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制造

搜索文档
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39
工业增加值 - 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7%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 2% [1][3] - 前7个月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 2%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3]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 3% 其中集成电路 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分别增长26 9%和21 7% [3] - 3D打印设备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4 2%和21 4%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绿色低碳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7月份新能源汽车 锂离子电池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17 1% 29 4% 19 3% [3]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4% 智能设备制造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分别增长13 4%和11% [4] -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24% 12 8% 人工智能应用快速推进 [4] 消费市场 - 7月份社会销售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 7%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长5 2% 商品和服务零售合并增长约5% [5][7]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 家具类 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 7% 13 8% 20 6% 14 9% [5] - 体育娱乐用品类 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 7%和8 2% [5] - 前7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 3%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 3个百分点 [7] 服务消费 - 前7个月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 交通出行服务类 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6] - 通讯信息服务类零售额增长超过10% 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 2个百分点 [7] 经济支撑因素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 8个百分点 反映国际社会信心增强 [8] - 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 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 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提升算力需求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9]
安乃达股价上涨3.24% 盘中振幅达8.11%
金融界· 2025-08-15 17:54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45 2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 42元 [1] - 开盘报43 87元 盘中最高触及46 66元 最低下探43 10元 全天振幅达8 11% [1] - 8月15日盘中出现快速回调 5分钟内跌幅超过2% 截至9点36分报价44 03元 [1] 交易数据 - 成交量为125634手 成交金额5 66亿元 [1] - 当日成交金额1 39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1796 80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12758 56万元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机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 [1] - 作为上海本地企业 业务涉及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1]
康平科技:公司专注于电动工具用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证券日报· 2025-08-15 11:37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专注于电动工具用电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机器人用电机技术与电动工具用电机技术有相同之处 [2] - 公司将利用在电动工具领域积累的电机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机器人领域 [2]
华瑞股份:董事谢辉辞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8:27
公司治理变动 - 公司董事谢辉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 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时生效 [2] 业务结构分析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汽车电机占比32.89% 为最大业务板块 [2] - 其他业务占比23.41% 电动工具占比16.95% 家用电器占比15.46% 工业电机占比6.95% [2]
7月中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逾两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08:00
工业生产总体表现 - 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 保持快速增长 [1] - 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增速继续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1] 高端制造业与装备制造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对工业增长支撑作用明显 [1]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 其中集成电路和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分别增长26.9%和21.7% [1] 绿色低碳产品生产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9.4% [1]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9.3% [1] 数字与智能产品制造 - 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持续快于工业整体增速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24% [1] - 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2.8% [1] 政策带动效应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业增长29.7% [2] - 电机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5.9%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电动自行车产量增长45.3% [2] - 5G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8.1% [2]
新股前瞻|从防爆电机到人形机器人关节:卧龙电驱的“现金牛+新赛道“双轨战略解析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7:1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电机供应商和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五大核心业务板块: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电驱动系统、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以及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 [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全球拥有45家工厂,其中14家为海外工厂,覆盖德国、波兰、意大利、越南、墨西哥等地区,具备本地化制造与服务能力 [2]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5%,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2.8%,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0%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155.67亿元、162.47亿元和80.31亿元,同期利润分别为8.39亿元、5.53亿元、8.32亿元和5.48亿元 [3][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3.9%、23.9%、23.2%和24.6% [3][4]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达6.87%,同比增长33%,净资产收益率5.19%,同比增长28%,流动比率1.24,偿债能力较强,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7.1亿元,高于净利润1.6亿元 [4] 业务结构分析 - 防爆、工业及暖通业务贡献近九成营收,是公司的基础业务板块,其中暖通和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在2025年上半年表现突出 [5][6] -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和占比持续下降,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规模较小但稳步增长 [5][6] - 2025年上半年各业务收入占比:防爆电驱动系统30.6%、工业电驱动系统26.4%、暖通电驱动系统32.1%、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2.6%、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2.7% [6] 运营与风险指标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居高不下,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46.79亿元、50.28亿元、57.0亿元和54.40亿元,周转天数分别为109天、114天、121天和125天 [7] - 银行借款呈现增长态势,同期分别为59.52亿元、59.33亿元、67.76亿元和66.85亿元 [7] 战略布局与行业发展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申请,拟于港股主板挂牌上市,以拓宽融资渠道并加速全球市场拓展与技术升级 [1] - 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包括高爆发关节模组、伺服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和灵巧手,并与智元机器人实现双向持股,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 [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发生144次融资事件,融资金额19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反映资本对商业化进程的加速押注 [8] - 公司已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云深处等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并发布国内首款面向工业场景的垂域模型"舜造GRP01" [8]
从防爆电机到人形机器人关节:卧龙电驱的“现金牛+新赛道“双轨战略解析
智通财经· 2025-08-15 07:11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提交香港联交所IPO申请 计划在港股主板上市 由中金公司 华泰国际和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此次IPO旨在拓宽融资渠道 加速全球市场拓展与技术升级 巩固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业务覆盖防爆电驱动系统 工业电驱动系统 暖通电驱动系统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和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五大核心板块 [2] 全球市场地位与运营布局 - 按2024年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4.5% 在全球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2.8% 在全球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 市场份额2.0%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在全球拥有45家工厂 包括位于德国 波兰 意大利 越南 墨西哥等国家的14家海外工厂 [2] - 公司与前五大客户平均合作年限超过21年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 155.67亿元和162.4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收入80.31亿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利润分别为8.39亿元 5.53亿元和8.3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利润5.48亿元 [3]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3.9% 23.9%和23.2% 2025年上半年升至24.6% [3]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净利率达6.87% 同比提升33% 净资产收益率5.19% 同比提升28% [4]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7.1亿元 高于净利润1.6亿元 [4] 业务结构分析 - 防爆 工业及暖通业务贡献近九成营收 是基础业务板块 [5] - 2025年上半年暖通和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表现突出 [5] - 新能源交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和占比持续下降 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规模较小但稳步增长 [5] - 2025年上半年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收入占比30.6% 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占比26.4% 暖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占比32.1% [6] 运营风险指标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居高不下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6.79亿元 50.28亿元和57.0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54.40亿元 [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周转天数持续增加 从2022年109天升至2025年上半年125天 [7] - 银行借款呈现增长态势 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9.52亿元 59.33亿元和67.76亿元 2025年上半年为66.85亿元 [7]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布局高爆发关节模组 伺服驱动器 无框力矩电机和灵巧手等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 [8] - 2025年3月与智元机器人实现双向持股 共同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 [8] - 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共建的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款面向工业场景的垂域模型"舜造GRP01" [8] - 已与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云深处等在人形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发生144次融资事件 融资金额195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规模1.35亿元 [8] 行业竞争与估值前景 - 公司现金牛业务提供稳定基本盘 抗风险能力强 对比纯机器人初创公司无短期现金流断裂风险 [9] - 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公司PE普遍50倍以上 公司资本市场故事性强 估值提升空间大 [9] - 头部厂商倾向自研核心部件 可能挤压二级供应商空间 [9] - 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仍为个位数 商业化落地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9]
中驱电机(湖北)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8-15 03:47
公司基本信息 - 中驱电机(湖北)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金安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人民币 [1] - 经营范围涵盖电机制造、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等一般项目 [1] 业务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电机制造、发电机及发电机组销售、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 [1] - 延伸业务涉及微特电机及组件销售、齿轮及齿轮减变速箱制造、泵及真空设备销售 [1] - 配套业务包含金属材料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销售及电气设备修理 [1] 经营权限 - 公司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除许可业务外 [1] - 具备货物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资质 [1]
筑自主之基 破垄断之局:贝丰科技以专精特新实力彰显高端电机硬核突破
机器人圈· 2025-08-14 11:0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微型高性能电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动力核心",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高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 [8] - 该领域长期被欧洲头部企业垄断,国内高端应用场景依赖进口,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 [8] - 实现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已成为产业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8]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依托独立自主的电磁仿真系统,优化电机电磁布局,结合专利利兹线直绕线圈设计、结构创新及超高填铜率工艺,电机效率峰值达92.9% [11] - 通过正向研发,公司在无齿槽无刷直流电机领域实现"领跑"跨越,中国瑞士联合研发团队提供技术优势 [12] - 自主创新3D减震轴承仓设计与微转子动平衡机(检测精度世界领先),赋予电机高寿命、高可靠性、低噪音、低振动特质 [13] 产品体系与应用 - 公司构建覆盖10mm至22mm外径的完整电机家族体系,细分短中长三种长度 [15] - 4极10mm和13mm小尺寸电机额定转矩、功率密度优势显著,降低对减速机构要求,解决机器人灵巧手"最后一厘米操作精度"问题 [15] - 22mm型号凭借强劲扭矩,可稳定驱动小关节,兼顾力量与灵活性 [15] 国产替代价值 - 公司产品为国内企业提供"性能不打折、成本更优化、服务更高效"的国产替代选择,破解高端电机"卡脖子"难题 [15] - 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核心专利覆盖电机、齿轮箱、驱动器全链条,摆脱对国外技术依赖 [18] - 从打破欧美垄断到建立自主技术标准,从解决"有无问题"到实现"性能超越" [19] 行业影响与未来 - 公司技术突破为精密医疗、高端机器人等战略产业注入"自主动力",满足现有场景需求并为行业创新提供新动力可能 [19] - 公司亮相标志着国内高端电机从"技术突围"迈向"行业引领",实现从"引进来"到"自主创"的转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