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

搜索文档
“热电橡胶”为可穿戴设备能源采集提供新方案
科技日报· 2025-08-15 00:48
技术突破 - 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 兼具弹性 伸展性和热电转化能力 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新方案 [1] - 材料采用均匀纳米相分离 热激活交联和定向掺杂三种策略合成 拉伸应变高达850% 热电优值在300开尔文温度下达0.49 [1] - 通过精确选择弹性体和掺杂剂组合 促进均匀分布的半导体聚合物纳米纤维形成 提升电导率并降低热导率 [1] 产品应用 - 制造出首台弹性热电发电机 无需复杂互连结构 能直接与皮肤表面适配 保持高填充因子和低热阻 [2] - 器件兼具高效热电转换效率和优异舒适性 形状适应性 展现驱动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生物传感器的潜力 [2]
2025银川新材料产业对接会暨西部材料与能源学术会议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8-10 01:33
会议概况 - 2025银川新材料产业对接会暨西部材料与能源学术会议于8月9日在银川开幕,吸引近300名材料与绿色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及科研单位代表参与 [1] - 会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宁夏大学、《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Technology》期刊联合主办,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 [1] 会议内容与成果 - 会议设置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绿色低碳材料等议题,覆盖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热点 [1] - 活动包含4个分会场、发展战略咨询会及企业调研,66名高校专家与54家高新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接 [1] - 历届对接会促成13个科研项目落地,包括2项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重点项目,累计邀请260余名专家与600余名企业负责人参与产学研对接 [2] 品牌升级与签约动态 - 自2026年起,会议更名为"JMST-材料科学技术前沿创新研讨会暨宁夏材料与新能源产学研对接会" [2] - 开幕式同步举行上海科创中心发展推介,上海交通大学营商环境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与银川市企业科协联合会完成签约 [2]
斩获430亿大单,“AI制药第一股”晶泰控股成色几何?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06 13:03
重大合作交易 - 与DoveTree签署合作协议 基于AI+机器人平台为肿瘤、免疫、神经和代谢疾病领域多个靶点开发小分子与抗体新药 [2] - 获得5100万美元首付款 有权获得4900万美元进一步付款 并有资格获得58.9亿美元潜在监管里程碑付款 [1][2] - 交易总金额达59.9亿美元(约430亿元人民币)创下AI+机器人新药研发领域订单规模新纪录 [1][2] 公司业务概况 - 基于量子物理、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 [4] - 客户涵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 包括辉瑞、强生、德国默克等 [1][3] - 2024年与礼来公司达成AI小分子新药合作 预付款达2.5亿美元 [3] - 已完成约40项对外授权许可交易 其中技术平台合作25起占比超60% [3]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2.66亿元人民币 成功达到港交所商业化门槛 [5] - 2020-2023年收入分别为3560万元、628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 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5] - 2024年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87.8%)占比61.09%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8.2%)占比38.91% [6] - 2021-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15.14亿元 经调整亏损净额累计约16.87亿元 [8] 战略布局与投资 - 业务拓展至材料科学、农业、消费品等领域 与协鑫集团签署10亿元五年合作合同开发新能源材料AI大模型 [6] - 2024年5月以2.5亿元收购四维医学90%股权 整合心电诊断数据与AI技术 [9] - 收购英国Liverpool ChiroChem获得PACE技术平台 实现手性化学库虚拟筛选与自动化合成 [9] - 入股希格生科、默达生物、或然生物等生物科技公司 其中与默达生物合作开发的药物获FDA孤儿药资格认证 [10] 资本结构与融资 - 上市前完成8轮融资超50亿元 在全球AI药物研发公司中融资总额排名第一 [7] - 腾讯旗下意像架构持股12.89% 中国人寿旗下机构持股6.9% [7]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计达31.2亿元人民币 [10] - 2024年进行两次配售累计融资超32亿港元 [10] 公司背景 - 2015年由三位麻省理工博士后创立 2024年成为首家通过港交所18C规则上市的AI制药公司 [4][5] - 港交所18C规则针对特专科技公司 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科技公司上市 [5]
选材宝典!70张超高清图材料各项性能对比
材料汇· 2025-08-03 15:39
材料性能选型指南 杨氏模量-密度选材 - 较硬材料选择图表顶部材料如顶梁、自行车架[2] - 低密度材料选择图表左侧材料如包装泡沫[2] - 刚性和轻质兼具材料需考虑复合材料[3] 杨氏模量-成本选材 - 较硬材料选择图表顶部材料[14] - 低成本材料选择图表左侧材料[14] - 廉价且坚硬材料选择左上方材料多为金属和陶瓷[15] 强度-密度选材 - 高强度且低密度材料位于图形左上部分[26] - 强度指零件抵抗断裂或超过容许限度变形的能力[26] 强度-成本选材 - 高强度材料通常较贵,极少材料能同时满足强度和成本要求[38] - 陶瓷抗压强度与其他材料拉伸强度不同[38] 强度-韧性选材 - 提高强度可能使韧性下降[50] - 韧性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50] 强度-断裂伸长率选材 - 陶瓷伸长率<1%,金属1-50%,热塑性塑料>100%[61] - 橡胶具有长期弹性伸长率,热固性聚合物<5%[61] 强度-最高工作温度选材 - 聚合物工作温度较低,金属居中,陶瓷能承受非常高温度[73] - 热塑性聚合物工作温度低于热固性聚合物[73] 比强度-比刚度选材 - 比强度为强度/密度,比刚度为刚度/密度[84] - 高强度和高刚度通常同时存在[85] 电阻率-成本选材 - 良好电导体通常也是良好热导体[97] - 良好电绝缘体也是良好热绝缘体[97] 可回收性-成本选材 - 金属易回收可重熔[108] - 热塑性塑料可回收,热固性塑料回收性低[108] - 陶瓷几乎不可回收[108] 生产耗能-成本选材 - 金属生产耗能高,如美国能源消耗二十分之一用于生产铝[123] - 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和木材生产耗能较低[123]
上海成立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首批发布20个基础研究需求
第一财经· 2025-07-30 13:23
基金会概况与战略定位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由上海市国资委主管 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 定位为全国首个国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2] - 基金会以"汇聚国资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助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宗旨 专门资助基础性 前瞻性 颠覆性基础研究及相关转化[2] - 重点关注四大领域:攻坚"卡脖子"技术 探索"无人区"前沿学科 贯通"转化链"资源 培育"生力军"青年人才[2] 运营模式与合作机制 - 通过产学研联动 跨资源整合 揭榜挂帅方式 将企业创新痛点转化为资助清单 公益投入转化为产业价值[3] - 揭牌仪式上发布上海国资国企20个基础研究需求清单 并与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3] - 基金会采用公益模式支持高风险 高价值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 重点支持青年人才早期创新项目[2] 重点研究领域与课题方向 - 首批20个揭榜挂帅课题覆盖免疫治疗 AI药物设计 催化化学 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5] - 具体课题包括干细胞样T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AI材料电子结构数据库构建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绿色甲醇催化剂设计等[5] - 技术领域涵盖蛋白定量技术 光通信技术 磁共振成像 工业高温检测技术等交叉学科[5]
帮主郑重:黄仁勋喊的“物理AI”,到底是啥?散户该盯哪些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7-17 05:13
物理AI概念解析 - 物理AI指无需人工编程即可根据物理规律从数据中自主学习并预测结果的技术[3] - 相比传统方法可大幅提升效率 如台风预报从依赖人工公式转为数据自主建模[3] - 应用场景包括飞机设计(机翼优化时间从半年缩短至三天)和新药研发(跳过试错直接计算分子结构)[3] 行业应用价值 - 工业领域成本削减显著 如飞机设计成本可降低50%[3] - 材料科学研发效率可能翻倍 尤其利好新型电池和特种材料研发[3] - 被描述为各行业的"加速器" 具备跨领域渗透潜力[3] 投资机会聚焦 - 算力需求激增 物理AI对芯片算力要求远超普通AI 英伟达GPU占据核心地位[3] - 国内算力集群相关企业存在长期发展空间[3] - 工业软件赛道迎来升级机遇 工程仿真/CAE软件企业需与物理AI技术结合[3] 技术落地周期 - 商业化落地预计需3-5年或更长时间 属于中长期投资主题[4] - 类比早期AI发展路径 长期持有算力/算法公司者最终获得超额收益[4] 核心逻辑总结 - 技术本质是通过机器学习物理规律替代人工重复劳动[5] - 符合该方向的硬科技公司具备持续价值创造能力[5]
第四范式:AI4S赋能化学研发,中国力量引领万亿蓝海(附投资标的)
材料汇· 2025-07-08 15:14
行业市场规模与AI渗透率 - 2025年化工行业预计市场规模达58,182亿美元,研发支出占比3.86%,AI渗透率在1%-25%区间对应的市场规模为22-561亿美元 [7] - 医药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16,232亿美元,研发支出占比7.77%,AI渗透率对应市场规模13-315亿美元 [7]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市场规模23,310亿美元,研发支出占比4.82%,AI渗透率对应市场规模11-281亿美元 [7] - 半导体行业研发支出占比最高达15.18%,2025年市场规模7,189亿美元,AI渗透率对应市场规模11-273亿美元 [7] 国内AI+材料研发企业 - 晶泰科技采用第一性计算+AI+机器人实验室技术,覆盖药物发现和新材料研发,获腾讯、红杉等投资 [10] - 机数量子依托中科大背景,建立亚洲最大材料数据库,聚焦新材料研发 [10] - 微观纪元通过量子计算赋能药物发现和新材料设计,获合肥高投投资 [10] - 深势科技构建AI for Science大模型体系,开发电池材料设计平台,获高瓴创投等投资 [10][16] - 深度原理科技聚焦催化剂材料研发,获晶泰科技和深势科技投资 [10][53] 国际AI+材料研发企业 - 薛定谔为AI药物发现鼻祖,采用AI+SaaS模式,获比尔盖茨投资 [10] - Recursion专注AI+Biotech自研管线,获英伟达投资 [10] - 谷歌Isomorphic Labs分拆自AlphaFold团队,专注大分子药物发现 [10] - 微软MatterGen开发AI+无机材料平台 [10] - CITRINE通过AI优化材料制造流程,覆盖多个工业领域 [10] 材料计算与仿真技术 - 鸿之微开发多尺度仿真技术,应用于半导体、锂电等领域,获国家中小企业基金投资 [11][13] - 迈高科技MatCloud+平台整合材料数据库与高通量计算,服务超5000家客户 [29][31] - 屹艮科技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覆盖材料设计到系统管理 [34][37] - 材智科技打造合金材料设计云平台,已获296万元订单 [61] 新兴技术应用 - 深云智合开发DeepChem智能合成平台,结合AI与自动化实验技术 [43] - 机数量子建立9448万化合物数据库,开发材料知识图谱 [47] - 幻量科技融合AI与计算物理技术,加速新材料研发 [49] - 深度原理科技结合生成式模型与量子化学,优化材料研发流程 [53]
西安交通大学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4 23:21
铁电材料概述 - 铁电材料具有出色的压电性能,可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高效转换,处于现代技术前沿 [2] - 过去100年开发出多种高性能铁电材料,包括锆钛酸铅陶瓷、无铅陶瓷、掺钪氮化铝薄膜、聚偏二氟乙烯聚合物及弛豫铁电晶体 [2] - 材料创新扩大了应用范围,为器件设计提供更大灵活性,并显著提升压电装置性能 [2] 技术应用领域 - 广泛应用于机电设备,如超声换能器、致动器、机械能收集器,其性能指标(灵敏度/效率/带宽)直接依赖铁电材料的压电特性 [5] - 在3C领域(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应用多样,例如智能手机中的压电冷却风扇、扬声器、相机马达等 [8] - 医疗领域关键设备如超声成像仪依赖铁电材料实现高分辨率超声波 [3] 研究进展与需求 - 西安交通大学李飞团队在Science发表综述,系统回顾铁电材料发展历程并展望下一代机电技术应用 [3][6] - 当前需开发更高压电系数的材料以降低驱动电压和能耗,满足压电风扇/电机等新兴需求 [2] - 研究提出增强压电性能的策略,以应对光声成像、集成电路驱动设备等高性能需求场景 [6] 未来发展方向 - 需优化材料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涵盖原材料获取、制造、使用及处置环节 [6] - 综述为满足新兴应用需求(如电子设备微型化、医疗成像升级)提供材料开发方向 [6]
热辐射超材料用上“AI设计师”
科技日报· 2025-07-03 23:32
热辐射超材料AI模型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构建的热辐射超材料逆向设计AI模型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 该模型能大批量生成候选设计方案 [1] - AI模型仅用3个月筛选出57110组数据 而常规方法需天文数字时间 [1] - 团队首创"三平面建模法"精准描述三维结构单元 建立"材料—超构模型—光谱性能"数据库 [1] - 模型输入数据后1秒钟可生成2000个设计方案 实现快速精准设计 [1] 技术验证与应用效果 - 团队用AI模型设计并实验验证4种热辐射超材料 适用于柔性薄膜 涂料 贴片等领域 [2] - 户外实测显示单波段选择性超材料下表面温度比宽带超材料低2 5℃ 比商用白漆低5 3℃ [2] - 超材料展现建筑节能潜力 如"自动降温外套"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从生物体三维拓扑构型获取灵感 提炼多种三维结构单元和空间排列方式 [1] - 模型根据所需光谱特性生成多种设计方案 突破传统设计效率瓶颈 [1]
热辐射超材料重大原创突破:AI模型助力材料设计突破上限,实现批量生成
快讯· 2025-07-03 12:05
热辐射超材料技术突破 - 上海交大团队在热辐射超材料领域取得重大原创突破 [1] - 通过构建热辐射超材料逆向设计AI模型突破现有材料设计"上限" [1] - 研究成果于7月2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1] 技术创新成果 - 实现大批量生成热辐射超材料候选设计方案 [1] - 采用"优中选优"方法筛选最优设计方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