多样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8]
海陆空铁一体联动枢纽体系 高效智能绿色网络重要节点 深圳构建全球要素流通网络
深圳商报· 2025-08-19 16:40
海陆空铁枢纽体系建设 - 深圳构建高效智能绿色的全球要素流通网络 成为全球供应链和创新网络重要节点 [1] - 深圳港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 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 同比增长10.8% 增速领跑全国主要港口 [2] - 拥有270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全球6大洲12大航区 其中30条跨境电商海运快线成为新增长点 [2] - 盐田港区新增南美中东直航航线 承担全国对美出口超25%货量 是华南跨境电商出口第一选择 [2] - 中欧班列(深圳)开通27条出口线路 上半年发运85列 装载货物4.4万吨 2024年开行731列班列货值达25亿美元 [3] - "湾区号"中欧班列自2020年已开行超500列 运输货物总价值超20亿美元 [3] - 中吉乌国际铁公联运班列开通后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 [3] 航空运输网络拓展 - 深圳机场上半年客运吞吐量3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9% 货邮吞吐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4.1% 航班架次22.1万架次同比增长7.2% 均创同期新高 [4] - 新开通至迈阿密、德里、雅加达3条国际货运航线 加密芝加哥曼谷迪拜等12个国际货运航点 [4] - 国际及地区货运通航城市增至43个 与全球63个货运航点建立稳定联系 [4] - 上半年国际及地区货量近50万吨 同比增长16.3% [4] - 引进3家国际货运航空公司 与希音等跨境电商头部企业深化合作 [4] 数据跨境流通优势 - 2024年深圳数据跨境交易额达3.12亿元 稳居全国第一 [5] - 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数据交易规模超150亿元 跨境数据交易规模超2.5亿元 均居全国首位 [5] - 河套深圳园区吸引超5000家合作主体 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 [5] - 前海发布深港数据跨境三大产品 包括深港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医疗跨境数据空间和企业出海数据合规服务平台 [6] - 深港数据中心通过"物理隔离+专线"技术降低香港企业算力与存储成本 路劲基建成为首个签约客户 [6]
十万吨级散货外轮首靠东营港!东营海事助推东营港亿吨大港建设
齐鲁晚报网· 2025-08-19 11:02
港口运营突破 - 东营港首次实现10万吨级通用泊位外贸船舶靠泊 运载8.8万吨铝矾土的外籍货轮完成首航[1] - 刷新港口开港以来最大吨位散货船靠泊纪录 船舶吨位达8.8万吨[4] 海事监管措施 - 开展深水航道与新建泊位通航安全系统性评估 前置规避航行风险隐患[3] - 实施专项防污染应急能力评估与预案演练 强化突发污染事件处置协作机制[3] - 运用智慧海事系统与VTS技术全程动态护航 调用20余路CCTV实施可视化监管[3] - 派遣海事无人机值守进出港航道关键水域 保障通航环境整洁与航行秩序[3] 运营效率提升 - 联合港航企业精细化分析水文气象 优化高密度船舶交通流组织方案[3] - 启动口岸联动监管机制简化审批流程 高效处理查验手续提升关键作业效率[3] - 大型船舶进出港通行效率与安全系数显著提升 用户满意度同步提高[3] 战略发展意义 - 为港口亿吨级大港建设注入新动力 助力加速融入高质量发展新格局[4] - 海事部门将持续对接港口发展战略 深化安全监管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4]
重点集装箱港口及关键枢纽监测20250819
东证期货· 2025-08-19 07: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海宁波港拥堵较前期有所改善,但船舶周转时长仍处高位,随着出货规模趋势性转弱,中国港口压力有望缓解,但需关注潜在天气扰动;东南亚堵港压力显著回落;欧洲港口因夏季密集休假、港口缺工、德国铁路施工、莱茵河水位偏低等问题,压力持续回升;北美港口总体拥堵程度可控,需关注后续港口运营动态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数据点评 - 亚洲港口方面,洋山港、外高桥、宁波港、青岛、新加坡港、巴生港等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及最新在锚/在泊集装箱船数量各有不同,洋山、宁波、盐田港平均周转时长分别约2.0天、2.4天、1.3天,上海宁波港拥堵改善但周转时长仍高,东南亚堵港压力回落,新加坡港和巴生港船舶平均在港时间分别为1.4天和1.3天 [2] - 欧洲港口方面,鹿特丹、安特卫普、汉堡港、不来梅、瓦伦西亚等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及最新在锚/在泊集装箱船数量有差异,夏季相关问题使欧洲港口压力持续回升,安特卫普、鹿特丹、汉堡港、不来梅港平均在港时长分别约为2.0天、2.5天、3.0天、2.7天 [2] - 北美港口方面,长滩、洛杉矶、塔科马、纽约、萨凡纳、诺福克、休斯顿港等远洋型集装箱船周均等泊时间、在泊时间及相关船舶数量不同,总体拥堵程度可控,需关注后续运营动态 [2] 数据概览 - 重点集装箱港口在港时长汇总显示,洋山、宁波、新加坡等港口最新一期、月环比、年同比、月平均、去年同期的在港时长数据各有不同 [6] 亚洲港口动态跟踪 - 涉及中国和东南亚集装箱船在港规模、主要亚洲港口集装箱船在港规模、东南亚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中国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等数据 [8][9][12][13] - 还有东南亚和中国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的相关数据 [16] 欧洲港口动态跟踪 - 包含欧洲集装箱船在港规模、主要西北欧港口集装箱船在港规模、西北欧和地中海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等数据 [19][20][21] - 有西北欧和地中海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的相关数据 [25][27] 北美港口动态跟踪 - 涉及北美集装箱船在港规模、美国集装箱港口远洋船型平均在港、等泊、在泊时间、北美部分港区在锚和在泊集装箱船数等数据 [32][34][35] 大型船抵港情况及关键枢纽监测 - 包括洋山港、宁波港、新加坡港大型集装箱船抵港情况,联盟、Gemini联盟、OA联盟、PA + MSC 1.2w + 集装箱船抵港情况(分亚洲、西北欧、地中海) [42][45][48] - 还有好望角、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集装箱船通行状况相关数据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