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加工业
icon
搜索文档
百年煤城转型“闯世界”:多元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06:53
产业转型与全球供应链融入 - 吉林启星铝业有限公司生产铝合金部件供应法国阿尔斯通列车车体,是中国中车、阿尔斯通、西门子和庞巴迪等全球轨道交通巨头的关键供应商 [1] - 启星铝业在辽源建立完整产业链,占据中国轨道车辆铝部件市场份额逾50%,出口产品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份额90%以上,预计今年产值突破20亿元 [1] - 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泵业分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墨西哥、南非、意大利等国家,年出口额约2亿元,并在墨西哥建厂服务北美客户 [1] 纺织业与全球市场 - 辽源袜业园区汇聚千余家企业,拥有4万多台袜机,年产35亿双棉袜,约占中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全球的15%,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辽源因此获得"中国棉袜之乡"称号 [2] 国际资本参与与食品加工业 - 德国嘉利达控股有限公司在辽源新建工厂投产,主要将牛骨加工成明胶,年产能6500吨,供应中东、印尼等市场 [2] - 该工厂是嘉利达在华最大生产基地,投资规模达7亿元,满负荷生产时年产值可达8亿元 [2] - 嘉利达选择辽源投资的原因包括当地基础设施、能源价格优惠政策和政府高效服务 [2] 城市转型与经济多元化 - 辽源曾是中国东北重要煤炭城市,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现通过制造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实现转型 [1][2] - 新生产业为辽源带来税收并解决数万煤炭工人就业问题,部分废弃工业遗迹被改造成公园和游乐场所 [2]
绵阳加快打造“振兴工坊”:浙川东西部协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3:30
振兴工坊模式创新 - 四川省借鉴浙江"共富工坊"经验推出"振兴工坊",作为衔接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创新载体 [1] - 通过东西部协作整合资源要素,形成"资源聚合+要素整合"的双增模式(农民增收、集体增富) [1] - 绵阳市自2025年4月28日首家工坊揭牌后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打造共同富裕"大引擎" [1] 非遗文化产业化案例 - 北川云珍羌绣体验馆采用"公司+合作社+绣娘"模式,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市场需求 [2] - 工坊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带动500余名妇女及残障人士脱贫,骨干绣娘年收入超10万元 [2] - 通过数字化展厅和村播基地平台,实现1200名专业绣娘系统化培训,产品覆盖服饰、家居等领域 [2] 闲置资源盘活实践 - 平武县绵阳合佳纺织品将闲置校舍改造为袜业基地,2024年底投产后创造600万元销售产值 [3] - "村级组织+企业+农户"模式吸纳60名村民就业(含12名脱贫户、8名残疾人),人均月收入3500元 [3] - 计划新增30个岗位并建设技能培训中心,形成"劳动增收+资产增值"可持续路径 [3] 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 北川安福魔芋通过"技能培训+计件薪酬"模式,弹性工作制提供20-40个岗位,村民月均增收3000元 [4] - 覆盖长三角及23条航空航线的销售网络推动订单饱和,计划扩建工坊新增20个岗位 [4] - 实现包装、质检等技能培训50余人,精准对接企业用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 [4] 茶产业多元价值开发 - 北川苔子茶文化中心构建"种植+加工+体验+销售"全产业链,茶农通过茶艺培训实现收入翻倍 [5][6] - 2025年盖头山村茶园产量达300吨,带动超千万元销售额,发展茶研学与农家乐业态 [6] - 东西部协作预计新增百余户农户加入产业链,强化"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效应 [6]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绵阳市通过村企结对共建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6] - 集成东西部协作力量形成支持体系,推动"就业增收+技能提升"双丰收模式 [3][4][6]
让“高原之舟”生“金”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牦牛产业贷款创新 - 夏河县农信联社创新推出"牦牛产业贷"和"活畜抵押贷" 通过活畜抵押破解融资难题 激活牦牛全产业链价值[1] - 累计投放牦牛类贷款3679笔 总金额3.1亿元 其中活畜抵押贷10笔 金额495万元[1] - 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培育2家龙头企业 20多个专业合作社 形成亿元级牦牛产业集群[1] 金融服务模式演进 - 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产品体系 从2016年"基础养殖贷"到2024年"牦牛产业贷" 实现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养殖 加工 销售各环节[3] - 涉农贷款占比达75% 不良率保持优良水平[3] - 创新"金融活水+全产业链"融合模式 形成草场育良种 牧场扩规模 工厂提价值 市场创品牌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4] 产业带动成效 - 合作社托管模式惠及百余户贫困户 实现户均20万元跨越式增收 信用贷款额度提高至50万元[1] - 支持扎西浪畜产品公司500万元信贷资金 带动奶制品销往甘肃 青海 四川 西藏等地 创造40多个就业岗位[4] - 公司年加工能力突破50吨 务工岗位使户均增收超5万元[4] 科技创新与效率提升 - 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和区块链溯源技术 建成2个数字化繁育基地 使牦牛繁育效率提升15%[7] - 两款精深加工产品获保健品认证 线上平台销量增长210%[7] - 粪污循环利用技术推动草场化肥零使用 牧草蛋白质含量提高18%[7] 文旅融合与综合效益 - 文旅融合带动畜牧综合产值突破8亿元 同比增长16% 创造600个就业岗位[7] - 农牧民年均收入增至4.8万元 其中20%来自文旅衍生收入[7] - 单位草场载畜量下降18% 但每头牦牛产值提高30%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平衡[5][6]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年内新增投放1亿元贷款 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 合作社和养殖大户[8] - 探索"数字金融+智慧牧场"深度融合方式 致力打造高原特色畜牧业金融示范的"夏河样板"[8] - 服务更多活跃在移动端 通过"背包银行"移动终端为牧民办理授信[8]
人民论坛: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
人民日报· 2025-08-05 04:48
养殖业现代化发展 - 山东沂南樱桃谷鸭从孵化到出栏仅需50多天 烤鸭白条鸭坯成本低于10元/只 [1] - 鸭副产品(鸭掌/鸭脖/鸭毛/鸭血/鸭油)全产业链开发形成200亿元规模产业 [1] - 育种孵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熟食生产的全业态产业闭环实现价值提升 [1] 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 大米加工中米糠压榨稻米油 将"黄色污染"转化为"金色利润" [1] - 煤炭副产品煤矸石制作莫来石建材 使"煤渣渣"变"香饽饽" [1] - 秸秆从燃料/饲料升级为高质量石墨烯原料 实现深度再利用 [3] 产业创新路径 - 玉米加工聚乳酸成为可降解心脏支架材料 实现跨产业价值跃升 [2] - 认养农业模式通过消费心态把握 实现城乡资源重组与农户增收 [2] - 共享单车/电子商务从新闻热点发展为日常基础设施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绿色创新双轮驱动 通过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2] - 传统产业通过科技赋能突破"天花板"认知 实现换道超车 [2] - 细节优化与系统变革并举 构建更宽广的产业发展"护城河" [3]
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39
产业价值提升模式 - 樱桃谷鸭通过现代化养殖技术实现50多天出栏 白条鸭坯成本低于10元 依托全产业链整合实现鸭掌 鸭脖 鸭毛 鸭血 鸭油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 形成200亿元规模产业[1] - 大米加工中将易酸败的米糠用于压榨稻米油和提取米糠脂 将煤炭开采副产品煤矸石用于制作建筑材料莫来石 实现资源高效转化[1] 创新技术应用 - 玉米通过深加工产出聚乳酸 成为可降解心脏支架重要材料 体现从无到有的科技创新价值[2] - 秸秆利用从燃料 饲料延伸到造浆做纸和高质量石墨烯制造 实现由浅入深的资源再利用升级[3] 商业模式创新 - 菜地认养模式通过资源重组满足城市消费需求 助农户增收 体现对消费心态的精准把握[2] - 产业通过个性 跨界 融合等特点实现价值倍增效应 对固有模式形成颠覆性改变[1] 发展动能转换 - 以绿色为底色 创新为引擎 通过物尽其用与点石成金推动高质量发展 缓解资源环境约束[2] - 通过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减损增产和降耗增收对超大规模经济体产生显著乘数效应[2] 产业升级路径 - 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摒弃"传统产业天花板论"和"脱实向虚"论调 坚持固本开新[2] - 共享单车和电子商务从新闻热点融入日常生活 体现创新本质是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3]
非洲53国加入中国零关税“朋友圈”
人民日报· 2025-08-04 19:05
中非零关税政策扩围 - 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近期扩围至53个非洲建交国[1][3] - 零关税政策覆盖产品包括石油及矿产、农林产品、初级加工品、化工品等所有类别[4]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3] - 政策实施至2024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3] 非洲商品对华出口增长 - 2024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进口增长56.8%[3] - 卢旺达咖啡豆因关税降低在中国市场普及,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提升[2] - 非洲输华商品种类显著增加,包括卢旺达辣椒酱、塞内加尔金枪鱼、肯尼亚牛油果等[2] - 湖南自贸试验区实施"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缩短农食产品入华时间[5] 中非产业链合作深化 - 中国企业建设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形成纺织、玻璃、建材、家电产业集群[8] -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吸引430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创造超2万就业岗位[8] - 赞中经贸合作区打造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产业链[8] - 尼日利亚腰果加工厂采用中国自动化设备,带动食品机械出口增长[9][10] 差异化发展机遇 - 肯尼亚花卉、坦桑尼亚腰果、南非矿业等将受益于零关税政策[5] - 资源型国家如尼日利亚、莫桑比克可增加能源出口收益[6] - 埃塞俄比亚咖啡豆进口倒逼中国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升级[9] - 中国企业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培养中非复合型人才[10]
若尔盖携牦牛肉等农产品进京推介,与生鲜电商平台等企业形成合作
新京报· 2025-07-31 15:21
若尔盖县特产推介活动 - 四川省若尔盖县携多款特产进京推介 重点推出区域公用品牌"若尔盖·原选" 涵盖生鲜肉类 乳品 休闲食品等多个品类 包括藏绵羊 牦牛肉等产品 [1] - 若尔盖县是四川省十大牧业县之一 全省藏绵羊养殖第一大县 草原畜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 民生产业 也是乡村振兴和农牧民增收的压舱石 [1] - 当地五大主导产业为牛羊 藏香猪 特色粮油 道地药材 高原果蔬 目前13个乡镇88个行政村中 26个村以牦牛藏绵羊为主导产业 10个村以藏香猪为主导产业 17个村以特色果蔬为主导产业 [1] 产品展示与合作 - 活动现场展出"若尔盖·原选"品牌旗下多款产品 包括藏绵羊礼盒 牦牛礼盒 牦牛配方纯牛奶 青稞醇香列巴 青稞饼干 青稞鸡蛋卷等休闲食品 并设置试吃环节 [1] - 当地政府与生鲜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探索"企业支持农业"创新模式 [1] 农业农村部观点 - "企业支持农业"是推动数字赋能乡村特色产业 拓展农产品消费的创新举措 顺应了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形势新要求 [2] - 应建立企业与农民紧密联结 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通过品牌引领 科技赋能 服务全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 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2]
欧洲头条丨欧盟“躲无可躲” 半个月后欧美可能撕破脸?
央视新闻· 2025-07-16 12:30
贸易冲突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30%关税[1] - 若欧盟采取反制措施,美国威胁进一步加征关税[1] - 欧盟仅剩半个月谈判期限以避免关税落地[1] 对欧盟经济影响 - 30%关税将对法国食品业造成"灾难性"影响[6] - 德国企业已承受数以十亿计欧元的额外成本[11] - 意大利葡萄酒协会称30%关税相当于对80%意大利葡萄酒实施禁运[12] 主要受影响行业 - 法国葡萄酒、奶酪和意大利面可能在美国市场短缺或涨价[6] - 欧盟对美国主要出口医疗和医药产品、药品、机动车和机械[11] -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冲突升级风险[11] 欧盟内部反应 - 法国强烈反对美国关税政策,敦促欧盟加快制定应对措施[12] - 德国更倾向于与美方达成妥协以保护汽车出口[13] - 意大利无意将局势推向全面贸易战[15] 欧盟应对措施 - 欧盟拟对总价值720亿欧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22] - 目标商品包括飞机(110亿欧元)、汽车及其零部件等[22][25] - 考虑存在可替代供应来源和高风险供应转移产品[25] 贸易数据 - 美国是欧盟出口的最大目的地[10] - 2024年欧盟对美国出口主要产品为医疗和医药产品、药品、机动车和机械[11]
青州:政策赋能 创新驱动 推动民营经济量质双齐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39
民营经济发展 - 青州市通过政策赋能和创新驱动引导民营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和产品更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1] - 青州市聚焦重点产业布局 培育产业定位精准的民营市场主体 支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3] - 青州市制定助企惠企政策措施 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利政策保障 [3] 山东安吉丸食品有限公司 - 公司即食蛋品订单激增 月产量超40吨 正在加班加点赶订单 [1] - 公司深耕食品行业33年 主要产品包括牛蒡茶、厚烧玉子等 已跻身行业前列 [1] - 公司聚焦即食蛋品新品类 引进4条日本自动化生产线 研发60多款产品 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1] - 公司高端产品占比突破70% 订单持续攀升 [1] - 公司拥有近60种产品 计划积极对接国内市场 复制生产基地 [3] - 公司从十年前开始布局研发团队 [3] 青州华冠塑料有限公司 - 公司引入多条高速智能化农膜生产线 提升产品关键指标稳定性 [4] - 公司投资新上PO膜设备 预计7月投产 产量将提高20% [4] - 公司升级生产设备和工艺 引进全自动吹膜机 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4] - 公司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 订单已排到8月份 [4] 行业趋势 - 民营企业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产品附加值 [3] - 企业通过优化排单和排产班次等方式保障市场供应 [4]
福建漳州市“贷”动需求促消费 普惠民生兴实体
证券日报· 2025-07-06 15:43
金融服务下沉与消费贷款增长 - 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优化消费金融产品及服务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消费贷款余额达1749.14亿元 其中汽车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3.83% 其他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8% [1] -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精准发力 聚焦家电换新 汽车下乡等民生热点 联合16家金融机构推出24款消费金融特色产品 [2] - 运用"利率优惠+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组合拳 创新"金融助理员+网格化"服务模式 差异化定制"房易贷""养易贷"等产品 [2] 消费场景升级与文旅康养产业支持 - 聚焦商圈 夜市 文旅 康养等重点场景 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商超 餐饮 酒店升级改造 截至5月末消费场所升级改造贷款余额2306万元 比年初增长87.91% [3] - 推出"文旅贷""商E贷""消费闪电贷"等专属产品 厦门银行漳州分行与漳州市文旅康养集团签署30亿元泛金融授信协议 支持芗江酒店商业综合体 片仔癀温泉酒店等项目建设 [3] 食品产业链金融支持与供应链优化 - 龙海区食品产业2024年出口总值达292.9亿元 形成烘焙 罐头 肉制品等"一业多链"体系 涵盖泰山食品 东海冷冻食品等头部企业 [4] - 通过专项行动 按月监测 资源倾斜等方式为349家食品产业链企业发放贷款13.08亿元 发展仓单质押 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金融产品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