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

搜索文档
仪征:淬炼“硬核”力量 赋能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华日报· 2025-07-24 21:33
园区青年干部培养机制 - 扬州化工园区作为仪征市千亿级新材料产业主要承载区,通过"全链式"培养机制提升青年干部能力,成为高质量发展核心力量 [1] - 近三年累计选聘50名青年干部,其中理工科背景占比超85%,提拔24名青年干部 [1] - 采用"个人自荐+部门推荐+组织推荐+综合评价"多元化选拔模式,重点引进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领域的专业型人才 [1] 人才培养体系设计 - 实施"综合素养提升工程"五大模块13个子项目,包含理论教育、业务技能学习、体能训练等 [2] - 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化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开展定制化实践培训 [2] - 选派6名骨干赴北京上海等地实践招商引资,创新"行动学习法"解决发展难题,累计产出27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2] 干部成长支持体系 - 每年举办40余场专题培训及工会活动,安全生产应急演练青年参与率达95% [3] - 9名青年组成的应急管理执法大队获市级青年文明号,形成示范效应 [3] - 仪征市实施"征青锐"工程三年行动,选派180余人参与八大领域实践锻炼,提拔34人次90后干部 [3] 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 - 青年干部培养直接服务于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目标 [1] - 培训内容紧密对接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产业核心需求 [2] - 人才结构优化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难点破解形成双向促进 [2][3]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河南日报· 2025-07-15 23:48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 濮阳市依托传统石化工业优势培育新材料产业,建成河南最完整的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形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 [3] - 濮阳已发展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特色产业,成为新材料产业高地建设的样本 [3] - 河南省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产业 [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 对未数字化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转型方案,覆盖研发、生产、销售全流程智能应用场景 [5] - 已数字化企业将推进智能车间和工厂建设,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实现链式转型 [5] - 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建设工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和软硬件适配中心 [5] 传统产业升级路径 - 针对钢铁、有色、化工等11个传统行业实施分行业提质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5] - 支持传统制造业深耕细分领域孵化新技术,推动郑州、洛阳建设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 [5] - 鼓励企业发展"制造+服务"模式,开放创新研发和检验检测平台赋能服务化转型 [5] 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 提升超硬材料、现代农机装备两个国家级集群规模和技术水平,向世界级集群迈进 [6] - 支持新型电力装备、现代食品、智能终端等领域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6] - 筛选潜力细分领域开展省级集群认定,为国家级集群奠定基础 [6] 开发区与产业链协同 - 开发区通过招引上下游企业构建主导产业明确、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 [6] - 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6] - 加强产品认证、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6] 企业梯队培育策略 - 培育国家级链主企业和领航企业,增强资源整合配置能力 [7] - 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7] -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分级培育库,强化细分领域技术掌控力 [7]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中国化工报· 2025-07-14 06:39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 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聚焦高分子材料、能源催化材料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方向 为相关企业提供产业转化解决方案[1] - 基地首个产业化项目浙江星传星光新材料年产110吨高端聚烯烃弹性体催化剂及中间体创新研发产业基地顺利开工[1] - 中试基地对接项目累计突破200个 攻克关键工艺6项 项目从签约到完成中试装置建设仅用7个月时间[1]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建立"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机制 实行"一个支柱产业对接一所知名大学优势学科 共建一个产业研究院"模式[1][2] - 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引进15个高层次人才科研团队 近3年与20多家企业开展30余项技术攻关 帮助企业增收超13亿元[2] - 区域已集聚3所应用型大学 12家大学研究院 3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 形成多层次区域创新体系[2] 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 杭州湾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集成项目孵化、产品研发、交流展示、检测检验和专业服务功能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综合体[3] - 创新中心已入驻20家项目及企业 集聚7家研究院 400多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3] - 创新开展"网格联企 增值服务"行动 构建包含科研投入、研发能力、专利数量等指标的科创评价体系 实施"一企一策"帮扶计划[3] 产业发展成效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2024年1至5月规上工业产值达825.96亿元 同比增长10.51%[4] - 通过打通产业创新堵点 实现区域经济新跨越[4]
市中区聚焦产业“四向发力”驱动“四链”深度融合
齐鲁晚报· 2025-06-26 21:27
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 - 市中区立足新材料优势主导产业 通过导入中建材研究总院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建设高标准产业园 推动人才链 教育链 创新链 产业链深度融合 [1] - 采取"活动招才+大赛引才+项目聚才"三位一体模式 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0余名 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4人 枣庄英才8人 [1] - 形成10余名国家级领军人才领衔的创新团队 研发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39项 带动培养博士 硕士等研发人才100余人 [1] 教育链与人才培养 - 光子科技等重点企业与枣庄学院建立战略合作 定向输送高校毕业生 培养技能人才 [1] - 加快建设枣庄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打造"产教融合"园区 探索订单班 协议班等培养模式 [1] - 累计培养中高级工程师120余人 技能人才近200人 [1]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园区企业与50余所高校 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联合打造省级创新平台11家 市级平台20家 [2] - 创建山东省首批创新创业共同体 承接国家级 省级重大科技项目23项 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1项 [2] - 授权专利147项 参与制修订国际和国家标准4项 [2] 产业生态与服务机制 - 运用创投基金 "人才贷""科创贷"等金融工具 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周期培育生态 [2] - 建立区级领导帮包 区直部门帮扶 属地镇街帮办的"三个一"服务机制 [2] - 成功孵化"电致变色玻璃"等项目10余个 实现光芯科技等9家企业落地投产 [2]
雕刻自己 共赴未来 | 埃米育材班七期开营
AMI埃米空间· 2025-06-22 07:32
新材料创业训练营开营仪式 - 埃米育材班七期在上海宝山开营 主题为"雕刻自己 共赴未来" 寓意创业者需自我革新实现认知跃迁并携手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 [1] - 32位来自全国的新材料创业者参与 涵盖高端环氧树脂 碳纤维 半导体材料等进口替代项目 以及可降解医用材料 资源循环技术等绿色创新领域 [7] - 学员普遍展现"产业报国"抱负 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助力中国从材料大国升级为材料强国 [7] 核心嘉宾与产业生态 - 嘉宾阵容包括国瓷材料创始人宋锡滨 长三角国创所所长任天斌 未来产业基金执行总经理刘理鹏等产业与学术代表 [3] - 六期班长朱鹏强调育材班不仅提供个人提升 更构建终身受用的产业生态圈 [8] - 宝山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朱景宏分享区域支持新材料创业的创新实践 [5] 精神传承与认知升级 - 通过160余位历届学员盖章的卷轴传递仪式 象征新材料创业精神的薪火相传 [11] - 宋锡滨主题演讲指出信息爆炸时代需突破算法局限 强调持续学习与身体/认知双重锻炼对保持思维敏锐度的关键作用 [13] - 建议创业者规避幸存者偏差 围绕核心资源构建竞争力 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战略定力 [13][15] 学员技术方向分布 - 进口替代类:高端环氧树脂 碳纤维 半导体材料 [7] - 绿色创新类:可降解医用材料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7] - 细分突破类:柔性传感器 特种胶粘剂 [7]
陕西商南县:以“四个聚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奏响“四大名城”建设强音
环球网· 2025-06-20 05:55
生态茶城建设 - 商南县将茶旅融合作为首位产业 茶园总面积达29万亩 标准化茶园突破10万亩 [1] - 建成3个万亩茶旅融合产业园和2个市县茶博馆 带动2万余户群众增收 [1] - 25款茶产品入选全国五星级茶叶名录 商南茶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并连续两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域称号[1] 产业新城发展 - 引进浙江众成 海越能源 山东玉龙等上市公司 建成重点产业项目209个 总投资14003亿元 [2] - 梅花鹿养殖规模西北第一 三文鱼冷泉养殖规模陕西省第一 茶叶和高山有机蔬菜进入沪粤港澳市场 [2] - 钒氮合金等新材料和香菇菌棒远销 县域工业集中区晋升陕西省省级经开区 [2] - 形成新农业 新材料 大旅游 大健康四大产业链群 特色产业包括"一片叶 一条鱼 一棵树 一桌膳 一域游" [2] 旅游名城打造 - 金丝峡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秦岭茶乡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 金丝峡5A景区焕新 西街3A景区和莲花湖风景区开放 [2] - 打造"一峡一湖一峰一道"精品旅游线路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2] - 金丝峡入选5A景区品牌影响力百强榜 获评国家气候标志"避暑旅游目的地" 商南县获评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 [2] 康养慢城推进 - 建成31个康养乡村和5个精品民宿集群 丹滨国际酒店和运通逸云酒店投入运营 [3] - 承办陕西省消防指战员康养活动 举办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分区赛和首届秦岭药膳产业发展大会 [3] - 金丝峡栗园山居 竹心沙获评商洛市级精品民宿 莫敖民宿获评特色民宿 [3] - 商南县入选秦岭美食地标城市 药膳品牌获全国"食养杯奖" 并获评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 [3]
RCEP生效三年释放红利 云南对接区域合作迎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0:49
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 - RCEP生效三年已成为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 区域整体对外贸易额达13.5万亿美元 高出世界贸易总额增长率3.3个百分点 [1] - 通过降低关税 原产地累积规则 简化通关手续 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 RCEP显著促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长和产供链融合 [1] - RCEP为亚太地区科技创新提供内驱力 90%货物零关税政策降低科技产品贸易成本 原产地累积规则助力技术迭代升级 [2] 云南在RCEP框架下的发展机遇 - 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门户 区位优势显著 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和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接壤的省份 [2] - 2024年云南与RCEP区域贸易额同比显著增长 昆明海关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为企业节省关税近亿元人民币 [2] - 中老铁路通车增强区域互联互通 "铁路+RCEP通关"模式使云南鲜花48小时抵新加坡 物流成本下降35% [2] RCEP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 光伏产业可通过RCEP成员国比较优势实现技术 资源 制造等要素优化配置 提升产品竞争力 [3] - 云南可在绿色能源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 - RCEP框架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可深化区域协作 拓展国际市场 [3]
珠三角粤东西北携手,超越帮扶迈向共赢
南方都市报· 2025-06-19 15:32
招商会成果 - 本次招商会共达成投资项目661个 投资总额3022亿元 涵盖电子信息 新能源 新材料 食品加工 低空经济等产业领域 [1] - 现场签约21个重点项目 投资金额409亿元 [1] - 前两届招商会共达成投资项目575个 投资总额4814亿元 本次招商会投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5% 但投资总额同比下降37% [2] 产业转移分析 - 珠三角地区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资源制约 部分产业需向粤东西北转移 [1] - 粤东西北地区拥有发展空间 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可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1] - 具体案例包括湛江引入绿色石化项目 梅州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清远布局无人机制造基地 [1] 区域合作模式 - 合作模式从帮扶转向多层次 网络化的区域创新共同体 [3] - 产业转移"输血"机制与自主发展"造血"功能形成良性互动 [3] - 避免了"虹吸效应" 实现互利共赢 对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具有示范意义 [2] 企业投资案例 - 中创新航江门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0天 50万平方米厂房一年内竣工投产 [3] - 永道控股计划投资20亿元建造广东环保制造基地 看好汕尾 韶关和河源的农业资源 [3]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日益看重粤东西北地区的政务服务效率和产业配套能力 [2] - 12个地市负责人现场揭榜招商 展示资源禀赋和优惠政策 [3] - 政府高效服务成为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 [3]
江西吉安培育壮大千亿产业集群 去年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13:00
产业发展 -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营收突破2000亿元 [1] - 新材料产业2024年营收930亿元 今年将突破千亿 [2] - 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加快向千亿迈进 [2] - 新能源 绿色食品产业持续扩量提质 [2] - 新签约投资或产值过百亿的"双优"项目19个 [1] 农业品牌建设 - "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位列中国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第7位 [4] - "井冈山"品牌产品年销售额超130亿元 增长61% [4] - 品牌平均溢价21.8% 带动50多万名农户增收 [4] - 组建"井冈山"品牌管理公司 农产品供应链公司 绿色农产品促进会 [2] 改革创新 - 提出319项改革任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路径 [1] - 30多项改革获评全国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4] - 林权抵押融资等改革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典型经验 [4] - 生态产品GEP核算总值达3940亿元 位居江西省前列 [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全市港口吞吐量增长159% [4] - 中心城区累计改造闲置地块88宗 新增停车位5200多个 [4] - 新增口袋公园 健身公园 便民工坊等32个 [4] - 建成就业之家3100多个 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55个 "一老一小幸福院"147个 [4]
“6群13链”续写新传奇 千年商埠扬州迈向“双万亿”
证券时报· 2025-06-12 17:49
扬州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扬州工业开票销售额达9124亿元,4年连跨3个千亿级台阶 [1] - 2024年GDP达7809.64亿元,同比增长6.0% [1][4] - 提出"双万亿"目标:2025年工业开票销售额破万亿,"十五五"GDP迈上万亿台阶 [1] "613"产业体系 - 六大主导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生命健康 [3] - 13条新兴产业链:包括航空、工业母机及机器人、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电网等 [3] - 2024年"613"产业开票占规上工业91%,新材料产业开票销售达2000亿级,新型光储产业链近700亿元 [4] 航空产业发展 - 航空产业链规上企业63家,2024年开票销售184亿元 [2] - 华东航空谷核心项目总投入30亿元,将集聚500名以上科研人员 [1] -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完成基础型低空飞行器首飞 [7] 科技创新突破 - 2024年新增26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20亿元 [8] - 邗江数控成形机床实现椭圆面粗糙度76纳米,突破国外禁售限制 [8] - 仪征大数据产业园算力规模剑指华东前三,为AI大模型提供支撑 [8] 产业基金与资本市场 - 2024年组建120只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941亿元 [9] - 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12.5亿元落地,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16亿元获批 [9] - 全市拥有上市公司24家(境内16家),新三板挂牌28家,7家在辅导 [10] 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 - 2024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9个 [12] - 建成企业服务中心助力开拓境内外市场,新落户外资企业近1500家 [13] - 全省率先出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13] 重点企业案例 - 博恒新能源年产4万吨新能源特种膜,预计年产值13.8亿元 [6] - 亚威股份入选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 [7] - 稻源科技、苏北医院人工智能项目获省前沿技术专项资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