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

搜索文档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加快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用未来产业点亮城市未来
四川日报· 2025-09-27 01:11
国务院2022年批复同意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依托西部 (成都)科学城攻关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推动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 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202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建设践行新发展 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在"三中心一基地"目标中,西部科技创新中心是动力支撑。成都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和技术应用功 能。成都市决策者认为:"肩负重托,成都必须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四川正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将人工智能纳入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建圈强链。"贡嘎 二号""夸父—MY""天行者1号""天链T系"等一批人形机器人相继涌现。就在9月24日,西南地区首个全 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平台"天行者2号"在成都亮相。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着力 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成都不可缺位。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 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
地缘经济论 | 第十章 产业创新:从国家竞争力看并行产业发展
中金点睛· 2025-09-27 00:06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摘要 并行产业是指中美各有所长、并行发展的行业,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创新药、商业航天是典型代表。在并行产业中,中国相对于美国虽有所落后但不存 在严重卡脖子风险,共处领先其他经济体的全球第一梯队。从地缘技术经济学视角看,并行产业竞争并非仅指企业间商业竞争,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提供地 缘经济权力意义上的竞争。对于增强国家地缘经济权力而言,我国并行产业面临内需增长乏力、外需拓展受限、融资约束明显、技术标准话语权待提升等 挑战。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需要更多考虑如何扩大市场需求,特别是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需求。除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扩张宏观需求外,还 可采取具有行业针对性的措施。例如适度放松对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AI应用场景的监管,加强公共采购对AI产品的支持;支持平台企业走出去,适当 优化跨境支付方面的监管;加速商业保险等多元支付体系落地,适度优化药品采购中的报价机制;积极培育头部民营企业参与、牵头国家重大商业航天项 目等。供给端可考虑构建社会资本主导的资本市场创新生态,推动我国企业提升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积极吸引美国在创新药等领域流失的高 端科研人才。 Text ...
长征商业发射用户大会在上海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6:19
中新社上海9月26日电 (记者郑莹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长征商业发 射用户大会26日在沪举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忠宝指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 格局,将发展商业航天作为加快推动(中国)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历经数十载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打造出多型"金牌"火箭,正稳步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关键跨 越。截至2025年5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完成商业发射119次,综合性能位居世界前列。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商业火箭发射服务的运营主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全 面承接中国国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商业发射服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闻杰在会上说:"去年的今天,我们公司在上海成立,旨 在探索商业航天新模式、新业态、新市场,为用户提供高可靠、高性价比的商业发射服务。" ...
时空道宇王洋:12年,打造中国版民营星链
财富FORTUNE· 2025-09-26 14:49
2025年9月24日,吉利星座第六个轨道面,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这 是两个月内连续第三次组网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自2022年至2025年,时空道宇通过连续六 次成功发射,顺利完成星座一期组网部署。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时,这还是一个需要专门司机伺候的"贵族玩具"。22年后,亨 利·福特用T型车和流水线彻底改写了游戏规则——汽车价格从850美元骤降至260美元,相当于一 名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资。福特虽然不是汽车发明者, 但他让汽车成为了"每个美国家庭,都能负担 得起的交通工具"。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航空旅行领域。 1903年,当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基蒂霍克的海滩上,摇摇晃晃地起飞 时,没有人能够想到,这项技术会在半个多世纪后,改变世界空中的运行方式。那时的航空还是冒 险家的游戏,一次短途飞行的票价相当于普通人数月的工资。直到1958年波音707横空出世, 用 喷气式发动机和规模化生产,将航空旅行从精英专属变成了大众消费,这才真正开启了全民空中旅 行的序幕。 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亦是如出一辙。 1991年,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时,这还只是学术 ...
商业航天独角兽来IPO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10:59
过去一周(9月15日-21日),证监会官网新增披露,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 限公司(下称"本源量子")、江苏振华海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海科")、深圳市卡儿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儿酷")、青岛 海森林发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森林")、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美新材")等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IPO日报注意到,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9月16日在公开论坛上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 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上述企业上,微纳星空作为专业的商业航天企业,准备上市恰逢其时。 此外,由中国量子计算行业领军人物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的本源量子也备受市场关注。 制图:佘诗婕 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 9月15日,微纳星空在北京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本源量子2017年9月成立于合肥市高新区,注册资本3000万元,团队技术起源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由中国量子计算行业领军人物, 中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是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企业,目 ...
“吉利星座”完成一期组网 卫星物联网商用时代开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6 10:21
中国商业航天里程碑事件 - 吉利星座第六轨道面以一箭12星方式成功发射 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 - 2022年至2025年通过6次发射实现64颗在轨卫星 完成一期组网部署[1] - 成为中国首个具备规模化应用能力的低轨卫星星座 实现除南北极外全球实时通信覆盖[1] 星座技术性能与全球地位 - 在南北纬60°区域实现1至2重实时覆盖 系统具备每天3.4亿次通信能力[2] - 支持全球2000万用户 单条通信能力达1900Byte 支持文字/语音/图片传输[2] - 具备50dB超强抗干扰能力 通信可用性及可靠性远超国际同类系统[2] - 在轨卫星数量位列全球商业卫星物联网星座第二 仅次于铱星二代(66星)[3] 与Starlink的差异化定位 - SpaceX星链聚焦高速上网场景 面向家庭用户和远程企业市场[3] - 吉利星座专注低功耗轻量级通信 覆盖车载/机载/船载/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3] - 核心解决地面网络无法覆盖或不稳定区域的连接痛点 强调物联网数据回传场景[3] 规模化应用场景 - 智能汽车:实现无人区远程数据传输和自动驾驶辅助[5] - 低空经济:为人机物流和低空巡检提供连续通信保障[6] - 远洋渔业:实现渔船作业数据实时上传 提升监管效率与安全[7] - 应急管理:在地面网络瘫痪时充当生命线通信[8] - 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油气管道/远程电网/边远水利设施智能化运维[9] 集团内部协同与商业化进展 - 吉利银河星耀8/E8 领克900 极氪001FR/009光辉版等车型均搭载卫星通信技术[10] - 曹操出行Robotaxi车队通过星座实现实时物联通信 确保远程监控与调度[10] - 在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球应急通信 跨境智慧物流 绿色能源管理等领域释放价值[10] 全球化市场拓展 - 重点布局中东 东南亚 中亚 非洲 拉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 与阿曼Azyan Telecom合作推进中东及非洲渔业通信服务 年底覆盖数万渔船[11] - 在马来西亚成立合资公司ADISB 推动数字城市/智慧农业/能源领域应用[11] - 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跨越式通信升级方案[11][12] 工业化制造能力 - 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实现卫星工业化量产 引入汽车行业自动化制造模式[13] - 单颗卫星生产周期缩短至28天以内 年产能达500颗[13] - 建成4年完成近80颗卫星量产 大幅提升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13]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为低轨卫星物联通信产业提供工程化 系统化建设样本[14] - 助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航天创新体系[14] - 推动我国卫星物联 天地一体融合通信等前沿领域实践探索[14]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新华社· 2025-09-26 08:29
如果将商业火箭比作"飞机",商业卫星比作"乘客",商业航天发射场就是供"乘客"登机和"飞机"起飞 的"机场"。作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受到外界广泛关注。2024年投入使用 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两个发射工位打起"组合拳",逐渐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责编:杨煜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补齐了商业航天链条缺口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了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场从无到有 的突破,为浩瀚的太空点缀璀璨的星光,还将带着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梦,飞向星辰大海!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记者:李小卉 赵玉和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任务组织和管理运作,采用灵活高效的商业化机制,可以更好地聚集社会创新力 量。目前,它正在将科技创新的引领性和市场机制的灵活性有效结合,满足商业航天发射需求。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活力中国调研行|科技创新:海南商业航天逐梦星辰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智慧大脑"系统,主要包括通信系统、气象系统等5大系统以及多个分系统,具 备指挥监控、数字孪生、数字伴飞、健康管理、综 ...
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北京已成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6 05:2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据第三方机构初步评估,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全球创新 网络关键枢纽,取得重要进展和丰硕成果。9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首都之窗 李磊 摄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位居全球创新城市前列;连续8年蝉联施普林格·自然集 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独角兽企业数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城市第三……市科委、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张继红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已累计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1105项重点项目 和重大任务落地,实现"五个全球前列""五个创新领先"。 2024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49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9%。目前,本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 术、科技服务业、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智能制造与装备、人工智能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 育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23个未来产业。 在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的过程中,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覆盖科研全流程的人工智能科研平台等重大 原创成果诞生,豆包、智谱、kimi等标杆模型性能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
机械设备行业点评:商业航天运力是关键,高频发射产业拐点或将至
西部证券· 2025-09-26 05:22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超配 前次评级为超配 评级变动为维持[6] 核心观点 - 商业火箭运力已成为卫星互联网发展乃至商业航天发展的关键 考虑到星网的高频发射以及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上半年有多款中大型商业火箭首飞的预期 商业航天拐点或将至[1] - 建议重点关注火箭配套环节[1][4] 行业事件与数据 - GW星座在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完成6次卫星发射 截至2025年9月已完成10次发射 成功将8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 - 千帆星座在2025年3月完成一次组网星发射后没有发射新卫星 期间两次火箭招标均流标 面临无火箭运力可用的情境[1] 主要企业进展 蓝箭航天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于2025年首飞 当年拟执行3次发射任务 提供运力约60吨[2] - 2026年朱雀三号拟交付发射12次 提供运力约220吨[2] - 朱雀三号为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 旨在支持卫星互联网组网和空间站任务[2] 天兵科技 - 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于2025年9月15日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全面进入首飞冲刺阶段[3] - 火箭全长72米 起飞重量约600吨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7至22吨 太阳同步轨道运力10至17吨[3] - 计划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3] 中科宇航 - 力箭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起飞重量625吨 起飞推力766吨 SSO运载能力8吨 LEO运载能力12吨[3] - 2025年力箭二号火箭将首飞 公司今年有6-8次力箭一号火箭发射计划[3] 航天科技集团 - 正在研制4米级、5米级可重复使用火箭 计划分别于2025年和2026年首飞[4] - 2024年6月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2025年3月完成二子级动力系统试车[4]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火箭配套环节企业:铂力特(688333 SH)、华曙高科(688433 SH)、斯瑞新材(688102 SH)、广联航空(300900 SZ)[4] 行业表现数据 - 机械设备行业近1个月相对收益5 12% 近3个月28 36% 近12个月69 34%[8] - 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分别为3 16%、16 41%、29 56%[8]
商业航天独角兽来IPO了!
IPO日报· 2025-09-26 04:54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过去一周(9月15日-21日),证监会官网新增披露,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纳星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 公司(下称"本源量子")、江苏振华海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振华海科")、深圳市卡儿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卡儿酷")、青岛 海森林发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森林")、深圳市集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集美新材")等公司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IPO日报注意到,上交所副理事长霍瑞戎9月16日在公开论坛上透露,上交所已与多家商业航天、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企业开展预沟通,推动第 五套标准扩围至相关行业领域。上述企业上,微纳星空作为专业的商业航天企业,准备上市恰逢其时。 此外,由中国量子计算行业领军人物中 科院院士郭光灿、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创立的本源量子也备受市场关注。 制图:佘诗婕 公司提供包括论证、设计、制造、测试、发射、测运控在内的"一站式"星地一体化交付服务。其客户包括政府科研机构、电信公司、互联网公司 以及一些新兴的商业应用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以及一些大型央企,也是它的合作方。 作为一家专业的商业航天企业, ...