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浦东新区构建出海企业支持体系 “走出去”服务生态圈磁吸效应日益增强
解放日报· 2025-06-21 01:53
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 - 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支持出海企业总部和出海先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出海企业支持体系 [1] - 浦东新区发布《浦东新区支持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为出海企业提供全周期的金融保障 [1] - 浦东新区加大空间载体供应支持力度,打造出海企业集聚区,吸引国内优质出海企业 [1] 企业签约与集聚 - 浦东新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与首批6家拟出海入驻企业代表签约,涵盖高端制造、数字科技、专业服务等领域 [1] - 浦东"走出去"服务生态圈磁吸效应增强,吸引全国优质企业共享国际化平台资源和专业服务网络 [1] 标杆企业认证 - 首批11家"出海企业总部"获认证,均为行业翘楚,带动国内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促进贸易与投资增长 [2] - 首批16家"出海先锋企业"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物流运输等领域,代表浦东企业"走出去"的进取力量 [2]
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发表重磅演讲!机构热议“科特估”:科创行情开启新周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09:20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 - 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科创板将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不对企业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做要求,强调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空间,已有20家企业通过该标准上市,首发募资428.71亿元 [2] - 2024年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的20家公司共实现9款新药获批(5款为全球首创1类新药),合计营收143.38亿元,同比增长44.45% [2] 科创板"1+6"政策措施 - "1"指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标准,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的科技企业,强化信披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4] - "6"项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至AI/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支持未盈利企业增资扩股、完善再融资制度、增加投资产品 [4]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科创50指数6月18日上涨0.53%至968.18点,年初高点较年初上涨约15% [6] - 中金公司指出科创企业资金配置与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创业板指和科创50前向市盈率分别为21.6x和50.7x,部分板块估值低于历史中位数 [7] - 中金建议关注AI(仍处早期)、高端制造(电池/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创新药(产品升级与出海机会)三大细分赛道 [7][8] 行业数据与趋势 - AI产业链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表现突出,创新药/新能源车/国防军工等成长板块亦有亮眼表现 [6] - 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机械设备估值高于历史50%分位数,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传媒估值低于历史50%分位数 [7] 政策表述亮点 - 吴清提出"创新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强调资本市场风险共担机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9] - 提及"DeepSeek时刻",倡导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 [9]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稳增长政策发力下消费表现亮眼
期货日报网· 2025-06-16 22:15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环比增长0.61% 1-5月累计同比增长6.3% [1]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 同比增长6.4% 增速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环比增长0.93% 1-5月累计总额203171亿元 同比增长5.0% [1] -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91947亿元 同比增长3.7%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速达7.7% [1] 经济运行特点 -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为满足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2] - 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动能持续壮大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 - 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 外贸顶住压力持续增长 [2] 消费市场表现 - 家电、家具、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类商品销售分别增长53.0%、25.6%、33.0%、30.5% [6] - 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效果显著 激发消费潜力拉动内需 [6] -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升至今年以来最高水平 [6] 政策展望 - 央行有望继续降息 财政政策将出台支持换新等增量措施 [6] - 房地产政策需以下调房贷利率为核心 推进保障房收购和旧改项目 [6]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 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3] 行业动态 - 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 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降幅收窄 商品房库存减少 [4] - 需加大"好房子"建设供应 促进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4] - 将推动城市更新和危旧房改造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上交所组织上市公司赴欧洲推介交流
上海证券报· 2025-06-16 18:27
沪市公司国际路演活动 - 上交所组织12家沪市优质上市公司赴英国伦敦和瑞士日内瓦开展资本市场推介与国际交流活动 通过集中路演和一对一拜访等形式展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成果与发展潜力 [1] - 参与公司包括恒瑞医药 万华化学 小商品城 宁波港 中信金属 中国铝业 中国中车 中国中免 中远海控 东方电缆 金山办公 九号公司 涵盖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 水上运输 信息技术 商务服务等行业 均为所属领域领军企业 [2] - 公司代表从治理结构 产品创新 全球化布局 产业链竞争优势等维度展现综合实力 吸引瑞银集团 晋达资产 励正集团 千禧年资本 施罗德集团等70余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会 [2] 国际机构投资观点 - 外资机构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呈现传统产业价值重估与新兴产业成长共振机遇 低估值 高分红 新蓝筹及全球竞争力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配置选择 [2] - 晋达资产等机构指出DeepSeek展现中国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希望深入了解更多优质上市公司 [4] - 中信里昂表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兴趣显著提升 一对一交流有助于建立关系并增进了解 [4] 科创板国际吸引力 - 5月200余家外资机构累计调研A股公司逾500次 澜起科技 奥普特 奥比中光等科创板公司单家吸引超30家外资机构调研 [3] - 外资机构普遍认可科创板代表中国科技创新潜力 认为其研发成果和业绩增长持续增强投资信心 [3] - 上交所重点介绍科创板在支持研发创新 业务出海 可持续发展 长期资金引入等方面的制度成效 [3] 资本市场开放进展 - 上交所2023年以来已赴1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推介 覆盖全球主要金融资管中心 拜访近百家境外机构 [5] - 中国银行日内瓦分行观察到境外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高度关注 承诺以跨境服务助力市场开放 [4] - 上交所计划通过更高水平开放创新 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体系中的地位 [6]
精英创业大赛 | 拼不过一线城市资源,龙口何以这么强?
搜狐财经· 2025-06-16 08:11
"极致"的胜出 夏丹 张孙小娱 | 文 5月23日,北京五洲大酒店,第十届中国•烟台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推介会现场,来自北上广的与会创业者将目光集中在一张卫星地图——渤海湾畔的龙口 市被红线圈出,箭头直指东海科技孵化产业园的九宫格建筑群。 一个县级市,凭什么吸引高端制造和人工智能企业?答案或许藏在产业园入驻企业的三组数据里:众航装备的军工级精密零件加工误差,相当于头发丝的 1/15;龙牙智能的机器人产线替代传统用工的比例达14:1;智元AI的故障预测系统为工业企业避免200万元损失的响应速度。 一场静悄悄的产业变革正在东海科技孵化产业园内上演。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科创平台,自2023年7月运营以来,已成功孵化20余家科技企业,成为观察 中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当大城市争夺"独角兽"时,龙口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用产业链协同、政策精准度和服务响应速度,构建起智 能制造领域的"隐形冠军"孵化器。 1 全链条服务 打造创新生态圈 走进园区3号楼,众航装备的智能化车间里,6台三轴加工中心正在高速运转。总经理韩作旗指着一款特种装备刀杆介绍:"这个产品的加工误差控制在 0.005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十五分之 ...
帮主郑重:指数大换血!这些股票要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6-16 01:54
各位老铁,这里是帮主郑重的复盘分享时间。今天A股市场迎来了一场"班级大洗牌"——沪深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齐刷刷宣布,深证成指、创业板指、 上证50、沪深300等核心指数今天(6月16日)正式更换样本股。这就好比学校重新排座位,优等生被重点培养,后进生则可能被边缘化。作为中长线玩 家,咱们得把显微镜和望远镜都用上,既要抓住调仓带来的短期机会,更要盯紧长期的产业趋势。 一、指数"排座位"背后的产业密码 这次调整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A股"新陈代谢"的关键动作。就拿创业板指来说,新纳入的蓝色光标、长盈精密等8家公司,清一色来自人工智 能、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研发投入平均增长10%,有22家公司研发费用超过10亿元。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说得明白,这是资本市场在主动拥 抱"硬科技",把资金往高成长性赛道引导。 1. 战略新兴产业龙头:比如创业板50新纳入的机器人(300024),作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隐形冠军,最近获得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订单,机构 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速将超50%。 2. 高研发投入的硬科技公司:像深证成指新调入的福晶科技(002222),在激光晶体领域全球市占率超70%,最近又拿下华为 ...
中金 | AH比较系列(2):H+A新路径开启
中金点睛· 2025-06-15 23:36
深港联动深化"H+A"上市通道 - 深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制度优化,允许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进一步畅通"H+A"上市通道 [2] - 年初以来部分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两地市场协同效应释放,预计未来更多大湾区优质企业将实现两地上市 [2] - 新政策推动下,深港交易所协同效应有望强化,形成"香港孵化+内地加速"的资本协同模式 [7][9]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概况 - 当前港交所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共249家,仅27家实现H+A两地上市;按办公地统计则有1571家 [4] - 行业分布中新经济占比高,消费类占32%,资讯科技和医疗保健合计占14%,包含科技、新能源等龙头企业 [4] - 1593家大湾区企业中,符合深交所主板/创业板财务标准的企业分别有436家(27%)和910家(57%) [5] 潜在上市企业分析 - VIE结构企业共81家,其中6家符合深交所红筹企业上市的市值条件 [5] - 大湾区包含互联网龙头、造车新势力及生物科技等港股特色领域企业 [8] - 政策有望推动港股优质龙头企业回归A股,提高A股新兴产业占比 [8] 历史表现与市场影响 - 105家港股回归A股企业上市后表现优异,T+7/T+30/T+90/T+180区间涨幅平均跑赢A股市场6.2/17.7/15.7/11.3个百分点 [10] - 政策将促进A股与港股估值体系接轨,推动优质企业价值再发现 [8] - 深港通已成为新经济企业发展和国内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重要枢纽 [7] 投资机遇展望 - 大湾区企业在结构性行情下优势凸显,回归A股后关注度和投资吸引力有望提升 [10][11] - 政策将推动深交所优化对外开放制度,提高全球竞争力 [8] - 双向上市有助于形成金融+产业的双向促进,为耐心资本提供更多配置选择 [9]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丹尼克尔·完成亿元战略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15 09:50
公司融资情况 - 丹尼克尔完成由小米产投和钟鼎资本联合投资的亿元战略融资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丹尼克尔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自动化拧紧设备的高科技企业 [2] - 核心业务包括智能拧紧技术、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螺丝输送机等产品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等工业制造领域 [2] - 自主研发的智能拧紧系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并在汽车行业实现国产替代 [2] 融资用途 - 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研发 [3] - 提升核心零部件的产能 [3] - 深化国际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3] 投资方观点 - 小米产投认为丹尼克尔在智能拧紧工具领域技术实力突出,市场潜力巨大 [4] - 钟鼎资本看好丹尼克尔的软硬件一体化研发体系和对全球工业智能化趋势的把握 [4] 行业趋势与意义 - 丹尼克尔融资事件体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 [5] - 政府对高端制造的支持力度加大,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5] - 创投机构对优质技术企业的信心增强,丹尼克尔为行业树立标杆 [5]
中国经济面面观|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平台与企业如何联动?
新华社· 2025-06-14 04:26
高校毕业生规模与就业趋势 -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 同比增加43万人 [1] - 人工智能 高端制造 量子科技等领域用工需求旺盛 催生大量新岗位 就业市场凸显"智能+"特点 [3] - 数字经济 绿色能源 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岗位热度持续攀升 传统行业如建筑 纺织 零售等需求有所下降 [3] 行业人才需求特点 - AI 新能源 低空经济 芯片等战略产业对人才需求旺盛 企业更青睐具备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 - 社会对高附加值 适应型人才存在迫切需求 [3] - 产教融合 校企联动助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例如与宝钢共建"宝钢班"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环境 [5] 高校就业支持措施 - 教育部实施"双千"计划 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助力毕业生补齐技能短板 [5] - 全国2575所高校走访用人单位46.2万家 拓展岗位471.8万个 [7] - 招聘平台通过人岗精准匹配系统为毕业生定向推送岗位 联合高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 [7] 区域就业实践案例 - 沈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促进技术院校与知名企业共建实践教学中心 构建校企协同合作 [7] - 江苏连云港举办"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招聘会 [9]
穿越牛熊的中坚力量,优秀中生代基金经理大盘点
搜狐财经· 2025-06-13 08:00
中生代基金经理群体 - 投资年限5至10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成为公募基金中流砥柱,管理规模普遍在100亿左右 [2] - 代表包括中欧基金袁维德、大成基金刘旭/韩创、嘉实基金张金涛/王贵重等,支撑主动权益团队 [2] - 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规模增长与业绩稳定性,实现长期可持续回报 [2] 中欧基金袁维德 - 投资年限8.46年,管理4只产品规模102.67亿元,代表作为中欧价值智选回报 [3] - 能力圈从TMT拓展至银行/新能源/消费/金融地产,资产组合分三类平滑风险 [4] - 2025年一季度持仓聚焦高端制造/大众消费/黄金股,个股选择注重盈利质量与估值匹配 [4] - 前十大重仓含宁德时代/比亚迪/三一重工/山东黄金/伊利股份等 [5] - 代表产品近一年收益率25.57%(同类第2),近五年68.98%(同类第2) [6] 大成基金刘旭 - 投资年限9.88年,管理7只产品规模257.34亿元,代表作为大成高鑫 [8] - 深度价值风格,五维选股模型聚焦商业模式/行业空间/竞争优势/管理层/估值 [8] - 核心能力圈覆盖家电/汽车/高端机床/工业自动化 [9] - 代表产品任职年化回报17.27%,近五年收益127.48%,9年持续跑赢沪深300 [13] 大成基金韩创 - 投资年限6.42年,管理7只产品规模146.42亿元,代表作为大成新锐产业 [10] - 周期成长策略,通过"景气度-竞争力-估值"三角动态调整组合 [10] - 能力圈从有色拓展至中游制造,但策略受宏观周期影响明显 [17] - 代表产品近五年收益143.12%,但近一年亏损1.94%跑输基准 [16] 嘉实基金张金涛 - 投资年限9.05年,管理7只产品规模154.28亿元,横跨A+H股投资 [20] - 价值投资风格,关注安全边际与逆向机会,代表产品嘉实沪港深精选规模26.71亿元 [21] - 任职年化回报10.77%,2025年港股布局聚焦低估值/股东回报板块 [22][25] 嘉实基金王贵重 - 投资年限6.10年,管理7只产品规模110.76亿元,专注科技投资 [25] - 代表产品嘉实科技创新近一年收益50.56%(同类前3%),年化回报17.67% [27] - 2025年配置围绕"新质生产力"主题,看好供给能力提升与内外循环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