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色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零陵打造“和美乡村” 做强产业富民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1:08
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 零陵区通过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及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包括改厕、改水、污水管网、道路硬化和绿化等措施 [3][5] - 全区已建成85个和美乡村 3个乡镇获评国家级生态乡镇 6个乡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7] 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 - 李子桥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 包括300亩阳光玫瑰葡萄(年销售额超300万元)和600亩油茶种植示范园(年产值360万元) [3] - 特色产业带动就业超100人 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 [3] - 香零山村发展蔬菜水果养殖及乡村旅游 2024年村集体经济达130万元 人均收入超3万元 [5] 文旅产业创新模式 - 集贤堂文创园通过旅游、餐饮、住宿及文创产品开发等多元化经营 提供山林音乐会、露天电影、茶会等活动 [4] - 文创园节假日民宿爆满 通过房屋租赁、食材供应和务工带动周边50余户村民增收 [4] 环境提升与景观建设 - 实施道路两侧绿化带统一规划 升级沟渠为景观花池 选用桂树、樟树等树种搭配花卉 增设休闲廊亭和文化墙 [5] - 实现开门见花 开窗揽绿的道路景观和村村有产业的整体风貌 [5]
南农晨读丨浮水莲花
南方农村报· 2025-08-28 03:05
海洋经济与农业发展战略 -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 水产品总量和养殖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海洋牧场建设是高质量发展核心方向 [4][5][6][7][8] - 建设"海上新广东"成为时代命题 向海图强的新画卷正在展开 [3][8] - 全省11个市展示海洋牧场建设成果 10个市展示特色农业发展成效 8家高校科研单位展示创新成效 [13]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 广东省农科院设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成果展示专区 展示紫心马铃薯等可赏可闻可尝的农产品 [14][15] - 召开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岭南特色农业专场) 围绕岭南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共商良策 [15][16][17][18] - 会议是系列专题会议的第五场 旨在绘就广东农业新图景 [16][17][18] 基层改革与创新机制 - 广东省委深改委召开第九次会议 专题研究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推介工作 [21][22] - 会议部署"一地创新 全省共享"机制 强调要加强跟踪指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2][23][24] - 公布36个基层改革典型案例 旨在调动基层抓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3][24] 特色农产品发展与品牌建设 - 茂名市荔枝农残治理获农业农村部高度肯定 在国家专项监测中抽检合格率达100% [33][34][35][36] - 贵州在杭州举办"两红三绿一抹"茶产业品牌推介会 包括遵义红 普安红 都匀毛尖 湄潭翠芽 雷山银球茶 梵净抹茶等品牌 [38][39][40][41] - 英德市举办生猪养殖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题培训班 59人参会 旨在推动养殖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43][44][45][46][47][48] 乡村振兴与文化转型 - 潮州市湘桥区卧石村改革传统祭拜习俗 从全村700多户家家操办改为老人组统一主持 仪式简约庄重 [25][26][27][28][29] - 村民从不比祭品价值转向比较门面颜值 体现乡村文化观念转变 [25]
【榆林】以“适老”之策破题 蹚出资源型地区乡村振兴新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8-26 23:45
产业适配 - 围绕红枣 小米 山地苹果等优势产业推行轻体力作业加集中化加工模式 配套建设农资配送点120余个 田间休憩驿站89处 制定8类适配岗位标准 [2] - 米脂县高西沟村吸纳56名60至75岁老年人参与山地苹果管护 人均年增收1.2万元 [2] - 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再分配机制 土地流转收益的15%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老年技能培训 2024年以来投入资金1.8亿元 建成老年技能实训基地15个 开展培训320余场 培训老年学员1.2万人次 [2] - 榆阳区孟家湾乡试点集体收益养老补贴 将村集体产业年收益的20%用于发放老年补贴 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80元至150元 [2] - 深挖黄土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窑洞民宿集群加非遗传承工坊新业态 [2] 服务兜底 - 全市2347个行政村均建成村卫生室加日间照料中心融合站点 配备医护人员4694名 护理员2347名 日均服务老年人1.2万人次 [3] - 定边县盐场堡镇创新7:2:1资金保障机制 县财政补助70% 村集体统筹20% 个人承担10% 建成12个标准化医养服务站 推出1元老年餐 每餐成本8元 慢性病用药上门配送等服务 [3] - 投入3000万元搭建农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贯通县级医院至村级服务站三级数据网络 为1.8万名农村独居 失能老人配备智能手环 构建15分钟应急响应圈 [3] - 组建村级互助养老协会2100余个 推行低龄老人助高龄老人模式 榆阳区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建立时间银行制度 服务时长可兑换生活物资或家政服务 [3] 治理协同 - 全市194个乡镇全面推行村代会老代表席位制 明确各村村代会中60岁以上代表占比不低于20% [4] - 组建乡贤议事会1890个 吸纳退休干部 老教师 老党员等1.2万名成员参与乡村治理 [4] - 推出返乡创业补贴加养老服务优先政策 对返乡创业青年给予5万元至20万元创业补贴 其父母可优先享受村级医养服务站护理 康复理疗等资源 [5] 发展规划 - 计划新增适老型产业示范点50个 升级智慧养老平台功能 扩大时间银行试点范围 [5]
闫兴: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5-08-26 00:07
金融服务现状与挑战 - 金融机构已开发特色农业产业金融产品但未深度嵌入产业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 未形成产业链整体支持最大合力 [1] - 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存在产融对接难 融资增信难 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1] - 农村征信体系和要素市场建设起步较晚 涉农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存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 [2] - 涉农数据采集成本高导致信息碎片化严重 推高涉农贷款风险 [2] - 特色农业创新险种以分散性实验性小规模开展为主 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特征 对财政补贴依赖度高 [2] - 财政农险补贴拨付不及时导致保险公司拓展意愿不强 部分农业经营主体参保意识弱 特色农业保险增品扩面较难 [2] 政策建议与解决方案 - 打造产业集群+链长银行+金融方案新模式 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试点遴选链长银行 [3] - 加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行业研究 针对产业链经营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整合信贷保险担保贴息等工具 [3] - 设计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 制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增强金融服务针对性和适配性 [3] - 支持培育核心链主企业 通过龙头带动和链条整合打通融资信息壁垒 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3]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应收账款订单仓单等核心交易数据的融资产品 提供灵活高效信用支持 [3] - 完善风险缓释措施 整合涉农补贴资金 运用融资担保农业保险风险补偿资金池组合工具 [3] -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源投入农村特色产业 鼓励监管机构强化正向引导 [3] - 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 引导推出更多普惠信用产品 加大首贷客户支持力度 [3] - 适当提高单户信用额度 有序扩大普惠服务覆盖面 [3] - 创新组合担保方式 对无法提供标准化抵押物主体追加保证担保或生产要素等非标准债权资产抵押 [4] - 适度放宽准入条件 提高授信额度 简化业务流程 提升融资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4] - 支持保险公司创设推广普惠性涉农配套保险产品 重点研发收入保险产量保险指数保险地理标志保险等创新险种 [4] - 推进农业保险服务向特色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4]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繁重任务在农村 需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 - 需充分发挥金融等要素作用 打通金融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堵点难点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1] - 需深化产业财政金融政策联动 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2]
特色产业“领航” 文化融合“聚力” 句容佴池流淌“幸福泉”
镇江日报· 2025-08-25 23:34
产业发展 - 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技术单位+农户运营模式 成立江苏佴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实现农作物种植销售一体化 [2] - 特色农业项目累计投入500多万元 带动40多人稳定就业 实现销售千万元 [2] - 发展小番茄 澳洲龙虾养殖(全市唯一) 有机稻米三大特色农产品 依托仑山水库水源和有机肥种植 [3] - 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600元 计划两年内建立自有农产品品牌 形成新循环共富体系 [3] - 建设冷库 检测中心等农业基础设施 新建民宿和农家乐 规划发展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 [2][5] 能源与基础设施 - 村民屋顶光伏发电设备年发电量4.2万千瓦时 户均年发电600千瓦时 创收4000多元 [5] - 2017年以来投入350多万元建设少数民族村寨主体 包括医务室 公厕 村史馆 文化广场等设施 [5] - 建成6.7公里村路连通所有自然村 安装500多盏路灯 实现全村道路硬化亮化 [5] 文化旅游 - 新建民族馆展示16个民族风情 配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农家书屋 红石榴家园等文化阵地 [4] - 定期举办民俗体验 文艺展演活动 包括民族舞蹈 山歌传唱 传统美食制作等文化融合项目 [4] - 依托仑山湖蓄能电站打造全市独有的民族文体体验+乡村旅游景点 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5][6]
金融服务助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经济日报· 2025-08-25 21:59
金融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现状 - 金融机构虽开发了相应金融产品但未深度嵌入产业链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流通等环节未形成对产业链整体支持的最大合力[1] - 金融服务存在产融对接难融资增信难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1] - 涉农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数据壁垒信息孤岛问题突出涉农数据采集成本高导致信息碎片化严重推高涉农贷款风险[2] - 特色农业创新险种以分散性实验性小规模开展为主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特征对财政补贴依赖度高[2] 政策建议与解决方案 - 打造产业集群加链长银行加金融方案新模式以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试点遴选链长银行整合运用信贷保险担保贴息等金融工具设计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3] - 支持培育核心链主企业通过龙头带动链条整合打通融资信息壁垒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3]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应收账款订单仓单等核心交易数据的融资产品[3] - 完善风险缓释措施整合涉农补贴资金用好融资担保农业保险风险补偿资金池组合工具撬动金融资源投入农村特色产业[3] - 鼓励金融监管机构强化正向引导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普惠信用产品加大首贷客户支持提高单户信用额度扩大普惠服务覆盖面[3] - 创新组合担保方式通过追加保证担保各类生产要素等非标准债权资产抵押方式适度放宽准入条件提高授信额度简化业务流程[4] - 支持保险公司创设推广普惠性涉农配套保险产品重点研发收入保险产量保险指数保险地理标志保险等创新险种推进农业保险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4] 发展目标与战略意义 - 充分发挥金融等要素作用打通金融服务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堵点难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1] - 需要深化产业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2]
荷香四溢,果甜盈枝:夏日美食新体验 特色农业激活“舌尖经济”
央视网· 2025-08-19 10:11
湖北汉川荷花产业 - 荷花宴创意美食融合荷花与食材 提供视觉与味觉双重盛宴[1] - 村民清晨采摘新鲜莲蓬、嫩藕与荷花作为荷花宴原料[3] - 荷花加工产品包括香酥荷花(裹蛋清面糊油炸)和椒盐莲子(小火慢炒加调味)[5][7] - 开发冰镇荷塘三宝(莲子/菱角/莲藕焯水冰镇)和荷叶馒头(荷叶包裹蒸制)等消暑食品[9] 山东巨野林果产业 - 巨野县田桥镇早熟无花果迎丰收 吸引游客采摘带动乡村旅游[10] - 无花果种植需严格把控选苗/施肥/病虫害防治环节 配合科学管理提升品质[14] - 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 年产值超5亿元[14] - 产业涵盖苹果/樱桃/无花果等特色品种 依托适宜气候实现高甜度口感[14]
全国主流媒体调研行走进海南 探访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实践
人民网· 2025-08-18 09:11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特色农业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和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形成槟榔 东星斑 咖啡等完整产业链 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 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1][2][7][9] 槟榔产业转型 - 种植环节采用科学种植技术 通过智能滴灌和手机APP监测 亩产提高30% 优质果率从60%提升至90%[5] - 加工环节投入5000万元升级工艺 建成环保标准加工厂 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 每吨加工增值3000元[6]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带动200多户农户(含37户脱贫户) 收购价比散户高15% 屯昌县通过槟榔产业脱贫农户占全县脱贫总数三成以上[5] - 加工厂吸纳120名村民就业(脱贫户占40%) 去年带动人均增收超8000元 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加工2000颗槟榔[6] 东星斑产业建设 - 建设现代化全循环水育苗厂房 配备自动化补水系统和智能恒温控制系统 模拟最佳生长环境[8] - 采用"企业+政府+院士团队"模式搭建水产科创服务平台 推进种质资源优化[8] 咖啡产业发展 - 正大兴隆咖啡文化园打造三产融合特色园区 包含艺术展览 鲜豆处理 种植和文化游学等多元项目[9] 产业发展方向 - 需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学研合作 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化品牌培育 利用自贸港政策拓展国际市场[9]
“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江门将培育50名乡村网红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16:27
战略规划 - 江门市推出"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三年实施方案 通过七大板块和17项工作任务形成全方位赋能体系[1] - 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2025年重点突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销渠道 2026年深化拓展培育3-5个全国影响力农业品牌 2027年全面提升实现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2] 产业基础 -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 拥有63家"菜篮子"生产基地 11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6个地理标志产品和113个"粤字号"农产品[2] - 打造以"江门优品"为引领的市县镇三级品牌矩阵 计划2025年底前实现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900亿元[2][3] 市场拓展 - 加强电商平台建设 开展直播带货活动 计划至2027年举办不少于100场直播带货活动[3] - 创新"农产品盲盒"和"认养农业"模式 消费者可通过直播实时查看认养作物生长情况[5] - 开展"农产品进万家"活动 组织社区团购和线下体验[5] 品牌建设 - 重点擦亮新会陈皮 台山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招牌[2] - 深入挖掘农产品文化故事 拍摄《侨乡味道》纪录片 创作文化短视频 举办沉浸式采摘节[5] - 开发陈皮 茶叶等文创产品 实现文化传播与产品销售双向赋能[5] 科技赋能 - 推广恩平市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 通过智能监测站采集土壤 虫情等信息实现精准农业[4] - 开展"智慧农业特训营"培训农民掌握手机智能操作和电商运营技能[4] - 举办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竞赛提升数字素养[6] 人才培养 - 建立"媒体助农人才库"开设直播带货 短视频创作等实操课程[6] - 计划到2027年培育50名具有影响力的"乡村网红"[6] - 推动"手机"成为"新农具" 培养农民成为数字"新农人"[4]
潍坊安丘:从“一品”到“一业” 特色产业串起乡村振兴链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4:57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 潍坊安丘市金冢子镇重点培育甜桃、早酥红梨、樱桃等高品质农产品,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特色产业转型 [1] - 兴隆官庄村160余亩早酥红梨亩产超过5000斤,凭借独特外观和优良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1] - 北南戈庄村发展黄金蜜桃、大樱桃等特色产业,黄桃种植面积达400多亩,大樱桃160多亩 [3] 产业模式创新 - 兴隆官庄村通过"外引专家、内育骨干"方式培养本地种植能手,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准,于202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3] - 北南戈庄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泊洋果蔬种植合作社,产品获得双码认证 [3] - 金冢子镇采取"党支部引领定向、合作社联动赋能、村民参与共建"模式发展豆丹养殖产业 [5] 产业规模与效益 - 金冢子镇已建成320亩豆丹种养农场,年收益达1200万元以上 [5] - 豆丹养殖年周期可达三茬,计划明年扩大规模至1000亩以上,打造省内最大豆丹产业发展基地 [5] - 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多渠道销售,解决"卖果难"问题 [3] 技术合作与认证 - 与山东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发展豆丹养殖产业 [5] - 兴隆官庄村采用有机肥施肥、物理防虫等生态种植技术 [3] - 北南戈庄村产品获得"食用农产品电子安全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双码认证 [3] 未来发展规划 - 安丘市将继续锚定"大健康"农产品定位,推动农业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5] - 金冢子镇计划成立豆丹产业协会,推动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5] - 通过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