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

搜索文档
全面拓展深化合作 携手开创共赢新局面
郑州日报· 2025-08-22 00:55
核心观点 - 华润集团与郑州市政府举行高层会谈 双方计划在电子信息、现代食品、清洁能源、中医药和城市更新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1][2] 华润集团战略布局 - 公司深化布局"大国民生"和"大国重器"两大业务方向 [2] - 公司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公司处于"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 [2] 合作领域规划 - 双方将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化合作 [1] - 现代食品产业被列为重点合作方向 [1] - 清洁能源领域成为新增合作板块 [1] - 中医药发展被纳入合作范围 [1] - 城市更新业务将作为重要合作内容 [1] 郑州发展定位 - 郑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城市聚焦"两高四着力"发展目标 谋划"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 [1] - 郑州致力于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重要枢纽节点 [1] 合作模式创新 - 双方将对接新需求、加快新布局、拓展新业务、构建新模式 [1] - 合作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业态 [2] - 既往合作已取得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成果 [1]
多地部署工作聚焦“人工智能+制造”方向
证券日报· 2025-08-21 16:26
政策部署 - 深圳、天津、南宁、上海等多地聚焦AI+制造并部署相关工作 [1] - 上海发布《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创新成果 [1] - 多地通过出台政策、发布应用场景、开展专项行动等方式贯彻AI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国家战略部署 [1] 行业聚焦 - 各地引导AI技术与当地重点行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2] - 上海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等十大行业推动AI技术应用 [2] - 南宁聚焦制糖、制茶、林产品加工、有色金属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垂直行业大模型发展 [2] 资本投入 - 年内AI领域发生投融资案件830起 其中先进制造相关294起 涉及金额272.41亿元 [3] - 2024年全年AI领域投融资案件798起 其中先进制造相关190起 涉及金额170.05亿元 [3] - AI+制造领域投融资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3] 应用场景 - 5G+AI数字孪生工厂、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等典型应用场景在多地落地 [2] - AI+制造逐步向深层次扩展 成为各路资本竞逐的新蓝海 [2] - 业内头部企业已成功验证商业模式 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3] 资本参与 - 社会资本在弥补资金缺口、推动技术商业变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 - 相关部门需搭建产融对接平台 发布优质项目清单 强化信息共享 [3] - 需要明确约定收益分配和亏损负担方式 引进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 [3]
保持定力鼓足干劲攻坚克难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动能加快汇聚民生不断改善
四川日报· 2025-08-20 22:55
核心观点 - 四川省强调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和消费提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油气开发等重点产业 并强化文旅融合和民生保障 [1][2] 产业发展 - 加快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提升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显示、油气开发等产业发展水平 [2] - 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 - 紧盯链主企业需求 精准布局公共设施、建设中试平台、开展订单式培训、设立产业基金 [2] - 用好科创生态岛、数智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中心、金融增信体系等平台 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2] 项目建设 - 坚持以项目为牵引组织经济工作 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2] - 推动成达万高铁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 - 统筹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谋划储备支撑性、牵引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 [2] 消费提振 - 优化消费券支持范围和发放模式 扩大汽车、家电等消费 培育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增长点 [2] - 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推广"房票"安置等方式 激活存量房存量地 完善设施配套 [2] - 深挖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 开发风光游、康养游、研学游、工业游等精品线路和特色文创产品 [2] 民生保障 - 以人口变化为导向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资源扩容下沉 [2] - 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作用 通过医共体、远程诊疗和网络课堂等方式优化服务 [2] - 抓好托底性帮扶 带动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2]
北京前7月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速8.6%
中国经营报· 2025-08-20 14:41
北京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1] - 汽车制造 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 新型储能 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带动工业稳健增长 [1] 汽车产业 - 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 [1]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 同比增长1.4倍 [1]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1万辆 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 [1] 电子信息产业 - 1-7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 [1] - 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产量达169.9亿块 同比增长17.8% [1] - 中芯国际 长鑫集电等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 [1] 智能装备产业 - 1-7月增加值增速达8.6% 持续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1] - 呈现复苏向好 稳步增长发展态势 [1] 高端及新兴产业 - 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38.6% [1] - 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6倍 [1] - 高端及新兴产业领域持续释放增长活力 [1]
前7个月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08:36
记者19日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今年以来,北京工业新动能加速汇聚、产业活力竞相迸发。汽 车制造、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型储能、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持续发力,带动全市工业经济稳健增 长,今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汽车产业作为北京工业首要支柱产业,7月份,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5.2万辆,同比增长1.4倍,1-7月 累计产量已突破31万辆,超越去年全年总产量。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处副处长伊喆表示,一 组组攀升的数据,既是小米汽车、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协同发力的直观写照,更成为首都新能 源汽车产业加速崛起的鲜活注脚。 作为首都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另一个重要增长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1-7 月,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中芯国际、长鑫集电等龙 头企业引领下,全市集成电路产量达169.9亿块,同比增长17.8%,展现出首都高端制造业的加速度与硬 实力。 1-7月,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呈现出"复苏向好、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增速8.6%,持续高于 全市工业经济平均增长 ...
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9月开幕 首设“亚洲台商主题馆”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0 07:41
展会概况 - 第十六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11日至14日在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展会面积3.3万平方米 搭建8大主题馆 亚洲台商主题馆及25个省(市)专馆 [1] - 展会重点呈现AI 电子信息 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台企名品 [1] - 自2010年创办以来 累计促成合作意向408.6亿元 是两岸规模最大的经贸交流活动 [1] 参展规模 - 目前有近600家企业报名参展 大型采购商代表超150家 专业观众超2000名 [1] - 台湾地区及大陆台商参展力量超过上届 覆盖岛内全部22个县市 香港 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大陆25个省(市) [1] 展会亮点 - 首设亚洲台商主题馆 集结印度 马来西亚 泰国 越南等10多家实力台企 标志着展会进一步国际化 [1] - 呈现广度突破 精度跃升 深度交融三大亮点 [1]
惠州设立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 规模达2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0 07:40
该基金注重整体效能评价,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目标,如已严格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但仍 产生投资损失的,给予最高50%的风险容忍度,充分支持国资基金考核"松绑"。 近年来,惠州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的投融 资基金链条体系,政府基金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目前,惠州正在推动仲恺高新区组建人工智能培育发 展投资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 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基金由惠州市政府联合粤科创投、东江实验室、惠州市国投、博罗县 建工集团等多方共同出资成立,并注册企业进行市场化运营。它将结合惠州市"2+1"产业体系,即电子 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生命健康产业,瞄准大型科研平台、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技成果,推动其落地 转化,从而推动相关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近日,惠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注册成立,规模达2亿元。这是惠州市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产业化。 作为制造业大市,惠州拥有大量科技型企业。如何促进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制造业转型升 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关键。 ...
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05
杭州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核心要点 基金设立与资金来源 - 运营基金资金来源为中央财政资金,将与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投资基金 [1] - 基金规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其中运营基金出资不超过25%,管理人出资不低于2% [4] - 受托管理机构为杭州高科技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政府出资资金的存续管理 [3] 投资方向与领域 - 重点投向杭州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利密集型产业 [1][3] - 具体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高价值专利培育 [1][3] - 鼓励支持高校专利转化对接,推动专利向重点产业加速转化 [7] 管理机构与申请条件 - 运营管理机构可提取0.8%/年的管理费 [4] - 申请机构需实缴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机构)或500万元(管理机构) [6] - 需具备3名以上3年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3个以上成功投资案例 [6] -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需实缴资本不低于50万元,有2名以上运营经验的管理人员 [7] 运作与退出机制 - 投资基金存续期限不超过8年,可通过清算、回购、转让等方式退出 [4][8] - 首次出资4年内转让按原始金额,4-8年转让按原始金额加利息 [11] - 出现特定情况时运营基金可单方面退出,如6个月内未完成设立或1年未开展业务 [10] 监管与报告要求 - 投资基金需委托成立5年以上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进行托管 [12] - 托管机构需每季度报送托管报告,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报送年度报告 [13] - 管理人需每半年提交运行报告和会计报表,年度结束后3个月内提交审计报告 [13] 投资限制 - 禁止从事担保、抵押、房地产、股票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投资 [13] - 不得进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对外投资或资金拆借、捐赠等 [13] - 单个企业投资额不超过基金认缴总额的20%,且被投企业需拥有5项以上有效专利 [7]
2.58万亿元,内地城市首位!
深圳商报· 2025-08-20 06:28
外贸总体表现 - 深圳前7个月进出口总额2.58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 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1] - 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4159.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2% 其中出口2556.2亿元创年内单月新高[1] - 前7个月出口额1.56万亿元人民币 进口额1.0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4%[1] 贸易方式结构 -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42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54.9% 继续保持主导地位[1] - 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6992.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7% 占比27.1%[1] - 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4511.9亿元人民币 占比17.5%[1] 市场分布 - 对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及欧盟、韩国、日本等主要市场进出口合计1.22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 占比47.2%[1] - 民营企业进出口1.8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69.8% 保持外贸主力军地位[1]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785.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3% 占比26.3%[1]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出口1.17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 占出口总额74.7%[2] - 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1795.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8% 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出口502.7亿元 增长5.5%[2] - 锂电池出口增长37.9% 纯电乘用车出口增长21.7% 集成电路出口1339.3亿元 增长40.9%[2] 进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进口836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7% 占进口总额82.1%[2] - 集成电路进口4546.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6%[2] - 电脑零部件(主要为显卡和服务器)进口18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7.8%[2] - 农产品进口59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7% 占比5.8%[2]
三年目标出炉!上海发力“AI + 制造”
国际金融报· 2025-08-20 06:16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新质生产力 [1] 三年量化目标 - 三年内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2]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 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2]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2]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培育专业服务商 [2][3] - 示范工厂具有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和多场景集成特点 [2] - 综合集成服务商提供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 专业服务商提供特定领域技术支持 [3] 行业应用布局 - 聚焦集成电路 电子信息 汽车 高端装备 船舶海工 航空航天 先进材料 钢铁 时尚消费品 医药制造等行业 [4] - 传统制造业(钢铁/船舶)重点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 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4] - 新兴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重点布局智能终端赛道 开发专用小模型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 [4] - 实施"一业一策"分类推进策略 [4][8] 智能产品发展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 [4] - 推动AI计算机 AI眼镜 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 [5] - 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5][6] 机器人应用推进 - 支持电子信息 汽车 装备等行业在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场景部署工业机器人 [7]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 焊接 喷涂 物料搬运环节规模化应用 [7]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 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7] - 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1.9% 服务机器人增长16.1% [9] 产业基础支撑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 增速超过30% [9] - 82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9] - 算力总规模超过7万P 建设8.43万个5G室外基站 44.26万个5G室内小站 [9]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 [9] 政策持续支持 - 2023年7月印发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 [7] - 2023年12月出台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 [7] - 2024年7月发布扩大人工智能应用措施 对标杆项目给予最高20%/1000万元支持 [8] - 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把握AI赋能战略机遇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