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代信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开板六周年:科技与资本双向奔赴 科创板已成资本市场改革好样板
证券日报· 2025-06-12 16:40
以"新"谋篇 聚焦"硬科技"培育领军力量 六年来,科创板以"新"谋篇布局,始终锚定科技创新主航道,以资本之力孵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 的"链主"企业。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协同的发展模式,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链成势。这一"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的发展路径,让"硬科技"从企业技术标签升级为板块最鲜明的价值 底色。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88家,总市值近7万亿元,首发募资合计达 9232.31亿元,再融资募集规模达1893.62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可接力、有效定价的多元资本支持。 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哲医药")对此深有感触,公司首席 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吕洪斌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2021年12月份在科创板上市,彼时仅有4条 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管线且无产品收入。借助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公司目前已建立7条具备全球竞争力 的临床研发管线。 6月13日,科创板喜迎开板六周年。 六年前,科创板肩负着赋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时代重任,以"试验田"的使命担当 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六年来, ...
威海强化政策举措,高标准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14:46
威海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1—4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全省第6 [2] - 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6.8%,全省第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3%,全省第1 [2]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75%,全省第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6%,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全省第7 [2] - 工业领域百亿企业由2022年2家增长至6家,省级以上优质企业达857家 [2] 工业稳增长措施 - 力争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7.5%,逐月分析35个工业大类,挖掘船舶海工等高增长行业潜能,帮扶汽车等承压行业 [4] - 推动威海恒邦、泓淋电力等龙头企业冲击200亿、100亿目标,服务48个预计新增产值过亿企业和项目 [4] - 带动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8% [4] - 企业诉求办结率目标95%以上,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帮助企业争取红利 [4] 优势产业打造方向 - 优化10条优势产业链推进机制,举办30场以上融链固链活动,保持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第一梯队 [5] - 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势企业100家,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 [5] - 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深海空天等新赛道,打造未来产业特色园区 [5] 产业创新推进策略 - 建设中试平台提升碳纤维等新材料技术研发能力,培育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6][7] - 实施180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5项以上首台套装备等创新产品 [7] - 建立行业高层次人才库,推荐申报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推进企业家"青蓝偕行"工程 [7] 数字化转型部署 - 新建5G基站900座累计超9000座,建设中科融合等算力项目,打造细分行业工业大模型 [8] - 龙头企业开展"链式"转型建设"产业大脑",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晨星工厂、智能工厂 [8] - 实施集成电路"强芯"等九大工程,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5.5% [8] 制造业升级路径 - 推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提升威海钓具等名品影响力,培育省级管理标杆企业 [9] - 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20家,完善废钢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9] - 发展"制造+服务"新业态,建设国家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工业旅游等新业态 [9]
A股多个指数样本调整,展现出哪些“新气质”
指数样本调整概况 - 深证成指更换20只样本,调入主板和创业板公司各10家 [1] - 创业板指更换8只样本,创业板50更换5只样本 [1] - 深证100更换3只样本,调入主板1家、创业板2家 [1] 新质生产力表征 - 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占34%和24% [2] - 2024年样本公司研发费用880亿元,同比增长10%,三成以上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 - 创业板50样本中新能源、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权重分别占34%、21%、16% [2] 创新与成长聚焦 - 创业板指样本公司中22家研发投入超10亿元,注册制样本公司权重提升至7% [2] - 深证成指调整后制造业样本权重占73%,211家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和盈利双增长 [3] - 创业板指聚焦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中长期资金服务 - 深证成指样本中六成公司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方案,三成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4] - 创业板指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和个股权重上限机制,六成样本ESG评级达A及以上 [4] - 深证100样本公司2024年分红总额超2700亿元,占深市53%,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 [4] 指数功能优化 - 创业板指编制方案优化,强化对优质企业的筛选,引导资金流向硬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企业 [5] - 创业板指通过ESG筛选和权重管控,规避风险并平衡行业分布 [4]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成为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核心指标 [3]
数量全省第二!青岛13个项目入选今年省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
齐鲁晚报网· 2025-06-09 03:25
项目入选情况 - 青岛市13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 数量位列全省第二 [1] - 入选项目具备产业支撑强 引领作用突出 预期效益好三大特点 [1] 产业分布与技术领域 - 项目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 高端装备(3个) 医养健康(3个) 新材料 现代海洋 文化创意六大产业 [3] - 技术攻关类别覆盖重大技术创新(2个) 业态模式创新(2个) 场景创新(9个)三大类 [3] - 海纳云等4个项目在本产业领域排名全省第一 10个项目进入同类别全省前三 [3] - "液体散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全省唯一入选的现代海洋产业项目 [3] 经济效益预测 - 项目攻关期满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 年利润2亿元 年纳税1.2亿元 [3] - 预计带动新增就业超过1200人 [3] 后续推进措施 - 青岛市发改委将加强项目监管 定期调度进展 协调解决困难 [4] - 重点保障项目按时完成攻关任务并达成绩效目标 [4]
热点频发,科创综指ETF(589630)涨近1.5%,科技自立与并购重组或成近期主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03:20
科技热点与市场表现 - 军工、医药、TMT板块集体反弹,科创综指ETF(589630)盘中涨幅近1 5% [1] - 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表现突出,2025年86起重大重组事件中参与18起,同比显著增加 [1] 政策与产业趋势 - A股并购重组市场活跃,生物医药、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通过并购技术密集型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1] - 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并购数量最多,反映汽车智能化、半导体自主可控、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等产业趋势 [2] 重点配置方向 - 科技自立自强是当前配置重点,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可控、新型能源科技、空天信息技术和数据要素 [1] - 空天信息技术领域需关注低空经济、卫星及商业航天 [1] - 人工智能领域聚焦AI Agent、AI应用(如独立软件、智能终端)、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 [1] - 自主可控方向重点关注"卡脖子"环节技术突破及国产化渗透,特别是以HBM为核心的芯片制造产业链 [1] 并购重组与投资机会 - 并购重组活跃程度反映产业周期方向,未来AI商业化落地可能形成主线行情 [2] - 当前政策宽松期,6月可阶段性关注并购重组主题,中长期建议配置国产AI算力等硬科技领域 [2] 科创综指ETF概况 - 科创综指ETF(589630)跟踪科创综指(000680),成分股平均市值约110亿元,偏向中小盘风格 [2] - 科创综指聚焦科技创新企业,覆盖早期创新阶段公司,行业配置侧重硬科技领域 [2]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发起联接A(023733)和C(023734) [2]
国家高新区竞速新兴产业赛道 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50%
长江日报· 2025-06-09 00:44
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跻身万亿级产业集群 [1][2] - 上海张江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20% [1][2] - 武汉东湖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50% [1][2] - 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未来产业初步形成发展优势 [2] 国家高新区经济表现 - 2024年一季度国家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 -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1] - 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50%左右 [1] 国家高新区企业竞争力 - 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全国33%高新技术企业、4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独角兽企业 [2] - 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原创技术不断涌现 [1] 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国家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2] - 深入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打造新赛道策源地和集聚区 [2] - 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北交所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首发样本成长性和创新性突出
新京报· 2025-06-07 02:18
6月6日晚间,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以下简称"北证专精特 新",指数代码为899601)编制方案与样本股名单,拟于6月30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以反映北交所专精 特新企业整体表现,为市场提供多维度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 此次公布的北证专精特新指数与北证50指数有27家公司重叠,此外,专精特新指数排除了北证50指数里 面的部分传统企业,更符合北交所专精特新的定位。 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是继北证50指数之后,又一个表征北交所市场的重要指数,进一步丰富了投资者观测 维度。未来,北交所将持续完善指数体系,推出更多特色指数,服务多元化投资需求。 指数选取市值规模和流动性排名靠前的证券为样本 根据指数编制方案,北证专精特新在流动性筛选后,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 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北交所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运行情况,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比较基 准。 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截至5月30日,聚集了13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值合 计4236.93亿元,占北交所总市值的53.25%,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 等重点领域, ...
指数样本调整助资源高效配置
经济日报· 2025-06-06 21:42
指数样本调整概况 - 深证成指更换20只样本 调入主板和创业板公司各10家 [1] - 创业板指更换8只样本 创业板50更换5只样本 [1] - 深证100更换3只样本 调入主板公司1家 创业板公司2家 [1] 新质生产力表征 - 创业板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占34%和24% [2] - 2024年创业板指样本公司研发费用880亿元 同比增长10% 三成以上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 - 创业板50样本公司中新能源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权重分别占34% 21% 16% [2] 制造业与创新驱动 - 深证成指调整后制造业样本公司权重占73% 211家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和盈利双增长 [3] - 创业板指聚焦新能源 生物医药 信息技术等景气赛道 反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方向 [2][3] 中长期资金配置优化 - 深证成指新样本中约六成公司制定"质量回报双提升"方案 约三成制定市值管理制度 [4] - 创业板指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和20%个股权重上限 六成样本国证ESG评级达A及以上 [4] - 深证100样本公司2024年累计分红2700亿元 占深市53%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 [4] 指数编制方案升级 - 创业板指通过ESG筛选和权重管控规避风险 平衡行业分布 推动多元化科技龙头进化 [4] - 深交所优化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 强化对硬科技属性与可持续发展潜力企业的筛选 [5]
两业融合发展再添新动能 北京市新认定第二批市级试点示范单位
中国经济网· 2025-06-06 02:28
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认定 - 北京市认定第二批3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包括朝阳新质生产力融合示范先导区、通州区城市副中心未来设计+大健康融合创新示范区、京西永定河两业融合示范园区 [1] - 第二批32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包括10家领跑型试点企业和22家成长型试点企业 [1] - 试点企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7个重点领域,分布在11个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1] 试点企业重点领域和带动作用 - 试点企业聚焦关键环节深化融合发展路径探索,发挥产业链辐射带动及关键配套作用 [1] - 试点企业加强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合作、联动融通,助力提升北京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 北京市两业融合工作进展 - 北京市累计认定8家市级示范园区、67家市级试点企业,形成"园区+企业"试点示范工作体系 [2] - 北京市从政策机制、试点引领、融合生态等方面加强统筹部署,两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 未来发展规划 - 北京市将推动试点示范连点成片、连片成面,加快打造"十园百企"发展格局 [2] - 北京市将总结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典型案例、标杆企业,形成可推广复制模式 [2] - 北京市将引导经营主体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赋能增效、转型升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南通:在深度融入中服务支撑长三角
新华日报· 2025-06-05 23:19
交通基建与区域互联 - 全球首台万吨米级塔吊W12000-450完成张靖皋长江大桥南主塔中横梁合龙段精准安装 该桥跨江段7900米 南航道桥跨度2300米创世界最大悬索桥纪录 拥有6项世界首创技术 [2] - 南通规划8条过江通道形成"八龙过江"格局 目前苏通大桥等3条已通车 张靖皋长江大桥等3条在建 预计2028年建成 未来江岸线每20公里设一条通道 [3] - 低空交通网络加速布局 南通开发区至苏州工业园区航线25分钟可达 启东/海门至上海浦东航线已开通 年载客量超1万人次 [3]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振华海工建造世界最大全电驱环保绞吸船"浚澜"号 叠加南通制造与上海技术优势 累计产出"天鲲号"等多项大国重器 [6] - 神马电力在南通建绿色智能生产基地 在上海设研发中心 通过长三角协同实现全球化布局 近5年沪通产学研合作项目年均增长20% [7] - 霖鼎光学落地如皋沪苏科创产业园 承载上海交大20年科研成果 建成5轴超精密加工中心 预计年销售额达20亿元 [8] 经济数据与产业生态 - 1-4月南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8.5% 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11.9%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15.8% 进出口总额1305.7亿元同比增14.4% [1] - 建成19个跨江合作园区 50%企业与上海合作 60%货物经上海口岸进出口 70%规上制造企业与上海高校产学研合作 [8] - 与苏州共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联合苏锡打造的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8] 公共服务一体化 - 实现170项政务服务长三角"一网通办" 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业务6分钟办结 沪通互设远程虚拟窗口提升办事效率 [9][10] - 29家二甲以上医院与上海名院合作 上海专家月均坐诊800人次 705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11] - 成立长三角理论学习传播联盟 覆盖10个城市 推动跨区域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