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妆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1700亿!全球最大“药+妆”公司易主
新浪财经· 2025-09-03 01:21
收购交易概述 - 美国私募股权公司梧桐投资以每股11.45美元现金对价完成对沃尔格林联合博姿的收购,交易总价值2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93.2亿元)[1][3] - 收购方将WBA拆分为沃尔格林、博姿集团、Shields Health Solutions、CareCentrix和VillageMD共5家独立私有公司运营[1][3] - 交易完成后WBA普通股停止在纳斯达克交易,股东额外享有从VillageMD变现净收益中获取每股最高3美元现金的权利[3] 收购方背景与人事任命 - 梧桐投资是一家专注于消费品、分销和零售投资的纽约私募股权公司[4] - 任命Mike Motz为沃尔格林首席执行官,其曾担任Staples US Retail首席执行官及Shoppers Drug Mart总裁[4] - 任命WBA前董事John Lederer为沃尔格林执行董事长[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389.86亿美元(同比增长7.2%),净亏损1.75亿美元(上年同期净利润3.44亿美元)[6][7] - 2025财年前九个月销售额1170.34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净亏损32.93亿美元(同比减亏40.52%)[8] - 过去21个月累计亏损超119亿美元,2024财年全年销售额1476.58亿美元(同比增长6.2%),净亏损86.36亿美元[8] 业务拆分与博姿集团独立运营 - 博姿集团作为独立公司由原国际业务组成,包括Boots UK&I、No7 Beauty Company、泰国零售药店及中国现有零售投资等[11][12] - 博姿国际部门2025财年第三季度销售额61.72亿美元(同比增长7.8%),英国零售销售额增5%,线上渠道销售额增18.7%[12][13] - 公司已连续17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独立后将更自由投资发展[14] 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 - Boots于2018年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旗舰店主营Soap&Glory产品,热销产品身体乳销量超4万件[15] - 中国市场销量较本土热销产品(超10万至100万件)存在差距,独立后可能调整投入策略并引入更多品牌[15] 历史背景与市值变动 - WBA由沃尔格林与联合博姿2014年合并而成,拥有Walgreens、Boots等品牌,业务覆盖8个国家[5] - 公司2024年股价下跌超60%,市值103.7亿美元(较2015年峰值1000亿美元缩水近10倍)[9] - 2024年曾计划三年关闭1200家门店(2025财年关500家),2022年尝试出售Boots未果[6][12]
传奇今生:聚焦同城流量新赛道,撬动实体零售新增长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0:38
公司动态 - 传奇今生在广州启动"聚势同城·流量破圈"全球精英培训计划 聚焦同城流量新经济命题 吸引全国创业者及实体店主参与研修 [1] - 公司推出"同城流量赋能计划" 以手把手教学和全程陪跑为核心 针对0粉账号学员设计课程体系 涵盖内容创作、投流策略及转化闭环模块 [5] - 培训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授课 旨在为实体门店输出可复制落地的同城流量运营方法论 助力突破客源瓶颈并实现流量到留量的闭环转化 [3][6] 行业趋势 - 同城流量成为中国零售市场增长最快板块之一 美团、抖音、快手平台数据显示 POI标签内容在早晚高峰曝光量达普通内容17倍 [3] - 区域商户LBS内容投放预算同比增长210% 直接带动到店核销率提升80% [3] - 2025年中国同城零售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8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30%以上 [3] - 流量红利趋弱背景下 基于地理位置的精细化运营成为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新路径 以城市为单元的流量竞争已成行业新趋势 [3][6] 战略意义 - 传奇今生的同城流量培训为行业提供可借鉴实践样本 为本地商业复兴探索新解题思路 [6] - 该布局响应流量回归"附近"的趋势 使每座城市成为独立流量竞争与发展战场 [6]
屈臣氏不想输掉新零售战争
36氪· 2025-08-25 10:04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场景重构、用户运营和区域渗透三大路径应对行业变革和竞争压力,试图打破增长瓶颈并实现战略转型 [1]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新一代竞争对手的冲击,其传统零售模式在电商、品牌DTC模式及新型美妆集合店的冲击下逐步失效 [1][16] - 公司能否重新崛起取决于在供应链本地化、用户体验重构和组织敏捷性三大核心战场的突破 [1] 战略转型举措 - 推出男士、儿童和大健康三大新品类线下消费场景,突破原有18-45岁女性客群限制 [2] - 男士专区"型男装备补给站"计划年内拓展至全国300家门店 [2] - 大健康体验中心采用"一城一店"模式布局,健康品类销售目标3年内实现3倍增长 [4] - 母公司提出"幕后店"概念,小型订单处理中心从2024年末131家增至2025年6月末394家,支持快速送货服务 [6] - 计划在一二线城市探索社区店模式,延伸至消费者15分钟可达的社区场景 [9] 门店策略调整 - 不再执着于门店数量,门店数量从2017年3000家峰值降至2023年6月末3630家 [9] - 加速下沉市场布局,新开500家门店中近一半位于低线城市,新进入100个县级市场 [18] - 三线市场业绩表现优于一二线城市 [18] 历史业绩表现 - 2015年起中国内地营收开始逐年下降 [10] - 2016年营收首次负增长4%,同店销售下降10.1% [10] - 2017年同店销售额继续下滑4.3% [10] - 门店数量从2015年2483家快速扩张至2020年超4100家 [10] 行业竞争格局 - 新型美妆集合店(HARMAY話梅、THE COLORIST调色师、WOW COLOUR)以无BA模式、爆款彩妆、网红打卡等模式迅速崛起 [11] - 2015-2020年化妆品传统渠道(商超、KA及CS)份额从37%降至28% [13] - 2020年电商渠道增长30.10%,而美妆专营店仅增长0.15%,商超渠道下滑3.11% [13] - 国货美妆品牌爆发式增长,完美日记成立四年即IPO,花西子2020年销量突破30亿元 [13] 主要竞争对手 - 名创优品被列为全球最可怕竞争对手,双方目标客群高度重叠 [17] - 名创优品2022年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达1477家 [18] - 名创优品通过供应链效率、价格带卡位、渠道密度、IP本土化和即时零售渗透构建竞争壁垒 [20] - 多个品牌(露华浓、丁家宜、卡尼尔等)相继退出公司渠道 [17] 运营挑战 - 线上业务尝试(O+O战略)因流量、供应链、物流、SKU等问题成效甚微 [6][9] - 导购销售模式被消费者敬而远之,价格竞争力不足且购买体验不如线上 [17] - 现有品牌组合相对匮乏,除自有品牌外多为老品牌(一叶子、韩束、百雀羚等) [17]
IP营销成风,顶级思维究竟是什么?
FBeauty未来迹· 2025-08-23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 IP正以文化叙事重构当代消费逻辑 吸引Z世代为盲盒溢价豪掷千金 为限定款彻夜蹲守 折射年轻消费群体情绪需求 [3] - 众多品牌追逐IP联名营销时陷入同质化怪圈 演变成快消式"流量捕手" 雷声大雨点小的营销自嗨 [3][4] - 部分品牌将IP粗暴贴标做"盖章式联名" 造成违和感 无法沉淀品牌资产 透支IP自身生命力 [4] - 新锐美妆品牌因缺乏IP价值体系化评估 授权费用花销巨大但ROI效果不佳 浪费预算错失品牌建设时机 [4] - 屈臣氏以"桥梁"角色串联IP授权方 供应商及跨业态伙伴 以整合协同方式打造共创共赢的"创新飞轮" [5] - 屈臣氏重新解读IP内涵并围绕IP构建专属消费场景 在联动各方中探索多维商业价值 [7] - 屈臣氏没有将IP单纯作为流量入口 而是以"资源整合者"角色让IP融入生活场景 激活消费场景 帮助品牌沉淀高价值内容资产 创造与年轻人情感共鸣 [18] - 未来商业竞争本质是生态网络协同效率的竞争 单打独斗时代终结 超级联盟时代已至 [19] - 屈臣氏营销创新构建以用户资产为核心 多方价值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跳出传统零售"渠道分销"单向逻辑 通过数据 场景 服务三维融合实现生态内资源高效流转与价值裂变 [26] - 零售业未来增长难以依赖门店规模或流量红利 最终竞争力在于生态的"共生价值密度" 即单位用户生命周期内平台 品牌 用户三方共创价值的强度与持续性 [28] IP联名营销现状与挑战 - IP合作逐渐演变成快消式"流量捕手" 最终沦为雷声大雨点小的营销自嗨 [3] - 部分品牌做"盖章式联名" 根本不沾边还硬凑CP造成违和感 让消费者直呼"辣眼睛" [4] - 急功近利做法无法为被授权品牌沉淀资产 还在无形中透支IP自身生命力 [4] - 新锐美妆品牌因缺乏对IP价值的体系化评估 授权费用花销巨大但最终ROI效果不佳 浪费预算也错失品牌建设好时机 [4] - 品牌单独谈IP合作需准备百万级巨额预算 [23] 屈臣氏IP联名创新策略 - 以"桥梁"角色串联IP授权方 供应商及跨业态伙伴等 以整合协同方式打造共创共赢的"创新飞轮" [5] - 重新解读IP内涵并围绕IP构建专属消费场景 在联动各方中探索多维商业价值 [7] - 找到契合点让IP成为情感沟通符号 如与萌趣趣联名将IP可视化特征予以放大寻求独特性表达 [8] - 挖掘IP内在精神时代共鸣点 串联多品类参与 如与飞天小女警合作契合"元气美学"场景化 [14] - 与品牌联合进行独家产品开发和场景设计 共同为消费者带来"新奇特"购物体验 [15] - 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 社群和小红书 抖音 微博等社交平台发起话题吸引目标人群关注 [15] - 线下在业主中庭黄金位置打造主题快闪店 与业主共同撬动商圈客流 联动品牌方推出IP授权独家套组产品形成全生活场景渗透 [15] - 在举办快闪主题商场推出主题门店 让联名产品持续与消费者产生连接 [15] - 提炼IP元素匹配产品矩阵 使IP成为可感知内容和可持续品牌印记 如与小黄人联名合作提炼"挖宝"元素 [17] - 构建持续互动机制将单次消费转化为长期互动 在持续破圈中提升相关产品复购率 [17] 屈臣氏跨业态合作实践 - 与Keep发起「好彩路跑」 以跑步社群作为锚点展开"兴趣场景"设计 融合色彩疗愈与运动健康双重元素 [19][21] - 联动施华蔻 科蒂等供应商设置"好彩头制造屋" "多巴胺香氛体验区"等现场互动区 将染发和香氛产品体验无缝嵌入跑步场景 [21] - 采用私域运营和数据化工具对新客进行定制性内容推送 吸引目标用户在小程序和线下门店下单同款 完成"内容引流-小程序承接-即时配送"消费闭环 [22] - 发挥"零售+服务+体验"三位一体商业模式优势 与异业合作方一起锚定目标客户复合需求 在"场景共生"中实现用户资产价值跨越式增长 [22] - 通过屈臣氏与多方联手最大化"降本" 活动势能得以延续 在沉淀品牌用户资产等长期价值上提质量"增效" [23][24] - 带给品牌"费用分摊"性价比和"小预算 大曝光" 打造高效转化留存经营闭环 [24] - 将异业合作从"流量交换"升级为价值共生系统 联动各方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增量赛道 [24] 屈臣氏生态商业体系 - 拥有逾6500万会员用户基础 构建独特生态 提供从"交易场"进化为"价值共同体"完整路径 [25] - OPTIMO(品牌创新增长部)为库内品牌提供评估诊断 数据洞察和场景落地一站式赋能 [25] - 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使每一个生态参与者从"盲人摸象"进阶为"全局洞察" 显著降低创新试错成本 [25] - 构建以用户资产为核心 多方价值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通过数据 场景 服务三维融合实现生态内资源高效流转与价值裂变 [26] - 对IP运营方提供更广阔商业化空间 为IP内容注入新商业活力 吸引更多优质品牌关注与资源投入 持续提升IP商业变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27] - 对跨业态伙伴充当「场景渗透中枢」 通过全品类触点将主题内容深度植入消费者日常 实现高频次心智占领 解决流量碎片化和体验割裂难题 巩固用户忠诚度 [27] - 对供应商品牌成为「品效销协同杠杆」 借力屈臣氏全域数据与即时履约网络 将营销投入转化为可量化用户资产与复购率提升 [27] - 实现"用户黏性提升—品牌价值增长—商业资源反哺"良性循环 形成多场域共振共赢生态 挖深自身护城河 [27]
26个国内外品牌首发落地,WOW COLOUR助力美妆品牌孵化
北京商报· 2025-08-22 04:19
基于此,WOW COLOUR提出"轻松变美市集"的解题思路。WOW COLOUR方面表示,"小确幸"体验式 消费已经从"附加选项"升级为"刚需",作为创新载体,市集不仅是一次流量聚合,更是为品牌"即时增 长"赋能的平台。 当下,美妆零售正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单纯依靠渠道铺设、产品促销或广告投流,已不足以支撑持续 增长,获得用户关注度。越来越多的品牌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抓住年轻消费者注意 力?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声量积累与用户转化? 北京商报讯(记者 郭秀娟 实习记者 王悦彤)8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近日,WOW COLOUR在 广州举办的"轻松变美市集"活动上,将花知晓、酵色、too cool for school等26个国内外品牌首发落地。 据了解,市集打造了10余种互动游戏与视觉打卡点,还提供万份体验装免费领取。活动还邀请了百万网 红"邢哇塞"担任一日店长,推出KPOP随舞活动,进一步扩大原有的市集概念边界。 ...
简讯:逸仙电商营收增37%,彩妆品重返增长轨道
新浪财经· 2025-08-22 00:43
财务表现 - 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8%至10.9亿元 [1] - 净亏损由去年同期8,550万元收窄至1,950万元 [1] - 按非公认会计准则实现盈利,非GAAP净利润达1,150万元 [1] 业务构成 - 护肤品销售额同比猛增78.7%至5.81亿元,占总营收53% [1] - 彩妆品类销售额增长8.8%,扭转一季度下滑10%的颓势 [1] 业绩展望 - 预计三季度营收增速放缓至15%-30% [1] - 三季度营收预测范围为7.79亿元至8.8亿元 [1]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上涨0.6%至9.60美元 [1] -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约130% [1]
KKV母公司再起诉名创优品不当竞争
观察者网· 2025-08-20 03:14
案件背景与进展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法莱盛咨询及阿信科技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将于9月1日进入民事一审阶段 案件历经诉前调解和管辖异议上诉程序 [1] -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阿信科技在境外抢注"THE COLORIST"商标并恶意异议其海外商标申请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1] 商标争议详情 - 阿信科技于2019年10月28日(KK集团首店开业一个半月后)提交"the colorist"商标申请 注册类别包括第3类日化用品、第5类医药、第21类厨房洁具和第35类广告销售 [6] - KK集团2019年11月启动商标异议和无效宣告程序 未获商标局支持 历经4年程序后于2023年9月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 并于2024年6月25日胜诉 [7] 门店装潢侵权争议 - 2024年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品牌在2022年底升级的5.0形象中擅用与"THE COLORIST"高度相似的装潢 造成事实混淆和误认 [7] -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WOW COLOUR"门店装潢构成不当竞争 判令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人民币 [8] 企业关联关系 - 阿信科技股东为米尼投资控股(广州)有限公司 后者大股东系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 [12] - 法莱盛咨询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 [12] KK集团业务概况 - 旗下美妆集合品牌"THE COLORIST"于2019年9月在广州深圳同步开设双首店 门店面积100-400平方米 提供超2800个SKU 覆盖6大品类 含240余个全球美妆品牌 [12] - 采用粉色系视觉陈列和1:1免费试妆服务 全国门店达243家 [12] - 集团另拥有生活方式集合品牌KKV和潮玩集合品牌X11 与名创优品业务重合度高 [14] - 2016-2021年完成7轮融资 累计金额超5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经纬创投(参与三轮)、京东、CMC资本、黑蚁资本等 2021年E+轮融资3亿美元时估值达30亿美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 - "WOW COLOUR"创立于2020年1月 强调自主试用和"无BA/轻BA"模式 SKU超3000个 品牌超300个 其选品中国货占比约70% 不同于"THE COLORIST"更高的国际品牌占比 [14] - KK集团2022年位列中国生活方式零售业前三 仅次于屈臣氏和名创优品 [16] - 企业核心优势包括创新零售模式、高辨识度店铺设计、强社交属性消费场景及精准社交媒体营销 [15] 资本市场动态 - KK集团2015年成立后四度冲击港交所IPO(2021-2024年)均未成功 [16]
美妆巨头KK集团状告名创优品下月开庭
南方都市报· 2025-08-18 23:17
公司动态 - KK集团起诉名创优品及其关联公司涉嫌"商标抢注不正当竞争",案件将于9月1日开庭 [2] - KK集团旗下"THE COLORIST调色师"品牌商标在国内被"阿信科技"抢注,海外多国被"深圳法莱盛"抢注,两家公司与名创优品存在关联关系 [3] - KK集团此前已对商标抢注行为和门店装潢侵权展开维权,取得阶段性胜诉,包括北京市高院二审撤销被抢注商标,南京中院判令名创优品旗下"WOW COLOUR"停止侵权并赔偿200万元 [4] 公司背景 - KK集团成立于2015年,旗下拥有"THE COLORIST调色师""KKV""X11"等品牌,门店覆盖全球200+城市,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总数超1000家 [2] - "THE COLORIST调色师"2019年9月于广州、深圳开设首店,凭借色彩设计和沉浸式体验成为现象级品牌,被誉为"国内首家大型彩妆集合店" [3] 行业现状 - 2021年国内美妆集合店市场规模达130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00亿元 [5] - 2019-2022年新增美妆集合店品牌超20个,包括名创优品"WOW COLOUR"、逸仙电商"完子心选"等 [5] - 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多数品牌采用相似的门店设计(明快色彩、开放式货架、试用区)和产品组合(国际大牌小样+国货彩妆) [5] 行业趋势 - 美妆集合店行业增速放缓,2025年上半年至少34个品牌宣布闭店或退出中国市场,包括莎莎国际关闭内地最后18家门店 [6] - 新零售业态创新成本高但复制门槛低,头部企业设计元素常被快速模仿,本案结果可能确立视觉识别保护标准 [6]
桥水二季度增持英伟达等科技股,清仓中概股
新浪财经· 2025-08-14 15:15
核心观点 - 桥水基金在2023年第二季度显著增持美国科技巨头 特别是英伟达持股数量环比增长超过154%至723万股 成为其第三大持仓[1] - 基金同时清仓阿里巴巴 百度及京东等中概股 与第一季度增持阿里巴巴超过21倍的操作形成逆转[2] - 投资组合调整显示对科技板块的积极布局与对中概股的策略转变 新进芯片设计公司Arm等标的[3] 重点增持个股 - 英伟达(NVDA)增持439万股至723万股 环比增长154% 持仓占比升至4.61%成为第三大持仓[1] - 微软(MSFT)增持90.56万股至172万股 增幅111.9% 持仓占比3.44%升至第六大持仓[1] - Alphabet(GOOGL)增持256万股至560万股 增幅84.1% 持仓占比从2.18%升至3.98%[1] - Meta(META)持股从42.6万股增至80.7万股 增幅89.6% 成为第七大持仓[1] - Uber(UBER)增持314万股 增幅531% 持仓占比从0.2%升至1.41%[2] - 强生(JNJ)增持199万股 持仓占比从0.23%提升至1.41%[2] 重点减持个股 - 亚马逊(AMZN)减持79.55万股 降幅6% 持仓占比降至1.10%成为第20大持仓[2] - AMD(AMD)减持40.89万股 持仓占比降至1.0%[2] - PayPal(PYPL)持股数量减少超过12%[2] - 清仓阿里巴巴(BABA) 百度(BIDU)及京东(JD)[2] 新进持仓 - 新进芯片设计公司Arm(ARM)47.4万股 占总持仓0.31%[3] - 新进Intuit(INTU)5.9万股 EQT(EQT)78.7万股 Lyft(LYFT)247.9万股及Ulta Beauty(ULTA)5.8万股[3] ETF持仓变动 - SPDR标普500 ETF(SPY)减持73.2万股降幅21.9% 仍为第一大持仓[3] - iShares Core S&P 500 ETF(IVV)增持至231万股环比增6.2% 为第二大持仓[3] - 新兴市场ETF(IEMG)持股量环比减少9.4%[3]
桥水二季度大举增持英伟达,加仓谷歌、微软、Meta,清仓阿里等中概
华尔街见闻· 2025-08-14 10:46
桥水基金二季度持仓变动分析 - 桥水基金二季度大举增持美国科技巨头,重点押注英伟达,增持439万股至723万股,增幅154%,持仓占比从1.43%升至4.61%,晋升第三大持仓 [1][3] - 微软持股翻倍至172万股,增幅111.9%,持仓占比从1.41%升至3.44%,成为第六大持仓 [3] - Alphabet增持256万股至560万股,增幅84.1%,持仓占比从2.18%升至3.98%,保持第五大持仓 [3] - Meta增持38.1万股至80.7万股,增幅89.6%,持仓占比从1.14%升至2.4%,位列第七大持仓 [4] 其他重点增持个股 - Uber获桥水大幅增持314万股,增幅531%,持仓占比从0.2%升至1.41%,成为第12大持仓 [5] - 强生获增持199万股,增幅667.8%,持仓占比从0.23%升至1.41% [6] - 新兴科技股Arm获新进47.4万股,占比0.31% [14] - Intuit、EQT、Lyft和Ulta Beauty等个股获小额新建仓位,占比均低于0.2% [14] 减持与清仓操作 - 减持亚马逊79.55万股,降幅6%,持仓占比从1.17%降至1.10%,退至第20大持仓 [8][9] - 减持PayPal 44.8万股,降幅12% [10] - 减持AMD 408.86万股,降幅18.89% [11] - 清仓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中概股 [12][13] ETF持仓调整 - 标普500 ETF(SPY)仍为第一大持仓,但减持73.2万股,降幅21.9%,持仓占比从8.67%降至6.51% [15] - 黄金ETF(GLD)持仓不变,仍持111万股,占比从1.48%降至1.36%,位列第13大持仓 [16] - iShares Core S&P 500 ETF(IVV)增持6.2%至231万股,保持第二大持仓 [17] - 新兴市场ETF(IEMG)减持9.4%至171.8万股,退居第四大持仓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